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美的人生 李潇10300140045历史学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位屡经挫折依然胸怀理想的音乐教师 即马修老师和一群“劣迹斑斑”的学生之间的故事。马修老师用办合 唱团的方式,用优美的音乐打开了那些所谓“问题少年”尘封已久的 心扉,重新唤起了孩子们对生活的渴望与信仰。但因校长的自私和冷 漠和学校刻板教条的规章,马修老师最终还是因其格格不入的教育理 念而被校方开除。然而,被学校开除后的马修老师并未放弃对音乐事 业的热爱,仍然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 《死亡诗社》中的基丁老师面对的则是一群成绩斐然的优等生。 在呆板的贵族学校的规章制度下,他用诗歌改变了学生们的思维模式 和人生选择,他向青年学生们传达了诗歌里的浪漫与激情,唤起了学 生们的沉睡的潜能和独立思考的信心。但因学生尼尔决绝地饮弹自尽 来捍卫自己的梦想,基丁老师也被迫离开学校,伴随他离去的是同学 们齐唤的那句给林肯的诗:“ ok, captain, my captain” 无论是音乐还是诗歌,这两种艺术形式嵌入到影片故事情节中, 作为叙事元素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让观众对影片有更多 的思考,也让人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反思。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之 所以能够引发触动,便源于内心深处与审美对象的共鸣。音乐能净化 心灵、陶冶情操;诗歌也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生活意 象,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对浪漫、自由的激情。 审美的人生是美学精神于日常生活的塑造与结合:现代日常生
什么是审美的人生 李潇 10300140045 历史学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位屡经挫折依然胸怀理想的音乐教师 即马修老师和一群“劣迹斑斑”的学生之间的故事。马修老师用办合 唱团的方式,用优美的音乐打开了那些所谓“问题少年”尘封已久的 心扉,重新唤起了孩子们对生活的渴望与信仰。但因校长的自私和冷 漠和学校刻板教条的规章,马修老师最终还是因其格格不入的教育理 念而被校方开除。然而,被学校开除后的马修老师并未放弃对音乐事 业的热爱,仍然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 《死亡诗社》中的基丁老师面对的则是一群成绩斐然的优等生。 在呆板的贵族学校的规章制度下,他用诗歌改变了学生们的思维模式 和人生选择,他向青年学生们传达了诗歌里的浪漫与激情,唤起了学 生们的沉睡的潜能和独立思考的信心。但因学生尼尔决绝地饮弹自尽 来捍卫自己的梦想,基丁老师也被迫离开学校,伴随他离去的是同学 们齐唤的那句给林肯的诗:“ok, captain, my captain.” 无论是音乐还是诗歌,这两种艺术形式嵌入到影片故事情节中, 作为叙事元素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让观众对影片有更多 的思考,也让人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反思。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之 所以能够引发触动,便源于内心深处与审美对象的共鸣。音乐能净化 心灵、陶冶情操;诗歌也能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生活意 象,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对浪漫、自由的激情。 审美的人生是美学精神于日常生活的塑造与结合:现代日常生
活,人们越来越趋向对利益的追逐,强大的竞争压力和残酷的生存环 境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在日常生活中,工具理性越来越占支配 地位,进而产生了人性的内在分裂,尤其是感性和理性的分离,物质 对精神的压抑,人与自然的脱节等现象日趋明显起来。在这样的背景 下,人们往往会产生迷惘甚至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感觉不到自己之于 现世的意义,拜物主义和日常刻板、重复的生活会让人产生倦怠感, 生命往往变得索然无味、一片灰暗。 然而美学精神却能为人生注入激情与活力,艺术往往充满变化和 新奇,它超越功利与实用主义,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在丰富我们生 活色彩的同时,也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它超越日常生活中的工具 理性,带领我们直接体验美的感觉,给予我们某种形而上的慰藉,唤 起了终极关怀。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态度看待这个世界时,我们的 生活不仅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自我人格也得到完善和提升,美学精 神会培育我们形成独立精神,让我们真正成为有个性、有独立想法的 社会人,而非为追利而随波逐流。可以说,审美的人生让我们真正享 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审美人生便是教我们诗意地生存,用美学的观念来认识自我,倾 听自我,改变自我,塑造自我。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想, 以后去博物馆不再是专注于那学精美器物的历史符号和史料价值,而 是用一种欣赏的心情体悟古人伟大的创作和单纯的美观,简简单单享 受一件文物带给我的审美的体验!审美人生,用感恩的心和发现的眼 睛去感受生活的魅力
