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计划经济的论述 ·1949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也强调:“一方面不要以 由贸 问资 万面: 凝黎号章斜斋责上,个率義耳美琴表圣服江,1,a页 ”(薄二波:《若羊量大 ·1949年9月开的中興人民政询商金议期释有觉处父士询奥香泽东 中国仕么时候搞社会主 答:,过渡到社 M 十军吧!”(岩种泉:《毛泽东的狼辛开拓》,中共党更出版社,1992, 148页)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火车站发表临别演说时指出:,“苏联 经济文花及其他各琐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国建设的榜样。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甲夹文献出版社,1992, 266页)
毛泽东关于计划经济的论述 • 1949年1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也强调:“一方面不要以 为新民主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不是向社会主义发展,而认为是自 由贸易、自由竞争,向资本主义发展,那是极端错误的……另一方面, 必须注意,必须谨慎,不要急于社会主义化。”(薄一波:《若干重大 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1991,24页) •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有党外人士询问毛泽东 中国什么时候搞社会主义,毛泽东回答:过渡到社会主义,“大概二三 十年吧!”(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148页) •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火车站发表临别演说时指出:“苏联 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266页)
·1952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 来著黄成到件·前 (1949-1976)》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03页) ·1953年初,毛泽东提出:“目前我国的农业,基本上还是使用旧 式工具的分散的小农经济,这和苏联使用机器的集体化的农业, 大不相同。因此,我们在目前过渡时期,在农业方面,除国营农 场外,还不可能施行统一的有计划的生产,不能对农民施以过多 的干涉,还只能用价格政策以及必要和可行的经济工作和政治工 作去指导农业生产,并使之和工业相协调而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之 中。超过这种限度的所谓农业计划、所谓农村中的任务'是必然 行不通的。”(《毛泽东文集》第6卷,273页)
• 1952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 要开始用十年至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 不是十年或者更长时期以后才开始过渡。”(《毛泽东年谱 (1949-1976)》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603页) • 1953年初,毛泽东提出:“目前我国的农业,基本上还是使用旧 式工具的分散的小农经济,这和苏联使用机器的集体化的农业, 大不相同。因此,我们在目前过渡时期,在农业方面,除国营农 场外,还不可能施行统一的有计划的生产,不能对农民施以过多 的干涉,还只能用价格政策以及必要和可行的经济工作和政治工 作去指导农业生产,并使之和工业相协调而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之 中。超过这种限度的所谓农业‘计划’ 、所谓农村中的‘任务’是必然 行不通的。”(《毛泽东文集》第6卷,273页)
计划管理的初期特点 ·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毛泽东明确指出:“我的国 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 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 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 泽东著作选读》下,人民出版社,1986,729页) ·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调节。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并没有 完全取代价值规律,也不可能用产品经济完全取代商品经济,中 央在建立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同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发挥市 场机制的作用
计划管理的初期特点 • 强调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结合。毛泽东明确指出:“我的国 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 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 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 泽东著作选读》下,人民出版社,1986,729页) • 以计划管理为主,同时重视市场调节。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并没有 完全取代价值规律,也不可能用产品经济完全取代商品经济,中 央在建立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同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发挥市 场机制的作用
·计划管理形式多样。对不同性质的经济,国家实行差别化的管理 方式。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和国家基本建设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 即实行直接计划;对广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则 養耨县周琴制鷺黌' 即实行间接计划,,引导它们的生产能够 ·注重按比例发展和坚持综合平衡。中国的计划管理,在原则和方 法上也有别于苏联。苏联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方法主要是平衡表 法,即编制一套国民经济平衡表。而中国在建立计划经济的过程 币,经过恢复时期的初是摸素,特别是经过一五”计划时期的全 面实践,在计划管理上逐步总结出“综合平衡”这一计划管理的基 本原则和方法,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瞻前顾后,留有余地
• 计划管理形式多样。对不同性质的经济,国家实行差别化的管理 方式。 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和国家基本建设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 即实行直接计划;对广大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则 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即实行间接计划,,引导它们的生产能够 尽量符合国家的需要 • 注重按比例发展和坚持综合平衡。中国的计划管理,在原则和方 法上也有别于苏联。苏联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方法主要是平衡表 法,即编制一套国民经济平衡表。而中国在建立计划经济的过程 中,经过恢复时期的初步摸索,特别是经过“一五”计划时期的全 面实践,在计划管理上逐步总结出“综合平衡”这一计划管理的基 本原则和方法,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瞻前顾后,留有余地
2.2学习苏联模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快速走上了 “以俄为师”的道路,建立起“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模式 ·在热心学习“老大哥”的过程中,中国依照苏联模式,确立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战略,加快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高度集 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很多方面同苏联是一样的, 如计划的名称叫国民经济计划,计划的期限有年度计划和五年计 划,.计划的范围有全国计划、地区计划和部门计划,.计划的机构 设有国家计划委员会,部门和地方设有计划局和省市区计委等等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就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制定 的,这也是把“苏联模式”复制到中国的过程,经济战略侧重机械 和钢铁的发展,完全是苏联模式的翻版
2.2学习苏联模式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快速走上了 “以俄为师”的道路,建立起“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模式 • 在热心学习“老大哥”的过程中,中国依照苏联模式,确立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战略,加快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高度集 中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很多方面同苏联是一样的, 如计划的名称叫国民经济计划,计划的期限有年度计划和五年计 划,计划的范围有全国计划、地区计划和部门计划,计划的机构 设有国家计划委员会,部门和地方设有计划局和省市区计委等等 •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就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制定 的,这也是把“苏联模式”复制到中国的过程,经济战略侧重机械 和钢铁的发展,完全是苏联模式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