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广泛阻塞肺微血管,可引起肺水肿、出血和肺不张。直径小的脂肪滴可通过肺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引起 全身器官的栓塞。尤其在脑,引起点状出血、梗死和脑水肿 (3)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原己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出来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前者称为空气栓塞,可见于分娩、流产或头颈手术时。大量的空气由破裂的静脉进入血流,到达右心,随心 脏的收缩和舒张,将心腔内的空气和血液搅拌成泡沫状液体,阻塞于右心和肺动脉出口,导致循环中断而猝 死。后者称为减压病,见于潜水员及沉箱作业的工人。当气压骤减时,原已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 (主要为氯气),在血管腔内形成广泛性气泡,造成栓塞的发生。 (4)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 子宫强烈的收缩可将羊水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内,羊水成分进入肺循 环,可造成羊水栓塞。镜下:在肺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可见角化上皮、胎毛、胎脂、胎粪等羊水成分。产妇 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大多数导致死亡。 (5)其他栓塞肿瘤细胞栓塞可引起转移瘤的形成。寄生虫、虫卵和其他异物偶可进入血循环引起栓塞, 四、梗死(infaret 器官或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称为缺血(ischemia)。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 梗死。 1.死的原因: (1)血栓形成: 是最常见的原因,如冠状动脉硬化时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导致心肌梗死。 (2)动脉栓塞: 是肾、脾和肺梗死的主要原因。 (3)血管受压:如肠套叠、肠扭转和嵌顺性疝时,静脉和动脉先后受压闭寒导致肠梗死 (4)动脉痉挛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发强烈而持久的痉李,亦可引起心肌梗死 2.梗死的病变:坏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如脾、肾、肺等器官的血管分布呈锥形,故其梗死 灶也呈锥形:冠状动脉分布不规则,其梗死灶形状呈地图状。梗死灶的质地决定于其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心、肾、肝、脾等器官的梗死为凝固性坏死:脑梗死为液化性坏死。梗死灶的颜色取决于 坏死灶内含血量的多少。梗死灶内含血量少为贫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多见于心、脾、肾等组织结构较致密 侧支循环细而少的器官 梗死呈灰白色,边有充血、出血带 (2)出血性梗死:多见于肺、肠等组织结构较为疏松的器官。当发生严重淤血时,血液由淤血的毛细血管内 漏出,使梗死灶呈暗红色,形成出血性梗死。 3.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梗死灶发生的部位和大小。如肾有较大的代偿功能 其梗死通常出现腰痛和血 尿,但不影响肾功能:心肌梗死可影响心功能,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出血:脑梗死视不同部位而有不 同症状,梗死灶大者可致死。 4,梗死的结局:梗死灶周围可有肉芽组织生长,病灶逐渐被肉芽组织取代,形成疤痕或被纤维组织包塞,或 发生化 【习题】 名词解释: l.充血(hyperemia) 2.淤血(congestion) 3.血栓形成(thrombosis) 4.机化(organization) 5.栓塞(embolism) 6.梗死(infarct) 7.出血l性使死(hemorrhagic infarct】 8.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 9.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l0.槟榔肝(nutmeg liver 二、填空题: 1,因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 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 增多,称为 4.炎症早期,局部器官内常发生 充血 5.引起淤血的原因有
多,广泛阻塞肺微血管,可引起肺水肿、出血和肺不张。直径小的脂肪滴可通过肺毛细血管到达左心,引起 全身器官的栓塞。尤其在脑,引起点状出血、梗死和脑水肿。 (3)气体栓塞 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环或原已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出来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前者称为空气栓塞,可见于分娩、流产或头颈手术时。大量的空气由破裂的静脉进入血流,到达右心,随心 脏的收缩和舒张,将心腔内的空气和血液搅拌成泡沫状液体,阻塞于右心和肺动脉出口,导致循环中断而猝 死。后者称为减压病,见于潜水员及沉箱作业的工人。当气压骤减时,原已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 (主要为氮气),在血管腔内形成广泛性气泡,造成栓塞的发生。 (4)羊水栓塞 分娩过程中,子宫强烈的收缩可将羊水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内,羊水成分进入肺循 环,可造成羊水栓塞。