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纺织品 学习要点: 1. 原棉的种类与品质;原棉的质量标准;麻纤维的种类和品质;羊毛纤维的组成和品质特 征;羊毛的缩绒性;天然丝的种类、结构形态和品质特征。 2. 化学纤维的分类、加工、尺寸、品种和品质特征;纺织纤维的鉴别。 3. 纱的纺制;纱的几何特征和品质评定;机织物的组织和形成过程;针织物的组织和形成 过程;织物的后加工。 4. 具体织物品种的特征。 第一节 纺织纤维 一、纺织纤维的分类: (一)天然纤维: 1、植物纤维: 来自大自然的植物界,经人工种植、机械加工或化学处理,可 作为纺织原料。 (1)种子纤维:棉、木棉。 (纤维素类) (2)茎纤维(韧皮纤维):苎麻、亚麻、黄麻等。 (3)叶纤维:剑麻、蕉麻、菠萝麻等。 2、动物纤维: 来自大自然的动物界,经人工饲养而取得纤维。 (1)毛发:绵羊毛、山羊绒、兔毛、骆驼毛等。 (蛋白质类) (2)腺分泌物:桑蚕丝、柞蚕丝。 3、矿物纤维(无机物类):石棉。 (二)化学纤维: 1、再生纤维:利用天然的高分子物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制得的纤 维。粘胶纤维,富强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 2、合成纤维:具备一定条件的低分子化合物,经化学处理制成单体,经过化学 合成得到其高分子物,再经过纺丝得到的纺织维。 聚酯纤维——涤纶 聚酰胺纤维——锦纶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 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纶
第五章 纺织品 学习要点: 1. 原棉的种类与品质;原棉的质量标准;麻纤维的种类和品质;羊毛纤维的组成和品质特 征;羊毛的缩绒性;天然丝的种类、结构形态和品质特征。 2. 化学纤维的分类、加工、尺寸、品种和品质特征;纺织纤维的鉴别。 3. 纱的纺制;纱的几何特征和品质评定;机织物的组织和形成过程;针织物的组织和形成 过程;织物的后加工。 4. 具体织物品种的特征。 第一节 纺织纤维 一、纺织纤维的分类: (一)天然纤维: 1、植物纤维: 来自大自然的植物界,经人工种植、机械加工或化学处理,可 作为纺织原料。 (1)种子纤维:棉、木棉。 (纤维素类) (2)茎纤维(韧皮纤维):苎麻、亚麻、黄麻等。 (3)叶纤维:剑麻、蕉麻、菠萝麻等。 2、动物纤维: 来自大自然的动物界,经人工饲养而取得纤维。 (1)毛发:绵羊毛、山羊绒、兔毛、骆驼毛等。 (蛋白质类) (2)腺分泌物:桑蚕丝、柞蚕丝。 3、矿物纤维(无机物类):石棉。 (二)化学纤维: 1、再生纤维:利用天然的高分子物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制得的纤 维。粘胶纤维,富强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 2、合成纤维:具备一定条件的低分子化合物,经化学处理制成单体,经过化学 合成得到其高分子物,再经过纺丝得到的纺织维。 聚酯纤维——涤纶 聚酰胺纤维——锦纶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 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纶
聚丙烯纤维——丙纶 聚氯乙烯纤维——氯纶 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 3、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 二、天然纤维 (一) 原棉 1、原棉的种类 (1)按棉花的品种分类: 细绒棉(陆地棉):是世界上种植最广、产量最大的品种,占原棉总产量的 90%,我国种植细绒棉的棉田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 98%以上,它的长度一般在 25~31mm,细度在 5000~6000 公支,细绒棉一般能纺 10 号以上的纯棉纱,也可 以和各种棉型化纤混纺。 