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原理 主讲:崔保国 传播学原理教学计划 1.传播学总论 2人类的传播行为 3.传播过程与模式 4传播者与社会 5符号与传播内容 6、传播渠道与媒介 7受传者研究 8传播学研究方法 9传播效果研究 10.传播学流派 1l传播与社会发展 12总结与复习 第1讲传播学总论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学与新闻学 传播学 新闻学 探讨所有信息传播的规律 ·重点在新闻传播的规律 重视传播全过程的研究 ·重视传播前过程研究 ·重视理论研究,以学理为重点。兴起于本世纪30年·重视新闻业务研究,以“术”为重点。兴起于本世纪初。 代以后 研究方法是传统的经验型定性方法和直观分析法 采取实证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与社科理论连成一体。·研究的重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研究对象除新闻外,还有电影、书籍、新媒体、广告、 公共关系、民意等。 传播学的学科构造 传播学 新闻学 ·传播学理论 新闻理论 媒介发展史 新闻史 媒介技术与业务:报业、影视、书刊、新媒体、广告、·新闻业务:编辑、采访、写作 公关、民意等 新闻事业管理 媒介经营与管理 传播学的学科分类 丹尼尔麦奎尔的分类方法 社科理论·规范理论·操作理论·常识理论 3、什么是传播学? ·李良荣:新闻学的研究主体是“社会、受众、媒介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郭庆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关于信息传播规律和媒介运行规律的理论 信息与媒介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发生关系的中介和基础。所以,传播学也是关于信息、媒介、人以及社会之间 综合关系和运行规律的学问 崔保国 对传播的理解
传播学原理 主讲:崔保国 传播学原理教学计划 1.传播学总论 2.人类的传播行为 3.传播过程与模式 4.传播者与社会 5.符号与传播内容 6.传播渠道与媒介 7.受传者研究 8.传播学研究方法 9.传播效果研究 10.传播学流派 11.传播与社会发展 12.总结与复习 第 1 讲 传播学总论 一、传播与传播学 二、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传播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四、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一、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学与新闻学 传播学 •探讨所有信息传播的规律 •重视传播全过程的研究 •重视理论研究,以学理为重点。兴起于本世纪 30 年 代以后。 •采取实证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与社科理论连成一体。 •研究对象除新闻外,还有电影、书籍、新媒体、广告、 公共关系、民意等。 新闻学 •重点在新闻传播的规律 •重视传播前过程研究 •重视新闻业务研究,以“术”为重点。兴起于本世纪初。 •研究方法是传统的经验型定性方法和直观分析法。 •研究的重点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2、传播学的学科构造 传播学 •传播学理论 •媒介发展史 •媒介技术与业务:报业、影视、书刊、新媒体、广告、 公关、民意等。 •媒介经营与管理 新闻学 •新闻理论 •新闻史 •新闻业务:编辑、采访、写作 •新闻事业管理 传播学的学科分类 丹尼尔·麦奎尔的分类方法: ·社科理论 ·规范理论 ·操作理论 ·常识理论 3、什么是传播学? •李良荣:新闻学的研究主体是“社会、受众、媒介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郭庆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关于信息传播规律和媒介运行规律的理论。 •信息与媒介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发生关系的中介和基础。所以,传播学也是关于信息、媒介、人以及社会之间 综合关系和运行规律的学问。 ——崔保国 4、对传播的理解
“传播”译自英语 Communication,源自拉丁语 Communis.( community) 该词有十几种解释:交往、交流、通讯、传播 ·其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Communication交往、交流、通讯、传播 ˉ Dissemination传播、扩散、宣传 ˉ Disseminate传播、扩散、宣传 · Transmission传输、传送、播送 传播、传送、宣传 Propaganda(政治、政党)宣传、传播 关于传播的定义 ·人类的传播是人们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信息 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等活动的总称。 各种传播定义的特点 ·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 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5、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现象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考察传播现象的角度: 1.考察传播的全过程:传播过程研究 2.考察传播的行为:传播行为研究 3.考察信息的运行:信息科学研究 4.考察传播与人的关系:效果研究 5.考察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宏观效果研究 6、传播的过程研究 拉斯韦尔的五个W模式 谁一说什么一什么渠道一给谁一有什么反应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 Transmitter-content-media-receiver-effect 传播的全过程 Whol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信源—传播者—传播内容一传播媒介一受传者一效果 传播过程的研究 传者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 7、传播行为的研究 ·传播过程的层次与人的传播行为: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团体传播 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
