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学习要求】 一、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二、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三、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史 【学习要点】 病理学(pathology)的概念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包括代谢、机能和形 态结构的变化)、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为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侧重研究疾病的形体结构的病理变化,分为总论和个论。总论是研究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 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如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 等:各论是研究和阐述各器官系统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如肝炎、 肺炎、肾炎等疾病时所具有的特殊规伸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其它医学基础学科的知识作为基础(例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 生物学、免疫学等)。通过学习病理学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学在医学中 时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和连接纽带】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可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 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可帮助临床验证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准确性,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 ,而且通过尸检积累的病理资料,对深入认识疾病和发现新的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2活体组织检在 (biopsy):简称活检 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 ,摘除等手术方法,采 取患者活体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检。活检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定起着重要的作 用。而且活检组织新鲜,有利于进行各种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组织培养,分子病理学等方面的 科学研究 3.细胞学(cytology)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又称脱落细胞学检 查。常用于肿瘤诊断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是研究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在各种实验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针对性地 研究某种疾病地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疾病的转归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 响等, 动态的发展的观察其病理变化及疾病经过 与临床表现, 深索疗效的机理等 2.组织与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和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以观察细胞、组织病变的发 生发展,如肿瘤的生长、细胞的癌变,病毒的复制,染色体的变异等。 五、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一)大体观察(肉眼观察) 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 ,量尺、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进行细致观察和检测:①大小②形态③ 颜色④质地⑤数目©重量⑦表面及切面的改变等。 (二)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光镜) 将病变组织或脱落细胞制成切片或涂片,利用显微镜对病变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了解其病变特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 通过运用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成分化学特性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可以了解组织、 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化学成分的状况,从而加深对形态学改变的认识。 (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组织中未知抗原或抗体,常用来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或分化方向 协助对疾病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绪 论 【学习要求】 一、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二、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 三、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发展史。 【学习要点】 一、病理学(pathology)的概念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包括代谢、机能和形 态结构的变化)、临床表现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为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规律,为防治疾病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侧重研究疾病的形体结构的病理变化,分为总论和个论。总论是研究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 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如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 等;各论是研究和阐述各器官系统每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如肝炎、 肺炎、肾炎等疾病时所具有的特殊规律。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其它医学基础学科的知识作为基础(例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 生物学、免疫学等)。通过学习病理学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病理学在医学中 时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和连接纽带。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可直接观察疾病的病理改变,从 而明确对疾病的诊断,查明死亡原因,可帮助临床验证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准确性,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 量,而且通过尸检积累的病理资料,对深入认识疾病和发现新的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手术方法,采 取患者活体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称为活检。活检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定起着重要的作 用。而且活检组织新鲜,有利于进行各种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组织培养,分子病理学等方面的 科学研究。 3.细胞学(cytology)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又称脱落细胞学检 查。常用于肿瘤诊断。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是研究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即在各种实验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针对性地 研究某种疾病地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疾病的转归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 响等,动态的发展的观察其病理变化及疾病经过与临床表现,验证疗效,探索疗效的机理等。 2.组织与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和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以观察细胞、组织病变的发 生发展,如肿瘤的生长、细胞的癌变,病毒的复制,染色体的变异等。 五、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一)大体观察(肉眼观察) 主要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进行细致观察和检测;①大小②形态③ 颜色④质地⑤数目⑥重量⑦表面及切面的改变等。 (二)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光镜) 将病变组织或脱落细胞制成切片或涂片,利用显微镜对病变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了解其病变特 征,诊断疾病。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通过运用具有某种特异性的,能反映组织和细胞成分化学特性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方法,可以了解组织、 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化学成分的状况,从而加深对形态学改变的认识。 (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组织中未知抗原或抗体,常用来判断肿瘤的组织来源或分化方向, 协助对疾病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超微结构观察 从亚细胞或大分子水平了解细胞的病变,是讫今最细致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常用投射、扫描电镜进行观 黎。 (六)流式细胞术(fiow cytometry,FCM 快速定量细胞内DNA,测定肿瘤细胞DNA倍体类型和肿瘤组织中S+G2/M期的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生长 分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七)、图像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 弥补了病理形态学所缺乏的客观定量标准和方法。常用于肿瘤细胞核周径、周长、面积、体积、形态因子等 检。 (八)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重组DNA、核酸分子杂交、原位杂交(ISH)、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等新的分子生物学技 术的发展,对疾病(尤其对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基因分子水平。 六、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体液病理学:公元前约460~370年古希腊名医,Hippocrtates,认为外界因素促进体内(血液、粘 液、黄胆汁、黑胆汁)四液的配合失调而发病。 )器官病理学 (organ pathology)18世纪意大利著名临床医学家Morgagni(1682~1771)通过尸 检发现疾病与器官的关系,创立了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 (三)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1821~1902)首创了细 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 (四)现代病理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镜的问世、免疫学、遗传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通 过对亚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建立起:超微病理学(ultrastuctral pathology),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免疫病理学(immuno pathology)、遗传病理学(gengtic pathology)、定量病理学 (quantitative pathology)等。促使病理学不仅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研究疾病,而且深入到分子水平、遗传 基因水平研究疾病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pathology 2.病因学 (etiology) 3.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 6.尸体剖验(autop 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8.细胞学(eytology)检查 9.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二、填空题 1.病理学在 和 之间起若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2。很多疾病的最后确诊有锁于 诊断 3.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有 4.活检是用」 、和 _等手术方法从志者活体获取 进行病 理检杏。 三、选择题: A型 1,于尸体倒验,下列描述中那种是错误的? A.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 B。是对机体组织器官进行病理检查的方法 C.可以用于医疗纠纷或司法鉴定 D,常可以帮助查明死因,明确诊断,提高医疗水平
(五)超微结构观察 从亚细胞或大分子水平了解细胞的病变,是迄今最细致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常用投射、扫描电镜进行观 察。 (六)流式细胞术(fiow cytometry,FCM) 快速定量细胞内DNA,测定肿瘤细胞DNA倍体类型和肿瘤组织中S+G2/M期的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生长 分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七)、图像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 弥补了病理形态学所缺乏的客观定量标准和方法。常用于肿瘤细胞核周径、周长、面积、体积、形态因子等 检测。 (八)分子生物学技术 随着重组DNA、核酸分子杂交、原位杂交(ISH)、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等新的分子生物学技 术的发展,对疾病(尤其对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了基因分子水平。 六、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体液病理学:公元前约460~370年古希腊名医,Hippocrtates,认为外界因素促进体内(血液、粘 液、黄胆汁、黑胆汁)四液的配合失调而发病。 (二)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 18世纪意大利著名临床医学家Morgagni(1682~1771)通过尸 检发现疾病与器官的关系,创立了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 (三)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 )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1821~1902)首创了细 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 (四)现代病理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镜的问世、免疫学、遗传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通 过对亚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建立起:超微病理学(ultrastuctral pathology),分子病理学(molecular pathology)、免疫病理学(immuno pathology)、遗传病理学(gengtic pathology)、定量病理学 (quantitative pathology)等。促使病理学不仅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研究疾病,而且深入到分子水平、遗传 基因水平研究疾病。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病理学(pathology) 2.病因学(etiology) 3.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5.病理变化(pathologic change) 6.尸体剖验(autopsy) 7.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8.细胞学(eytology)检查 9.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10.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二、填空题 1.病理学在 和 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2.很多疾病的最后确诊有赖于 诊断。 3.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有 、 和 。 4.活检是用 、 、 、 、和 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 进行病 理检查。 三、选择题: A型题: 1.于尸体剖验,下列描述中哪种是错误的? A.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B.是对机体组织器官进行病理检查的方法 C.可以用于医疗纠纷或司法鉴定 D.常可以帮助查明死因,明确诊断,提高医疗水平
E,通过尸体剖验,积累教学、科研素材,促进医学科学发展。 2.下列哪种不是活检获取病变组织的方法: A.局部切除 B.胃镜钳取 C.穿刺 D.搔刮 E.纤维支气管镜刷片 3.外科病理学应用最广泛的病理学研究方法是: A。尸体剖验 B.活检 C.动物实验 D.电镜 E.聚合酶链反应(PCR) 4。肿瘤细胞株的建立最常用的方法是: A.流式细胞术 B.活检 C.动物实验 D.组织和细胞培养 E.脱落细胞学检查 5.下列哪项不宜用组织培养来研究? 复制人类疾病模型 B,细胞的癌变 C.病毒复制 D.染色体变另 E.药物对细胞的影响 6.病理形态学创始人是: A.巢元方 B.Virchow C.Morogagni D.Hippocrates E,张仲景 7,病理形态学的创始人是哪个国家的人 A.美国 B、意大利 C.法国 D.德国 E.中国 8.细胞病理学创立于 A17世纪 B.古希腊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 .20世纪中叶 9.病理学视为桥梁科学的原因是 与基础医学关系非常密切 B.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 C.能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D.与A.B.有关 E.与A.B.C.有关 B型题: A发病学 B,病理生理学 C病因学 D,组织培养 E细胞培养 1.侧重研究疾病形态学改变 2.侧重研究疾病的机能和代谢改变 3.侧重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X型题: 1.关于疾病, 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患病机体出现形态结构变化 B.志病机体出现代谢和功能变化 C.机体出现生理反应 D.是一个病变过程 E.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 2,下列哪些是病理学的研究范畴 A病因 B.发病机制 C.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 D.疾病的诊断 E.疾病的治力 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常有: A.尸体验 B.活检 C.动物实验 D.组织培装 E.细胞培养 4.尸体解剖的重要意义在于 A.找出病因, 提高灵床诊断和医疗水平 B.积累教学素材 C.积累科研素材 D,帮助解决医疗到纷或与医疗有相关的法律纠纷 E.指导临床治疗 5. 哪些疾病可以通过脱落细胞学进行初步诊断?