长绒棉(海岛棉):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一种棉纤维,长度 33mm 以上,最 长可达 60~70mm,细度 6500~8500 公支,长绒棉可纺制 10 号以下的高档棉纱或 特种工业用纱,它主要产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 粗绒棉:长度 13~25mm,细度 2500~4000 公支,只能纺制 28 号以上的纱, 适宜做起绒织物,粗绒棉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产量低已淘汰。 (2)按原棉的初步加工分类: 皮辊棉:用皮辊式轧棉机加工的皮棉称皮辊棉,皮辊轧棉是依靠皮辊黏附纤 维后,将纤维与棉籽分离,从而得到皮棉。 皮棉的特点: A、皮棉成片状。 B、皮辊棉加工作用缓和,长度损伤小,但不能消除短绒,整齐度差。 C、含杂高。 锯齿棉:锯齿棉是依靠高速回转的锯齿滚筒钩取纤维,使纤维与棉籽分离。 锯齿棉的特点: A、皮棉呈松散状态。 B、轧棉时能消除大量的短绒,纤维长度比较整齐,但锯齿对棉作用剧烈, 原棉长度偏短。 C、含杂率低
聚丙烯纤维——丙纶 聚氯乙烯纤维——氯纶 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 3、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 二、天然纤维 (一) 原棉 1、原棉的种类 (1)按棉花的品种分类: 细绒棉(陆地棉):是世界上种植最广、产量最大的品种,占原棉总产量的 90%,我国种植细绒棉的棉田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 98%以上,它的长度一般在 25~31mm,细度在 5000~6000 公支,细绒棉一般能纺 10 号以上的纯棉纱,也可 以和各种棉型化纤混纺。 长绒棉(海岛棉):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一种棉纤维,长度 33mm 以上,最 长可达 60~70mm,细度 6500~8500 公支,长绒棉可纺制 10 号以下的高档棉纱或 特种工业用纱,它主要产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 粗绒棉:长度 13~25mm,细度 2500~4000 公支,只能纺制 28 号以上的纱, 适宜做起绒织物,粗绒棉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产量低已淘汰。 (2)按原棉的初步加工分类: 皮辊棉:用皮辊式轧棉机加工的皮棉称皮辊棉,皮辊轧棉是依靠皮辊黏附纤 维后,将纤维与棉籽分离,从而得到皮棉。 皮棉的特点: A、皮棉成片状。 B、皮辊棉加工作用缓和,长度损伤小,但不能消除短绒,整齐度差。 C、含杂高。 锯齿棉:锯齿棉是依靠高速回转的锯齿滚筒钩取纤维,使纤维与棉籽分离。 锯齿棉的特点: A、皮棉呈松散状态。 B、轧棉时能消除大量的短绒,纤维长度比较整齐,但锯齿对棉作用剧烈, 原棉长度偏短。 C、含杂率低
应用:锯齿棉产量高,目前细绒棉均采用此方法加工;皮辊棉产量低,但纤 维损伤小,故一般长绒棉采用此法加工。 2、棉纤维的形态、结构与成分 (1) 棉纤维的形态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成熟的棉纤维纵向具有天然转曲,呈扁平带状,截面 腰圆形,有中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两头细中间粗的管状物。 天然转曲的形成:纤维素是以螺旋状原纤形态一层层的淀积,螺旋方向时左 时右,在一根纤维长度方向反复改变,因此当棉铃裂开,纤维干枯后,胞壁产生 扭曲,从而形成转曲。 (2)棉纤维的结构:棉纤维的横截面是由许多的同心圆组成,目前可以分 出六个层次,主要有初生层、次生层和中腔三个部分。 A、:纤维的外层,由两部分组成
