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区06—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检七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王一平 积累与运用(25分) 按要求完成1-7题 1、下列每组加点字注音中均有一处错误,请先用 标出,再依次订正在题后横线 上。(3分) (1)叱咤(cha)风云参(cen)差不齐撺(cuan)掇蓦(mo)然 (2)寒风砭(bn)骨怏(yang)快不乐沮(j)丧阴霾(mai) (3)精神恍( huang惚满目疮(cang)痍眼睑(jan)沟壑(he 订正:(1) (2) 2、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先用“”圈出,然后依次订正在题后田字格里 (3分) (1)挣脱羁拌浑身解数包罗万象变幻多姿 (2)姗姗来迟不急待聊以自慰勇往直前 (3)生意葱茏眼花暸乱叽叽喳喳相得益彰 订正:(1) (2) (3)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台江区正在综合治理市区主要道路附近有碍观瞻、影响市容的脏、乱、差的问题。 B、一个学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该郑重其事地考虑一下暑期的生活安排 C、张山很聪明,这道题老师才一指点,他就心会神凝了,一下子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D、由于燃料告罄、食物耗尽,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的归途中悲壮覆没。 4、默写古诗文。(10分)
1 台江区 06—07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检七年级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王一平 积累与运用(25 分) 一、按要求完成 1—7 题。 1、下列每组加点字注音中均有一处错误,请先用“ ”标出,再依次..订正在题后横线 上。(3 分) (1)叱咤.(chà)风云 参.(cēn)差不齐 撺.(cuān)掇 蓦.(mò)然 (2)寒风砭.(biān)骨 怏.(yāng)怏不乐 沮.(jǔ)丧 阴霾.(mái) (3)精神恍.(huǎng)惚 满目疮.(cāng)痍 眼睑.(jiǎn) 沟壑.(hè) 订正:(1) (2) (3) 2、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先用“○”圈出,然后依次..订正在题后田字格里。 (3 分) (1)挣脱羁拌 浑身解数 包罗万象 变幻多姿 (2)姗姗来迟 迫不急待 聊以自慰 勇往直前 (3)生意葱茏 眼花瞭乱 叽叽喳喳 相得益彰 订正:(1) (2) (3)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 )。(2 分) A、台江区正在综合治理市区主要道路附近有碍观瞻..、影响市容的脏、乱、差的问题。 B、一个学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该郑重其事 ....地考虑一下暑期的生活安排。 C、张山很聪明,这道题老师才一指点,他就心会神凝 ....了,一下子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D、由于燃料告罄..、食物耗尽,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南极探险的归途中悲壮覆没。 4、默写古诗文。(10 分)
(1)赵翼《论诗》全诗。 论诗 赵翼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 □囗囗口口 关山度若飞”就让巾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囗□囗□.对镜 帖花黄”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4)“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 ,何人不起故 园情” 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甫“正是江南好风,口□囗□ ”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韦应物“春 潮带雨晚来急, ”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赵师 秀“有约不来过夜半, □囗口□口口□表现的是作者含而不露的寂 寞心情 5、请根据《童年》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只要填序号。(2分) (1)阿廖沙在外祖母家结识的最要好的朋友是(),他后来被阿廖沙的外祖父撵走了。 A、小茨冈B、“好事情”C、彼得伯伯D、奥甫先尼科夫 (2)作品最后交代“我就走入了人间”,这句话的含义是()。 A、我开始了正常人的生活B、我参加了革命斗争 我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D、我开始了新的生活 6、请根据《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只要填序号。(2分) (1)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上后,驯养的第一只动物是()
2 (1)赵翼《论诗》全诗。 论 诗 赵 翼 □□□□□□□,□□□□□□□。 □□□□□□□,□□□□□□□。 (2)□□□□□□□,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的美好形象,一句“□□□□□, 关山度若飞”就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一句“□□□□□,对镜 帖花黄”则细腻传神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的爱美之心。 (4)“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何人不起故 园情”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 □□□”抒写的是时世凋敝、人生飘零的感慨之情,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韦应物“春 潮带雨晚来急,□□□□□□□”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赵师 秀“有约不来过夜半,□□□□□□□”表现的是作者含而不露的寂 寞心情。 