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网状内皮系统增殖一→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 感染细胞释放激酶等 病理变化大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第二次病毒血症
登革热致病机制 带毒蚊虫叮咬 网状内皮系统增殖 第一次病毒血症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网状内皮系统 第二次病毒血症 感染细胞释放激酶等 大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病理变化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5~8天,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 紊登革热 发热骨、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 (轻型、典型、重型)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 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5~8天,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 登革热 发热 骨、关节疼痛 皮疹 出血 全身中毒样症状 (轻型、典型、重型)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 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
登革病毒的实验室检査 亲病毒分离 急性期患者血清 白纹伊蚊胸内 小白鼠脑内、猴肾细胞株 紊血清学检查 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 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 ELISA法及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IgM
登革病毒的实验室检查 病毒分离 急性期患者血清 白纹伊蚊胸内 小白鼠脑内、猴肾细胞株 血清学检查 单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效价超过1:32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效价超过1:1280者有诊断意义 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确诊 ELISA法及斑点免疫测定法检测IgM
汉坦病毒( hantavirus) 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及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HPS)的病原体 柰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紊首先由韩国李镐汪等在1978年从该国疫区捕获的 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出,并根据分离地点称为 汉滩病毒
汉坦病毒(hantavirus)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及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HPS)的病原体 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首先由韩国李镐汪等在1978年从该国疫区捕获的 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出,并根据分离地点称为 汉滩病毒
汉坦病毒的生物学性状(I 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 单负链RNA,分为L、M、S三节段 大小不同,但3′未端相同 亲四种病毒蛋白 RNA多聚酶糖蛋白G1、G2核衣壳蛋白(N) 紊pH5.6~6.4时可凝集鹅红细胞
汉坦病毒的生物学性状(I) 有包膜,包膜上有刺突 单负链RNA,分为L、M、S三节段 大小不同,但3′末端相同 四种病毒蛋白 RNA多聚酶 糖蛋白G1、G2 核衣壳蛋白(N) pH5.6~6.4时可凝集鹅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