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 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 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 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 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 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 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 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 或“冬烘先生”。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 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这样的 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 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砣砣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 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一—这便是由于没 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硏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 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譬如孟德尔( Mende)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 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
学问与智慧 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 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 电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 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 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 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 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 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 或“冬烘先生”。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 运用心得,“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这样的 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 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矻矻穷年,找不到问题的中 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 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 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譬如孟德尔(Mendel)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 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再说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 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 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 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 尔文的“牛头狗”( bulldog),为他张目。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 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 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 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 所谓“灿烂的书”( 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 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 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 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 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 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 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 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 有何用处?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 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
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过海边的蚌壳、 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 适者存的天演公例?等达尔文发现以后,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 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于是,他奋身而为达 尔文的“牛头狗”(bulldog),为他张目。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 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 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我们可以把书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有智慧的书,是每字 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 人的思想,有时可以引申成一篇论文,或成一本专书。这就是英文中 所谓“灿烂的书”(brilliant book)。无智慧的书,往往材料堆积得 和蚁邱一样,议论虽多,见解毫无。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 从他得启示,在著者是“博而寡约”,在读者是“劳而无功”。这就 是英文中所谓“晦塞的书”(dull book)。然而这类的书多极了,读 者要不浪费时间,就不能不精为选择。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 智慧。“读书得间”,就是智慧的表现。“鞭辟入里”“豁然贯通”, 都不是容易的事。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 有何用处?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 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
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 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 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 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 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 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 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 (St. Peter’s)或巴黎圣母( Notre dame)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 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 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 响,整个的美术史,尤其是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 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 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陶ye( ②寸积zhu( )累③ Jlang )域④yuan( )博 ⑤融( )通⑥举一( ⑦无 关hong( )旨⑧探骊得( ⑨物jn( )天择⑩xi( )锐 (11)劳 而无( )(12)鞭 )入里
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 瞬起瞬灭的。他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 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 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 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 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 只可以造成普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 (St. Peter’s)或巴黎圣母(Notre Dame)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 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 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 响,整个的美术史,尤其是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 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 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 陶 ye ( ) ② 寸积 zhu( )累 ③ jiang ( )域 ④ yuan( )博 ⑤ 融( )( )通 ⑥ 举一( )三 ⑦ 无 关 hong( )旨 ⑧ 探骊得( ) ⑨ 物 jin( )天择 ⑩ xi( )锐 (11) 劳 而无( ) (12) 鞭( )入里
(13)豁然( )通 (14)浮光( )影(15) 触( (16)推( 出新 2.解释词语 探骊得珠: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无关宏旨: 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寸积铢累 点 滴的积 累 物竞天择:是对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概括。意思是万物为生存而竞 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3.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很多词语形象、有趣,使高深的道理变得浅显 易懂。试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食古不化:意思是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②笨伯:愚笨的人。 ③两脚书橱:指读书记诵的内容多,但是不善于灵活运用的人 ④冬烘先生:旧指不高明的塾师,文中含讥讽意,指其思想迂腐、见 识浅陋 ①课文开头两段用多种手法说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你能依 据作者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吗?
(13)豁然( )通 (14)浮光( )影 (15) 一 触( )破 (16)推( )出新 2.解释词语。 探骊得珠: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无关宏旨: 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寸 积 铢 累 : 一 点 一 滴 的 积 累 。 物竞天择:是对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概括。意思是万物为生存而竞 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3.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很多词语形象、有趣,使高深的道理变得浅显 易懂。试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食古不化:意思是读书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②笨伯:愚笨的人。 ③两脚书橱:指读书记诵的内容多,但是不善于灵活运用的人 ④冬烘先生:旧指不高明的塾师,文中含讥讽意,指其思想迂腐、见 识浅陋 ①课文开头两段用多种手法说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你能依 据作者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吗?
答: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智慧是能力。(或:学问指的是积累的知识, 智慧指的是发现和创造能力。) ②第四段提到“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论述并简要归纳其区别 有智慧的书:“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经常有精粹的 思想和论述。 无智慧的书:“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议论 空泛,不过是材料的堆积 区别:主要在于能不能给读者启示或启发 6.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针对把“知识”与“学问”混为一谈,把“学问”与“智慧”混 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 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7.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 要智慧 8.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9.第三段中划线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是什么? 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一触即破。探照灯: 形容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有深度,有广度
答: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智慧是能力。(或:学问指的是积累的知识, 智慧指的是发现和创造能力。) ②第四段提到“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论述并简要归纳其区别。 有智慧的书:“可以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经常有精粹的 思想和论述。 无智慧的书:“纵然可以从他得报导,却不可以从他得启示”,议论 空泛,不过是材料的堆积。 区别:主要在于能不能给读者启示或启发。 6.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针对把“知识”与“学问”混为一谈,把“学问”与“智慧”混 为一谈的错误认识,阐释了“学问”与“智慧”的不同内涵及相互关 系,反对死读书,读死书,主张重视能力培养。 7.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 要智慧 8.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9.第三段中划线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是什么? 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一触即破。探照灯: 形容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有深度,有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