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湖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os秒 为了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请你认真做好以下题目 说明 1全卷共6+4页(6页为试题4页为答卷)考生须在答卷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左边的空格上。 3.全卷共31题,满分为120分含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题要求答在答卷上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的开头,是城 功的一客。 要心喻 积累运用(28分) 1.在括号中清晰地填写汉字。(2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i( )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6(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 颤着长期迟dn( )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min( )感的神经末梢。 2、根据提示用楷体按原文填写。(11分) ①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②树树皆秋色,閑閑閑。(王绩《野望》) ③气蒸云梦泽,凶A。(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图函函函函函函。(崔灏《黄鹤楼》) ⑤函函函函函,根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船头坐三人,中图图凶凶为东坡。(魏学洢《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图函图。(《礼记,礼运》) ⑧予独爱莲之凶凶函图函,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顾《爱莲说》) 刘禹锡《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图閑,深图凶图 ⑩《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图图,草色入帘青。” n从“会当凌绝顶,冈”两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
第1页 碧湖中学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2005 秋) 为了了解一下你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请你认真做好以下题目。 说明: 1.全卷共 6+4 页(6 页为试题、4 页为答卷)。考生须在答卷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 考生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左边的空格上。 3. 全卷共 31 题,满分为 120 分(含卷面分 3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要细心哟 一、 积累运用(28 分) 1.在括号中清晰地填写汉字。(2 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 tuí( )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 suǒ(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 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 颤着长期迟 dùn( )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 mǐn( )感的神经末梢。 2、根据提示用楷体按原文填写。(11 分) ① 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② 树树皆秋色, 。 (王绩《野望》) ③ 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灏《黄鹤楼》) ⑤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⑥ 船头坐三人,中 为东坡。 (魏学洢《核舟记》) 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 (《礼记·礼运》) ⑧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⑨ 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 ⑩《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草色入帘青。” 11 从“会当凌绝顶, ”两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望岳》) 3、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写“莲”的诗句,请你写一个与“莲”有关的完整诗句 (2分) 4、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 敬意:(2分) 你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博古通今。(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答: 5、《老王》的作者是 ,文章结尾写到: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 是 (2分) 6、想像与幽默:先读几则关于“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的猜想,品味其写法与意蕴, 学写二则关于“树上二只鸟,一声枪响后,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的猜想,看 谁写得更富有意味 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猜想一:猫吃了老鼠送的鱼,觉得比老鼠肉味道好。猜想 二:猫怕吃的是假冒伪劣老鼠。猜想三:老鼠给猫岀示了主人写的“特别关照 的条子。猜想四:老鼠太多,猫担心会遭到报复。 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猜想 猜想二: 4分) 7、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2分) 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 子。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 8、半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读了很多课外书吧,请举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 篇文章,并说说其中最令你感动的内容。(3分) 9、默写填空:(附加题)(10分) (1)、在文学史上,有“诗仙”、“诗圣”之称的诗人分别是 的诗因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而被称为 (2)、儒家经典有“四书”、“五经”,其中《大学》、《中庸》 《 》合称为“四书”,《诗经》《》、《 》合称 为“五经” 、阅读探究(49分)
第2页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望岳》) 3、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写“莲”的诗句,请你写一个与“莲”有关的完整诗句。 (2 分) 4、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 敬意:(2 分) 你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博古通今。(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答: 。( ) 5、《老王》的作者是 ,文章结尾写到: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 是 (2 分) 6、想像与幽默:先读几则关于“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的猜想,品味其写法与意蕴, 学写二则关于“树上二只鸟,一声枪响后,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的猜想,看 谁写得更富有意味。 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猜想一:猫吃了老鼠送的鱼,觉得比老鼠肉味道好。猜想 二:猫怕吃的是假冒伪劣老鼠。猜想三:老鼠给猫出示了主人写的“特别关照” 的条子。猜想四:老鼠太多,猫担心会遭到报复。 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猜想一: ; 猜想二: (4 分) 7、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2 分) 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 子。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 。 8、半个学期过去了,你一定读了很多课外书吧,请举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或一 篇文章,并说说其中最令你感动的内容。(3 分) 9、默写填空:(附加题)(10 分) ⑴、在文学史上,有“诗仙”、“诗圣”之称的诗人分别是 、 , 其中 的诗因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故而被称为 ⑵、儒家经典有“四书”、“五经”,其中《大学》、《中庸》、《 》、 《 》合称为“四书”,《诗经》《 》、《 》、《 》、《 》合称 为“五经”。 二、阅读探究(49 分)
(一)(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本文选自课文 》,作者 又名,字元亮, (朝代) 著名诗人。(2分) ll、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12、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译文 13、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 和 14、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 的一项是()(2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5、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 16、《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第3页
第3页 (一)(16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 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 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本文选自课文《 》 ,作者 ,又名 ,字元亮, (朝代) 著名诗人。(2 分) 1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B、妻子..邑人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 C、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D、来此绝境.. 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 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12、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 ....翻译。(2 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 ),译文: 13、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 分) 和 14、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 的一项是( )(2 分)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5、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 分) 16、《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 请谈谈你的看法 (3 分)
(二)(10分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悭竖:童仆追之。杨子日:“嘻!亡 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ˆ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日 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7.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分) A、杨子之邻人亡羊 B、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18.补出省略成分。(2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19.翻译。(3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20.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14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 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 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 着新的蓝布祠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 小小的书,略略-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 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第4页 (二)(10 分)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 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 “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7.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2 分) A、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B、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18.补出省略成分。(2 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19.翻译。(3 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20.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 分) (三)(14 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 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 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 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 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 ....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 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1.“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2分) 答 22.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分 23.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分) 2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分) 答: 25.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分) 答 26.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分) 答 27.请说一说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四)向中国人致敬(9分) 我进入巴黎某大学前,每周要上一节对话课。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位编 辑向我介绍过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他常提问 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 叫做难堪'∴… 第一堂对话课上,我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在我自认为巧妙地回答了他的问 题之后,他又提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 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地一字—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 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 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
第5页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21.“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2 分) 答: 22.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 。(2 分) 23.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2 分) 答: 24.“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2 分) 答: 25.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2 分) 答: 26.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2 分) 答: 27.请说一说画“ ”线句子的含义。(2 分) 答: (四)向中国人致敬(9 分) 我进入巴黎某大学前,每周要上一节对话课。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 辑向我介绍过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他常提问, 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 叫做‘难堪’……” 第一堂对话课上,我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在我自认为巧妙地回答了他的问 题之后,他又提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 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地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 的毛发下。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 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