镜下:在肺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可见角化上皮、胎毛、胎脂、胎粪等羊水成分。产妇 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大多数导致死亡。 (5)其他栓塞 肿瘤细胞栓塞可引起转移瘤的形成。寄生虫、虫卵和其他异物偶可进入血循环引起栓塞。 四、梗死(infarct) 器官或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称为缺血(ischemia)。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称为 梗死。 1.死的原因: (1)血栓形成: 是最常见的原因,如冠状动脉硬化时形成血栓,阻塞血管, 导致心肌梗死。 (2)动脉栓塞: 是肾、脾和肺梗死的主要原因。 (3)血管受压: 如肠套叠、肠扭转和嵌顿性疝时,静脉和动脉先后受压闭塞导致肠梗死。 (4)动脉痉挛 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伴发强烈而持久的痉挛,亦可引起心肌梗死。 2.梗死的病变:坏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如脾、肾、肺等器官的血管分布呈锥形,故其梗死 灶也呈锥形;冠状动脉分布不规则,其梗死灶形状呈地图状。梗死灶的质地决定于其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心、肾、肝、脾等器官的梗死为凝固性坏死;脑梗死为液化性坏死。梗死灶的颜色取决于 坏死灶内含血量的多少。梗死灶内含血量少为贫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多见于心、脾、肾等组织结构较致密、 侧支循环细而少的器官;梗死灶呈灰白色,边缘有充血、出血带。 (2)出血性梗死:多见于肺、肠等组织结构较为疏松的器官。当发生严重淤血时,血液由淤血的毛细血管内 漏出,使梗死灶呈暗红色,形成出血性梗死。 3.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梗死灶发生的部位和大小。如肾有较大的代偿功能,其梗死通常出现腰痛和血 尿,但不影响肾功能;心肌梗死可影响心功能,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出血;脑梗死视不同部位而有不 同症状,梗死灶大者可致死。 4.梗死的结局:梗死灶周围可有肉芽组织生长,病灶逐渐被肉芽组织取代,形成疤痕或被纤维组织包裹,或 发生钙化。 【习 题】 名词解释: 1.充血(hyperemia) 2.淤血(congestion) 3.血栓形成(thrombosis) 4.机化(organization) 5.栓塞(embolism) 6.梗死(infarct) 7.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 8.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 19.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 10.槟榔肝(nutmeg liver) 二、填空题: 1.因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 和 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 增多,称为 。 4.炎症早期,局部器官内常发生 充血。 5.引起淤血的原因有 , ,
6。组织、器官长期慢性淤血,可发生一性水肿,性出血,性硬化及实质细胞发生一。 7.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 8.最常见的栓塞类型为 性栓塞。最常发生栓塞的血管是 动脉 9.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宫的分布特点。 三、选择题 一A型颗: 1.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肝及胃肠道 B.肺、脑及胃肠道 C肝、脾及肖肠首 D.肾、肺及肖肠道 E。脾。肺及用肠消 2.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B,肺泡上皮细胞 C.异物巨细炮 D.尘细胞 E.心衰细胞 3.槟榔肝可发展为 A,坏死后性肝硬化 B.门脉性肝使化 C寄生虫性肝硬化 D.阳汁性肝硬化 E. 淤血性肝硬化 4.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实质细胞损伤 B.含铁血黄素沉积 C.漏出性出血 D.间质细胞增生 E. 有大量炎细胞 6.下列哪项属于静脉性充血? ,妊娠子宫充血 B.炎症早期的充血 c 发怒时面部皮肤充血 D.肝硬化引起的脾充血 E,减压后充血 7,心衰细驹见于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C.脾淤血时脾脏内 D.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E。肝淤血时肝脏内 8.右心衰竭可导到 A,肝细胞诱明变性 B.肝出血性梗死 C.坏死后性肝硬化 D.肝贫血性使死 E.槟榔肝 9.淤血是由于 A.血管内含血量增多 B.毛细血管内静脉血含量增加 C.血管扩张所致 D.血管腔内充满血液 E.血液淤积于皮下组织内 10.关于“槟榔肝”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发生于右心衰竭 B。常出现于肝硬变 C,肝小叶中央静脉扩张
