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考试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在川上曰:“口囗口口口,不舍昼夜。”(《论语》)(1分) (2)一封朝奏九重天,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分) (3)口口口口口,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分)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描写南山暮景自然意趣的诗句是:口□口口□, 口口口囗。(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分) 口囗口囗口口囗,口囗口囗口口口。 □囗口口口口口,口囗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yun yu果实的时期。 (2)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 pang huang,没有矛盾。 (3)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 yan hua liao luan的弧线。 (4)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 ti si heng liu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总是需要一些精神慰藉和理想指引的,借此跳脱柴米油盐的生活庸常,凝望世俗之上 的价值期许。 B.我们不禁要问:孩子在天真烂漫的年纪,为什么喜欢成人的歌曲,却对童真童趣的儿歌 没了兴趣? C.家风是—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 约束。 D.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 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论语》)(1 分) (2)一封朝奏九重天,□□□□□□□。□□□□□□□,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 分) (3)□□□□□,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分)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描写南山暮景自然意趣的诗句是:□□□□□, □□□□□。(2 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 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 yùn yù 果实的时期。 (2)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 pánɡ huánɡ,没有矛盾。 (3)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 yǎn huā liáo luàn 的弧线。 (4)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 tì sì hénɡ liú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3 分) A.人总是需要一些精神慰藉..和理想指引的,借此跳脱柴米油盐的生活庸常,凝望世俗之上 的价值期许。 B.我们不禁要问:孩子在天真烂漫..的年纪,为什么喜欢成人的歌曲,却对童真童趣的儿歌 没了兴趣?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 ....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 约束。 D.2016 年 4 月 4 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
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句末加上“的生动局面) B.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将避 免”改为“防止”) C.通过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更加 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删去“通过”) D.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 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将“支持”与“理解”互换位置)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善于思考,就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了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阻,读 了定贅照万物的无积;(1) 二、(46分) (一)(10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3)无案牍之劳形()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章开头以山、水比喻陋室”,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ˇ概括全文主旨
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 ....的结果。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句末加上“的生动局面”) B.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将“避 免”改为“防止”) C.通过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更加 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删去“通过”) D.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 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将“支持”与“理解”互换位置)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 善于思考,就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 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1) , ; (2) , 。 二、(46 分) (一)(10 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无案牍之劳形.(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以山、水比喻“陋室”,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
B.文中在对陋室ˆ进行描写时,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 陋 C.文章结尾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 室”就不陋。 D.同是体现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本文作者是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而《论语》中的 颜回则是在“陋巷'却不改其乐”。 (二)(9分) 李廙为尚书左丞①,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②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 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③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节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尚书左丞:官职名称。②秉∶执掌。③缘饰:修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清德/以其境过清 B.晏方秉权/方七百里 C.三携至门/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D.不敢发言而去/舜发于畎亩之中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 11.根据选文,简析刘晏“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的原因。(3分) (三)(10分 说“华表” 张羽新 ①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 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对用汉白玉彫的华表产生兴趣吧 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
B.文中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 陋。 C.文章结尾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 室”就不陋。 D.同是体现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本文作者是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而《论语》中的 颜回则是在“陋巷”却“不改其乐”。 (二)(9 分) 李廙为尚书左丞①,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②权,尝诣宅,延至室。晏见其门 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后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③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节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 ①尚书左丞:官职名称。 ②秉:执掌。 ③缘饰:修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有清.德 / 以其境过清. B.晏方.秉权 / 方.七百里 C.三携至.门 /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D.不敢发.言而去 / 舜发.于畎亩之中 10.请用三条“/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乃 令 人 潜 度 广 狭 后 以 粗 竹 织 成 不 加 缘 饰 将 以 赠 廙。 11.根据选文,简析刘晏“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的原因。(3 分) (三)(10 分) 说“华表” 张羽新 ①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 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 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横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
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华表已经成为中华的标志 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 ②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时代就出现了。那 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桓表”。表者,标 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络牌";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 又叫“诽谤木″。诽谤这个词在占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 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 ③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冋日:尧 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 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 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④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 也被剥夺了,诽谤木″上,“谏言”被作为皇权象征的云龙纹所代替。它被置于皇宫或帝王陵 寝的前面,作为皇家建筑的种特殊标志乌作为道路标志的职能,也大大退化了偶尔设于 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 ⑤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天安门前的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 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上的 蹲兽,名叫狁,性好望。狃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像在对帝 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狁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 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岀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畇吧,因芇名叫“望帝归"。当然,这只 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虛幻的期望。我们在观赏这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时,这类传说不是正可增 加游人的兴味吗?
