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和智慧》复习题 1.文中加点的“搜集”能否改为“收集”?“张目” 能否改成“张扬”?为什么? 2.把“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 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 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 例?”改为陈述句(语意不可改变),并说一说文中用 反问句式有什么好处
1 《学问和智慧》复习题 1.文中加点的“搜集”能否改为“收集”?“张目” 能否改成“张扬”?为什么? 不能。因为“搜集”有费尽心思到处寻找、聚集 的意思,“收集”只是把分散的东西集中起来,从语境 看用“搜集”能突出那些研究工作者的辛劳。“张目” 的意思是助长声势,而“张扬”是贬义词,指把隐秘 的或不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宣扬出去,明显,不合语境。 2.把“在达尔文以前,何曾没有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 看见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 的种族?何以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 例?”改为陈述句(语意不可改变),并说一说文中用 反问句式有什么好处。 在达尔文以前,不乏富于学问的生物学家.看见 过海边的蚌壳、山中的化石、类人的猩猿、初民的种 族,但却不能发现物竞天择,最适者存的天演公例。 用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比陈述句表达更有力
3.“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岀遗传的定律” 句中的“居然"在表达上有怎样效果? 4.在举出达尔文的例子后,作者引述赫胥黎的言行和 爱因斯坦的话有什么作用? 5.“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 道?”中的“这个道理”是指什么? 6.“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这 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2 3.“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 一句中的“居然"在表达上有怎样效果? 表示感到惊奇,出乎意料,也表达敬佩之情,强调 智慧的灵魂常在学问之外。 4.在举出达尔文的例子后,作者引述赫胥黎的言行和 爱因斯坦的话有什么作用? 用引证的方法说明“关键在于发现”,简单的东西一 般人看不见是因为他们只重视积累而缺少发现意识。 作者强调“见人所未见”是大智慧者的重要的思想特 征。 5.“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 道?”中的“这个道理”是指什么? 达尔文的进化论。 6.“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这 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一些看似简单平常的现象中也会隐藏着有价值的 东西;我们要树立发现意识
7.文中的“肥皂泡”“探照灯”“珍珠泉的泉水”各指 什么? 8.“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中“很 深”能否去掉?为什么? 9.文中列举罗马圣彼得和巴黎圣母教堂两座建筑物有 什么作用?你能另外列举两座中国有名的建筑物吗? 10.谈谈你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这句话的理解
3 7.文中的“肥皂泡”“探照灯”“珍珠泉的泉水”各指 什么? “肥皂泡”是指肤浅的瞬起瞬灭的一触即破的没有 学问的智慧。“探照灯”是指有深度有广度的有学问的 智慧。 8.“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中“很 深”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很深”限制了学问程度,恰如其分。如果 去掉就改变了原意,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9.文中列举罗马圣彼得和巴黎圣母教堂两座建筑物有 什么作用?你能另外列举两座中国有名的建筑物吗?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智慧更为 重要。 故宫 长城 10.谈谈你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在指出学问和智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同 时,强调了智慧更加重要,强调智慧对于学问的把握、 辨析和实践,只有这样,两者才能在相互依赖的基础
11.“无学问的智慧”和“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 分别有什么特点?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 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在论证 上有怎样的作用? 《论美》复习题 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中“颜色”在文中的 意思是什么? 2.如何理解“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 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这句话
4 上,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1.“无学问的智慧”和“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 分别有什么特点?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肥皂泡”, 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在论证 上有怎样的作用?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 “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裨瞬起瞬灭。交从 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有很强的穿 透力;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 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间本质的联系。 《论美》复习题 1.“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中“颜色”在文中的 意思是什么? 面容之美 2.如何理解“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 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这句话。 三者之美的不同层次的比较,充分说明内在美重 于外在美
3.为什么作者说“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从 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美? 请你举例说明。 4.怎么理解“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 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这句话的含义? 5.结合拉丁谚语“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这句话, 谈谈你对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中“最美不过夕 阳红”含义的理解。 6.“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 不是公式。”其中加点字“机遇”和“公式”有什么含 义?谈谈你的理解?
5 3.为什么作者说“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 从 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又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美? 请你举例说明。 最高的美是内在美,是品德之美,它难于直观, 也不可能做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过零丁洋》 4.怎么理解“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 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这句话的含义? 美是整体的、和谐的,不可分割的。 5.结合拉丁谚语“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这句话, 谈谈你对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中“最美不过夕 阳红”含义的理解。 晚秋和夕阳红都象征老人。夕阳瑰丽多姿,温馨 从容,老人尽管岁至暮年,但是因为作风优雅,生活 充实,其风采依然属人世间至善至美者。 6.“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 不是公式..。”其中加点字“机遇”和“公式”有什么含 义?谈谈你的理解? 事物之美有其“自然天成”的一面,有时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