6.组织、器官长期慢性淤血,可发生 性水肿, 性出血, 性硬化及实质细胞发生 。 7.血栓形成的条件包括 , , 。 8.最常见的栓塞类型为 性栓塞。最常发生栓塞的血管是 动脉。 9.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 分布特点。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肝及胃肠道 B.肺、脑及胃肠道 C.肝、脾及胃肠道 D.肾、肺及胃肠道 E.脾、肺及胃肠道 2.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B.肺泡上皮细胞 C.异物巨细炮 D.尘细胞 E.心衰细胞 3.槟榔肝可发展为 A.坏死后性肝硬化 B.门脉性肝硬化 C.寄生虫性肝硬化 D.胆汁性肝硬化 E.淤血性肝硬化 4.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实质细胞损伤 B.含铁血黄素沉积 C.漏出性出血 D.间质细胞增生 E.有大量炎细胞 6.下列哪项属于静脉性充血? A.妊娠子宫充血 B.炎症早期的充血 C.发怒时面部皮肤充血 D.肝硬化引起的脾充血 E.减压后充血 7.心衰细胞见于 A.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C.脾淤血时脾脏内 D.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E.肝淤血时肝脏内 8.右心衰竭可导致 A.肝细胞透明变性 B.肝出血性梗死 C.坏死后性肝硬化 D.肝贫血性梗死 E.槟榔肝 9.淤血是由于 A.血管内含血量增多 B.毛细血管内静脉血含量增加 C.血管扩张所致 D.血管腔内充满血液 E.血液淤积于皮下组织内 10.关于“槟榔肝”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发生于右心衰竭 B.常出现于肝硬变时 C.肝小叶中央静脉扩张
D.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E,肝内纤维组织增多 山,左心衰竭主要引起 A.慢性脾淤血 B.慢性肝淤血 C.慢性肺淤血 D.胃肠淤血 E,下肢淤血 12.肺淤血主要由下列哪种病变引起 A.肺动脉栓塞 B.急性风湿性心内膜资 C空气栓塞 D.左心衰竭 E,肺源性心脏病 13.血栓形成是指 A,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B.在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C,心血管腔内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固体质块的过程 D.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E,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4. 混合血栓见于 A.毛细血管内 B.静脉血栓的尾部 C.动脉血栓的起始部 D.静脉血栓的体部 E.心瓣膜上的赘生物 15.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 A,贫血性梗死 B.出血性梗死 C.无南性梗死 D.脓毒性梗死 E.广泛性梗死 16.层状血栓是 A,红色血栓 B。白色血栓 C.透明血栓 D.混合血栓 E,延续性血 17.在触发凝血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血小板的活化 B.组织因子的激活 C.血栓素A2的释出 D.第W因子的激话 E.纤维蛋自网形成 18.白色血栓发生于 A.血流不变时 B.血流较决时 C.血流减慢时 D.血流停滞时 E组织出血时 19. 大脑中动脉分支血栓形成可导致脑组织发生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成 D.脂肪坏死 E湿性坏箱 20.在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沟通的毛细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 A.血栓脱落 B.侧支循环形成 C,血栓机化 D,血栓硬化 E.再通
D.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E.肝内纤维组织增多 11.左心衰竭主要引起 A.慢性脾淤血 B.慢性肝淤血 C.慢性肺淤血 D.胃肠淤血 E.下肢淤血 12.肺淤血主要由下列哪种病变引起 A.肺动脉栓塞 B.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C.空气栓塞 D.左心衰竭 E.肺源性心脏病 13.血栓形成是指 A.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B.在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C.心血管腔内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固体质块的过程 D.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E.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4.混合血栓见于 A.毛细血管内 B.静脉血栓的尾部 C.动脉血栓的起始部 D.静脉血栓的体部 E.心瓣膜上的赘生物 15.含细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 A.贫血性梗死 B.出血性梗死 C.无菌性梗死 D.脓毒性梗死 E.广泛性梗死 16.层状血栓是 A.红色血栓 B.白色血栓 C.透明血栓 D.混合血栓 E.延续性血栓 17.在触发凝血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血小板的活化 B.组织因子的激活 C.血栓素A2的释出 D.第Ⅶ因子的激话 E.纤维蛋白网形成 18.白色血栓发生于 A.血流不变时 B.血流较决时 C.血流减慢时 D.血流停滞时 E.组织出血时 19.大脑中动脉分支血栓形成可导致脑组织发生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脂肪坏死 E.湿性坏疽 20.在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沟通的毛细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 A.血栓脱落 B.侧支循环形成 C.血栓机化 D.血栓硬化 E.再通
