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检验我们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点半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判 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A卷 、积累与运用(20分) 、用你最漂亮的字体写一句你最欣赏的话。(2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肿胀( zhang)叮嘱(zhu)骊歌(11)花圃(p0) B、沼泽(zhao)骇人(hai)木屐(j)重荷(he) C、瞬息(shun)伫立(zhu)萋萋(qi)诱人(you) D、迸出(beng)深邃(sui)喧嚣(xiao)磐石(pan) 3、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迹罕至举目无亲狂风呼号来势凶凶 B、九曲连环一泻万里奇趣横生亦复如是 C、锋芒毕露家喻户晓一反即往炯炯有神 D、当之无愧慷概淋漓杂乱无章惹人注目 4、填入下面空白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下面些秕谷,棒上 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 A、吹撑放扣看抽B、扒支丢扣瞄紧 C、扫支撒系牵拉D、扫支撒拉牵系 5、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2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
期中测试题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检验我们半个学期来的学习效果,让我们握笔凝思,盘点半期的收获,与老师一起来评判 自己的得失,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吧! A 卷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用你最漂亮的字体写一句你最欣赏的话。(2 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肿胀.(zhàng) 叮嘱.(zhǔ) 骊.歌(lí) 花圃.(pǔ) B、沼.泽(zhāo) 骇.人(hài ) 木屐.(jī) 重荷.(hé) C、瞬.息(shùn) 伫.立(zhù) 萋.萋(qī) 诱.人(yòu) D、迸.出(bèng) 深邃.(suì) 喧嚣.(xiāo) 磐.石(pán) 3、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人迹罕至 举目无亲 狂风呼号 来势凶凶 B、九曲连环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亦复如是 C、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一反即往 炯炯有神 D、当之无愧 慷概淋漓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4、填入下面空白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_____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下面_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 长绳,人远远地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便罩住了。 A、吹 撑 放 扣 看 抽 B、扒 支 丢 扣 瞄 紧 C、扫 支 撒 系 牵 拉 D、扫 支 撒 拉 牵 系 5、能与前边加点部分构成最佳对偶的一项是( )(2 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_______。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
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 6、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从没有见过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不敢喘一口。 B、这次没有能够当选上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C、学习遭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D、自己犯了错误,还要讳疾忌医,什么时候才能有进步? 7、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 (2分) 是是是 8、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 (2分) 9、《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2分) 10、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告诫人们应该这样对待挫折和困 难: 分) 二、阅读分析(30分) (一)(16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一一他们已经收 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一一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一你们走吧。” 11、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1分) 1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1分)
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_________,和平..可期..__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6、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 A、从没有见过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不敢喘一口。 B、这次没有能够当选上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C、学习遭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 D、自己犯了错误,还要讳疾忌医 ....,什么时候才能有进步? 7 、 李 白 《 春夜 洛 城 闻笛 》 一 诗中 , 形 容 笛声 悠 扬 、深 远 、 飘忽 不 定 情状 的 两 句 是: , (2 分) 8、李白《 峨眉山 月歌》一 诗中, 点明远游 时令, 叙写青山 吐月的 优美意境 的一句 是: ;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 是: 。 (2 分) 9、《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 。(2 分) 10 、 普 希 金 《 假 如 生 活 欺 骗 了 你 》 一 诗 中 , 告 诫 人 们 应 该 这 样 对 待 挫 折 和 困 难: , ! (2 分) 二、阅读分析(30 分) (一)(16 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 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1、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1 分) 1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1 分)
1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1分) 14、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1分) 15、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2分) 17、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18、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3分) 19、“散学了一一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3分) (二)(14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 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 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己耶? 0、解释句中加点字。(3分) (1)伤仲永(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稍稍宾客其父( )(4)或以钱币乞之( (5)父利其然也(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1、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是不同的,请分别进行解释。(4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 今义 (2)即书诗四句
1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1 分) 14、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1 分) 15、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2 分) 16、“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2 分) 17、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2 分) 18、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3 分) 19、“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3 分) (二)(14 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 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 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20、解释句中加点字。(3 分) (1)伤.仲永(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稍稍宾客..其父( ) (4)或.以钱币乞之( ) (5)父利.其然也( )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1、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是不同的,请分别进行解释。(4 分)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即书.诗四句
书:古义 今义 (3)如此其贤也 如此:古义 今义 (4)固众人 固:古义 今义 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以耶? 23、有人说,作品写“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是对仲永父亲的谴责, 文章的标题应该是“伤仲永父”才恰当。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3分) 三、作文(50分)(任选一题) 24、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渴望。比如渴望回到童年或者渴望长大,渴望自由和平,渴望被关心、 被尊重、被理解,渴望宁静,渴望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渴望成功……·那么,现在你最渴望什么呢? 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定 ②感情真挚,立意新颖,语句通顺。 ③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恰当使用抒情、描写、议论 ④不少于600字 25、从小到大,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如鞠躬尽瘁的科学巨子,闻名遐迩的文坛泰斗,指点江 山的各国政要,叱咤赛场的体育健儿,德艺双馨的影视名角……请以“我最崇拜的名人”为话题写 篇作文,写下自己对于名人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如肖像特点、生平事迹、精神品格等,写出 自己崇拜的原因。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B卷 四、古诗文赏析(11分) 竹里馆
书: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此..其贤也 如此: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4) 固.众人 固: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以耶? 23、有人说,作品写“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是对仲永父亲的谴责, 文章的标题应该是“伤仲永父”才恰当。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3 分) 三、作文(50 分)(任选一题) 24、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渴望。比如渴望回到童年或者渴望长大,渴望自由和平,渴望被关心、 被尊重、被理解,渴望宁静,渴望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渴望成功……那么,现在你最渴望什么呢? 请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定。 ②感情真挚,立意新颖,语句通顺。 ③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恰当使用抒情、描写、议论。 ④不少于 600 字。 25、从小到大,我们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如鞠躬尽瘁的科学巨子,闻名遐迩的文坛泰斗,指点江 山的各国政要,叱咤赛场的体育健儿,德艺双馨的影视名角…… 请以“我最崇拜的名人”为话题写 一篇作文,写下自己对于名人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如肖像特点、生平事迹、精神品格等,写出 自己崇拜的原因。题目自拟,600 字左右。 B 卷 四、古诗文赏析(11 分) 竹里馆
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 等动作,后两句写 构成了全诗 的意境,传达出诗人 的心情。(5分) 27、本诗写了什么?(3分) 28、本诗哪些词写的是景?(3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2分)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 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 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 雕像。 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 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淸楚楚地看 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 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 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 说教。 2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嗫( )嚅(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26、此诗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后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意境,传达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5 分) 27、本诗写了什么? (3 分) 28、本诗哪些词写的是景? (3 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2 分) ① 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 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 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 雕像。 ②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 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 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 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④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 考场。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 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 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 说教。 2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嗫.( )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