活,人们越来越趋向对利益的追逐,强大的竞争压力和残酷的生存环 境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在日常生活中,工具理性越来越占支配 地位,进而产生了人性的内在分裂,尤其是感性和理性的分离,物质 对精神的压抑,人与自然的脱节等现象日趋明显起来。在这样的背景 下,人们往往会产生迷惘甚至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感觉不到自己之于 现世的意义,拜物主义和日常刻板、重复的生活会让人产生倦怠感, 生命往往变得索然无味、一片灰暗。 然而美学精神却能为人生注入激情与活力,艺术往往充满变化和 新奇,它超越功利与实用主义,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在丰富我们生 活色彩的同时,也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它超越日常生活中的工具 理性,带领我们直接体验美的感觉,给予我们某种形而上的慰藉,唤 起了终极关怀。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和态度看待这个世界时,我们的 生活不仅变得更加和谐,我们的自我人格也得到完善和提升,美学精 神会培育我们形成独立精神,让我们真正成为有个性、有独立想法的 社会人,而非为追利而随波逐流。可以说,审美的人生让我们真正享 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审美人生便是教我们诗意地生存,用美学的观念来认识自我,倾 听自我,改变自我,塑造自我。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我想, 以后去博物馆不再是专注于那学精美器物的历史符号和史料价值,而 是用一种欣赏的心情体悟古人伟大的创作和单纯的美观,简简单单享 受一件文物带给我的审美的体验!审美人生,用感恩的心和发现的眼 睛去感受生活的魅力
魏春露11300110062中文 马修老师和基丁老师或许都非世俗眼中的成功者,却都是审美人 生的赢家。他们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诗人,或许非职业性的,却是 伟大心灵上的。马修老师天生热爱音乐,却在环境里只是做一个问题 孤儿或孩子学校的老师。他要忍受学生的欺弄,调皮甚至恶劣行径, 也要面对来自校长的压力。但他始终能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他会 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和优点,并鼓励和不辞辛苦地培养他 们;他在苦难潦倒时依然谱曲创作,训练合唱团,并且也因此取得很 好的效果并成为每个孩子都很爱戴的马修老师。最后,他被迫开除职 务,黯然离开,默默做了一辈子的音乐老师。其实,他并未能够解救 大多数孩子,只有那个天才少年歌者在其指引下走向光明的人生之 路,和那个“小不点”随其远走他乡。 基丁老师永远涌动着一颗热烈的诗人的内心,他按诗意的生活状 态生活,用诗意的精神来教育他的学生。他鼓励大家做自己、热爱生 命、批判教条、追求热爱的东西和自由。但现实往往违背人的理想, 他被学校和家长认为是个不负责任,带坏孩子甚至诱使一个学生自杀 的坏老师。他也被迫离开,但他更加坚定和坚持自我,更淡然处之并 对自己的人生信念、教育理念等不离不弃。当学生们欢送他的时候, 他微笑回眸,或许就是为了将这种自由勇敢、坚持自我的精神传承下 去 他们都不承认有何错误,也不向黑暗和现实屈服,或许马修老师 更隐忍,而基丁老师则更果敢、坚定。他们都不曾放弃心中的理想和
魏春露 11300110062 中文 马修老师和基丁老师或许都非世俗眼中的成功者,却都是审美人 生的赢家。他们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诗人,或许非职业性的,却是 伟大心灵上的。马修老师天生热爱音乐,却在环境里只是做一个问题 孤儿或孩子学校的老师。他要忍受学生的欺弄,调皮甚至恶劣行径, 也要面对来自校长的压力。但他始终能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他会 用心发现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和优点,并鼓励和不辞辛苦地培养他 们;他在苦难潦倒时依然谱曲创作,训练合唱团,并且也因此取得很 好的效果并成为每个孩子都很爱戴的马修老师。最后,他被迫开除职 务,黯然离开,默默做了一辈子的音乐老师。其实,他并未能够解救 大多数孩子,只有那个天才少年歌者在其指引下走向光明的人生之 路,和那个“小不点”随其远走他乡。 基丁老师永远涌动着一颗热烈的诗人的内心,他按诗意的生活状 态生活,用诗意的精神来教育他的学生。他鼓励大家做自己、热爱生 命、批判教条、追求热爱的东西和自由。但现实往往违背人的理想, 他被学校和家长认为是个不负责任,带坏孩子甚至诱使一个学生自杀 的坏老师。他也被迫离开,但他更加坚定和坚持自我,更淡然处之并 对自己的人生信念、教育理念等不离不弃。当学生们欢送他的时候, 他微笑回眸,或许就是为了将这种自由勇敢、坚持自我的精神传承下 去。 他们都不承认有何错误,也不向黑暗和现实屈服,或许马修老师 更隐忍,而基丁老师则更果敢、坚定。他们都不曾放弃心中的理想和
