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题材与中考语文各类试题 河南省鹿邑县老君台中学丁辉(收集整理) 每年的中考、高考都有一些反映当年重要事件的试题,今年最大的政治事件有雪灾(自然灾 害)、奥运会、地震(自然灾害),在这三项中,雪灾与地震相比,明显小的多,奥运会已经 考了几年了,所以也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因此,我觉得关于地震的话题,可能是今年各级 考试题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那么在语文中考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题型呢?现在在这里略做 预测,并根据媒体上的文字材料尝试编制一些示例题。 、积累与运用(35分) (一)积累(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4分)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给灾区同胞造成了 巨大的( chang)伤和痛苦。据民政部统计,(je)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 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ta)房屋50余万间 随着灾情进一步明朗,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还会逐渐增加。这场灾难(zhen)(han) 着每个人的心灵,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目前正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二)运用(共10分)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3分) 当遗体终于被拖出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了:那是一位不到40岁的妇女,怀中紧紧 搂着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女孩,由于抱得太紧,战士们无论怎样都不能将两人分开,最后只 得合葬到一起。“母亲是面朝下倒地的,看她的姿势,是在墙塌下来的最后一刻,用身体保 护着小姑娘。”骆辉告诉记者,当埋葬这两具遗体时,所有战士的心中都极为悲伤 5、请记住:这个美丽的女孩叫袁文婷。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什邡市师古镇民主 中心小学,袁文婷,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美丽的女老师,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 25岁。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 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 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了 请以你个人名义,在网上跟帖,说几句话,以表达你在读完这个消息后的心情。50字以内。 (4分) 6.下面是某记者写的一个通讯片断,出于考试的需要,老师对它作了适当的变动,请你在 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作三处修改。(3分) 护士杜娟,在5·12地震后,一直随直升机照顾患者,直到六天后才有机会向别人借手机联系 亲人。电话打通时,她手开始颤抖,撕心烈肺的哭声终于无法忍住。那是她六天后,第一次 给外面的亲人打电话。在巨大的螺旋桨转动中,人们只能依希听到她的哭诉:“我要去找他 不能连个尸体都没有
地震题材与中考语文各类试题 河南省鹿邑县老君台中学丁辉(收集整理) 每年的中考、高考都有一些反映当年重要事件的试题,今年最大的政治事件有雪灾(自然灾 害)、奥运会、地震(自然灾害),在这三项中,雪灾与地震相比,明显小的多,奥运会已经 考了几年了,所以也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因此,我觉得关于地震的话题,可能是今年各级 考试题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那么在语文中考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题型呢?现在在这里略做 预测,并根据媒体上的文字材料尝试编制一些示例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积累(共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格内。(4分)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8级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给灾区同胞造成了 巨大的 (chāng)伤和痛苦。据民政部统计, (jié)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 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 (tā)房屋50余万间。 随着灾情进一步明朗,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字还会逐渐增加。这场灾难 (zhèn) (hàn) 着每个人的心灵,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目前正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二)运用(共10分)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3分) 当遗体终于被拖出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了:那是一位不到40岁的妇女,怀中紧紧 搂着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女孩,由于抱得太紧,战士们无论怎样都不能将两人分开,最后只 得合葬到一起。“母亲是面朝下倒地的,看她的姿势,是在墙塌下来的最后一刻,用身体保 护着小姑娘。”骆辉告诉记者,当埋葬这两具遗体时,所有战士的心中都极为悲伤。 5、 请记住:这个美丽的女孩叫袁文婷。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什邡市师 古镇民主 中心小学,袁文婷,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美丽的女老师,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 25岁。灾难发生时,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吓得呆坐着,不知所措。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孩 子们的伤亡,袁文婷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 次冲进去后,楼房完全垮了…… 请以你个人名义,在网上跟帖,说几句话,以表达你在读完这个消息后的心情。50字以内。 (4分) 6.下面是某记者写的一个通讯片断,出于考试的需要,老师对它作了适当的变动,请你在 仔细阅读后,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作三处修改。(3分) 护士杜娟,在5·12地震后,一直随直升机照顾患者,直到六天后才有机会向别人借手机联系 亲人。电话打通时,她手开始颤抖,撕心烈肺的哭声终于无法忍住。那是她六天后,第一次 给外面的亲人打电话。在巨大的螺旋桨转动中,人们只能依希听到她的哭诉:“我要去找他, 不能连个尸体都没有……
