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各民族关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各 民族长期统属于—个中央王朝的统治下,割 据对峙是短暂的,统一是基本的、占主导地 位的 二是各民族频繁迁徙,形成了既有大聚居, 又有小聚居,既有交错聚居又有杂居和散居 的状况,并在经济生活上建立了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的关系 16
16 一是中国各民族关系最基本的特点是各 民族长期统属于一个中央王朝的统治下,割 据对峙是短暂的,统一是基本的、占主导地 位的 二是各民族频繁迁徙,形成了既有大聚居, 又有小聚居,既有交错聚居又有杂居和散居 的状况,并在经济生活上建立了相互依存、 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是鸦片战争后,各民族并肩作战,救 亡图存,结成了患难与共的紧密关系。正如 邓小平所说:“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 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而是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 的情况
17 三是鸦片战争后,各民族并肩作战,救 亡图存,结成了患难与共的紧密关系。正如 邓小平所说:“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 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而是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 的情况
因此,1947年5月1日,随着内蒙古的 解放,党在那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 民族自治区,这是建国前我国建立的第一个 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单位。它的建立,为新中 国成立后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宝贵 的实践经验。 18
18 因此,1947年5月1日,随着内蒙古的 解放,党在那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 民族自治区,这是建国前我国建立的第一个 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单位。它的建立,为新中 国成立后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宝贵 的实践经验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将民族区域自 治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确立下 来,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 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 治机关。 19
19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正式将民族区域自 治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确立下 来,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 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 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载入具有宪法 性质的共同纲领,标志着民族区 域自治实现了由民族政策到国家 制度的转变,是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 返回二级目录
20 民族区域自治载入具有宪法 性质的共同纲领,标志着民族区 域自治实现了由民族政策到国家 制度的转变,是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 返回二级目录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