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章 日用化学商品 学习要点: 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及洗涤剂去垢作用原理。 2、肥皂的概念、分类、品种、制皂工艺及肥皂的质量检验。 3、合成洗涤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特点和合成洗涤剂的分类、品种、质量检验。 4、化妆品的定义、成分、分类和质量检验。 第一节 洗涤用品 一、洗涤去污过程相关问题概述 (一)洗涤去除对象污垢的特点 1.污垢的来源 洗涤是为了去除衣物或皮肤上所存在的污垢,污垢的来源不外乎来自人们的生存环境诸如人体 分泌、空气传播以及生活工作需要的接触等三方面。 2.污垢的分类 (1)根据污垢的特性,可把它分成以下三类: ① 油质污垢,如动植物油脂、脂肪酸、脂肪醇、胆固醇、矿物油等,它们对衣物、人体粘附比 较牢固,而且不溶于水; ② 固体污垢,如尘埃、烟灰、泥土、水泥、棉绒、皮屑、石灰、金属氧化物等,这种污物颗粒 较大,直径大致在 1—20 微米,它们或单独存在,或与油水混在一起,通常带负电,也有带正电的, 但不溶于水; ③ 水溶性污垢,如糖、淀粉、果汁、有机酸、血、蛋白质、尿及无机盐等,它们溶于水或与水 混合成胶态溶液。 (2)按其结合力来说,可把它分成以下两类: ① 化学结合力是指污垢与衣物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化学键的结合; ② 物理结合力是指微粒质点间的静电结合和物质间的分子间作用力。 因此要使污垢与被污物有效的分离,应从消除两者间的结合力入手,洗涤用品也就是在这方面 显示它的独特的功能的。 (二)洗涤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肥皂和合成洗涤剂去除污垢,主要因为在它们的组成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 能在较低的浓度下即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都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 的性能,同样也有降低水—油、水—固之间界面张力的性能,这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分子的一端是由一个较长的烃链组成的,它是憎水性,能溶于油但不能溶于水中,因此称为憎
1 第二章 日用化学商品 学习要点: 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及洗涤剂去垢作用原理。 2、肥皂的概念、分类、品种、制皂工艺及肥皂的质量检验。 3、合成洗涤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特点和合成洗涤剂的分类、品种、质量检验。 4、化妆品的定义、成分、分类和质量检验。 第一节 洗涤用品 一、洗涤去污过程相关问题概述 (一)洗涤去除对象污垢的特点 1.污垢的来源 洗涤是为了去除衣物或皮肤上所存在的污垢,污垢的来源不外乎来自人们的生存环境诸如人体 分泌、空气传播以及生活工作需要的接触等三方面。 2.污垢的分类 (1)根据污垢的特性,可把它分成以下三类: ① 油质污垢,如动植物油脂、脂肪酸、脂肪醇、胆固醇、矿物油等,它们对衣物、人体粘附比 较牢固,而且不溶于水; ② 固体污垢,如尘埃、烟灰、泥土、水泥、棉绒、皮屑、石灰、金属氧化物等,这种污物颗粒 较大,直径大致在 1—20 微米,它们或单独存在,或与油水混在一起,通常带负电,也有带正电的, 但不溶于水; ③ 水溶性污垢,如糖、淀粉、果汁、有机酸、血、蛋白质、尿及无机盐等,它们溶于水或与水 混合成胶态溶液。 (2)按其结合力来说,可把它分成以下两类: ① 化学结合力是指污垢与衣物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化学键的结合; ② 物理结合力是指微粒质点间的静电结合和物质间的分子间作用力。 因此要使污垢与被污物有效的分离,应从消除两者间的结合力入手,洗涤用品也就是在这方面 显示它的独特的功能的。 (二)洗涤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肥皂和合成洗涤剂去除污垢,主要因为在它们的组成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种 能在较低的浓度下即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都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 的性能,同样也有降低水—油、水—固之间界面张力的性能,这与它们的分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 分子的一端是由一个较长的烃链组成的,它是憎水性,能溶于油但不能溶于水中,因此称为憎