5、请根据《童年》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只要填序号。(2 分) (1)阿廖沙在外祖母家结识的最要好的朋友是( ),他后来被阿廖沙的外祖父撵走了。 A、小茨冈 B、“好事情” C、彼得伯伯 D、奥甫先尼科夫 (2)作品最后交代“我就走入了人间”,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我开始了正常人的生活 B、我参加了革命斗争 C、我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 D、我开始了新的生活 6、请根据《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填空,只要填序号。(2 分) (1)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上后,驯养的第一只动物是( )
A、鹦鹉B、狐狸 野兔D、山羊 (2)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上后,第一个跟他说话的是()。 A、星期五B、西班牙人C、黑人D、鹦鹉 7、在青少年中,追星现象比较普遍,如何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值得我们思考。七年级某斑 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并展开讨论。假设你现 在也参加这项活动,请回答后面三个小问题。(3分 据新闻媒体报道,28岁的兰州女子杨丽娟苦追香港明星刘德华13年,其父母为达成 女儿心愿不惜倾家荡产,父亲为圆女儿去香港见刘德华的心愿,甚至要卖肾筹款。一家三 口于2007年3月到了香港,在3月25日这一天与刘德华会面并留影。然而,这位已见到 了偶像的女粉丝仍不满意,其父指责刘德华未单独会见女儿,于3月26日跳海身亡,留下 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1)作为中学生,你对追星的看法是: (2)面对杨丽娟,你会对她说 (3)对杨丽娟的父亲,你会这样评价: 阅读理解(35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8-11题。(10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曰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 A、鹦鹉 B、狐狸 C、野兔 D、山羊 (2)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上后,第一个跟他说话的是( )。 A、星期五 B、西班牙人 C、黑人 D、鹦鹉 7、在青少年中,追星现象比较普遍,如何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值得我们思考。七年级某班 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组织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并展开讨论。假设你现 在也参加这项活动,请回答后面三个小问题。(3 分) 据新闻媒体报道,28 岁的兰州女子杨丽娟苦追香港明星刘德华 13 年,其父母为达成 女儿心愿不惜倾家荡产,父亲为圆女儿去香港见刘德华的心愿,甚至要卖肾筹款。一家三 口于 2007 年 3 月到了香港,在 3 月 25 日这一天与刘德华会面并留影。然而,这位已见到 了偶像的女粉丝仍不满意,其父指责刘德华未单独会见女儿,于 3 月 26 日跳海身亡,留下 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1)作为中学生,你对追星的看法是: (2)面对杨丽娟,你会对她说: (3)对杨丽娟的父亲,你会这样评价: 阅读理解(35 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8--11 题。(10 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8、请按要求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2分) (1)日初出大如车盖(标一处)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标两处) 9、请结合语境解释词语。(4分) (1)孔子……问其故(故 )(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4)孔子不能决也(决: 10、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原文: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11、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请说说你从“两小儿辫日” 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任选一个角度)(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10分) 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到 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佁称癞蛤蟆。各种青 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与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收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 水旱卜青蛙。” ①说到青蛙捉虫的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说起。②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 端分叉。③舌面上有一层胶黏的液体。④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