E.通过尸体剖验,积累教学、科研素材,促进医学科学发展。 2.下列哪种不是活检获取病变组织的方法: A.局部切除 B.胃镜钳取 C.穿刺 D.搔刮 E.纤维支气管镜刷片 3.外科病理学应用最广泛的病理学研究方法是: A.尸体剖验 B.活检 C.动物实验 D.电镜 E.聚合酶链反应(PCR) 4.肿瘤细胞株的建立最常用的方法是: A.流式细胞术 B.活检 C.动物实验 D.组织和细胞培养 E.脱落细胞学检查 5.下列哪项不宜用组织培养来研究? A.复制人类疾病模型 B.细胞的癌变 C.病毒复制 D.染色体变异 E.药物对细胞的影响 6.病理形态学创始人是: A.巢元方 B.Virchow C.Morogagni D.Hippocrates E.张仲景 7.病理形态学的创始人是哪个国家的人? A.美国 B、意大利 C.法国 D.德国 E.中国 8.细胞病理学创立于 A.17世纪 B.古希腊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 E.20世纪中叶 9.病理学视为桥梁科学的原因是: A.与基础医学关系非常密切 B.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 C.能为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D.与A.B.有关 E.与A.B.C.有关 B型题: A.发病学 B.病理生理学 C.病因学 D.组织培养 E.细胞培养 1.侧重研究疾病形态学改变 2.侧重研究疾病的机能和代谢改变 3.侧重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过程 X型题: 1.关于疾病,下列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患病机体出现形态结构变化 B.患病机体出现代谢和功能变化 C.机体出现生理反应 D.是一个病变过程 E.是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 2.下列哪些是病理学的研究范畴? A.病因 B.发病机制 C.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 D.疾病的诊断 E.疾病的治疗 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常有: A.尸体剖验 B.活检 C.动物实验 D.组织培养 E.细胞培养 4.尸体解剖的重要意义在于: A.找出病因,提高灵床诊断和医疗水平 B.积累教学素材 C.积累科研素材 D.帮助解决医疗纠纷或与医疗有相关的法律纠纷 E.指导临床治疗 5. 哪些疾病可以通过脱落细胞学进行初步诊断?