应用:锯齿棉产量高,目前细绒棉均采用此方法加工;皮辊棉产量低,但纤 维损伤小,故一般长绒棉采用此法加工。 2、棉纤维的形态、结构与成分 (1) 棉纤维的形态 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成熟的棉纤维纵向具有天然转曲,呈扁平带状,截面 腰圆形,有中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两头细中间粗的管状物。 天然转曲的形成:纤维素是以螺旋状原纤形态一层层的淀积,螺旋方向时左 时右,在一根纤维长度方向反复改变,因此当棉铃裂开,纤维干枯后,胞壁产生 扭曲,从而形成转曲。 (2)棉纤维的结构:棉纤维的横截面是由许多的同心圆组成,目前可以分 出六个层次,主要有初生层、次生层和中腔三个部分。 A、:纤维的外层,由两部分组成
a、外皮:透明的薄膜,表面有深深的丝状皱纹,是一层蜡质与果胶组成的 角质膜。 b、初生胞壁:由网状的原纤组成,原纤排列方向与纤维轴的倾斜角约 70°, 厚度 0.1~0.2um,占纤维总重量的 2.5~2.7%。 初生层起保护作用,防止水分进入。 初生层在纺织加工中起润滑作用,以免纤维损伤;由于初生层的存在,使织 物染色困难,染料和水分子不易进入纤维中,所以在染色前通过练漂工程将其去 除。 B、次生层:是由纤维素构成,约占纤维重量的 90%以上,是棉的主体部分。 S1 层:棉纤维初生层下面是一薄层次生胞壁即 S1,由微原纤紧密堆砌而 成,微原纤与纤维轴呈螺旋状排列,在 S1 层中,几乎没有缝隙和孔洞。 S2 层:构成棉纤维的主体,全为纤维素构成,微原纤与纤维轴的平均螺旋 角为 25°,螺旋方向周期性左右改变,一根纤维上这种反复可在 50 次以上。微 原纤呈网状结构,相互镶嵌,在微原纤与原纤间形成空隙,使棉纤维具有多孔性。 S3 层:厚度与 S1 层接近,不到 0.1um,S3 有相似的微原纤特征,可能夹 有非纤维素物质。 次生层决定纤维强力、弹性、伸长、吸湿、染色和透气等性能。 C、中腔:棉纤维停止生长后,胞壁内留下的最内部的空隙称中腔。中腔的 大小与次生层的加厚程度有关,次生层越厚,中腔越小,当棉铃裂开后,由于纤 维内水分蒸发,纤维胞壁干枯,棉纤维截面呈腰圆形,中腔压扁。中腔内含少量 含氮物质、色素、矿物盐等。 (3)棉纤维的成分:(绝对干燥的百分比计算) 纤维素: 94.5% 含氮物: 1.3% 果胶物质: 1.2% 蜡质: 0.6% 灰分: 1.2% 其它: 1.2% 3、棉纤维的性质 (1)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向空气中放出水分的性质。棉纤维 的吸湿性较好
a、外皮:透明的薄膜,表面有深深的丝状皱纹,是一层蜡质与果胶组成的 角质膜。 b、初生胞壁:由网状的原纤组成,原纤排列方向与纤维轴的倾斜角约 70°, 厚度 0.1~0.2um,占纤维总重量的 2.5~2.7%。 初生层起保护作用,防止水分进入。 初生层在纺织加工中起润滑作用,以免纤维损伤;由于初生层的存在,使织 物染色困难,染料和水分子不易进入纤维中,所以在染色前通过练漂工程将其去 除。 B、次生层:是由纤维素构成,约占纤维重量的 90%以上,是棉的主体部分。 S1 层:棉纤维初生层下面是一薄层次生胞壁即 S1,由微原纤紧密堆砌而 成,微原纤与纤维轴呈螺旋状排列,在 S1 层中,几乎没有缝隙和孔洞。 S2 层:构成棉纤维的主体,全为纤维素构成,微原纤与纤维轴的平均螺旋 角为 25°,螺旋方向周期性左右改变,一根纤维上这种反复可在 50 次以上。微 原纤呈网状结构,相互镶嵌,在微原纤与原纤间形成空隙,使棉纤维具有多孔性。 S3 层:厚度与 S1 层接近,不到 0.1um,S3 有相似的微原纤特征,可能夹 有非纤维素物质。 次生层决定纤维强力、弹性、伸长、吸湿、染色和透气等性能。 C、中腔:棉纤维停止生长后,胞壁内留下的最内部的空隙称中腔。中腔的 大小与次生层的加厚程度有关,次生层越厚,中腔越小,当棉铃裂开后,由于纤 维内水分蒸发,纤维胞壁干枯,棉纤维截面呈腰圆形,中腔压扁。中腔内含少量 含氮物质、色素、矿物盐等。 (3)棉纤维的成分:(绝对干燥的百分比计算) 纤维素: 94.5% 含氮物: 1.3% 果胶物质: 1.2% 蜡质: 0.6% 灰分: 1.2% 其它: 1.2% 3、棉纤维的性质 (1)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向空气中放出水分的性质。棉纤维 的吸湿性较好
