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一节国债原理 第二节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第三节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 的分析 第四节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第五节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一节 国债原理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第三节 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 的分析 第四节 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第五节 政府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第一节国债原理 (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 (二)国债制度要素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 (二)国债制度要素
(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 I.国债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2.国债的种类 3.国债的结构 4.国债负担和限度
(一)国债及其种类、结构和负担 1.国债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2.国债的种类 3.国债的结构 4.国债负担和限度
1.1国债的含义 国债的含义: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在国内外 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首先,其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 政收入;其次,其又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国债的担保物是 政府的信誉,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比私债要可靠得多,通常被 称为“金边债差
国债的含义: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政府在国内外 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首先,其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 政收入;其次,其又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国债的担保物是 政府的信誉,在一般情况下,国债比私债要可靠得多,通常被 称为“金边债券”。 1.1国债的含义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分为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 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 债”。 第二阶段: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五次发 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第三阶段: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从理论上矫正了所谓 “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错误思想, 积极完善国债制度,科学地确定国债规模,并按照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地强化国债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刚刚建立的1950年,当时为了保证仍在进行 的革命战争的供给和恢复国民经济,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 债”。 第二阶段: 1954-1958年,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五次发 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第三阶段: 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从理论上矫正了所谓 “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错误思想, 积极完善国债制度,科学地确定国债规模,并按照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地强化国债的作用。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