A.宫预炎 B.肺癌C.肠结核D.肺炎E.膀胱 四、问答题: 1.何谓病理学?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主要目的是什么?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份 【学习要求】 ·、握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 二、掌握变性和坏死的概念、类型、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坏死的结局。 三、熟悉调亡的概念及病理特点。 四、了解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学习要点】 、适应 (一)、萎缩(atrophy) 1.概念:指发育正常的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常表现为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而间质增生。 生理性萎缩:是指许多结构、组织和器官随机体发有生长而逐渐的菱缩。 (2)、病理性菱缩:是指病理状态下的菱缩,按其发生原因可以分为: ①营养不息性萎缩:②压拍性萎缩:③废用性菱缩: ④去神经性菱缩 ⑤内分泌性菱缩 3.病理变化: (1)肉眼:一般而言器官体积变小,质地坚韧,边缘变锐,色泽加深。 (2)镜下:①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器减少 ②细胞内溶酶体性的残留体增多如:心肌菱缩时,细胞内的脂褐素增多。 ③萎缩器官的代谢、功能降低。 4,结局:菱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复性的,即当病因去除是可以恢复。若病变持特续发展,菱缩的细胞可以 坏死消失。 (二)、肥大(hypertro hy) 1.概念: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2,病理变化: (1)肉眼: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增强。 (2)光镜:细胞及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加深,核DNA含量增多 3.类型:可分为生理性肥大(physiologic hypertrophy)和病理性肥大(pathologe hypertrophy):按 其发生原因有:①代偿性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 气督由于实质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其发生是由于细胞受各种原因刺激引起 1,概念 丝分裂活动增强的结果,当原因消除后,肥大是可以恢复的。 2。类型:可分为:生理性增生、病理性增生。 病理性增生,分:①内分泌性增生:②代偿性增生。 (四)化生 (metaplasia) 1.概念 一种分化成熟组织受刺激因素作用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为化生。 2.类型:①等状上皮化生:②肠上皮化生:③结缔组织化生 、细胞、组织的损伤 (一)原因 引起细胞损伤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种:缺氧、化学物质和药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营养失 衡、内分泌因素、免疫反应、遗传变异、衰老、社会一心理一精神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 (二)发生机制 常有以下几儿种机制:①细胞膜的破坏:②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作用:③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④ 缺氧的损伤作用:⑤化学损伤作用:©遗传变异。 (三)形态学变化
A.宫颈炎 B.肺癌 C.肠结核 D.肺炎 E.膀胱癌 四、问答题: 1.何谓病理学?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主要目的是什么?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学习要求】 一、握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 二、掌握变性和坏死的概念、类型、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及坏死的结局。 三、熟悉凋亡的概念及病理特点。 四、了解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学习要点】 一、适应 (一)、萎缩(atrophy) 1.概念:指发育正常的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常表现为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而间质增生。 2.类型:根据发生原因可分为两大类。 (1)、生理性萎缩:是指许多结构、组织和器官随机体发育生长而逐渐的萎缩。 (2)、病理性萎缩:是指病理状态下的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可以分为: ① 营养不良性萎缩;②压迫性萎缩;③废用性萎缩; ④去神经性萎缩; ⑤内分泌性萎缩。 3.病理变化: (1)肉眼:一般而言器官体积变小,质地坚韧,边缘变锐,色泽加深。 (2)镜下:①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器减少。 ②细胞内溶酶体性的残留体增多;如:心肌萎缩时,细胞内的脂褐素增多。 ③萎缩器官的代谢、功能降低。 4.结局:萎缩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复性的,即当病因去除是可以恢复。若病变持续发展,萎缩的细胞可以 坏死消失。 (二)、肥大(hypertrophy) 1.概念: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2.病理变化: (1)肉眼: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增强。 (2)光镜:细胞及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加深,核DNA含量增多。 3.类型:可分为生理性肥大(physiologic hypertrophy)和病理性肥大(pathologc hypertrophy);按 其发生原因有:①代偿性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 (三)、增生(hyperplasia) 1.概念:由于实质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其发生是由于细胞受各种原因刺激引起有 丝分裂活动增强的结果,当原因消除后,肥大是可以恢复的。 2.类型:可分为:生理性增生、病理性增生。 病理性增生,分:①内分泌性增生;②代偿性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 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组织受刺激因素作用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为化生。 2.类型:①鳞状上皮化生;②肠上皮化生;③结缔组织化生。 二、细胞、组织的损伤 (一)原因 引起细胞损伤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种:缺氧、化学物质和药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营养失 衡、内分泌因素、免疫反应、遗传变异、衰老、社会-心理-精神因素和医源性因素等。 (二)发生机制 常有以下几种机制:①细胞膜的破坏;②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作用;③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④ 缺氧的损伤作用;⑤化学损伤作用;⑥遗传变异。 (三)形态学变化
