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痛苦,再设身处地为儿童和文盲的利益着想,也许不 至于不同意或者坚决反对。”李烛老又在地的文章中批 评了那些反对汉字简化的人。他说:《汉字简化方案》公 布后,有人说什么“快变成文盲了”。他认为这种感叹和 顾虑是多余的。简字中有很多字是人们早就熟悉的。这 怎么会“变成文盲”?当然,有些字比较生疏,但是只要稍 微动动脑筋,问题也就解决了,决不至于“变成文盲”。为 了广大的劳动人民和千千万万的儿童,知识分子应该 动脑筋。因此,李烛老不仅赞成把“燭”字简化成“烛”: 而且攒成把“塵”字简化为“尘”。我看问题确实是这样。 汉宇简化既然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知识分子就逆 该积极支持这个工作,不是消极对待。我们应该从六 亿人口出发来考虑文字改革的问题,面不是从个人的习 惯和一时的方便来看这个问题。我站在广·人人民的立 场上,首先应该把汉字简化这项工作肯定下米。汉字简 化是符合群众利益并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好事,两年 来的试用也证明是有成效的,应该给以坚决艾持。 那么是不是说汉字简化工作就没有缺点呢?是不是 说《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字就没有不合适的呢?不是的。 应该指出:汉字简化工作所采取的方针“约定俗成,稳步 前进”是正蹦的,已为两年来的经验所证明,但是在具体 “工作中还有考虑得不周到的地方。实践证明,少数简字在 应用上还不够妥善,或者可能发生误解。这些少数简化得 不哈当、在使用:证明有缺点的筒字,应该另行规定它们 的简体,或者保留原来的察体。一儿五六年一·月爵务院 24
公的《汉字衔衡化方案》,除了汉宇简化第一表中的二 百三十个简字公布摧行以外,第二表中的二百八十五个 简字和第三表中的五十四个简化偏旁尚在征求意见,本 来还没有定案。就是第一表中的二百三十个简字,如果的 确有不适当的,也可以作必要的修改。巾国文字改单委 员会现在正在征求各方意见,进行简宇的整理和修订工 作,大家对简字有什么意见,可以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 会提出,请他们考虑,然后再进一一步定案。 目前社会上使用简字,还存在一些分歧现象。有些 人任意自造简字,除了他自已认识以外,几乎没有别人认 识,这种现象自然不好,应该伽以适当的控制。一个人记 笔记,或者写私信,他写的是什么样的字,谁也无法管。但 是写布告或者通知,是叫大家看的,就应该遵守统一的规 范。特别是在印刷物和打字的文件上,必须防止滥用简 字。希望新闻出版方面和文书工作方面加以注意。使用 简字方面存在一些分歧,人们往往以此指责中国文字改 革委员会。不错,我们可以批评文字改革委员会,说它对 简化汉字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对简字的分歧现象控制 得不好。但是在另外一方而,我们也应该承认,这种新造 简字的现象,是历来就存在的,现在大家公认了的简字, 最初也是少数人新造的,今后这个过程也无法停业,而 还会发接。 我们从汉字的历史上来看,一字多体是从甲骨文起 就一直存在的。要说是混乱,那么这种混乱是“古已有 之”,顶多不过“于今为烈”罢了。这个“于今为烈”的主要 25
原因,在子今天大学众正在开始掌文子并过递所要 求改革文字,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所没有的。汉字 字形演变的总的趋势是简化。出于汉字难写,人民群众 不断创遭丫许多简宇。尽管历代的统治者不承认,说它 】是“别宁“俗字”,简字还是在民涧流行,并且受到群众 的欢迎。因此,我们应该说,远在文字政革委员会成立之 前,人氏样众早已在政节文字,而文宇改革委员会的汇 作,无非是搜集、整理群众的创造,并且经过各方的讨论 以推广罢了。同时,我也采用了某些本简化了的 汉字。可见使用简字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并不是汉字简 化作引起的,而《汉字简化方案》的制定,目的正在于把 这种分歧引导到一个统一的规范。只有在汉字简化工作 方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遂渐转变这种分歧现象。 此外,还有一个河题,就是汉字简化会不会妨得我国 书法的流传和爱好呢?我想是不会的。书法是一种艺术, 然可以不受汉字简化的限制。简字本来主要是用在刚 刷上的,我竹不可能强制大家必须按照《汉字简化方笨 写字。因此汉字简化不会对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什么不利 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当欢迎书法家按照简化汉宁书写, 以提高简字的艺术水平。 第二是挂·普通话。我国汉民族的语言还存在着很 严重的方言分歧。其中大量的是语音方面的问题。不同地 么6
这的人,如果各说各的方言,往往不容易互相了解。甚至 在同一个省坦,例如闽南人跟闽北人,苏南人跟苏北人, 交谈就发生闲难。这种方言的分歧,对子我国人民的政 治、经济、义化生活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北方的干部有 树要调到南方去,南方的大学生有时要分配到北方米,沿 海城市的人要去攴授内地的工业建设一如果没有一 种共同的语言,我们的建设工作就会遭到一定的困雅。 常有这样的事情:一个重要的报告,一门重要的课程,山 于方言的作梗,大大妨碍了听讲的人的理解。广播和电 影是我们的重要的宣传工县,但是由于普通话还没有普 及,它们的功效在方言地区不能不受到一定的限制。解放 以来,我国实现了历史上空前的统一,全国人民在共产党 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奋 斗,人们就越来越感觉到使用一种共同语言的迫切需要。 因此,在我国汉族人民中努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的普通话就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自从一九五五年十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以来,推广 普通话的工作已经收到了一些成效。到一九五七年年底 为止,全国中小学和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中已经有七十二 万一千人受过普通话的语苦训练。全国中小学校中,有 很大一·部分已经开始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全国收听中·央 人民)播台举办的普通话语音教学广播讲座的在 万人以上。据教育部张奚若部长说,他去西安视察,发现 西安的一些小学生能说一口很好的普通话。这就说明了 只要大家重视这个工作,认真地加以推广,就能够收到成 27
效。我们希望各地教育部门,能在较短期回把小学语 文教师全部训练完毕,好使全国所有的中小学:校普通开 始教学普通话。 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推音的普通话,并非要求全体 汉族人芪都能说得像北京人一样,这样既不可能,也是不 必要的。北京语音是个标准,有个标准就有了个方向,大 家好向它看齐。但是在具体推广和教学L作中,对不同 对象应有不同的要求。比方对广播员、电影和话剧演员、 师范学校的语文教师就应该要求严毕,对一般人就可以 要求宽些,对中年以上的人就可以不必有此一般要求。这 样,才能减少推普通话的阻力,提高大家对学习普通话 的信心和兴趣。在什么地方推广普通话?我看首先应该 在学校里,在儿童和青年中努力推广。 我们推一普通话,是为的消除方言之河的隔阂,前不 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推广普通话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灭 方言?自然不是的。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刑 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火。推广普 通活,要区别老年和青年,要区别全国性活动和地方性活 动,要区别今天和明天,不能一概而论。相反地,只会说 普通话的人,也要学点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个力言区的 劳动群众。 要把六亿汉族人民的方言逐渐统一起来,这是一项 艰巨的任务,必须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究宽要 多长?就要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我们的工作,但 是只要我]不断地认真地工作,这个任务是一定可以实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