1、学校举行为汶川大地震重建捐款仪式,请你给本次捐款仪式拟一条标语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 伸出你的援手,献出你的爱心,为地震灾区尽一份力!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用我们的爱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用我们的双手为灾区人民扶平心灵的创伤! 灾区的老人孩子在废墟中期待着我们的救援! 灾区的人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件衣就是一份温暖!一元钱就是一份希望! 向英雄的汶川人民致敬! 情系地震灾区,携手共渡难关! 2、你做为一个志愿者到了汶川,给你那里的孩子说一句安慰和鼓励的话。 “我的同龄人,希望要坚强,全国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在想尽一切办 法帮助你们,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灾区中学生朋友,坚强起来。¨不要哭,勇敢点。”“努力学习,战胜灾难” 3、举办一次为灾区捐款的活动,写出活动的主旨 让我们心声相连,用我们的歌声,鼓励灾区的小朋友们战胜困难 4、设计一次为灾区捐款活动的方案 (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 7、今年年初,在一部电影里,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群爱国青年的一句台词“中国不能亡!” 让我泪流满面,今天,在经历了512地震之后我们更有理由说:“中国永远不会亡!”请结 下面的资料,写出你的发现,用来回答为什么“中国永远不会亡!” 材料一: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下午4时40分许,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的专机就在北京起飞前往余震不断的四川,并在飞机上主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命 令举全国之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材料二: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0余万大军克服天气恶劣、路途艰险、余震不断等重重困 难,空投、机降、徒步、涉水,多路突进,以最快速度奔赴救灾现场,解救受困群众,抢救 转移灾民20多万人,紧急空运空投物资器材,抢修打通灾区道路,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 的重大作用 材料三:灾难发生之后,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海内外华人华侨,不分民族,不分贫富,不 分信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最大努力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问及原因,许多人回答: 因为我们都是华夏儿女! 材料四:见第五第六两题内容 阅读理解(共35分) (一)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8-12题。(共14分)
1、学校举行为汶川大地震重建捐款仪式,请你给本次捐款仪式拟一条标语。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紧急动员起来,与灾区人民同患难、共呼吸、心连心! 伸出你的援手,献出你的爱心,为地震灾区尽一份力!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用我们的爱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用我们的双手为灾区人民扶平心灵的创伤! 灾区的老人孩子在废墟中期待着我们的救援! 灾区的人们需要我们的帮助! 一件衣就是一份温暖!一元钱就是一份希望! 向英雄的汶川人民致敬! 情系地震灾区,携手共渡难关! 2、你做为一个志愿者到了汶川,给你那里的孩子说一句安慰和鼓励的话。 “我的同龄人,希望要坚强,全国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在想尽一切办 法帮助你们,我们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灾区中学生朋友,坚强起来。”“不要哭,勇敢点。”“努力学习,战胜灾难” 3、举办一次为灾区捐款的活动,写出活动的主旨。 让我们心声相连,用我们的歌声,鼓励灾区的小朋友们战胜困难。 4、设计一次为灾区捐款活动的方案 。 (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 7、今年年初,在一部电影里,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群爱国青年的一句台词“中国不能亡!” 让我泪流满面,今天,在经历了5.12地震之后,我们更有理由说:“中国永远不会亡!”请结合 下面的资料,写出你的发现,用来回答为什么“中国永远不会亡!” 材料一: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下午4时40分许,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的专机就在北京起飞前往余震不断的四川,并在飞机上主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工作,命 令举全国之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材料二: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0余万大军克服天气恶劣、路途艰险、余震不断等重重困 难,空投、机降、徒步、涉水,多路突进,以最快速度奔赴救灾现场,解救受困群众,抢救 转移灾民20多万人,紧急空运空投物资器材,抢修打通灾区道路,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 的重大作用。 材料三:灾难发生之后,神州大地每一个角落,海内外华人华侨,不分民族,不分贫富,不 分信仰,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最大努力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问及原因,许多人回答: 因为我们都是华夏儿女! 材料四:见第五第六两题内容。 二、阅读理解 (共35分) (一)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8—12题。(共14分)
