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标准发展的过程 2.粘度级(中国无此过程,美国有) 1984年美国提出沥青的粘度级标准, 用粘度级划分等级(标号) 采用60℃时的绝对粘度(动力粘度)来划分等级 T 7 7= Y= 8 p 其中一剪应力 Y-运动粘度(mm2/s) £-剪变率 n-动力粘度 p-同温度下的沥青密度 如:AC-2.5表示:粘度(60℃)为250±50 (Asphalt Consistency)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
一 技术标准发展的过程 2. 粘度级(中国无此过程,美国有) 1984年美国提出沥青的粘度级标准, 用粘度级划分等级(标号) 采用60 ℃时的绝对粘度 (动力粘度 )来划分等级 τ η η ε = & η γ ρ = 其中 τ-剪应力 γ-运动粘度(mm2/s) -剪变率 η-动力粘度 ρ -同温度下的沥青密度 ε& 如:AC-2.5 表示:粘度(60℃)为250±50 (Asphalt Consistency)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
一技术标准发展的过程 2.粘度级(续) 沥青试样在粘度仪中,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 通过规定尺寸的流孔流出50m1体积所需的时间, 以S计 通常写做 =X(s d-流孔直径 T-试验温度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
一 技术标准发展的过程 2. 粘度级(续) 沥青试样在粘度仪中,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 通过规定尺寸的流孔流出50ml体积所需的时间, 以S计 d 通常写做 CT = χ(s) d-流孔直径 T-试验温度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
沥青技术标准比较 针入度等级 粘度等级 表示方法 真入度值 表示方法 粘度值 中国 AH-90 80-100 A-100 90-120 美国 85-100 85-100 AC-2.5 250±50 AC-10 1000±200 AR-10 1000±250 AR-80 8000±2000 日本 80-100 80-100 AC-80 8000±2000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
沥青技术标准比较 针入度等级 粘度等级 表示方法 真入度值 表示方法 粘度值 中国 AH-90 80-100 A-100 90-120 美国 85-100 85-100 AC-2.5 250±50 AC-10 1000±200 AR-10 1000±250 AR-80 8000±2000 日本 80-100 80-100 AC-80 8000±2000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
一技术标准发展的过程 2.粘度级(续) 技术标准进步三方面: A.PI和BTDC曲线(2个概念) B.劲度(一张图一劲度概念图) C.老化(考虑使用过程,用热老化后的性能作为评定根据)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
一 技术标准发展的过程 2. 粘度级(续) 技术标准进步三方面: A.PI和BTDC曲线(2个概念) B.劲度(一张图——劲度概念图) C.老化 (考虑使用过程,用热老化后的性能作为评定根据)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
一 技术标准发展的过程 2.粘度级(续) PI:(Penetration Index)针入度指数 用针入度、软化点的试验结果,表征沥青的感温性、胶体结构。 感温性低,温度稳定性好。 PI<-2 溶胶结构沥青 PI=-2一2溶-凝胶结构沥青 PI>2 凝胶结构沥青 BTDC曲线:(Bitumen Test Data Chart)全温曲线 将针入度、软化点、粘度、弗拉斯脆,点统一换算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 给出沥青的全温度范围内的粘——温关系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
一 技术标准发展的过程 2. 粘度级(续) PI: (Penetration Index)针入度指数 用针入度、软化点的试验结果 软化点的试验结果,表征沥青的感温性 表征沥青的感温性、胶体结构。 感温性低,温度稳定性好。 PI < -2 溶胶结构沥青 PI = -2 --- 2 溶-凝胶结构沥青 PI > 2 凝胶结构沥青 BTDC曲线:(Bitumen Test Data Chart)全温曲线 将针入度、软化点、粘度、弗拉斯脆点统一换算为纵坐标 弗拉斯脆点统一换算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 给出沥青的全温度范围内的粘——温关系 §5-2经验指标体系向性能指标体系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