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3-4】 又取水箱液面为3-3截面,在 0.2MPa 1-1与3-3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有 P3-P1 he=(23-21)8+ +∑h 3 ∑M3=∑h2+∑h2 2m 的由于排出管路较长,与直管阻力相比, 司中的局部阻力损失可忽略不计,所以 0.2×10 2001.63 he=(25+2)×9.81++5.57+0021 =5014J/kg 1000 0.182 管路质量流量 150×1000 41.7kg/s 3600 he·501.4×41.7 泵的轴功率 065=322kW
【例3-4】 泵的轴功率 又取水箱液面为3-3截面,在 1-1与3-3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有 管路质量流量 ( ) 3 1 3 1 1 3 e f p p h z z g h − − = − + + 1 3 1 2 2 3 h h h f f f − − − = + ( ) 6 2 0.2 10 200 1.63 25 2 9.81 5.57 0.021 501.4J kg 1000 0.18 2 he = + + + + = 150 1000 41.7kg s 3600 w V = = = 501.4 41.7 32.2kW 0.65 he w N = = = 由于排出管路较长,与直管阻力相比, 中的局部阻力损失可忽略不计,所以 1 1 2m 25m 0.2MPa A 3 3 2
流体输路计算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的规律与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相似,其 分析也类似 无论实际管路有多复杂,总是可以分解为简单管路、并联 管路与分支管路三种基本类型的组合。 依据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和流动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对每一种基本管路进行分析,是流体输送管路设计的基础
流体输送管路计算 ➢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的规律与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相似,其 分析也类似。 ➢ 无论实际管路有多复杂,总是可以分解为简单管路、并联 管路与分支管路三种基本类型的组合。 ➢ 依据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和流动阻力损失的计算方法 对每一种基本管路进行分析,是流体输送管路设计的基础
简单管路计算 简单管路即无分支的管路,既可以是等径、也可以由不同管 径或截面形状的管道串联组成。简单管路的基本特点是 (1)通过各段管路的质量流量不变,即服从连续性方程 W=V1P1=12P2= 常数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体积流量也不变 =常数 1A1=2A2=…=常数 (2)全管路的流动阻力损失为各段直管阻力损失及所有局部阻 力之和 ∑M=∑加+∑h2+…∑ 用柏努利方程进行简单管路的计算,要根据上述特点并视已 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而选择具体的计算方法
简单管路计算 (1) 通过各段管路的质量流量不变,即服从连续性方程 简单管路即无分支的管路,既可以是等径、也可以由不同管 径或截面形状的管道串联组成。简单管路的基本特点是: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体积流量也不变 w V V 1 2 1 2 = = = = 常数 V = = = = V V 1 2 常数 u u 1 2 A A 1 2 = = = 常数 (2) 全管路的流动阻力损失为各段直管阻力损失及所有局部阻 力之和 用柏努利方程进行简单管路的计算,要根据上述特点并视已 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而选择具体的计算方法。 h h h h f f f f = + + + 1 2
并联管路计算 (1)主管中的质量流量等于并 d,1 联各支管内质量流量之和 dy d22 =1+w2+w3 d3 V3 p=p11+P22+P22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V=V1+V2+3 窗(2)任一并联处流体的势能(位能与静压能之和)唯一,由柏 努利方程可以知从分流点A至合流点B,单位质量的流体 无论通过哪一根支管,阻力损失都相等,即 h/aB=h/=hy2=hf3 2 各管段的阻力损失为 d12 式中是包括局部阻力当量长度在内的支管阻力计算长度
并联管路计算 (1) 主管中的质量流量等于并 联各支管内质量流量之和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 A B d,V d1,V1 d2,V2 d3,V3 w = + + w w w 1 2 3 V = + + 1 2 2 V V V 1 2 2 V = + + V V V 1 2 3 (2) 任一并联处流体的势能(位能与静压能之和)唯一,由柏 努利方程可以知从分流点 A 至合流点 B,单位质量的流体 无论通过哪一根支管,阻力损失都相等,即 h f A-B = = = h h h f f f 1 2 3 2 i i i i i 2 f l u h d = 各管段的阻力损失为 式中是包括局部阻力当量长度在内的支管阻力计算长度
并联管路计算 (3)并联各支管流量分配具有自 d,1 协调性。 dy d22 d3 V3 4 的任意两支管j的流量分配比为 Aili/val
并联管路计算 A B d,V d1,V1 d2,V2 d3,V3 任意两支管 i、j 的流量分配比为 2 i i i 4 d V u = 5 5 i j i j i i j j V d d V l l = (3) 并联各支管流量分配具有自 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