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教学大纲 编写及使用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1999年9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私法学》(主编:赵生祥、副 主编:刘想树)而编著。《国际私法》总授课时数60学时、实践课学时10学时。学 生可以根据本大纲掌握《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运用。参加编写本大纲的人员有 刘想树、赵生样、宋渝玲、禹华英、裴普。由于时间有限,大纲难免有疏漏之处,请读 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论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当掌握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和范围、性质及其渊 源等一般理论问题,并了解准国际私法尤其是区际私法的基本原理,从而为学习和硏究 国际私法奠定良好基础。 2、教学时数 本章共7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国际私法的范围。国际私 法的性质。国际私法的定义。 第二节:国际私法渊源的种类。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 第三节:国家主权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遵守国际条 约和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 第四节:准国际私法的含义。准国际私法的种类。 4、知识扩展 1学时。参考题目:(1)中国国际私法立法模式。(2)中国区际法律冲突及其 解决途径。 5、实践课安排 讨论:国际私法的范围和性质。 6、思考题
..::: 《国际私法》教学大纲 :::.. 编写及使用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 1999 年 9 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私法学》(主编:赵生祥、副 主编:刘想树)而编著。《国际私法》总授课时数 60 学时、实践课学时 10 学时。学 生可以根据本大纲掌握《国际私法》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运用。参加编写本大纲的人员有 刘想树、赵生样、宋渝玲、禹华英、裴普。由于时间有限,大纲难免有疏漏之处,请读 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 国际私法概论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当掌握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和范围、性质及其渊 源等一般理论问题,并了解准国际私法尤其是区际私法的基本原理,从而为学习和研究 国际私法奠定良好基础。 2、教学时数 本章共 7 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国际私法的范围。国际私 法的性质。国际私法的定义。 第二节: 国际私法渊源的种类。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 第三节:国家主权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遵守国际条 约和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 第四节: 准国际私法的含义。准国际私法的种类。 4、知识扩展 1 学时。参考题目:(1)中国国际私法立法模式。(2)中国区际法律冲突及其 解决途径。 5、实践课安排 讨论:国际私法的范围和性质。 6、思考题
(1)怎样认识国际私法中间接调整方法和直接调整方法的关系? (2)怎样认识适用外国法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第二章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国际私法学说的基本内容和国际私法立法 的基本状况,并使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国际私法学说对国际私法立法和实践的影响。 2、教学时数 本章共3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法则区别说时代。近代国际私法学。现代国际私法学。 第二节:国内立法史。国际立法史。(本节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第三节: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史。中国国际私法学说史。(本节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4、知识扩展 1学时。参考题目:(1)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2)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当代国 际私法中的地位。 5、实践课安排 讨论:国际私法学说与法律适用观念 6、思考题 (1)你对国际私法的统一化运动有何认识? (2)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和实践有何影响? 第三章法律冲突与冲突规范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领会法律冲突产生的基本条件;(2) 使学生牢固掌握冲突规范的含义、特点、结构和类型等有关冲突规范的基础知识:(3) 使学生正确认识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4)使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私法中常用 的系属公式及其适用的范围。 2、教学时数 本章共5学时
(1)怎样认识国际私法中间接调整方法和直接调整方法的关系? (2)怎样认识适用外国法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第二章 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国际私法学说的基本内容和国际私法立法 的基本状况,并使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国际私法学说对国际私法立法和实践的影响。 2、教学时数 本章共3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法则区别说时代。近代国际私法学。现代国际私法学。 第二节: 国内立法史。国际立法史。(本节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第三节 :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史。中国国际私法学说史。(本节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4、知识扩展 1 学时。参考题目:(1)国际私法的发展趋势。(2)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当代国 际私法中的地位。 5、实践课安排 讨论:国际私法学说与法律适用观念。 6、思考题 (1)你对国际私法的统一化运动有何认识? (2)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和实践有何影响? 第三章 法律冲突与冲突规范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1)使学生领会法律冲突产生的基本条件;(2) 使学生牢固掌握冲突规范的含义、特点、结构和类型等有关冲突规范的基础知识;(3) 使学生正确认识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4)使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私法中常用 的系属公式及其适用的范围。 2、教学时数 本章共5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法律冲突的含义。法律冲突产生的条件。法律冲突的解决办法 第二节:冲突规范的含义和特点。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冲突规范的结 构和连结点。冲突规范的类型 第三节:系属公式的含义。几种常见的系属公式。 4、知识扩展 1学时。参考题目:(1)自然人属人法的演变及发展趋势。(2)中国国际私法 立法中常用的系属公式评析。 5、实践课安排 讨论: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6、思考题 (1)国际私法中为什么存在不同类型的冲突规范? (2)你对冲突规范的优劣有何评价? 第四章准据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准据法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 的基本方法。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准据法的含义。准据法的特点 第二节:准据法的确定方法。确定准据法过程中的特殊问题。 4、知识扩展 1学时。参考题目:我国对区际法律冲突下准据法的确定。 5、实践课安排 讨论: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确定方法。 6、思考题 (1)怎样认识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关系?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法律冲突的含义。法律冲突产生的条件。法律冲突的解决办法。 第二节 :冲突规范的含义和特点。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冲突规范的结 构和连结点。冲突规范的类型。 第三节 :系属公式的含义。几种常见的系属公式。 4、知识扩展 1 学时。参考题目:(1)自然人属人法的演变及发展趋势。(2)中国国际私法 立法中常用的系属公式评析。 5、实践课安排 讨论:冲突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6、思考题 (1)国际私法中为什么存在不同类型的冲突规范? (2)你对冲突规范的优劣有何评价? 第四章 准据法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准据法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 的基本方法。 2、教学时数 本章共2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准据法的含义。准据法的特点。 第二节 :准据法的确定方法。确定准据法过程中的特殊问题。 4、知识扩展 1 学时。参考题目:我国对区际法律冲突下准据法的确定。 5、实践课安排 讨论: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确定方法。 6、思考题 (1)怎样认识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关系?