人民网消息。 19日14时28分,聚集了近十万人的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霎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面对广 场上的半旗向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致哀,静穆肃立。人群中,有人眼里泛着晶莹的泪花,有 人胸前佩着洁白的花朵,有人手捧着簇簇淡黄的菊花,还有许多人握着鲜红的国旗, 广场旁,十里长安街上,鸣笛长啸不止,声声叩击着人们的心。 默哀毕,不知谁高喊了一声“中国万岁”,这从心底发出来的声音,得到所有人的共鸣,大家 挥着手、流着泪热烈响应着。“中国万岁!中国加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从国旗下向着四 周荡去,一会儿就传遍整个广场,传向远方 “汶川,挺住!四川,挺住!”中国,加油!”人们用这些自发制作的小标语,表达着和远 方灾区同胞血脉相连的心声。“这一刻我们和那些受灾的人们一起感到痛心,这些天一想到 这事儿就忍不住流泪。”专程从家里来广场上参加默哀仪式的王景菊老人禁不住又热泪盈眶 旁边,他老伴杨明志接过话说:“,愿生者坚强。我们相信,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及与灾难的 抗争后,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定会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去建设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8.请为这则新闻开头空白处加一句导语,以归纳其主要内容。(2分) 9.请根据上下文语境为文中第二条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10.结合文章内容和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划线部分内容中人们为什么持白花菊花和国旗 来参加这次追悼活动 (3分) 11.请仔细揣摩文章内容,用原文回答怎样的方式才是对死难同胞最好的哀悼。你同意文中 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12.据报道,在四川汶川7.8级地震中,德阳市东汽中学快50岁的教师谭千秋,在地震到来 时,果敢而坚毅地张开双臂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身下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 他却永远地张开着双臂走了……(2008年5月14日新华网)有人提议,要为谭老师立雕塑,让 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这个雕塑?请描述一下你所 设计的雕塑及意义。(4分) 雕塑:
人民网消息 。 19日14时28分,聚集了近十万人的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霎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面对广 场上的半旗向四川汶川地震遇难者致哀,静穆肃立。人群中,有人眼里泛着晶莹的泪花,有 人胸前佩着洁白的花朵,有人手捧着簇簇淡黄的菊花,还有许多人握着鲜红的国旗。 广场旁,十里长安街上,鸣笛长啸不止,声声叩击着人们的心。 默哀毕,不知谁高喊了一声“中国万岁”,这从心底发出来的声音,得到所有人的共鸣,大家 挥着手、流着泪热烈响应着。“中国万岁!中国加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从国旗下向着四 周荡去,一会儿就传遍整个广场,传向远方。 “汶川,挺住!”“四川,挺住!”“中国,加油!”人们用这些自发制作的小标语,表达着和远 方灾区同胞血脉相连的心声。“这一刻我们和那些受灾的人们一起感到痛心,这些天一想到 这事儿就忍不住流泪。”专程从家里来广场上参加默哀仪式的王景菊老人禁不住又热泪盈眶。 旁边,他老伴杨明志接过话说:“ ,愿生者坚强。我们相信,经历了巨大的灾难及与灾难的 抗争后,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定会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去建设未来更美好的生活。”这 一宣告通过电波传向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澳门和台湾,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8.请为这则新闻开头空白处加一句导语,以归纳其主要内容。(2分) 9.请根据上下文语境为文中第二条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文章内容和你所了解的知识,说说划线部分内容中人们为什么持白花菊花和国旗 来 参 加 这 次 追 悼 活 动 。 (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1.请仔细揣摩文章内容,用原文回答怎样的方式才是对死难同胞最好的哀悼。你同意文中 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2.据报道,在四川汶川7.8级地震中,德阳市东汽中学快50岁的教师谭千秋,在地震到来 时,果敢而坚毅地张开双臂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身下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 他却永远地张开着双臂走了……(2008年5月14日新华网)有人提议,要为谭老师立雕塑,让 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这个雕塑?请描述一下你所 设计的雕塑及意义。(4分) 雕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二)阅读文章,完成1317题。(10分) ①地震是自然 中对人类 最大的 之一.据不完全统 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 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 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 有利条件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生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 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加 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 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 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厘米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 日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 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 13、根据第1段文字的意思将"危害,灾难,灾害"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2分) 地震是自然 中对人类 最大的 14、第2段文字中画线部分是一个长句请改成意思与原句相同的两个短句。(3分) 为提供了有利条件 又为提供了有利条件。 15、第3段划线部分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否可以把这句话去掉?为什么?(3分) 16、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有哪些“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2分) 、作文(30分) 21、以下是网友为在此次地震中罹难的同胞作的哀悼诗歌,请为最后一首加一个标题,并 把最后两个诗节补写完整 当国旗在半空中随风飘扬