(二)B型题: (1-2): A.减压病B.脾梗死C.心脏破裂D.槟榔肝 E.绒毛心 1.栓塞 2.出血 (3-4): A,梗死灶呈节段性B,梗死灶易液化C,梗死灶呈地图状 D.梗死灶呈锥形E.梗死灶呈暗红色 3.肠梗死 4.脑梗死 (5-6): A.细菌团栓塞B.血栓栓塞C.空气栓塞 D.脂肪栓塞 E.肿痴栓塞 5.颈部静脉破裂 6.肝癌两肺广泛转移 (78) A.梗死B.栓塞 C.出血 D.血栓形成E.淤血 7.心肌梗死 8.血友病 (910) A.空气栓塞 B.氮气栓塞C.氧气栓塞 D.二氧化碳E.羊水栓塞 9。减压病 10.人工流产 (三)X型题 1。大手术后形成血栓的原因是 A.血流缓慢 B.静脉受压 C。血小板数量增加、粘性增高D.血浆中凝血因子含量增加 E,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增加 2.透明血栓可出现于 A.微动脉 B.毛细血管 C,小动脉 D,散静脉 E。小静脉 3.内皮细胞有防止心血管内血液凝固的功能,是因为 A.正常内皮细胞组成一层单细胞薄膜屏暗 B,内皮细胞表面具有凝血酶调节蛋白 C.前列腺环素(PG2) D,合成蛋白S E。释放二磁酸腹甘(ADP A,淤血的范围 B 淤血的器官 C,淤血的程度 D.淤血发生的速度 E,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 4.可以引起槟榔肝的疾病是 A.病毒性肝炎 B,缩窄性心包炎 C,门静脉高压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二)B型题: (1~2): A.减压病 B.脾梗死 C.心脏破裂 D.槟榔肝 E.绒毛心 1.栓塞 2.出血 (3~4): A.梗死灶呈节段性 B.梗死灶易液化 C.梗死灶呈地图状 D.梗死灶呈锥形 E.梗死灶呈暗红色 3.肠梗死 4.脑梗死 (5~6): A.细菌团栓塞 B.血栓栓塞 C.空气栓塞 D.脂肪栓塞 E.肿瘤栓塞 5.颈部静脉破裂 6.肝癌两肺广泛转移 (7~8): A.梗死 B.栓塞 C.出血 D.血栓形成 E.淤血 7.心肌梗死 8.血友病 (9~10) A.空气栓塞 B.氮气栓塞 C.氧气栓塞 D.二氧化碳 E.羊水栓塞 9.减压病 10.人工流产 (三)X型题: 1.大手术后形成血栓的原因是 A.血流缓慢 B.静脉受压 C.血小板数量增加、粘性增高 D.血浆中凝血因子含量增加 E.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增加 2.透明血栓可出现于 A.微动脉 B.毛细血管 C.小动脉 D.微静脉 E.小静脉 3.内皮细胞有防止心血管内血液凝固的功能,是因为 A.正常内皮细胞组成一层单细胞薄膜屏障 B.内皮细胞表面具有凝血酶调节蛋白 C.前列腺环素(PGI2 ) D.合成蛋白S E.释放二磷酸腺甘(ADP) A.淤血的范围 B.淤血的器官 C.淤血的程度 D.淤血发生的速度 E.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 4.可以引起槟榔肝的疾病是 A.病毒性肝炎 B.缩窄性心包炎 C.门静脉高压 D.二尖瓣狭窄 E.三尖瓣狭窄
5.脑梗死可发生于 A.二尖瓣狭窄合并血栓形成B.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 C。右心室心肌梗死合并附壁血栓D。主动脉瓣亚急性细性心内膜炎 E.房间隔缺损志者大腿深部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 6.下列哪些器官可发生出血性梗死? B. C.肺 D.小肠 E.脑 7.一病人因车祸致胫骨粉碎性骨折,整复时突然死亡,其原因最可能是 A.伤口感染后引起脑膜脑炎 B.骨折源性脂肪栓塞 C.股静脉血栓形成 D.动脉粥样硬化 E.左心房球形血栓脱落 E,产后大失血 四、问答题: 1,何谓淤血?以肺淤血及肝淤血为例,说明其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 2.根据所学病理知识和临床知识,举3个例子说明由于心、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血栓形成的机制。 3.分析空气栓塞病人死亡的机制 4.梗死可分几类?分别叙述其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 5 一个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的病人。一天突然出现右侧肢体瘫痪,试问引起瘫痪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第四章 炎症 (inflammation) 【学习要求】 一、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急性炎症的血管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渗 出: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等。 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慢性炎症的特征: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和类型 三、熟悉炎症介质的概念、种类和主要作用: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四、了解炎症的原因、结局。 【学习要点】 一、概述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炎症是一个病理过程,其中血 管反应是其中心环节。对机体的利弊是相对的。 2.炎症的原因很多,凡是能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素均可引起炎症。最常见的是生物性因子,通常称 为成染(infection)。 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alteration)、参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 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渗出液(exudate)和漏出液 (transudate)不同。渗出的形成主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6。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多属于修复过程。 7.