2 水基或亲油基;分子的另一端是较短的极性基团,它能溶于水中而不能溶于油中,称为憎油基或亲 水基。 2.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作用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结构特点,使之在相界面上定向排列成吸附膜,即造成表面张力或界面 张力的降低。在水溶液中分子聚集而规则定向排列,即使溶液获得胶束性,由于洗涤表面活性剂即 有表面活性又有胶束性能,才使其水溶液具有润湿渗透、分散乳化、增溶、泡沫等效用。 (1)润湿渗透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固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水容易吸附扩展到固体表面,并渗透到物体 中去,这种作用称为润湿渗透作用。洗涤液的润湿渗透作用既破坏了衣物和污垢间的吸引力,又破 坏了污垢微粒间的吸引力,当加以适当外力时,可使污垢粉碎成细小粒子。 (2)分散乳化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固体微小粒子间的界面张力,并在固体微小粒子周围形成一层亲水 的吸附膜 ,使固体粒子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分散液,这就是洗涤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洗涤表 面活性剂降低了水—油的微小粒子间的界面张力,同样在油的微小粒子周围形成一层亲水的吸附膜, 使油粒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就是乳化作用。 (3)增溶作用 当洗涤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胶束把油溶解在自己的憎水基部分中,这种因胶束的存在而使物 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作用。 (4)泡沫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空气之间的表面张力,空气分散在水中而形成泡沫,同时又在气泡 表面吸附着定向排列的一层一定浓度的洗涤表面活性剂,气泡壁就形成一层坚固的膜,从而形成了 稳定的泡沫,这称为泡沫作用。泡沫虽然和洗涤作用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但它能吸附已分散的污 垢使之聚集在泡沫中,并把污垢带到溶液的表面。 (三)洗涤剂的洗涤去垢作用原理 去污的原理可简单地用下式表示: 织物·污垢 +洗涤剂→织物+污垢·洗涤剂 如何理解:(配合幻灯片图示讲述) 开始状态:织物与污垢结合在一起: 原因:污垢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被污物上,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 加入洗涤剂后: 洗涤剂的去污,首先是降低和削弱污垢与被污物之间的引力,洗涤剂的润湿作用就能起到使它 们之间引力松脱的作用,也使污垢破坏成微小粒子。这时,引力松脱的污垢粒子仍吸附在被污物的 表面,只有经过机械搅拌或搓洗或受热,被污物上的污垢才大量卷离到水中,此时固体微粒借助洗 涤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油脂污垢借助其乳化增溶作用,而不再沉积于被污物表面。(演示) 最后状态:污垢和织物分开。 所以,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实质上是润湿、乳化、分散、增溶等基本效用的综合表现。因此, 为了获得良好的去污作用,洗涤剂中所用表面活性剂,单单具有某一效用是不够的,而要求它具有