(2)先决问题准据法的确定对主要问题的解决有何影响? 第五章适用冲突规范的有关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掌握识别、反致、公共秩序保留和法律规避、外国法的查明等制度 的基本内容以及它们在国际私法上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时数 本章共7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识别的含义和意义。识别的依据。"二级识别“问题 第二节:反致的形式及其产生的条件。反致、转致、间接反致的异同。反致理论的 分歧与立法实践。反致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公共秩序保留的含义。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方式。公共秩序保留的理论与 实践。 第四节:法律规避的含义和枃成要件。法律规避的效力。法律规避与公共秩序保留 的关系。 第五节:外国法的査明的含义。外国法的查明方法。外国法不能査明时的解决办法。 外国法的错误适用及其补救措施 4、知识扩展: 关于反致的立法实践和发展趋势的问题,关于公共秩序的运用问题,可以给1-2 学时由主讲老师发挥。 5、案例评析: 鲍富莱蒙离婚案″确立了规避内国法无效原则,这对现代很多国家关于法律规避的 立法和实践都有现实意义。 6、实践课安排: 关于法律规避的效力问题,给1学时进行讨论;试述我国法院对外国法的查明的具 体规定,给2学时写小论文。 7、思考题 (1)用联系的方法论述识别的含义和意义
(2)先决问题准据法的确定对主要问题的解决有何影响? 第五章 适用冲突规范的有关制度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掌握识别、反致、公共秩序保留和法律规避、外国法的查明等制度 的基本内容以及它们在国际私法上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时数: 本章共7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识别的含义和意义。识别的依据。“二级识别”问题。 第二节:反致的形式及其产生的条件。反致、转致、间接反致的异同。反致理论的 分歧与立法实践。反致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公共秩序保留的含义。公共秩序保留的立法方式。公共秩序保留的理论与 实践。 第四节:法律规避的含义和构成要件。法律规避的效力。法律规避与公共秩序保留 的关系。 第五节:外国法的查明的含义。外国法的查明方法。外国法不能查明时的解决办法。 外国法的错误适用及其补救措施。 4、知识扩展: 关于反致的立法实践和发展趋势的问题,关于公共秩序的运用问题,可以给 1—2 学时由主讲老师发挥。 5、案例评析: “鲍富莱蒙离婚案”确立了规避内国法无效原则,这对现代很多国家关于法律规避的 立法和实践 都有现实意义。 6、实践课安排: 关于法律规避的效力问题,给 1 学时进行讨论;试述我国法院对外国法的查明的具 体规定,给 2 学时写小论文。 7、思考题: (1)用联系的方法论述识别的含义和意义
(2)试述二级反致与双重反致的区别。 (3)论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和实践 (4)关于法律规避在性质上到底是不是一个独立问题,你的观点如何?为什么? (5)试述我国法院对外国法的查明的具体规定 第六章国际私法的主体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自然人、法人是国际私法主要主体,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国际私法的 特殊主体。掌握自然人国籍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以及 法人的国籍、外国法人的认可等问题 2、教学时数: 本章共4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自然人的国籍。自然人的住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 力 第二节:法人的国籍。法人的住所和营业所。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外国法人的 认可。破产 第三节:国家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有关问题。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有关问题 4、知识扩展: 关于我国对外国法人的认可是如何规定的?可以给1学时由主讲老师发挥。 5、案例评析 我国关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案例,分析的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 143条以及司法解释第179条、第180条、第181条。 6、思考题: (1)试述我国对自然人的国籍、住所、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的具体规定。 (2)试比较普及破产主义和属地破产主义的区别 (3)论国家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第七章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 1、教学目的:
(2)试述二级反致与双重反致的区别。 (3)论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和实践。 (4)关于法律规避在性质上到底是不是一个独立问题,你的观点如何?为什么? (5)试述我国法院对外国法的查明的具体规定。 第六章 国际私法的主体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自然人、法人是国际私法主要主体,国家和国际组织是国际私法的 特殊主体。掌握自然人国籍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以及 法人的国籍、外国法人的认可等问题。 2、教学时数: 本章共 4 学时。 3、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自然人的国籍。自然人的住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 力。 第二节:法人的国籍。法人的住所和营业所。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外国法人的 认可。破产。 第三节:国家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有关问题。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有关问题。 4、知识扩展: 关于我国对外国法人的认可是如何规定的?可以给 1 学时由主讲老师发挥。 5、案例评析: 我国关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案例,分析的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 143 条以及司法解释第 179 条、第 180 条、第 181 条。 6、思考题: (1)试述我国对自然人的国籍、住所、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的具体规定。 (2)试比较普及破产主义和属地破产主义的区别。 (3)论国家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第七章 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 1、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