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际传播的首要目的是获得信息。 二)人际传播可以实现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三)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也是人际传播的一个基本功能 (四)满足情感沟通需求,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三、人际传播与符号互动 )人际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及其伴生符号 二)人际传播的非语言符号 1、体态 2、形象3、气质4、社会规范 四、人际传播的研究课题 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 ·人际传播与人的社会化研究、 ·人际的效果研究、交叉影响研究 流行研究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比较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比较研究 ·仪式与传播 第三节群体传播 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1)群体的概念:具有特定的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岩原勉) 2)群体的分类: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 3)群体的社会功能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 ·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群体是个人表现与自我实现的场所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 群体传播与群体规范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 1、集合行为:集合行为一词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派克( RE Park)提出的。他的解释是:是一种共同的、集 体冲动影响下的个人行为 2、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3、群体模仿 4、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结构 般来说,集体行为通常有三种形式,即骚动、传闻和社会动荡不安。 1.骚动。 2.传闻 3.社会动荡不安 第四节组织传播 组织 所谓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组织具有以下的结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一)人际传播的首要目的是获得信息。 (二)人际传播可以实现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三)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也是人际传播的一个基本功能。 (四)满足情感沟通需求,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三、人际传播与符号互动 (一)人际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及其伴生符号 (二)人际传播的非语言符号 1、体态 2、形象 3、气质 4、社会规范 四、人际传播的研究课题 •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 •人际传播与人的社会化研究、 •人际的效果研究、交叉影响研究 •流行研究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比较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比较研究 •仪式与传播 第三节 群体传播 一、群体的特征与功能 1)群体的概念:具有特定的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岩原勉) 2)群体的分类:组织群体与非组织群体 3)群体的社会功能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 •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群体是个人表现与自我实现的场所 二、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 •群体传播与群体规范 •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 1、集合行为:集合行为一词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派克 (R.E. Park)提出的。他的解释是:是一种共同的、集 体冲动影响下的个人行为。 2、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3、群体模仿 4、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结构 • 一般来说,集体行为通常有三种形式,即骚动、传闻和社会动荡不安。 1. 骚动。 2. 传闻。 3. 社会动荡不安 第四节 组织传播 一、组织 •所谓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组织具有以下的结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组织与组织传播 ·组织的概念: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性行为的 持续性体系 ·有统一的指挥管理系统的群体。(韦伯) 组织传播:是指有组织群体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其行为可以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二、组织传播 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以下这几个方面: 1、内部协调2、指挥管理3、决策应变4、形成共识 组织传播可以沟通、疏导组织内部上下之间、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发展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 组织活力的源泉” 组织关系的粘合剂 组织功能的润滑油 组织机体的防腐剂 三、组织结构组织内传播 组织的内部结构通常是由以下这些因素组成的 1、一定数量的成员 2、有某种活动目标 3、规范性的组织章程 4、有一种权威的分层体系 5、有一定的物质设备,以作为组织活动的场所和工具 组织内传播的渠道 1)组织传播的正式渠道 2)组织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3)组织传播的媒体形式 四、组织与环境组织外传播 1)组织的信息输入 统计、报表、POS系统 2)组织的信息输出 公共宣传 企业形象策划CIS 第五节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大众传播”概念首次出现于1945年11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宪章中 杰诺维茨1968年提出,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 手段(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德弗勒: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 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份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我们认为,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 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是公开,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 组织与组织传播 •组织的概念: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性行为的 持续性体系。 •有统一的指挥管理系统的群体。