(2)保温性及热稳定性: a 棉纤维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 0.061~0.063,是保温性较好的材 料。空气 0.022,水 0.515 b 棉纤维是多孔性结构,空隙中含较多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c 棉纤维在 110℃以下,只会引起水分蒸发,不损伤纤维,150℃轻微分 解,250℃以上碳化。 (3)棉纤维的耐碱性好。 (4)棉纤维的耐酸性差。 (5)棉纤维对氧化剂的作用敏感。 (6)棉纤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能溶于氢氧化铜的氨溶液。 (7)日光与大气的作用:纤维素在日光和大气中,作用较缓慢,主要是氧 化,从而使纤维强力下降 (8)微生物的作用 棉纤维的吸湿超过 9%,或相对湿度在 70~80%以上,温度 25~35℃,细菌、 霉菌最易生长,但细菌霉菌并不直接破坏纤维素,而是其分泌物——酶的作用, 可使纤维水解成简单的糖,使之强力下降 霉菌腐蚀纤维时,会使其表面产生色斑。 细菌腐蚀纤维时,外观无明显变化,但强力剧烈下降。 4、棉的质量指标 (1)长度:指纤维伸直两端间的距离,以毫米或英寸表示。 由于一批原棉中长度差异较大,确定困难,所以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指标, 常用指标如下 a 主体长度 Lm:试样中含量最多的纤维长度,是工商的直接指标。 b 品质长度 Lp:比主体长度长的那一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是有 效长度,用来决定工艺参数。 c 平均长度 L:指纤维长度的平均值。 d 短绒率 Ls:指纤维长度短于某一长度界限(16mm)的纤维重量与所试 纤维总重量之比。是表示纤维整齐度的一项指标。 (2)细度:指纤维的粗细程度。 用来衡量细度的指标通常用截面积计算,但计算与应用不便,现常用间接指 标表示
(2)保温性及热稳定性: a 棉纤维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导系数 0.061~0.063,是保温性较好的材 料。空气 0.022,水 0.515 b 棉纤维是多孔性结构,空隙中含较多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c 棉纤维在 110℃以下,只会引起水分蒸发,不损伤纤维,150℃轻微分 解,250℃以上碳化。 (3)棉纤维的耐碱性好。 (4)棉纤维的耐酸性差。 (5)棉纤维对氧化剂的作用敏感。 (6)棉纤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能溶于氢氧化铜的氨溶液。 (7)日光与大气的作用:纤维素在日光和大气中,作用较缓慢,主要是氧 化,从而使纤维强力下降 (8)微生物的作用 棉纤维的吸湿超过 9%,或相对湿度在 70~80%以上,温度 25~35℃,细菌、 霉菌最易生长,但细菌霉菌并不直接破坏纤维素,而是其分泌物——酶的作用, 可使纤维水解成简单的糖,使之强力下降 霉菌腐蚀纤维时,会使其表面产生色斑。 细菌腐蚀纤维时,外观无明显变化,但强力剧烈下降。 4、棉的质量指标 (1)长度:指纤维伸直两端间的距离,以毫米或英寸表示。 由于一批原棉中长度差异较大,确定困难,所以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指标, 常用指标如下 a 主体长度 Lm:试样中含量最多的纤维长度,是工商的直接指标。 b 品质长度 Lp:比主体长度长的那一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是有 效长度,用来决定工艺参数。 c 平均长度 L:指纤维长度的平均值。 d 短绒率 Ls:指纤维长度短于某一长度界限(16mm)的纤维重量与所试 纤维总重量之比。是表示纤维整齐度的一项指标。 (2)细度:指纤维的粗细程度。 用来衡量细度的指标通常用截面积计算,但计算与应用不便,现常用间接指 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