2 水基或亲油基;分子的另一端是较短的极性基团,它能溶于水中而不能溶于油中,称为憎油基或亲 水基。 2.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作用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结构特点,使之在相界面上定向排列成吸附膜,即造成表面张力或界面 张力的降低。在水溶液中分子聚集而规则定向排列,即使溶液获得胶束性,由于洗涤表面活性剂即 有表面活性又有胶束性能,才使其水溶液具有润湿渗透、分散乳化、增溶、泡沫等效用。 (1)润湿渗透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固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水容易吸附扩展到固体表面,并渗透到物体 中去,这种作用称为润湿渗透作用。洗涤液的润湿渗透作用既破坏了衣物和污垢间的吸引力,又破 坏了污垢微粒间的吸引力,当加以适当外力时,可使污垢粉碎成细小粒子。 (2)分散乳化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固体微小粒子间的界面张力,并在固体微小粒子周围形成一层亲水 的吸附膜 ,使固体粒子均匀地分散于水中形成分散液,这就是洗涤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洗涤表 面活性剂降低了水—油的微小粒子间的界面张力,同样在油的微小粒子周围形成一层亲水的吸附膜, 使油粒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就是乳化作用。 (3)增溶作用 当洗涤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胶束把油溶解在自己的憎水基部分中,这种因胶束的存在而使物 质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作用。 (4)泡沫作用 洗涤表面活性剂降低了水—空气之间的表面张力,空气分散在水中而形成泡沫,同时又在气泡 表面吸附着定向排列的一层一定浓度的洗涤表面活性剂,气泡壁就形成一层坚固的膜,从而形成了 稳定的泡沫,这称为泡沫作用。泡沫虽然和洗涤作用没有多大的直接关系,但它能吸附已分散的污 垢使之聚集在泡沫中,并把污垢带到溶液的表面。 (三)洗涤剂的洗涤去垢作用原理 去污的原理可简单地用下式表示: 织物·污垢 +洗涤剂→织物+污垢·洗涤剂 如何理解:(配合幻灯片图示讲述) 开始状态:织物与污垢结合在一起: 原因:污垢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被污物上,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 加入洗涤剂后: 洗涤剂的去污,首先是降低和削弱污垢与被污物之间的引力,洗涤剂的润湿作用就能起到使它 们之间引力松脱的作用,也使污垢破坏成微小粒子。这时,引力松脱的污垢粒子仍吸附在被污物的 表面,只有经过机械搅拌或搓洗或受热,被污物上的污垢才大量卷离到水中,此时固体微粒借助洗 涤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油脂污垢借助其乳化增溶作用,而不再沉积于被污物表面。(演示) 最后状态:污垢和织物分开。 所以,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实质上是润湿、乳化、分散、增溶等基本效用的综合表现。因此, 为了获得良好的去污作用,洗涤剂中所用表面活性剂,单单具有某一效用是不够的,而要求它具有
3 较好的综合性能 ,再加上各种助洗剂的配合,最后得到优良的洗涤效果。 二、肥皂 (一) 肥皂概述 1. 肥皂的概念 肥皂是指至少含有 8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碱性盐类的总称。 2.肥皂的分类 肥皂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碱性皂和金属皂,在用途上包括家用和工业用两类。家用指香皂、 洗衣皂和特种皂,工业皂主要是指纤维用皂。 3.肥皂的原料 肥皂的原料有油、合成脂肪酸、碱及各种辅助原料、填料等。 (1)油脂 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脂化而成,称为三脂肪酸甘油脂,简 称“三甘酯”。常温常压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为脂;呈液态的称为油。 根据油脂的性能及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 固体油脂:固体油脂的作用主要是保证肥皂有足够的去垢力,硬度及耐用性。主要有硬化油、 牛羊油、骨油等。 ② 软性油:软性油的作用是调节肥皂的硬度和增加的可塑性。