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期初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秕(bi)谷 泥淖(nao) 棱(leng)角 大 笔如椽(yuan) B.早涝(lao) 攒(cuan)集 褒(bao)义词 风光旖 (yi)旎 C.间(jian)断怨自艾(yi) 打埋(mai)伏 靡(mi) 日不思 D.跻(j)身 诳( kuang)语 倒(do)春寒 涎 (xian)皮赖脸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就在一二十年前,高铁是否应该建设、怎么建设的争论曾经喧嚣一时。今天, 争议已成烟云。高铁线路不断延伸,高速列车风驰电掣 B.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 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剑牌。 C.拉斐尔精心绘制的《雅典学院》画典,出神入化地再现一幕往古髙端精神文 化生活场景,五百多年来,引得多少人浮想联篇、遐思无限 D.奉行“好人主义”的领导干部多了,党内清风正气就会得不到发扬,歪风邪气 就会得不到遏制,申张正义者就会受到冷落孤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对于降准,央行显得颇为踌躇,尤其是8月份以来央行令市场对降准的预期 再三落空,而以逆回购滚动操作来平抑资金压力。 B.古代学者皓首穷年硏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吐珠玑, 咀嚼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都受用不尽。 C.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虽便捷普及,但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书店面临人力、 房租的压力而生存艰难,城市阅读生态堪忧。 D.他之所以难以复制,乃是因为他有一个品质极好的灵魂,在中国当代作家中, 他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哲学悟性,那种浑然天成的宗教情怀,几乎无人可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 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主持硏究发明药物青蒿素,在 帮助人类抗击疟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D.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 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 唱着千年的凄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世界各国建筑史上,石质材料都有广泛而久远的应用 石质文物的形式丰富多样,我国著 名的四大石窟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期初联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秕(bǐ)谷 泥淖(nào) 棱(lénɡ)角 大 笔如椽(yuán) B. 旱涝(lào) 攒(cuán)集 褒(bāo)义词 风光旖 (yǐ)旎 C. 间(jiàn)断 自怨自艾(yì) 打埋(mái)伏 靡(mí) 日不思 D. 跻(jǐ)身 诳(kuánɡ)语 倒(dào)春寒 涎 (xián)皮赖脸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就在一二十年前,高铁是否应该建设、怎么建设的争论曾经喧嚣一时。今天, 争议已成烟云。高铁线路不断延伸,高速列车风驰电掣。 B. 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 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剑牌。 C. 拉斐尔精心绘制的《雅典学院》画典,出神入化地再现一幕往古高端精神文 化生活场景,五百多年来,引得多少人浮想联篇、遐思无限。 D. 奉行“好人主义”的领导干部多了,党内清风正气就会得不到发扬,歪风邪气 就会得不到遏制,申张正义者就会受到冷落孤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降准,央行显得颇为踌躇,尤其是 8 月份以来央行令市场对降准的预期 再三落空,而以逆回购滚动操作来平抑资金压力。 B.古代学者皓首穷年研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吐珠玑, 咀嚼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都受用不尽。 C. 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虽便捷普及,但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书店面临人力、 房租的压力而生存艰难,城市阅读生态堪忧。 D.他之所以难以复制,乃是因为他有一个品质极好的灵魂,在中国当代作家中, 他的那种无师自通的哲学悟性,那种浑然天成的宗教情怀,几乎无人可及。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 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 2015 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主持研究发明药物青蒿素,在 帮助人类抗击疟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D.文艺复兴揭开了欧洲腾飞的序幕,工业革命拉大了欧洲与中国的距离,当火 车在欧洲大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中国的辽阔土地上,木制独轮车还在吱吱呀呀地 唱着千年的凄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世界各国建筑史上,石质材料都有广泛而久远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质文物的形式丰富多样,我国著 名的四大石窟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①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物 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③完好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多为石质 ④石质文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⑤它们经历久远的历史年代 ⑥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 A.⑤③⑥②④①B.⑥③①④⑤② C.③⑤②①⑥④ D.④ ⑤①③⑥② 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按要求答题。(5分 元旦过后,一段拍摄于上海地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名女乘客在吃 泡椒凤爪,并有数粒骨头残渣散落车厢,在遭到指责后,她与周围乘客产生言语 冲突,还拿出手机与人对拍。