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讲稿 课程: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号:0080051编写日期:2007年5月 开设院(部) 会计学院 二、教学对象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 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课程阐明以公司制企业为代表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方 法与技能。其内容和体系的安排有以下特点:以企业资金运动为管理的对象,以理财目标为管 理的导向:以资金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为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以筹资决策、投资决策、 资金营运决策、收入和利润分配决策为管理的基本内容;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 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为管理的基本环节和方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和基本技能,也可为高层次的财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地需要。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务管理地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 不是对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因此,对于一些可以通过自学得以了解的内容,既不作为教师讲 授的重点,也不作为考试的重点 各章的学习重点,实际上就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通过具体 章节的指导做出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需要强调的是,各章的难点并不一定属于重点,而可能是对相关章节逻辑顺序的说明,或 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而做的初步研讨,切勿将其等同于重点,而忽略了基本知识面的掌握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讲授与学生平时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企业财务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当前该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 更新授课内容,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财务管理及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及基本 技能。在实践中能学以致用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54学时 《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各章时数分配表 风险与收益分析 366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
《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 讲稿 课程: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 课程号:0080051 编写日期:2007 年 5 月 一、开设院(部) 会计学院 二、教学对象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资金运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 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课程阐明以公司制企业为代表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方 法与技能。其内容和体系的安排有以下特点:以企业资金运动为管理的对象,以理财目标为管 理的导向;以资金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为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以筹资决策、投资决策、 资金营运决策、收入和利润分配决策为管理的基本内容;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 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为管理的基本环节和方法。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和基本技能,也可为高层次的财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地需要。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务管理地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 不是对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因此,对于一些可以通过自学得以了解的内容,既不作为教师讲 授的重点,也不作为考试的重点。 各章的学习重点,实际上就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通过具体 章节的指导做出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需要强调的是,各章的难点并不一定属于重点,而可能是对相关章节逻辑顺序的说明,或 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而做的初步研讨,切勿将其等同于重点,而忽略了基本知识面的掌握。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讲授与学生平时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企业财务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当前该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 更新授课内容,开展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财务管理及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及基本 技能。在实践中能学以致用。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54 学时 《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各章时数分配表 第一章 财务管理总论 3 第二章 风险与收益分析 6 第三章 资金时间价值与证券评价 6
第四章 项目投资 第五章 证券投资 第六章 营运资金 第七章 筹资方式 第八章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第九章 收益分配 664536 财务分析 六、考核 考核方式一一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五大类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计算题、综合题 题量——2个小时 分值分配——单项选择(20分)、多项选择(20分)、判断题(10分)、计算题(26分)、 综合题(24分) 七、教材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资格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 八、主要参考书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主编,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 2.陆正飞、朱凯主编,高级财务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 4.杨淑娥、胡元木主编,财务管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 5.张鸣、王蔚松、陈文浩主编,财务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 6.赵德武主编,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7.于鸿君主编,资产评估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 8.(美)斯蒂芬A.罗斯著,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8 9.刘兴云、汪平主编,财务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9 10.谷祺、刘淑莲主编,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0 11.(美)詹姆斯.范霍恩等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12.()Arthur J. Keown, David F. Scott, John D. Martin, Jay William Petty 3i 现代财务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1997.6
第四章 项目投资 9 第五章 证券投资 6 第六章 营运资金 6 第七章 筹资方式 4 第八章 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 5 第九章 收益分配 3 第十章 财务分析 6 六、考核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五大类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题、计算题、综合题; 题 量——2 个小时 分值分配——单项选择(20 分)、多项选择(20 分)、判断题(10 分)、计算题(26 分)、 综合题(24 分) 七、教材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资格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 八、主要参考书目 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主编,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 2.陆正飞、朱凯主编,高级财务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3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编,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4 4.杨淑娥、胡元木主编,财务管理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 5.张鸣、王蔚松、陈文浩主编,财务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 6.赵德武主编,财务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7.于鸿君主编,资产评估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 8.(美)斯蒂芬 A.罗斯著,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8 9. 刘兴云、汪平主编,财务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9 10.谷祺、刘淑莲主编,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0 11.(美)詹姆斯.范霍恩等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 12.(美)Arthur J. Keown, David F. Scott, John D. Martin, Jay William Petty 著, 现代财务管理基础. 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1997.6
第一章财务管理概述(建议课时:3)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务管理的发展,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活动与 财务关系: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了解财务管理的环境,熟悉财务治理结构。使学生对企业财 务管理有一个总的概念,为以后各章学习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识记: 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初步了解金融市场的相关概念。 领会: 理解财务管理的职能。 应用: 掌握财务管理目标。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重点 掌握财务管理目标 五、教学难点 掌握财务管理目标。 六、教学方法: 讲授 七、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一)财务与财务管理 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前者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涉及资金的活动,表明财务的形式特 征:后者指财务活动中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揭示财务的内容本质 1、财务活动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2、财务关系 企业和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和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和被投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和税务机关及行政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各部门和各级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3、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 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特点 它是一种价值管理 它既是组织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前提,又反映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成果