软性油主要有棉籽油、花生油、 菜油、猪油。 ③ 月桂酸含量高的油脂:月桂酸含量高的油脂有椰子油、棕榈油等。主要是为了增加脂皂的泡 沫和溶解度。 ④ 油脂的代用品:人工合成的,或其它可以取代的油脂的物质。 (2)合成脂肪酸 合成脂肪酸是以石蜡为原料经氧化制得的高级脂肪酸。 (3)碱类 制皂用碱主要是氢氧化钠,其次是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钾。其作用是与油脂进行皂化反应 而生成肥皂。 (4)辅助原料与填料 辅助原料与填料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绝大部分都是既有辅助作用,又有填充作用。 ①松香 松香是松树的分泌物去除松节油之后的产品。松香在空气中易吸收氧,能使肥皂的颜色逐渐变 暗,因此肥皂中不宜多用,一般用量为 2%-4%。 松皂在肥皂中可防止酸败、增加泡沫、减少白霜和降低成本。 ②硅酸钠 硅酸钠可增加肥皂的硬度和耐磨性,并有软化硬水、稳定泡沫、防止酸败、缓冲溶液的碱性等 作用。洗衣皂中含量在 2%以上,香皂中含量在 1%左右。 ③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具有荧光性的无色或微黄色染料,吸收紫外线后,反射成蓝、青色可见光,这不 仅抵消了织物上的微黄色,而且还增加了织物的明亮度,常用于增白洗衣皂。在肥皂中含量在 0.03-0.2%之间。 ④杀菌剂
3 较好的综合性能 ,再加上各种助洗剂的配合,最后得到优良的洗涤效果。 二、肥皂 (一) 肥皂概述 1. 肥皂的概念 肥皂是指至少含有 8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碱性盐类的总称。 2.肥皂的分类 肥皂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碱性皂和金属皂,在用途上包括家用和工业用两类。家用指香皂、 洗衣皂和特种皂,工业皂主要是指纤维用皂。 3.肥皂的原料 肥皂的原料有油、合成脂肪酸、碱及各种辅助原料、填料等。 (1)油脂 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脂化而成,称为三脂肪酸甘油脂,简 称“三甘酯”。常温常压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为脂;呈液态的称为油。 根据油脂的性能及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 固体油脂:固体油脂的作用主要是保证肥皂有足够的去垢力,硬度及耐用性。主要有硬化油、 牛羊油、骨油等。 ② 软性油:软性油的作用是调节肥皂的硬度和增加的可塑性。软性油主要有棉籽油、花生油、 菜油、猪油。 ③ 月桂酸含量高的油脂:月桂酸含量高的油脂有椰子油、棕榈油等。主要是为了增加脂皂的泡 沫和溶解度。 ④ 油脂的代用品:人工合成的,或其它可以取代的油脂的物质。 (2)合成脂肪酸 合成脂肪酸是以石蜡为原料经氧化制得的高级脂肪酸。 (3)碱类 制皂用碱主要是氢氧化钠,其次是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钾。其作用是与油脂进行皂化反应 而生成肥皂。 (4)辅助原料与填料 辅助原料与填料不能截然分开,它们绝大部分都是既有辅助作用,又有填充作用。 ①松香 松香是松树的分泌物去除松节油之后的产品。松香在空气中易吸收氧,能使肥皂的颜色逐渐变 暗,因此肥皂中不宜多用,一般用量为 2%-4%。 松皂在肥皂中可防止酸败、增加泡沫、减少白霜和降低成本。 ②硅酸钠 硅酸钠可增加肥皂的硬度和耐磨性,并有软化硬水、稳定泡沫、防止酸败、缓冲溶液的碱性等 作用。洗衣皂中含量在 2%以上,香皂中含量在 1%左右。 ③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具有荧光性的无色或微黄色染料,吸收紫外线后,反射成蓝、青色可见光,这不 仅抵消了织物上的微黄色,而且还增加了织物的明亮度,常用于增白洗衣皂。在肥皂中含量在 0.03-0.2%之间。 ④杀菌剂