1,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为变性。是 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并引起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下降。 (1)细胞水肿(cellular velling) 概念:是指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形成细胞水肿。严重时称为水样变性。 病理变化: 光镜: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基质内水分增多,胞浆透明、淡染:核增大,染色变淡(称胞浆疏松化)。 严重时,细胞膨大如气球状(称气球样变) 肉眼:好发于肝、肾等器官,病变器官体积增 ,颜色变淡 结局:较轻的细胞水肿在病因去除后可以恢复正常。但严重时可发展为溶解性坏死, (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概念: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异常增多称为脂肪变性。 (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内无或少见脂滴 病理变化 光镜:细胞内脂肪滴呈空泡状(石蜡切片HE染色时被脂溶剂溶解), 在冰冻切片用苏丹Ⅲ染色脂滴被染成橘红色: 用镶酸染色,脂滴被地成里鱼 肉眼:好发于肝」 心、肾等器官。肝脂肪变时体积增大,色淡黄 切面油腻感:心肌脂肪变性时可成为“虎斑心”。 结局:病变较轻的可在病因去除后恢复正常,病变较重的可以引发细胞坏死。 (3)玻璃样变性(hyaline change) ①概念: 细胞和间质内出现嗜伊红的均质红染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②类型: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的玻璃样变性、小血管的玻璃样变性 (4)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 组织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积。淀粉样物质为一种结合粘多糖的蛋白质复合物, 遇碘呈棕褐色 再遇稀硫酸则变为深蓝色,与淀粉遇碘变蓝反应相似,故称为淀粉样变性。 (5)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 是指组织间出现粘液样物质(粘多糖和蛋白质) (6)病理性色素沉着(pathologic pigmentation) 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积蓄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主要有:①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 ②脂褐素(lipofuscin): ③黑色素(melanin)。 (7)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在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称病理性钙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细胞死亡:L (1)坏死(necrosis): 病理变化:①细胞核:呈现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②细胞浆红染,胞膜破裂,坏死细胞解体消失 ③间质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类型:①凝固性坏死 coagulative necrosis :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常保留组织结构 的轮廓残影。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 ②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组织细胞坏死后,由于中性粒细胞 释放的大量水解酶,或由于组织水份和磷脂丰富,细胞很快发生溶解液化。 ③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cs):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一种坏 死。正常组织结构逐渐消失,局部形成无定形、嗜酸性染色的物质,状似纤维素,故名。 ④坏疽(gangrene):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 包括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结局:炎症反应、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1.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为变性。是 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并引起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下降。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概念:是指致病因素使细胞内水分异常增多,形成细胞水肿。严重时称为水样变性。 病理变化: 光镜: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基质内水分增多,胞浆透明、淡染;核增大,染色变淡(称胞浆疏松化)。 严重时,细胞膨大如气球状(称气球样变)。 肉眼:好发于肝、肾等器官,病变器官体积增大,颜色变淡。 结 局:较轻的细胞水肿在病因去除后可以恢复正常。但严重时可发展为溶解性坏死。 (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概念: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异常增多称为脂肪变性。 (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内无或少见脂滴) 病理变化: 光镜:细胞内脂肪滴呈空泡状(石蜡切片HE染色时被脂溶剂溶解), 在冰冻切片用苏丹III染色脂滴被染成橘红色; 用锇酸染色,脂滴被染成黑色。 肉眼:好发于肝、心、肾等器官。肝脂肪变时体积增大,色淡黄, 切面油腻感;心肌脂肪变性时可成为“虎斑心”。 结局:病变较轻的可在病因去除后恢复正常,病变较重的可以引发细胞坏死。 (3)玻璃样变性(hyaline change): ①概念:细胞和间质内出现嗜伊红的均质红染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 ②类型: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的玻璃样变性、小血管的玻璃样变性。 (4)淀粉样变性(amyloidosis): 组织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积。淀粉样物质为一种结合粘多糖的蛋白质复合物, 遇碘呈棕褐色, 再遇稀硫酸则变为深蓝色,与淀粉遇碘变蓝反应相似,故称为淀粉样变性。 (5)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 是指组织间出现粘液样物质(粘多糖和蛋白质) (6)病理性色素沉着(pathologic pigmentation): 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积蓄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主要有:①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 ②脂褐素(lipofuscin); ③黑色素(melanin)。 (7)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 在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称病理性钙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1. 细胞死亡:L (1)坏死(necrosis): 病理变化:①细胞核:呈现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②细胞浆红染,胞膜破裂,坏死细胞解体消失; ③间质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类型:①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常保留组织结构 的轮廓残影。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 ②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组织细胞坏死后,由于中性粒细胞 释放的大量水解酶,或由于组织水份和磷脂丰富,细胞很快发生溶解液化。 ③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cs):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一种坏 死。正常组织结构逐渐消失,局部形成无定形、嗜酸性染色的物质,状似纤维素,故名。 ④坏疽(gangrene):坏死合并腐败菌感染, 包括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结 局:炎症反应、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