•“传播”译自英语 Communication, 源自拉丁语 Communis. (community) •该词有十几种解释:交往、交流、通讯、传播 •其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 •Communication 交往、交流、通讯、传播 •Dissemination 传播、扩散、宣传 •Disseminate 传播、扩散、宣传 •Transmission 传输、传送、播送 •Spread 传播、传送、宣传 •Propaganda (政治、政党)宣传、传播 关于传播的定义 •人类的传播是人们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信息 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等活动的总称。 ——崔 各种传播定义的特点 •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 •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5、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现象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考察传播现象的角度: 1.考察传播的全过程:传播过程研究 2.考察传播的行为:传播行为研究 3.考察信息的运行:信息科学研究 4.考察传播与人的关系:效果研究 5.考察传播与社会的关系:宏观效果研究 6、传播的过程研究 拉斯韦尔的五个 W 模式 谁 — 说什么 —什么渠道— 给谁 — 有什么反应 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 Transmitter – content – media – receiver – effect 传播的全过程 Whol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信源—传播者—传播内容 — 传播媒介—受传者 — 效果 7、传播行为的研究 •传播过程的层次与人的传播行为: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团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国际传播 传播过程的研究 传者研究 内容研究 媒介研究 受众研究 效果研究
二、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传播学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它的产生有三个背景: 大众社会的出现 科技进步与社会科学的发展 政治经济的需要 传播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萌芽时期(1890-1920) 库利·帕克 发展时期(1920-1950) 李普曼的舆论学研究 ·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 ·拉札斯菲尔德的选举调査研究 列文的群体动力论 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研究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盖洛普的调查研究 现代时期(1950-1999)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 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 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研究 中国传播学二十年 从新闻学到传播学(采编之道、宣传之方) 施拉姆对中国传播学的贡献 半信半疑、半推半就 资产阶级自由化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确立 ·登堂入室、反客为主 传播学研究的困惑 ·传播学研究任重道远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调査研究·次级资料分析·实验研究·内容分析·历史研究方法·法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流派研究 传播学的传统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着眼于传播过程及有关要素与环节,特別是传播效果·主张用整体化的方法硏究传播学,注意大众传播制度 的微观研究 和社会及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 维护现有的传播制度 ·主张以批判方法去研究问题,着眼于突破现有秩序的 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影响较大,注重定量分析,有实证激烈变革 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 ·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
二、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传播学是本世纪 30 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它的产生有三个背景: •大众社会的出现 •科技进步与社会科学的发展 •政治经济的需要 传播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萌芽时期(1890-1920) ·杜威 ·米德 ·库利 ·帕克 •发展时期(1920-1950) ·李普曼的舆论学研究 ·拉斯韦尔的宣传研究 ·拉札斯菲尔德的选举调查研究 ·列文的群体动力论 ·霍夫兰的态度改变研究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盖洛普的调查研究 •现代时期(1950-1999)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贡献 ·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 ·批判学派的传播研究 ·信息科学与信息社会研究 中国传播学二十年 •从新闻学到传播学(采编之道、宣传之方) •施拉姆对中国传播学的贡献 •半信半疑、半推半就 •资产阶级自由化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确立 •登堂入室、反客为主 •传播学研究的困惑 •传播学研究任重道远 三、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 ·次级资料分析 ·实验研究 ·内容分析 ·历史研究方法 ·法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流派研究 传播学的传统学派 •着眼于传播过程及有关要素与环节,特别是传播效果 的微观研究。 •维护现有的传播制度 •受心理学和社会学影响较大,注重定量分析,有实证 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 •主张用整体化的方法研究传播学,注意大众传播制度 和社会及政治结构之间的关系。 •主张以批判方法去研究问题,着眼于突破现有秩序的 激烈变革。 •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 ˆ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一切信息传播规律及媒介运·大众传播学主要研究基于大众传媒而发生、的传播 行规律的学问 现象及大众媒介运行规律的学问。 ·大众传播学既是传播学理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 独立性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 信息的概念 香农的定义: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的哲学定义 信息科学 ·信息基础科学·信息系统科学·信息社会科学·信息论 信息生命科学·信息环境科学·信息经济学·媒介与信息产业 马克思与精神交往研究 ·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 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传播研究的现实运用 表1:媒介概念的内涵 新闻媒介:报纸、新闻性杂志、广播、电视 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大众媒介) 信息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通讯、网络、计算机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行为研究 传播学专题研究 大众传播研究 国际传播研究 组织传播研究 政治传播研究 人际传播研究 传播媒介管理研究 ·人内传播研究 ·科技传播研究 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 传播与信息社会研究