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华表已经成为中华的标志。 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一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 ②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 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桓表”。表者,标 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 又叫“诽谤木”。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 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 ③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 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 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 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④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 也被剥夺了,“诽谤木”上,“谏言”被作为皇权象征的云龙纹所代替。它被置于皇宫或帝王陵 寝的前面,作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作为道路标志的职能,也大大..退化了,偶尔..设于 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 ⑤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 ,就会发现,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 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上的 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像在对帝 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 犼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 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归”。当然,这只 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我们在观赏这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时,这类传说不是正可增 加游人的兴味吗?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游览欣赏北京天安门前的壮丽风光说起,自然地引出“华表这一说明对象。 B.本文条理清楚,第②至⑤段依次介绍了华表的来历、华表的形制、华表的应用场所、华 表原名和艺术价值。 C.从第③段可知,天安门前的华表现在仍然保持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D.第④段画线句中“大大”、“偶尔”、“大都”、“很难”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 确性 13.下列不属于天安门华表构造的必要元素的一项是()(3分) A.云形横木 B.笔直的柱身 C.蟠龙流云纹饰 D.柱头上的蹲兽 14.根据文意,谈谈华表作用的历史演变。(4分) (四)(17分 父亲的刀子 田杕 ①我家西屋的窗台上,有一把刀子,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子。 西屋原本是我爷爷住的,爷爷去世后,就没人住了。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每年都要磨那 把刀子,磨得锃亮锃亮的。其实,磨了也没有什么用,但他还是要磨。年轻时,爷爷用这把刀 子杀过鬼子,伤过土匪。刀子是爷爷的骄傲啊 ③砍头不过冈吹帽,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句话,我爷爷经常 挂在嘴边。爷爷骨头架子很大,个儿很高,真有三分梁山好汉的样子。 ④爷爷去世后,刀子很久没人磨,就锈了。 ⑤不过,现在,我正蹲在院子里,用块月牙状的磨刀石,磨那把刀子。 ⑥刺啦刺啦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从游览欣赏北京天安门前的壮丽风光说起,自然地引出“华表”这一说明对象。 B.本文条理清楚,第②至⑤段依次介绍了华表的来历、华表的形制、华表的应用场所、华 表原名和艺术价值。 C.从第③段可知,天安门前的华表现在仍然保持“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D.第④段画线句中“大大”、“偶尔”、“大都”、“很难”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 确性。 13.下列不属于 ...天安门华表构造的必要元素的一项是( )(3 分) A.云形横木 B.笔直的柱身 C.蟠龙流云纹饰 D.柱头上的蹲兽 14. 根据文意,谈谈华表作用的历史演变。(4 分) (四)(17 分) 父亲的刀子 田 杕 ①我家西屋的窗台上,有一把刀子,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子。 ②西屋原本是我爷爷住的,爷爷去世后,就没人住了。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每年都要磨那 把刀子,磨得锃亮锃亮的。其实,磨了也没有什么用,但他还是要磨。年轻时,爷爷用这把刀 子杀过鬼子,伤过土匪。刀子是爷爷的骄傲啊! ③砍头不过风吹帽,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句话,我爷爷经常 挂在嘴边。爷爷骨头架子很大,个儿很高,真有三分梁山好汉的样子。 ④爷爷去世后,刀子很久没人磨,就锈了。 ⑤不过,现在,我正蹲在院子里,用一块月牙状的磨刀石,磨那把刀子。 ⑥刺啦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