后在接受采访中,当事人坚称“没有乱扔,没有妨 碍他人,没有影响公共环境”。无独有偶,1月3日,广州一男子在地铁上嗑瓜 子,随地吐瓜子壳;1月4日,一名身穿红衣、在南京地铁上脱鞋的女子,被人 拍照并发到微博上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7.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从构图角度说明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 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50个字。(4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共9分)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李泽厚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 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 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 你看那“荆轲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激烈紧张的 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 “气势”。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它与六朝以后的安祥凝练的静态姿式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 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 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 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 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 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 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 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如果拿汉代画像石与唐宋画像石相比较,如果拿汉俑与唐俑相比较,如果拿汉代 雕刻与唐代雕刻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 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 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 速度和气势;尽管汉俑也有静立静坐形象,却仍然充满了雄浑厚重的运动力量
①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物 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③完好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多为石质 ④石质文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⑤它们经历久远的历史年代 ⑥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 A.⑤③⑥②④① B.⑥③①④⑤② C.③⑤②①⑥④ D.④ ⑤①③⑥② 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并按要求答题。(5 分) 元旦过后,一段拍摄于上海地铁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名女乘客在吃 泡椒凤爪,并有数粒骨头残渣散落车厢,在遭到指责后,她与周围乘客产生言语 冲突,还拿出手机与人对拍。后在接受采访中,当事人坚称“没有乱扔,没有妨 碍他人,没有影响公共环境”。无独有偶,1 月 3 日,广州一男子在地铁上嗑瓜 子,随地吐瓜子壳;1 月 4 日,一名身穿红衣、在南京地铁上脱鞋的女子,被人 拍照并发到微博上。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7.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从构图角度说明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 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 50 个字。(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8-10 题(共 9 分) 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李泽厚 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 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 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而所谓速度感,不正是以动荡而流逝的瞬 间状态集中表现着运动加力量吗?你看那著名的“马踏飞燕”,不就是速度吗? 你看那“荆轲刺秦王”,匕首插入柱中的一瞬间,那不也是速度吗?激烈紧张的 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展现出磅礴的 “气势”。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 它与六朝以后的安祥凝练的静态姿式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也正因为是靠行动、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 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 艺术的“古拙”外貌。汉代艺术形象看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 不合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但这一切都不但没 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上述运动、力量、气势的美。如果没有这种种“拙笨”,也就 很难展示出那种种外在动作姿态的运动、力量、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 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 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是浑然一体的。 如果拿汉代画像石与唐宋画像石相比较,如果拿汉俑与唐俑相比较,如果拿汉代 雕刻与唐代雕刻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 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 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高明。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 速度和气势;尽管汉俑也有静立静坐形象,却仍然充满了雄浑厚重的运动力量
