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隋唐时期曾称作“涿郡”或“幽州”。公元938年,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统治中国北方,以幽州 为陪都,改称“南京析津府”,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于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取名金 “中都”。辽金拉开了北京城建都的历史 北京城的历史变迁示意囹 (从金中都到明清北京城) 金 都 城 金中都城 1:3000 明清北京城 期 荆H 宁施仁 金中都城因辽南京城旧基而扩建,辽南京城又完全沿用唐代幽州城,中都城 处于从唐、辽时代封闭式坊市制向宋、元时代开放式街巷制的过渡阶段。扩建前 的部分仍保留着规整的坊市制布局,新扩建的城区街道明显地转为长巷式布局, 两种规划形式共同出现于一座城市之中,形成金中都城市规划的特点
隋唐时期曾称作“涿郡”或“幽州”。公元938年,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统治中国北方,以幽州 为陪都,改称“南京析津府”,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于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取名金 “中都”。辽金拉开了北京城建都的历史。 金中都城因辽南京城旧基而扩建,辽南京城又完全沿用唐代幽州城,中都城 处于从唐、辽时代封闭式坊市制向宋、元时代开放式街巷制的过渡阶段。扩建前 的部分仍保留着规整的坊市制布局,新扩建的城区街道明显地转为长巷式布局, 两种规划形式共同出现于一座城市之中,形成金中都城市规划的特点。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讲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从蒙古草原移都燕京,由于金中都城依托的莲花池水 源不足,放弃了金中都旧城,改在东北郊外另建新城,命名“大都”。元大都从莲 花池水系转变到高粱河水系。元大都的规划开创了今日北京旧城区北部的轮廓 和街道布局。明朝灭元,改建元大都城,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最终 奠定了北京城市布局 缓 金中都城 正门 金中都北 文明河 清北京城 MISMIIAAn *R0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从蒙古草原移都燕京,由于金中都城依托的莲花池水 源不足,放弃了金中都旧城,改在东北郊外另建新城,命名 “大都 ”。元大都从莲 花池水系转变到高粱河水系。元大都的规划开创了今日北京旧城区北部的轮廓 和街道布局。明朝灭元,改建元大都城,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最终 奠定了北京城市布局。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匪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元大都城的规划设计 1.以高梁河为城市水源,在旧: 湖泊东岸的高地确定全城平 面布局的几何中心:中心 台 2.自中心台向南,穿过海子 桥,形成全城总体规划设计 上的南北中轴线。 3.在湖泊东岸,沿中轴线兴 建“大内”宫殿;琼华岛和湖泊 西岸建造皇太后与太子的宫 殿,筑萧墙围绕,形成皇 城。4.外郭城墙呈近方形城 市轮廓,共有11座城门,符 合易象,周长28600米。 元大都城遵循面南而王的传 回法面 统,符合《周礼·考工记》帝 王之居的儒家礼法:匠人营 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 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而朝
元大都城的规划设计 1.以高梁河为城市水源,在 湖泊东岸的高地确定全城平 面布局的几何中心:中心 台。 2.自中心台向南,穿过海子 桥,形成全城总体规划设计 上的南北中轴线。 3.在湖泊东岸,沿中轴线兴 建 “大内 ”宫殿;琼华岛和湖泊 西岸建造皇太后与太子的宫 殿,筑萧墙围绕,形成皇 城。4.外郭城墙呈近方形城 市轮廓,共有11座城门,符 合易象,周长28600米。 元大都城遵循面南而王的传 统,符合《周礼·考工记》帝 王之居的儒家礼法:匠人营 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 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 。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从元大都到明清北素 5.“积水潭”是漕船停泊处,沿岸发展成市场。宫殿 坐北朝南,皇城外东西两侧分别兴建太庙和社稷坛 写宝 两座重要的礼制建筑。官署散布在城内。 6.大都城的大街通向11座城门,大街之间安排东西 平行的胡同,胡同是蒙古语,含义是小巷子。今天 蒙古牧民迁移到乌兰巴托城市郊区,仍然形成类似 胡同形态的居住区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5. “积水潭 ”是漕船停泊处,沿岸发展成市场。宫殿 坐北朝南,皇城外东西两侧分别兴建太庙和社稷坛 两座重要的礼制建筑。官署散布在城内。 6.大都城的大街通向11座城门,大街之间安排东西 平行的胡同,胡同是蒙古语,含义是小巷子。今天 蒙古牧民迁移到乌兰巴托城市郊区,仍然形成类似 胡同形态的居住区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明北京城(1420-1644) 明朝北京将元大都南北墙均南移,城市中心落于镇山(今 景山),在镇山的正南方新建紫禁城和皇城。北京大城包 砖,仍开九门,建瓮城、石桥;东西宽6700米,南北长 嘉十2(13年)都线外城先南面,北形 成了颇具特色的“凸”字型轮廓。仍然符合历代都城三重城 的规制 元大都 金中都 明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 (明代早期) (明中叶以后) 0,4,,8km (图中虚线表示城址的南北相对移动)
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从元大都到明清北京 明北京城(1420—1644) 明朝北京将元大都南北墙均南移,城市中心落于镇山(今 景山),在镇山的正南方新建紫禁城和皇城。北京大城包 砖,仍开九门,建瓮城、石桥;东西宽6700米,南北长 5350米。周48里的方形城垣保持了133年。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加筑外城。先完南面,北京便形 成了颇具特色的 “ 凸 ”字型轮廓。仍然符合历代都城三重城 的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