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概述 1.由一组肝炎病毒→传染病 2病理: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变质性炎 3临床:全身乏力、食欲下降、上腹不适、肝大、 肝功障碍 4.分型:甲、乙、丙、丁、戊、庚等
病毒性肝炎 概述 1.由一组肝炎病毒 → 传染病 2.病理: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变质性炎 3.临床:全身乏力、食欲下降、上腹不适、肝大、 肝功障碍 4.分型:甲、乙、丙、丁、戊、庚等
各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特点 病毒型 病毒核酸型 传染途径 HAV 单链RNA 肠道(易暴发流行) HBV DNA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HCV 单链RNA 同上 HDV 缺陷性RNA 同上 HEV 单链RNA 肠道(易暴发流行) HGV 单链RNA 输血、注射
各型肝炎病毒的传染特点 病毒型 病毒核酸型 传染途径 HAV 单链RNA 肠道(易暴发流行) HBV DNA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HCV 单链RNA 同上 HDV 缺陷性RNA 同上 HEV 单链RNA 肠道(易暴发流行) HGV 单链RNA 输血、注射
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白 潜伏期 肝炎分型 转成慢性肝炎 暴发型肝炎 (周) 发生肝癌 甲型肝炎 26 无 0.1%-0.4% 无 乙型肝炎 426 5%~10% <1% 有 丙型肝炎 2-26 >0% 极少 有 丁型肝炎 4-7 共同感染<5%: 共同感染3%~4% 有 重叠感染80% 重叠感染03%-3% 戊型肝炎 2-8 无 合并妊娠20% 不详,但可能性小 庚型肝炎 不详 无 无 无
三十而体核衣 小表而蛋白 loosahedral core (C) Small surlace protein (S) 中表而蛋白 Medium surface protein (S+PreS2) 大表而蛋白 Large surface protein (S+PreS2+PreS1) DNA Polymerase (P) 聚合醉 Hepatitis B virus 2002 James A.Perkins
发病机制 (HBV为例) 1.肝细胞直接损伤:HCV 2.肝炎病毒与肝癌:乙、丙、丁 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引起肝损伤的主因 特异性Ab HBVi+与肝细胞结合+V复制→入血 致敏T-c HBV抗原结合于肝细胞 膜 攻击血中Vi 肝细胞损伤
发病机制(HBV为例) 1.肝细胞直接损伤:HCV 2.肝炎病毒与肝癌:乙、丙、丁 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是引起肝损伤的主因 HBVi→与肝细胞结合→Vi复制→入血 → HBV抗原结合于肝细胞 膜 肝细胞损伤 攻击血中Vi 特异性Ab 致敏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