第一章 财务管理概述(建议课时:3)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务管理的发展,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活动与 财务关系;掌握财务管理的目标。了解财务管理的环境,熟悉财务治理结构。使学生对企业财 务管理有一个总的概念,为以后各章学习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 识记: 了解财务管理的概念;初步了解金融市场的相关概念。 领会: 理解财务管理的职能。 应用: 掌握财务管理目标。 三、教学时数: 3 学时。 四、教学重点: 掌握财务管理目标。 五、教学难点: 掌握财务管理目标。 六、教学方法: 讲授 七、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财务管理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一)财务与财务管理 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前者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涉及资金的活动,表明财务的形式特 征;后者指财务活动中企业和各方面的经济关系,揭示财务的内容本质。 1、财务活动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的活动。 2、财务关系 –企业和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和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和被投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和税务机关及行政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各部门和各级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3、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 值形式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 •特点: –它是一种价值管理。 –它既是组织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前提,又反映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成果
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其中: (1)筹资:在资本市场向投资者出售金融资产(如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而取得资金。 (2)投资:将筹措的资金购置真实资产(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3)分析:将筹措现金流量与投资现金流量进行对比分析 (4)再投资:将投资或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税后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再投资,即扩大再生 (5)分红付息:将部分税后利润以利息、股息或红利的形式分配给债权人、股东,即将经营活 动产生的部分现金回流到投资者手中。 财务管理机构: -财务管理机构与企业规模大小、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管理体制有着密切联系。 财务管理的发展 财务管理产生的初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后期) 财务管理发展的中期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财务管理发展的近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 二、财务管理的环节 (一)规划与预测 (二)财务决策 (三)财务预算 (四)财务控制 (五)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 第二节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组织形式 现代企业主要采取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等组织形式 ●业主制:指由某一业主独自创办的组织,即个体企业,这种企业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合伙制: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创办的企业,在一般情况下,它也不具有法 人资格。合伙企业的业主,按其对企业债务负有责任的程度,分为一般合伙人和有限责任合伙 人两种 公司制:公司是企业形态中一种高层次的组织形式,它是由股东集资创建的经济实体,具有 独立的法人资格。 、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和种类 (一)利润最大化 (二)每股收益最大化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其原因有 人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 少可以用利润这个价值指标来衡量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其中 : –(1)筹资:在资本市场向投资者出售金融资产(如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而取得资金。 –(2)投资:将筹措的资金购置真实资产(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用于企业生产经营。 –(3)分析:将筹措现金流量与投资现金流量进行对比分析。 –(4)再投资:将投资或生产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税后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再投资,即扩大再生 产。 –(5)分红付息:将部分税后利润以利息、股息或红利的形式分配给债权人、股东,即将经营活 动产生的部分现金回流到投资者手中。 •财务管理机构 : –财务管理机构与企业规模大小、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管理体制有着密切联系。 •财务管理的发展 –财务管理产生的初期阶段(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 –财务管理发展的中期阶段(20 世纪 30 年代至 50 年代) –财务管理发展的近期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二、财务管理的环节 (一)规划与预测 (二)财务决策 (三)财务预算 (四)财务控制 (五)财务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 第二节财务管理目标 一、企业组织形式 现代企业主要采取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等组织形式。 •业主制:指由某一业主独自创办的组织,即个体企业,这种企业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合伙制 :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共同创办的企业,在一般情况下,它也不具有法 人资格。合伙企业的业主,按其对企业债务负有责任的程度,分为一般合伙人和有限责任合伙 人两种. •公司制:公司是企业形态中一种高层次的组织形式,它是由股东集资创建的经济实体,具有 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和种类 (一)利润最大化 (二)每股收益最大化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其原因有三: 人类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 少可以用利润这个价值指标来衡量;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
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务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题: 这里的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它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之间或期间之 间的比较 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 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如忽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入才开发、生产 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生活福利设施、履行社会责任等 每股收益最大化 即将收益和股东投入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收益(或权益资本收益率)来概括企业财务管 理的目标,可避免“利润最大化”的缺点。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同样未考虑每股收益发生的时间性;仍然未考虑每股收益的风险。 ·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公司价值最大化也可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公司价 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这一目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选择投资方案,统筹安排长短期规 划,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股利政策等 这一目标反映了对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公司资产的市 场价值就越大,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可促使公司资产保值或增值; 这一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这一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本通常流向公司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 业或行业,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非股票上市公司,这一目标值不能依靠股票市价作出评判,而需通过资产评估方式进行 出于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客观和准确 公司股票价值并非为公司所控制,其价格波动也并非与公司财务状况的实际变动相一致,这对 公司实际经营业绩的衡量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利益冲突的协调 社会责任 此外,还应说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它不仅要为其所有者提供收益,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 社会责任,如保护生态平衡、防治公害污染、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等 现代企业中的代理制度 代理学说和代理关系 与管理者(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 利益冲突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第三节财务管理的环境 经济环境 (一)经济周期 (二)经济发展水平
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务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 发展。 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题: –这里的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它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之间或期间之 间的比较; –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 –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如忽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入才开发、生产 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生活福利设施、履行社会责任等。 •每股收益最大化 即将收益和股东投入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收益(或权益资本收益率)来概括企业财务管 理的目标,可避免“利润最大化”的缺点。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同样未考虑每股收益发生的时间性;仍然未考虑每股收益的风险。 •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公司价值最大化也可表述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公司价 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这一目标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选择投资方案,统筹安排长短期规 划,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股利政策等; 这一目标反映了对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公司资产的市 场价值就越大,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可促使公司资产保值或增值; 这一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这一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本通常流向公司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 业或行业,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非股票上市公司,这一目标值不能依靠股票市价作出评判,而需通过资产评估方式进行, 出于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客观和准确; 公司股票价值并非为公司所控制,其价格波动也并非与公司财务状况的实际变动相一致,这对 公司实际经营业绩的衡量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利益冲突的协调 •社会责任 此外,还应说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它不仅要为其所有者提供收益,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 社会责任,如保护生态平衡、防治公害污染、支持社区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等。 •现代企业中的代理制度 代理学说和代理关系 与管理者(经理)之间的代理问题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 利益冲突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环境 一、经济环境 (一)经济周期 (二)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