(韦伯) •组织传播:是指有组织群体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其行为可以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二、组织传播 •所谓组织传播,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 •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以下这几个方面: 1、内部协调 2、指挥管理 3、决策应变 4、形成共识 •组织传播可以沟通、疏导组织内部上下之间、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发展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 •“组织活力的源泉” •“组织关系的粘合剂” •“组织功能的润滑油” •“组织机体的防腐剂” 三、组织结构——组织内传播 •组织的内部结构通常是由以下这些因素组成的: 1、一定数量的成员 2、有某种活动目标 3、规范性的组织章程 4、有一种权威的分层体系 5、有一定的物质设备,以作为组织活动的场所和工具 •组织内传播的渠道 1)组织传播的正式渠道 2)组织传播的非正式渠道 3)组织传播 的媒体形式 四、组织与环境——组织外传播 1)组织的信息输入 统计、报表、POS 系统 2)组织的信息输出 ·公共宣传 ·广告 ·企业形象策划 CIS 第五节 大众传播 一、大众传播的概念及特点 •“大众传播”概念首次出现于 1945 年 11 月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宪章中。 •杰诺维茨 1968 年提出,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 手段 (如报刊、广播、电视等等) 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的内容。 •德弗勒: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 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份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我们认为,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 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是公开,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 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古登堡与大众传播 ·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电报、电影、广播 ·电视与大众传播 ·新媒体与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功能与效果 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各种论述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赖特的四功能说 ·施拉姆的功能学说 大众传播的功能 ·环境监测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娱乐功能 经济发展功能 四、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与现代人的生活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五、媒介传播的范畴 大众传播 组织传播 媒介传播 团体传播 人际传播 自我传播 图5-3媒介传播的范畴 六、国际传播 的卫星通信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二、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古登堡与大众传播 •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电报、电影、广播 •电视与大众传播 •新媒体与大众传播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功能与效果 •关于大众传播功能的各种论述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赖特的四功能说 ·施拉姆的功能学说 •大众传播的功能 ·环境监测功能 ·社会协调功能 ·文化传递功能 ·娱乐功能 ·经济发展功能 四、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与现代人的生活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五、媒介传播的范畴 六、国际传播
第3讲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传播的基本要素 ·施拉姆:传播者、讯息、接受者、媒介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信息源 ·传播者 ·受传者 讯息 媒介 ·反馈 二、传播模式 1、模式的功能:组织、预测、启发、测量 2、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对传播过程和性质的表述,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从 种模式到一种理论的飞跃通常非常快,以致于模式理论常被混淆。 3、传播模式的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4、传播模式的评价:普遍性、启发性、准确性、原创性、简约度 三、各种传播学说和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谁一说什么一什么渠道一给谁一有什么反应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 传播过程的研究 传者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口受众研究口效果研究 2、香农一韦弗的数学模式 接收到 L发器人倍号m的信号 讯息 收器·省 [噪凰 图4-2香农一韦弗数学模式 3、奥斯古德的学说 编码者 译码者 释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编码者 讯息 图4-3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4、施拉姆的模式
第 3 讲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一、传播的基本要素 •施拉姆:传播者、讯息、接受者、媒介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信息源 ·传播者 ·受传者 ·讯息 ·媒介 ·反馈 二、传播模式 1、模式的功能:组织、预测、启发、测量 2、传播模式:传播模式是一种理论性的、简化了的对传播过程和性质的表述,它是对现实的一种同构。从 一种模式到一种理论的飞跃通常非常快,以致于模式理论常被混淆。 3、传播模式的特点:动态性、序列性、结构性 4、传播模式的评价:普遍性、启发性、准确性、原创性、简约度 三、各种传播学说和传播模式 1、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 谁 — 说什么 —什么渠道— 给谁 — 有什么反应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 2、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3、奥斯古德的学说 4、施拉姆的模式 传播过程的研究 传者研究 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
媒介组织 大量的受众 每个接收者都扮演着 译码、释码和编码的 大量同一的 角色 讯息 Ood 个人从属于群体,在 群体内,讯息得到再 解释或加工 可能的反馈 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输人 图4-4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① 5、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 X X1 X A X a)在接收者(B)的感受范围内,有指向的物 (b)与(a)图相同的多个x被传播者(A)选择并 体(xr…x),在B对所有x进行选择的 抽象后作为一个消息(x)传给B。B 过程后,以(x“x3)等抽象形式直接传 的感范围(x)中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送给B。这样的选择至少部分基于B的 部分的或全部的x。B有意或者无意地将 需求和问题,有些或所有对象都以多种 反馈(f)传送给A。 意义进行传送(如x)
5、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