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 及的。 形象如此,构图亦然。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 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这也似乎“笨拙” 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它比 后代空灵的美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乎显得分 外的拙、粗、重。然而,它不华丽却单纯,它无细部而洗练。它由于不以自身形 象为自足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 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 化,从画像石到汉乐府,从壁画到工艺,从陶俑到隶书,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毋 宁更多是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 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 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 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选自《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 8.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汉代艺术美学风貌的是( A.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 展现出磅礴的“气势”。 B.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 “笨拙”得不合现实比 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C.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 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 高明 D.汉代艺术以其空灵的意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 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粗轮廓的写实、夸张的动作姿态以及简洁飞扬的整体形象,成为汉代艺术的 生命。 B.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汉代艺术“气势” 与“古拙”挥然一体的具体表现。 C.古拙与气势是汉代艺术形象的外在体现,又共同显示出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D.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显然作者 不欣赏唐代的艺术 10.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分析造成汉代艺术“气势”与“古拙”整体风貌特征 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共20分) 犁杖:最后的方舟 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 犁杖靠在墙角,土墙剥落的泥土,覆盖在它刺槐木的把手上。那些木质的纹理, 那是被父亲粗糙的大手抚摸过无数次的纹理,此时,都湮灭在无声而落寞的尘埃 里。铁铸的犁铧,有一半湮没在庄稼院的泥土里。曾经的光彩不再,曾经的锋利 亦不再;只看见被雨水侵蚀的铁锈,斑驳一地
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 及的。 形象如此,构图亦然。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 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这也似乎“笨拙”。 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它比 后代空灵的美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乎显得分 外的拙、粗、重。然而,它不华丽却单纯,它无细部而洗练。它由于不以自身形 象为自足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 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 化,从画像石到汉乐府,从壁画到工艺,从陶俑到隶书,汉代艺术呈现出来的毋 宁更多是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从 而颇有“胡气”的话;那么,汉代艺术却更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音调传统: 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 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选自《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 1982 年版,有删节) 8.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汉代艺术美学风貌的是( ) A.激烈紧张的各种战斗,戏剧性的场面、故事,都是在一种快速运动和力量中以 展现出磅礴的“气势”。 B.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 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出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C.汉代艺术尽管由于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 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就反而由之而愈显其优越和 高明。 D.汉代艺术以其空灵的意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 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粗轮廓的写实、夸张的动作姿态以及简洁飞扬的整体形象,成为汉代艺术的 生命。 B.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汉代艺术“气势” 与“古拙”挥然一体的具体表现。 C.古拙与气势是汉代艺术形象的外在体现,又共同显示出汉代艺术的美学风貌。 D.尽管唐俑也有动作姿态,却总缺少那种狂放的运动、速度和气势,显然作者 不欣赏唐代的艺术 10.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分析造成汉代艺术“气势”与“古拙”整体风貌特征 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题。(共20分) 犁杖:最后的方舟 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 犁杖靠在墙角,土墙剥落的泥土,覆盖在它刺槐木的把手上。那些木质的纹理, 那是被父亲粗糙的大手抚摸过无数次的纹理,此时,都湮灭在无声而落寞的尘埃 里。铁铸的犁铧,有一半湮没在庄稼院的泥土里。曾经的光彩不再,曾经的锋利 亦不再;只看见被雨水侵蚀的铁锈,斑驳一地