4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8、请按要求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时的语意停顿。(2 分) (1)日 初 出 大 如 车 盖(标一处) (2)此 不 为 近 者 热 而 远 者 凉 乎(标两处) 9、请结合语境解释词语。(4 分) (1)孔子……问其故(故: ) (2)日始出时去人近(去: ) (3)及其日中如探汤(汤: ) (4)孔子不能决也(决: ) 10、请把下面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2 分) 原文: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11、阅读一篇文章,是可以从多种角度得到启示而有所感悟的。请说说你从“两小儿辩日” 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任选一个角度)(2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4 题。(10 分) 青 蛙 青蛙,又叫田鸡。它的家族很多,有黑斑蛙、泽蛙;有大到半斤重的虎纹蛙;有小到 蚕豆一样的浮蛙;有鸣声如琴的弹琴蛙;还有背上布满疙瘩的蟾蜍,俗称癞蛤蟆。各种青 蛙都有出色的捕虫本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青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农民以青蛙鸣声的早晚与大小,来估计庄稼的丰收情况。唐人章孝标有诗云:“田家无五行, 水旱卜青蛙。” ①说到青蛙捉虫的本领,首先得从它的舌头和眼睛说起。②青蛙的舌头又长又宽,前 端分叉。③舌面上有一层胶黏的液体。④它的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也很特别,舌根生在口
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⑤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舌头立即闪电似地 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⑥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 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⑦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 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⑧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⑨科学 家做了—个实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 不几天就活活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 吞吃了,跟吞吃活苍蝇一样。 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 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 年活动六至八个月来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干干万万,帮 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青蛙的幼虫叫“蝌蚪”,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青蛙。有人曾以诗句“蛙 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著名画家齐白石作画,命题要求是:把无形的蛙声描绘成有形可 见的画面。最后齐白石所创作的画面是:一片湍急的水流从山间乱石中射出,水中夹着几 只活泼的蝌蚪 青蛙不仅对农作物好处极大,也为仿生学的硏究提供了很有意乂的启示。科学家硏究 了青蛙的眼睛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用它来遥控万里蓝天中航行的飞机。机场上的指 挥员,凭借“电子蛙眼”的帮助,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12、文章是从、 这四 个方面来说明青蛙捉虫的本领。(4分) 13、根据内容的侧重点,第二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标示在下面序号之间:(2分) ⑤⑥⑦⑧⑨
5 腔的前部,舌尖是向里伸向咽喉的。⑤捕食的时候,它只要认准目标,舌头立即闪电似地 突然向外一翻,就把食物卷到口中。⑥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 止的东西却几乎看不见。⑦只要虫子在飞,不管飞得多快,飞向何方,青蛙都能分辨清楚; 同时能判断在什么时候跳起来把虫子吃掉。⑧如果虫子停住不飞,它就看不见了。⑨科学 家做了一个实验,把青蛙养在一只笼子里,拿一大堆死苍蝇来喂它,结果青蛙一只也不吃, 不几天就活活饿死了;后来又把死苍蝇拴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摇晃,青蛙跳起来就把它 吞吃了,跟吞吃活苍蝇一样。 青蛙的食谱很丰富。甲虫、蝗虫、稻螟虫等好几十种害虫,都是青蛙所爱吃的。有人 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昼夜能捕食 70 多只害虫,一个月约吃 2000 只。如果按青蛙每 年活动六至八个月来计算,可以消灭各种害虫 15000 只左右。全国各地青蛙千千万万,帮 助人类消灭的害虫是多么可观啊。 青蛙的幼虫叫“蝌蚪”,一只蝌蚪大约经过五六十天就发育成青蛙。有人曾以诗句“蛙 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著名画家齐白石作画,命题要求是:把无形的蛙声描绘成有形可 见的画面。最后齐白石所创作的画面是:一片湍急的水流从山间乱石中射出,水中夹着几 只活泼的蝌蚪。 青蛙不仅对农作物好处极大,也为仿生学的研究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科学家研究 了青蛙的眼睛构造,制成了“电子蛙眼”,用它来遥控万里蓝天中航行的飞机。机场上的指 挥员,凭借“电子蛙眼”的帮助,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12、文章是从 、 、 、 这四 个方面来说明青蛙捉虫的本领。(4 分) 13、根据内容的侧重点,第二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标示在下面序号之间:(2 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