意义: (二)阅读文章,完成13—17题。(10分) ①地震是自然___________中对人类___________最大的___________之一.据不完全统 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 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②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 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 有利条件. ③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生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 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1984年3月19日中亚加 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 区地理位置的移动.如1989年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 到震前2—3天,位移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厘米.此外,1989年10月17日美国 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 频无线电波. ④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 失. 13、根据第1段文字的意思,将"危害,灾难,灾害"三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2分) 地震是自然______________中对人类______________最大的______________之一. 14、第2段文字中画线部分是一个长句,请改成意思与原句相同的两个短句。(3分) ______________ 为 提供了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 又为 提供了有利条件。 15、第3段划线部分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是否可以把这句话去掉?为什么?(3分) 16、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有哪些“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 (2分) 三、作文(30分) 21、以下是网友为在此次地震中罹难的同胞作的哀悼诗歌,请为最后一首加一个标题,并 把最后两个诗节补写完整。 当国旗在半空中随风飘扬
当十四亿人一同俯首呜咽 泪水,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流淌 当无数生命在瞬间毁灭 当无数骨肉离散生死茫茫 当废墟下的人们流血呻吟 我们,早已沉浸于无限的哀伤 当死神还在废墟之间游荡 当灭顶之灾降临人们头上 当人们从震惊之中猛醒 同胞,天塌下来我们一起来扛 当遇难的同胞走入天堂 当我们共同捱过这场国殇 当我们懂得同舟共济 灾难,或许会赋予我们力量 让我们擦干眼泪把死者埋葬 让我们 让我们让我们牢记过去的痛苦 也燃起未来的希望 关于地震的作文(仅仅提供资料) 指导: 动情,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 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 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 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 如果我们写这样带有议论的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的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 人的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的论据。但是,一切为的只是“说明”你的道理,“论证”你的 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 震救灾的内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数,他们评价的主要标准还是你的“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 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的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
当十四亿人一同俯首呜咽 泪水,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流淌 当无数生命在瞬间毁灭 当无数骨肉离散生死茫茫 当废墟下的人们流血呻吟 我们,早已沉浸于无限的哀伤 当死神还在废墟之间游荡 当灭顶之灾降临人们头上 当人们从震惊之中猛醒 同胞,天塌下来我们一起来扛 当遇难的同胞走入天堂 当我们共同捱过这场国殇 当我们懂得同舟共济 灾难,或许会赋予我们力量 当 当 当 让我们擦干眼泪把死者埋葬 让我们 让我们 让我们牢记过去的痛苦, 也燃起未来的希望…… 关于地震的作文(仅仅提供资料) 指导: 动情,是最重要的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对眼下抗震救灾这个“事例”,“语文学科中的作文”是以“语言”为载体, 或阐述某一个观点,或说明某一个道理,或再现某一个场景,或抒发某一种情感,它运用的 是联想、想象、推理、论证,它需要的是“驾驭语言”把你的情感、思想表达出来。 所以,面对这场既揪人又感人,既让人泪流满面又让人众志成城的“灾难”,我们不能仅是感 人情节的复述,也不能只是动人故事的再现;不能似新闻报道,也不能像通讯叙述。 如果我们写这样带有议论的文章,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抗灾”中的那些情节、故事,甚至感 人的语言,作为我们有力、有利的论据。但是,一切为的只是“说明”你的道理,“论证”你的 观点,也就是说“可以用”,但不是“必须用”或“一定用”。阅卷者绝不会是因为你“使用”了抗 震救灾的内容而提高你的作文分数,他们评价的主要标准还是你的“道理”是否说清楚了,你 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你说明“道理”、论证“观点”的语言是否能感染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