犁杖也有年轻的时候,犁杖年轻时和父亲一样讷言有力。父亲牵出他心爱的老牛, 只一个眼神,老牛便稳稳站在犁杖的前面。有时候,默契就是这样一种无言的情 义,岁月不会给你什么,但会给你挚友般的信任与友情。时光带不走什么,但会 让你深深懂得彼此的感念。即使不用言说,对方也会心领神会。再没有如此稳重 地行走了,老牛的蹄夹走过万物苏醒的大地,留下一枚枚泥土的印章。不需要褒 奖,田野上拔节生长的庄稼就是最好的馈赠;不需要催促,一步一个脚印的乡村, 从来就这样稳稳前行。你见过波浪连天的海吗?一头老牛所驾驭的乡村世界,就 是一艘通向黎明的方舟。云开了,雾散了,飞鸟翱翔在天空,田野上奔跑着羚羊 和驯鹿。所有的生灵沐浴在大地的恩泽中。 打犁杖的六爷,是村里最好的木匠。单是木匠活的选材,六爷都会在一根木头前 静默良久。梧桐树,轻便而空灵,可以打造女子的妆奁。一口梧桐木的木箱,历 经百年,依然保持原有的形状,敲上去,铿铿有音,仿佛能听见焦尾桐琴的清音 一株历经沧桑与坎坷的苦楝树,一生养育了无数可爱的麻雀精灵。它们喜欢在树 枝间穿梭,它们喜欢苦棟树上金黄的果实,它们执拗地把乡村当做可以托付前世 今生的家园,叫醒黎明,唤醒炊烟,为寂寞平添一缕清澈的音符;这株已有五十 年的树龄的刺槐树,还是父亲在小时候,牵着祖父的衣角,栽种在庄稼院里的。 洒落过槐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蓊郁过遮天蔽日的阴凉。终于有一天,父亲狠狠心, 将刺槐树放倒。轰然倒塌的瞬间,一副上好的犁杖,已在父亲的脑海中现了雏形。 多么圆润的把手,多么沉实有力的杖柄,每当父亲坐在田埂上,轻抚一把犁杖时, 就好像在轻抚情人的脸颊。 跟犁杖“相依为命”的犁铧,那肯定是块上好的铸铁。你能看出打铁人在铸造时 专注的表情。淬火,煅烧,锤打,在千百万次的叮当声中,唤来一面犁铧上隐隐 的青锋。犁铧不需要尖锐,太过尖利的锋芒会触痛大地的肌肤;犁铧不需要冷漠 太冷漠的表情,会冻结春华秋实的热情。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 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 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父亲在面对一面犁铧时的神情是缄默的,在 缄默的表情之下,父亲在如镜的反光中,看见自己与泥土相亲相守的一生。 学吧,学会像一头牛那样,沉着而坚忍,才能开垦出水草丰美的生态家园。 学吧,学会像父亲一样讷言而温情,才能深入泥土的精髓,一次次耕耘,一次次 收获,度完这辛苦但充实的一生。 学吧,学一架犁杖,它的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它的表达便是秋日田野上沉甸甸 的谷穗。 我深深记得那样一个暖暖的黄昏。家园的落日挂在玫瑰色的穹顶。父亲交给我那 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 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无疑,我的双手在颤抖,当刺槐木的把手握在掌心,我能感知到来自泥土深处大 地的心跳。我知道,那天的老牛不是由我来驾驭,而是一头阅尽人间春秋的老牛, 在牵引我走向远方的路:那天的犁杖也是隐忍而屈从的,它知道每个乡间的后生 就是这样生涩地一路走来。犁沟是弯曲的,在弯弯曲曲的犁沟里,我的身影从此 叠印于泥土。从此,无论过了多少年,在深情书写乡村的很多桥段,你都会看见 我的名字。 走过就是走过,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无论时空如 何转变,在史书的册页里,在永恒的大地上,在某个小小的庄稼院里,一架犁杖 选择有尊严地老去,告诉我,不要轻易遗忘故乡和土地
犁杖也有年轻的时候,犁杖年轻时和父亲一样讷言有力。父亲牵出他心爱的老牛, 只一个眼神,老牛便稳稳站在犁杖的前面。有时候,默契就是这样一种无言的情 义,岁月不会给你什么,但会给你挚友般的信任与友情。时光带不走什么,但会 让你深深懂得彼此的感念。即使不用言说,对方也会心领神会。再没有如此稳重 地行走了,老牛的蹄夹走过万物苏醒的大地,留下一枚枚泥土的印章。不需要褒 奖,田野上拔节生长的庄稼就是最好的馈赠;不需要催促,一步一个脚印的乡村, 从来就这样稳稳前行。你见过波浪连天的海吗?一头老牛所驾驭的乡村世界,就 是一艘通向黎明的方舟。云开了,雾散了,飞鸟翱翔在天空,田野上奔跑着羚羊 和驯鹿。所有的生灵沐浴在大地的恩泽中。 打犁杖的六爷,是村里最好的木匠。单是木匠活的选材,六爷都会在一根木头前 静默良久。梧桐树,轻便而空灵,可以打造女子的妆奁。一口梧桐木的木箱,历 经百年,依然保持原有的形状,敲上去,铿铿有音,仿佛能听见焦尾桐琴的清音; 一株历经沧桑与坎坷的苦楝树,一生养育了无数可爱的麻雀精灵。它们喜欢在树 枝间穿梭,它们喜欢苦楝树上金黄的果实,它们执拗地把乡村当做可以托付前世 今生的家园,叫醒黎明,唤醒炊烟,为寂寞平添一缕清澈的音符;这株已有五十 年的树龄的刺槐树,还是父亲在小时候,牵着祖父的衣角,栽种在庄稼院里的。 洒落过槐花沁人心脾的清香,蓊郁过遮天蔽日的阴凉。终于有一天,父亲狠狠心, 将刺槐树放倒。轰然倒塌的瞬间,一副上好的犁杖,已在父亲的脑海中现了雏形。 多么圆润的把手,多么沉实有力的杖柄,每当父亲坐在田埂上,轻抚一把犁杖时, 就好像在轻抚情人的脸颊。 跟犁杖“相依为命”的犁铧,那肯定是块上好的铸铁。你能看出打铁人在铸造时 专注的表情。淬火,煅烧,锤打,在千百万次的叮当声中,唤来一面犁铧上隐隐 的青锋。犁铧不需要尖锐,太过尖利的锋芒会触痛大地的肌肤;犁铧不需要冷漠, 太冷漠的表情,会冻结春华秋实的热情。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 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 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父亲在面对一面犁铧时的神情是缄默的,在 缄默的表情之下,父亲在如镜的反光中,看见自己与泥土相亲相守的一生。 学吧,学会像一头牛那样,沉着而坚忍,才能开垦出水草丰美的生态家园。 学吧,学会像父亲一样讷言而温情,才能深入泥土的精髓,一次次耕耘,一次次 收获,度完这辛苦但充实的一生。 学吧,学一架犁杖,它的沉默就是最好的表达,它的表达便是秋日田野上沉甸甸 的谷穗。 我深深记得那样一个暖暖的黄昏。家园的落日挂在玫瑰色的穹顶。父亲交给我那 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土相偎相依,迎向一 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无疑,我的双手在颤抖,当刺槐木的把手握在掌心,我能感知到来自泥土深处大 地的心跳。我知道,那天的老牛不是由我来驾驭,而是一头阅尽人间春秋的老牛, 在牵引我走向远方的路;那天的犁杖也是隐忍而屈从的,它知道每个乡间的后生 就是这样生涩地一路走来。犁沟是弯曲的,在弯弯曲曲的犁沟里,我的身影从此 叠印于泥土。从此,无论过了多少年,在深情书写乡村的很多桥段,你都会看见 我的名字。 走过就是走过,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失意。无论时空如 何转变,在史书的册页里,在永恒的大地上,在某个小小的庄稼院里,一架犁杖 选择有尊严地老去,告诉我,不要轻易遗忘故乡和土地
