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作品赏析 对郑板桥画竹诗的赏析 文竹12300130114新闻传播 首先,我们应当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待事物。“天地有 大美而无言”,如何去发现和体味这世间真正的美?便要抛弃那些功 利的、实用的心理,以一颗自由纯真的心去感受世间万物,只有超越 了自身利害关系与世俗琐事的羁绊,方能感知这世间最本真、最恒久 的美丽,这样才会有真正好的审美创作。郑板桥四十年来专心画竹, 没有考虑这件事本身会带来多少利益或损失,而是保持审美的态度与 澄澈的心境,方获得成功 其次,我们勤于练习,尽管单纯地重复练习本不一定带来创作能 力的提高,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我们不断得到新的感悟与体 验,也越来越更加专心致志,因而会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审美创造 的改进。郑板桥便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取得进步。 最后,我们要学会在审美创造中营造意境,并将这种意境内化为 自己的人生境界,使审美创造成为我们人生体验与思考的表达,生命 态度的阐释。这样的审美创造才真正具有生命力。郑板桥画竹画到“冗 繁削尽留清瘦”,不正是代表着自己已超越了世俗琐事的羁绊
成果展示·作品赏析 对郑板桥画竹诗的赏析 文竹 12300130114 新闻传播 首先,我们应当用审美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待事物。“天地有 大美而无言”,如何去发现和体味这世间真正的美?便要抛弃那些功 利的、实用的心理,以一颗自由纯真的心去感受世间万物,只有超越 了自身利害关系与世俗琐事的羁绊,方能感知这世间最本真、最恒久 的美丽,这样才会有真正好的审美创作。郑板桥四十年来专心画竹, 没有考虑这件事本身会带来多少利益或损失,而是保持审美的态度与 澄澈的心境,方获得成功。 其次,我们勤于练习,尽管单纯地重复练习本不一定带来创作能 力的提高,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我们不断得到新的感悟与体 验,也越来越更加专心致志,因而会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审美创造 的改进。郑板桥便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取得进步。 最后,我们要学会在审美创造中营造意境,并将这种意境内化为 自己的人生境界,使审美创造成为我们人生体验与思考的表达,生命 态度的阐释。这样的审美创造才真正具有生命力。郑板桥画竹画到“冗 繁削尽留清瘦”,不正是代表着自己已超越了世俗琐事的羁绊
钟凯旋12300130120新闻传播 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 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 或是刻在石上”。郑诗正是这一过程的体现。 熟练的审美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郑板桥的画竹需经四十年的 历练。在这之中,不仅需要模仿实践,也需要思索,注入艺术家自我 的理解。所谓的“日间挥写夜间思”,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 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语,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 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语,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语而没 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审美创造者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出发,最初是对生活中的实物(及 生活本身)进行惟肖的形态描摹;然而最终,这种创造必会脱化现实 的束缚,超越了实用关系,而以表现审美对象的气质与意趣为最终目 的 当艺术家最终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眼前之实物回归到 “陌生”的状态,此时才算是于审美创造熟练了
钟凯旋 12300130120 新闻传播 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 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 或是刻在石上”。郑诗正是这一过程的体现。 熟练的审美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郑板桥的画竹需经四十年的 历练。在这之中,不仅需要模仿实践,也需要思索,注入艺术家自我 的理解。所谓的“日间挥写夜间思”,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一 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语,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 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语,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语而没 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 审美创造者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出发,最初是对生活中的实物(及 生活本身)进行惟肖的形态描摹;然而最终,这种创造必会脱化现实 的束缚,超越了实用关系,而以表现审美对象的气质与意趣为最终目 的。 当艺术家最终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对于眼前之实物回归到 “陌生”的状态,此时才算是于审美创造熟练了
魏春露11300110062中文 除却此诗,郑板桥对自己的审美创造过程也有一段描述: 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结合二个文本,可以 看出审美创造的一般过程和一些特点。 首先,审美创造必然包含触发、孕育和生产三个阶段,即先有审 美感知、审美想像和联想的过程,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审美创造。中间 还包括艺术家自己的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要素,感知是- 切心理运动的基础。触发阶段最重要的为主体意识与客观世界的相互 感发。郑板桥看到竹子,并由此“日间挥写”。这表明艺术家要有审 美敏感性,才有这种被感知和触发的可能。接着,“夜间思”,这充分 发挥了自由把握对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在“四十年来” 的实践中得到的一种艺术创作的“灵感”,将竹之神取代竹之形,把 握对象的本质。最后,审美创造物本身的艺术水平的高低和审美艺术 家的艺术水准、技艺有关,也和其审美能力和思维有关。注重神韵和 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画的写实,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传统