审美的人生态度 关于审美的人生,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其实, 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做一个美的欣赏者。第 步,则是应该对很多东西多一些审美的态度而非功利的态度,比如事 情的结果、成绩的还坏等。当我们用感情的感性的眼光看待周围一切 时,我们会看到铺面而来的风景美、自然美,比如四季变幻的复旦风 景就极为美丽;还有建筑美、文学美,诗歌美和人物美等等。 美学的精神首先是一种游戏精神,因为其无功利性,我们可以拥 有“第二次大兵”可以更热爱人生;同时,它有超越精神,我们的生 活节奏快,压力大,有着“铁笼”的性质,审美眼光对待某种艺术或 事情可以让我们豁达,我喜欢看书、读诗,当我觉得心情不好或烦躁 郁闷时,我会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让人能体会一种不言而喻的美好 和快乐;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中指出物质性社会下人的生存 状态的片面性,而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则是审美进行“救赎”;美是和 谐,美学具有的和谐精神可以感染我们。席勒说游戏冲动可以弥合感 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的分裂与强制时,就有这种和谐潜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过审美的人生,作为一个审美创造者。其实, 我们非艺术家,却可以做业余诗人、业余摄影家、业余歌者(音乐家)、 业余书画家等等。我从小学习书画,在书法、国画的意境里感受了太 多中国古典的美,也在坐下来拿起笔的一刹那体悟何谓静。每写完 幅作品,或许只是临摹,那种感觉就会很充实和美好。身边也有很多 同学有自己的才艺或特长,相信只有因为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了自己喜
审美的人生态度。 关于审美的人生,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其实, 在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我们首先应该学会做一个美的欣赏者。第一 步,则是应该对很多东西多一些审美的态度而非功利的态度,比如事 情的结果、成绩的还坏等。当我们用感情的感性的眼光看待周围一切 时,我们会看到铺面而来的风景美、自然美,比如四季变幻的复旦风 景就极为美丽;还有建筑美、文学美,诗歌美和人物美等等。 美学的精神首先是一种游戏精神,因为其无功利性,我们可以拥 有“第二次大兵”可以更热爱人生;同时,它有超越精神,我们的生 活节奏快,压力大,有着“铁笼”的性质,审美眼光对待某种艺术或 事情可以让我们豁达,我喜欢看书、读诗,当我觉得心情不好或烦躁 郁闷时,我会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让人能体会一种不言而喻的美好 和快乐;马尔库塞在其《单向度的人》中指出物质性社会下人的生存 状态的片面性,而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则是审美进行“救赎”;美是和 谐,美学具有的和谐精神可以感染我们。席勒说游戏冲动可以弥合感 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的分裂与强制时,就有这种和谐潜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过审美的人生,作为一个审美创造者。其实, 我们非艺术家,却可以做业余诗人、业余摄影家、业余歌者(音乐家)、 业余书画家等等。我从小学习书画,在书法、国画的意境里感受了太 多中国古典的美,也在坐下来拿起笔的一刹那体悟何谓静。每写完一 幅作品,或许只是临摹,那种感觉就会很充实和美好。身边也有很多 同学有自己的才艺或特长,相信只有因为用审美的态度对待了自己喜
欢的那项事业,才能体验何为其真正的喜悦。 各种艺术,美学现象有一种共通的东西,那就是让人的心灵充实 和高尚。审美人生其实也就是对人文主义的一种坚持和信仰。冯友兰 先生讲过人生的四种境界,马斯洛区分了人的五种需求,其实美是其 中很高的一种境界和需求。为了自我的超越、精神愉悦和人生的美满, 我们都需要审美也需要过审美的人生。审美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 梁然12300120184翻译 在《放牛班的春天》电影中,马修老师将自己的音乐制作理想带 到了那所小学校中,自己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它,就算当时的校长后来 禁止了合唱团,他也没有停止,而是转入了地下,与现实做着不屈的 斗争;在《死亡诗社》电影中,基丁老师年轻时是诗社的成员,但后 来诗社被学校取缔,但他用自己的理想去影响和教育了他的学生,学 生们继承了他的理想,这也是一种成功。 汉朝班嗣曾在书简中写道:“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
欢的那项事业,才能体验何为其真正的喜悦。 各种艺术,美学现象有一种共通的东西,那就是让人的心灵充实 和高尚。审美人生其实也就是对人文主义的一种坚持和信仰。冯友兰 先生讲过人生的四种境界,马斯洛区分了人的五种需求,其实美是其 中很高的一种境界和需求。为了自我的超越、精神愉悦和人生的美满, 我们都需要审美也需要过审美的人生。审美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 梁然 12300120184 翻译 在《放牛班的春天》电影中,马修老师将自己的音乐制作理想带 到了那所小学校中,自己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它,就算当时的校长后来 禁止了合唱团,他也没有停止,而是转入了地下,与现实做着不屈的 斗争;在《死亡诗社》电影中,基丁老师年轻时是诗社的成员,但后 来诗社被学校取缔,但他用自己的理想去影响和教育了他的学生,学 生们继承了他的理想,这也是一种成功。 汉朝班嗣曾在书简中写道:“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