(选自2012年第3期《文苑(经典 美文)》 【注】犁杖:即犁,一种耕地农具,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犁把和犁铧。古时耕地 时,牛在前头牵拉着犁杖,犁杖前沿部分犁铧触地翻土,人在后头扶持着犁把 犁铧: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 1.文章开头写道:“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犁杖因什么而寂寞, 为什么这寂寞无人能懂?(4分) 12.文章在第四段对犁杖材料的选用作了诸多联想和细致描写,似乎与文章主题 关系不够密切,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13.简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4分) (1)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 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 (2)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 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14.文章标题“犁杖:最后的方舟”具有怎样的内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4 分) 15.许多曾经美好亲切的事物,如犁杖、蓑笠、炊烟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 远。在文章结尾段落,作者指出“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 失意”,请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现实中“消逝”的现象,探讨作者这个观点的积极 意义。(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与宋公子牧仲书 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 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 叹颂不能置。 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 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 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以相远甚矣。 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 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 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 其先 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祖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 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 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 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 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才,多 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之作太保 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 某皇恐再拜
(选自 2012 年第 3 期《文苑(经典 美文)》) 【注】犁杖:即犁,一种耕地农具,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犁把和犁铧。古时耕地 时,牛在前头牵拉着犁杖,犁杖前沿部分犁铧触地翻土,人在后头扶持着犁把。 犁铧: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 11.文章开头写道:“父亲走了,犁杖的寂寞无人能懂。”犁杖因什么而寂寞, 为什么这寂寞无人能懂?(4 分) 12.文章在第四段对犁杖材料的选用作了诸多联想和细致描写,似乎与文章主题 关系不够密切,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 分) 13.简析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4 分) (1)一面犁铧是内涵丰富的语言大师,当它深深地插入泥土,种子播种的诗行, 季节凝成的段落,露珠攒积的词语,已然将乡土的沉浑与壮美抒写得淋漓尽致。 (2)父亲交给我那把鞭子,也教给了我所有与泥土相关的箴言,教我怎样与泥 土相偎相依,迎向一个华枝春满的生命轮回。 14.文章标题“犁杖:最后的方舟”具有怎样的内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4 分) 15.许多曾经美好亲切的事物,如犁杖、蓑笠、炊烟等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 远。在文章结尾段落,作者指出“在最后我宁愿放弃抒发作为一架犁杖的落寞与 失意”,请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现实中“消逝”的现象,探讨作者这个观点的积极 意义。(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与宋公子牧仲书 某叨受太保先公深知,尝援其难,公子又不以仆为不肖,数下交质以所为文业。 仆窃见郡中自吴徐二三子凋谢之后,近二十年绝无有清才标映如公子者,尝心口 叹颂不能置。 今有所欲言,伏惟公子听之。 仆闻之贾子曰:诸人以太保既薨,有愿公子出而结交天下贵人,一如太保在日, 以为克似太保者。窃谓太保在日,乃天下贵人,皆愿一当以交太保,非太保之交 之也。今论者顾欲公子求而交之,以为克似太保,此不惟不似,而固以相远甚矣。 往郡中贵达子弟,固有然者,然皆以财力自雄,周旋良苦。今公子善病,体不任 衣。太保清节,仆之所谅未有厚资贻公子也。所谓财与力者,公子自审能之乎? 破其业以致贫,劳其身以致病,而徒博一交结贵人之名,仆窃为公子不取也。 抑人之所谓克似其先者有道,不可以不辨。有以卿相之子,世为卿相而不必不辱 其先; 有以卿相之子,乃甘为一介之士,而足以光益其袓父者。若公子不深察其道,即 如诸人所云,亦不过仿太保在日存其门户,方幅外似之耳,非谓公子遂真似太保 为宰相也。公子之家昔为宰相今为秀才何可强同顾舍其力之所能可以得其真似而 必出于不可得之数以为聊似其外者。何也?夫克似之道,在于守道,读书。公子 才气超轶,何施不可?愿且朝夕自爱调病,病愈之后,以诸人所陈交结之才,多 收古今书籍;以交结之力,闭户力学而笃行之。如此一二十年,亦不必之作太保。 即不然,太保亦必含笑于九泉,决不以公子甘为一介之士,遂以为不克似之也。 某皇恐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