魏春露 11300110062 中文 除却此诗,郑板桥对自己的审美创造过程也有一段描述:“…… 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结合二个文本,可以 看出审美创造的一般过程和一些特点。 首先,审美创造必然包含触发、孕育和生产三个阶段,即先有审 美感知、审美想像和联想的过程,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审美创造。中间 还包括艺术家自己的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要素,感知是一 切心理运动的基础。触发阶段最重要的为主体意识与客观世界的相互 感发。郑板桥看到竹子,并由此“日间挥写”。这表明艺术家要有审 美敏感性,才有这种被感知和触发的可能。接着,“夜间思”,这充分 发挥了自由把握对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能力。也就是在“四十年来” 的实践中得到的一种艺术创作的“灵感”,将竹之神取代竹之形,把 握对象的本质。最后,审美创造物本身的艺术水平的高低和审美艺术 家的艺术水准、技艺有关,也和其审美能力和思维有关。注重神韵和 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画的写实,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传统
钱小君12301010054临床医学8年制 审美创造,既需求平日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留意,也需要熟练的创 作技巧,以及对美的执着追求。 郑板桥的第一句“四十年来画竹枝”,说明审美创造是需要毅力 和恒心的,坚持创作才可以出作品。而这毅力与恒心,我认为来自于 对“美”本身的热爱,对“美”的执着追求。 第二句“日间挥写夜间思”,是说在审美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加 入对于审美对象的美学思考,使“所见之竹”变为“心中之竹”,胸 有成竹才能挥洒自如 第三句“冗繁削尽留清瘦”,表明审美创作中不能一味照搬现实, 只顾“真”而忘却“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中要注 意取舍,有“舍”才有“得”。 最后一句“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创作技巧(绘画技巧)的提 升,更是创作境界的提升。坚持审美创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量变才 能引发美的质变
钱小君 12301010054 临床医学 8 年制 审美创造,既需求平日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留意,也需要熟练的创 作技巧,以及对美的执着追求。 郑板桥的第一句“四十年来画竹枝”,说明审美创造是需要毅力 和恒心的,坚持创作才可以出作品。而这毅力与恒心,我认为来自于 对“美”本身的热爱,对“美”的执着追求。 第二句“日间挥写夜间思”,是说在审美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加 入对于审美对象的美学思考,使“所见之竹”变为“心中之竹”,胸 有成竹才能挥洒自如。 第三句“冗繁削尽留清瘦”,表明审美创作中不能一味照搬现实, 只顾“真”而忘却“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中要注 意取舍,有“舍”才有“得”。 最后一句“画到生时是熟时”,这是创作技巧(绘画技巧)的提 升,更是创作境界的提升。坚持审美创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量变才 能引发美的质变
对毕加索《星空》、《三个舞蹈者》的赏析 庄晓楠12301010040 审美创造不是客观世界的简单再现和模仿,创造的过程也是创造 者表达的自我的过程的展开。在《星空》中梵高并没有选择与现实相 符合的深夜的黑色而是选取了一系列深蓝、天蓝等颜色的组合,色彩 的选取和搭配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感知的过程。审美的感受和知觉带有 很强的主观性。《星空》中不同颜色的交错与碰撞反映了作者内心矛 盾与复杂的一面,纷繁的思绪使作者从单一的底色看到了丰富的色 彩,另一方面整体构图呈现流动的状态而不是平时所见的星空的静 谧,这反映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强烈冲动难以抑制,必须以艺术的方式 宣泄释放其内心对生活、艺术宗教般的狂热和沉迷。总的来说,审美 感知是具有选择性,而欣赏者也只有与创造者的视角相融合,并深入 其背心才能有更好的审美体验。审美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审美想 象。毕加索并没有对现实进行如实的描绘采用焦点透视法展现事物所 能看到的一面,在《三个舞蹈者》中,他运用了创造想象,融合事物 从不同侧面呈现的样貌以展示事物的全面性。这种不合常理的审美创 造在给予观众惊奇的初步体验之余,也引发了观众思考审美创造的深 层问题。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创造中是否也可以体会到它对于单向度 人的批判,对肢解、分割完整事物做法的不屑,而极力呈现事物原有 的状态,可见美感的形式要求有无目的和非功利的眼光,但审美创造 却受到创作者主观认识情感的影响
对毕加索《星空》、《三个舞蹈者》的赏析 庄晓楠 12301010040 审美创造不是客观世界的简单再现和模仿,创造的过程也是创造 者表达的自我的过程的展开。在《星空》中梵高并没有选择与现实相 符合的深夜的黑色而是选取了一系列深蓝、天蓝等颜色的组合,色彩 的选取和搭配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感知的过程。审美的感受和知觉带有 很强的主观性。《星空》中不同颜色的交错与碰撞反映了作者内心矛 盾与复杂的一面,纷繁的思绪使作者从单一的底色看到了丰富的色 彩,另一方面整体构图呈现流动的状态而不是平时所见的星空的静 谧,这反映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强烈冲动难以抑制,必须以艺术的方式 宣泄释放其内心对生活、艺术宗教般的狂热和沉迷。总的来说,审美 感知是具有选择性,而欣赏者也只有与创造者的视角相融合,并深入 其背心才能有更好的审美体验。审美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审美想 象。毕加索并没有对现实进行如实的描绘采用焦点透视法展现事物所 能看到的一面,在《三个舞蹈者》中,他运用了创造想象,融合事物 从不同侧面呈现的样貌以展示事物的全面性。这种不合常理的审美创 造在给予观众惊奇的初步体验之余,也引发了观众思考审美创造的深 层问题。在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创造中是否也可以体会到它对于单向度 人的批判,对肢解、分割完整事物做法的不屑,而极力呈现事物原有 的状态,可见美感的形式要求有无目的和非功利的眼光,但审美创造 却受到创作者主观认识情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