4 杀菌剂多用于浴皂和药皂,常用的杀菌剂有硼酸、硫磺、甲酚、三溴水杨酰苯胺等。杀菌剂用 量在 0.5-1%之间。 ⑤多脂剂 多脂剂常用于香皂,它能中和香皂的碱性,从而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也能防止香皂的脱脂作用, 用这种香皂有滑润舒适的感觉。 这类物质可以是单一的脂肪酸,如硬脂酸和椰子油酸等,也可以由蜡、羊毛脂、脂肪醇配制成 多脂混合物。多脂剂的用量为 1-5%。 ⑥羧甲基纤维素 羧甲纤维素,它无洗涤能力,但易附于织物和污垢的表面,能防止皂液中的污垢重新沉积在被 洗物上。 ⑦着色剂 着色剂的作用是装饰肥皂的色泽。 洗衣皂中一般加一些皂黄;香皂中所用的色调较多,有檀木、湖绿、淡黄、妃色、洁白等。肥 皂中着色剂要求耐碱、耐光、不刺激皮肤、不沾染衣物等。 ⑧香料 香料是香皂中必须加入的主要助剂。 对于洗衣皂有时也加入香料以消除不良气味。 (二) 肥皂的制造 肥皂的制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造皂基,第二阶段是调料并加工成型。 1.皂基制造 制皂方法有沸煮法、中和法、甲酯法、冷制法等。其中最普遍应用的是间歇沸煮法和连续制皂 法。 (1)间歇沸煮法 也称盐析法,该法利用利用油脂和碱进行皂化反应,然后经过盐析、碱析、整理等过程,最后 制得纯净的皂基。 (2 )连续制皂法 该法是建立在油脂连续皂化基础上,采用管式反应,即两管道分别输送碱液和脂肪酸,在汇和 处进行瞬时中和反应,后离心分离,真空出条。 2.加工成型 生产肥皂的方法有冷桶法、冷板车法和真空干燥法,以真空干燥法工序——世界上最先进的生 产肥皂法,为例。 真空干燥法包括以下工序: 配料→真空冷却→切块→晾干→打印→装箱 和传统的冷板工艺相比:真空出条工艺是肥皂工业比较先进的工艺路线,改变了笨重的体力劳 动生产方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的流水作业,肥皂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也大 大提高,是今后肥皂工业发展的方向。 3.香皂的生产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香皂生产工艺与设备是由意大利麦佐尼、荷兰联合利华、日本佐藤等公司 提供。研压法生产香皂工艺如下: 皂基→干燥→拌料(加入添加剂)→均化→真空压条→切块→打印→包装→成品 (三) 肥皂的品种 1.洗衣皂 洗衣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4 杀菌剂多用于浴皂和药皂,常用的杀菌剂有硼酸、硫磺、甲酚、三溴水杨酰苯胺等。杀菌剂用 量在 0.5-1%之间。 ⑤多脂剂 多脂剂常用于香皂,它能中和香皂的碱性,从而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也能防止香皂的脱脂作用, 用这种香皂有滑润舒适的感觉。 这类物质可以是单一的脂肪酸,如硬脂酸和椰子油酸等,也可以由蜡、羊毛脂、脂肪醇配制成 多脂混合物。多脂剂的用量为 1-5%。 ⑥羧甲基纤维素 羧甲纤维素,它无洗涤能力,但易附于织物和污垢的表面,能防止皂液中的污垢重新沉积在被 洗物上。 ⑦着色剂 着色剂的作用是装饰肥皂的色泽。 洗衣皂中一般加一些皂黄;香皂中所用的色调较多,有檀木、湖绿、淡黄、妃色、洁白等。肥 皂中着色剂要求耐碱、耐光、不刺激皮肤、不沾染衣物等。 ⑧香料 香料是香皂中必须加入的主要助剂。 对于洗衣皂有时也加入香料以消除不良气味。 (二) 肥皂的制造 肥皂的制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造皂基,第二阶段是调料并加工成型。 1.皂基制造 制皂方法有沸煮法、中和法、甲酯法、冷制法等。其中最普遍应用的是间歇沸煮法和连续制皂 法。 (1)间歇沸煮法 也称盐析法,该法利用利用油脂和碱进行皂化反应,然后经过盐析、碱析、整理等过程,最后 制得纯净的皂基。 (2 )连续制皂法 该法是建立在油脂连续皂化基础上,采用管式反应,即两管道分别输送碱液和脂肪酸,在汇和 处进行瞬时中和反应,后离心分离,真空出条。 2.加工成型 生产肥皂的方法有冷桶法、冷板车法和真空干燥法,以真空干燥法工序——世界上最先进的生 产肥皂法,为例。 真空干燥法包括以下工序: 配料→真空冷却→切块→晾干→打印→装箱 和传统的冷板工艺相比:真空出条工艺是肥皂工业比较先进的工艺路线,改变了笨重的体力劳 动生产方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的流水作业,肥皂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也大 大提高,是今后肥皂工业发展的方向。 3.香皂的生产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香皂生产工艺与设备是由意大利麦佐尼、荷兰联合利华、日本佐藤等公司 提供。研压法生产香皂工艺如下: 皂基→干燥→拌料(加入添加剂)→均化→真空压条→切块→打印→包装→成品 (三) 肥皂的品种 1.