传播学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一切信息传播规律及媒介运 行规律的学问。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主要研究 基于大众传媒而发生、的传播 现象及大众媒介运行规律的学问。 •大众传播学既是传播学理论组成部分,又具有相对的 独立性。 传播学与信息科学 信息的概念 ·香农的定义: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哲学定义 信息科学 ·信息基础科学 ·信息系统科学 ·信息社会科学 ·信息论 ·信息生命科学 ·信息环境科学 ·信息经济学 ·媒介与信息产业 马克思与精神交往研究 •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 •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 •传播研究的现实运用 表 1:媒介概念的内涵 新闻媒介:报纸、新闻性杂志、广播、电视 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大众媒介) 信息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通讯、网络、计算机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行为研究 •大众传播研究 •组织传播研究 •人际传播研究 •人内传播研究 传播学专题研究 •国际传播研究 •政治传播研究 •传播媒介管理研究 •科技传播研究 •传播与社会变迁研究 •传播与信息社会研究
第2讲传播行为 ·第一节人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第三节群体传播 第四节组织传播 第五节大众传播 媒介发展史与传播行为 ·口头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网络传播 第一节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内向传播相当于“思考”,即所谓I和me的对话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自我调 节。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 、人内传播的形式 (一)人内传播的正常形式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感情 (二)内传播的异常形式 1、睡眠状态和做梦 2、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 3、催眠 三、对人内传播的几点理解 1、人内传播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四、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第一个层次。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人在饱览大自然风 光时的自我陶醉、自我宣泄,便是这种自我反馈很好的说明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论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论 3、自我反省 第二节人际传播 所谓人际传播(φ personal communication)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人 类传播类型,狭义的人际传播则指的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 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随意性较大。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强。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第 2 讲 传播行为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三节 群体传播 •第四节 组织传播 •第五节 大众传播 媒介发展史与传播行为 ·口头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网络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一、人内传播 (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内向传播相当于“思考”,即所谓 I 和 me 的对话。 •人内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既是人的自我需要,也是人的社会需要,是人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自我调 节。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协调,对客体进行回顾、记忆、推理、判断。 二、人内传播的形式 (一)人内传播的正常形式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和感情 (二)人内传播的异常形式 1、睡眠状态和做梦 2、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 3、催眠 三、对人内传播的几点理解 1、人内传播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四、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是传播学研究的第一个层次。它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人在饱览大自然风 光时的自我陶醉、自我宣泄,便是这种自我反馈很好的说明。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论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论 3、自我反省 第二节 人际传播 •所谓人际传播 (personal communication)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人际传播是指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人 类传播类型,狭义的人际传播则指的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 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 一、人际传播的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2、人际传播的随意性较大。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强。 二、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