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是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症的全身 有发热、嗜睡、厌食、 肌肉蛋白降解加速、补体和凝血因子合成增多、末梢血白细胞 计数增加等 9.炎症依据病程分为两大类: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和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10 急性炎庄病程几天到一个月,一般以渗出为主,渗出的白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有时出现 核左移现象。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急性炎症渗出的白细胞种类也不一样。慢性炎症病程几周到几个月,常以 增生为主, 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可在不同的情况演变为类上皮细 胞、泡沫细胞、风湿细胞等
5.脑梗死可发生于 A.二尖瓣狭窄合并血栓形成 B.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 C.右心室心肌梗死合并附壁血栓 D.主动脉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房间隔缺损患者大腿深部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 6.下列哪些器官可发生出血性梗死? A.肾 B.心 C.肺 D.小肠 E.脑 7.一病人因车祸致胫骨粉碎性骨折,整复时突然死亡,其原因最可能是 A.伤口感染后引起脑膜脑炎 B.骨折源性脂肪栓塞 C.股静脉血栓形成 D.脑动脉粥样硬化 E.左心房球形血栓脱落 E.产后大失血 四、问答题: 1.何谓淤血?以肺淤血及肝淤血为例,说明其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 2.根据所学病理知识和临床知识,举3个例子说明由于心、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血栓形成的机制。 3.分析空气栓塞病人死亡的机制 4.梗死可分几类?分别叙述其发生原因及病理变化。 5.一个患风湿性心脏病多年的病人。一天突然出现右侧肢体瘫痪,试问引起瘫痪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第四章 炎 症 (inflammation) 【学习要求】 一、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急性炎症的血管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渗 出;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等。 二、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慢性炎症的特征;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和类型; 三、熟悉炎症介质的概念、种类和主要作用;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四、了解炎症的原因、结局。 【学习要点】 一、概述 1.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活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炎症是一个病理过程,其中血 管反应是其中心环节。对机体的利弊是相对的。 2. 炎症的原因很多,凡是能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素均可引起炎症。最常见的是生物性因子,通常称 为感染(infection)。 3.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变质(alteration)、渗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 4.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均可发生。多属于损伤性过程。 5. 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 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改变。渗出液(exudate)和漏出液 (transudate)不同。渗出的形成主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6. 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多属于修复过程。 7. 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是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8. 炎症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嗜睡、厌食、肌肉蛋白降解加速、补体和凝血因子合成增多、末梢血白细胞 计数增加等。 9. 炎症依据病程分为两大类: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和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10. 急性炎症病程几天到一个月,一般以渗出为主,渗出的白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有时出现 核左移现象。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急性炎症渗出的白细胞种类也不一样。慢性炎症病程几周到几个月,常以 增生为主,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可在不同的情况演变为类上皮细 胞、泡沫细胞、风湿细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