洗衣皂 洗衣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5 根据国家轻工业局 QB/T2486—2000 的行业标准,洗衣皂归纳为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干皂脂肪 酸含量≥54%,Ⅱ型干皂脂肪酸含量≥43%;对洗衣皂的质量,在感官指标方面,要求洗衣皂图案字 迹清楚,形状端正,色泽均匀,无不良气味。 物理化学指标方面的规定如下表: 洗衣皂的物理化学指标 项 目 指 标 I 型 II 型 干皂质量分数,W/% ≥ 54 43 氯化物质量分数(以 NaCL 计),W/% ≤ 0.7 1.0 游离苛性碱质量分数(以 NaOH 计),W/% ≤ 0.3 0.3 乙醇不溶物,W/% ≤ 15 / 发泡力(5min),ml ≥ 400 300 2.香皂 香皂产品分皂基型和复合型。 皂基型(以Ⅰ表示)是指仅含脂肪酸钠、助剂的香皂; 复合型(以Ⅱ表示)是指含脂肪酸钠和(或)其他表面活性剂、功能性添加剂、助剂的香皂。 具体的理化指标如下表: 香皂的物理化学指标 项 目 指 标 I 型 II 型 干皂质量分数,W/% ≥ 83 / 干皂或总有效物质量分数,W/% ≥ / 53 水分和挥发物(103±2 0 C),W/% ≤ 15 / 总游离碱(以 NaoH 计),乙醇不溶物、氯化物(以 Nacl 计)之和质量分数,W/% ≤ 3.0 / 游离苛性碱(以 NaOH 计),W/% ≤ 0.10 0.10 总游离苛性碱(以 NaOH 计),W/% ≤ / 0.3 水不溶物,W/% ≤ 1.0 / 氯化物(以 NacL 计)W/% ≤ / 1.0 3.透明皂 通常采用纯净的浅色原料以保证成品皂的透明外观。采用牛羊油、漂白的棕榈油、椰子油做油 脂原料,以多元醇,如糖类、香茅醇、聚乙醇、丙醇或甘油或蔗糖做透明剂。透明皂具有耐用、碱 性小、溶解度大、泡沫丰富等特点。 4.药皂 药皂是在香皂中加入中西药物而制成的块状硬皂。 由于加入药物种类和量的多少不同,药皂对不同的皮肤病有不同的疗效。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 不少新的药物香皂,如硫磺香皂、去痱特效药皂、中草药香皂、驱蚊香皂等。 5.美容皂 美容皂也称为营养皂。一般为块状硬皂。皂体细腻光滑,皂型别致。除普通香皂成分外,还加 有蜂蜜、人参、珍珠、花粉、磷脂、牛奶等营养物质和护肤剂。配有高级化妆香精,有幽雅清新的 香味和稠密稳定的泡沫。 6.减肥皂
5 根据国家轻工业局 QB/T2486—2000 的行业标准,洗衣皂归纳为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干皂脂肪 酸含量≥54%,Ⅱ型干皂脂肪酸含量≥43%;对洗衣皂的质量,在感官指标方面,要求洗衣皂图案字 迹清楚,形状端正,色泽均匀,无不良气味。 物理化学指标方面的规定如下表: 洗衣皂的物理化学指标 项 目 指 标 I 型 II 型 干皂质量分数,W/% ≥ 54 43 氯化物质量分数(以 NaCL 计),W/% ≤ 0.7 1.0 游离苛性碱质量分数(以 NaOH 计),W/% ≤ 0.3 0.3 乙醇不溶物,W/% ≤ 15 / 发泡力(5min),ml ≥ 400 300 2.香皂 香皂产品分皂基型和复合型。 皂基型(以Ⅰ表示)是指仅含脂肪酸钠、助剂的香皂; 复合型(以Ⅱ表示)是指含脂肪酸钠和(或)其他表面活性剂、功能性添加剂、助剂的香皂。 具体的理化指标如下表: 香皂的物理化学指标 项 目 指 标 I 型 II 型 干皂质量分数,W/% ≥ 83 / 干皂或总有效物质量分数,W/% ≥ / 53 水分和挥发物(103±2 0 C),W/% ≤ 15 / 总游离碱(以 NaoH 计),乙醇不溶物、氯化物(以 Nacl 计)之和质量分数,W/% ≤ 3.0 / 游离苛性碱(以 NaOH 计),W/% ≤ 0.10 0.10 总游离苛性碱(以 NaOH 计),W/% ≤ / 0.3 水不溶物,W/% ≤ 1.0 / 氯化物(以 NacL 计)W/% ≤ / 1.0 3.透明皂 通常采用纯净的浅色原料以保证成品皂的透明外观。采用牛羊油、漂白的棕榈油、椰子油做油 脂原料,以多元醇,如糖类、香茅醇、聚乙醇、丙醇或甘油或蔗糖做透明剂。透明皂具有耐用、碱 性小、溶解度大、泡沫丰富等特点。 4.药皂 药皂是在香皂中加入中西药物而制成的块状硬皂。 由于加入药物种类和量的多少不同,药皂对不同的皮肤病有不同的疗效。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 不少新的药物香皂,如硫磺香皂、去痱特效药皂、中草药香皂、驱蚊香皂等。 5.美容皂 美容皂也称为营养皂。一般为块状硬皂。皂体细腻光滑,皂型别致。除普通香皂成分外,还加 有蜂蜜、人参、珍珠、花粉、磷脂、牛奶等营养物质和护肤剂。配有高级化妆香精,有幽雅清新的 香味和稠密稳定的泡沫。 6.减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