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组织里。待母牛怀孕8.5个月左右时,幼虫便离开组织移行到子宫,进入胎盘羊膜液中,进行第 三次蜕化,变为第四期幼虫。由于胎盘的蠕动,幼虫被胎牛吞入肠中发育。到犊牛出生后,幼虫在 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蜕化后逐渐长大,经25~31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在小肠可生活2~5个月,以后逐 渐从宿主体内排出。另一个途径是幼虫从胎盘移行到胎牛的肝和肺,以后沿一般蛔虫的移行途径转 入小肠,引起生前感染,在犊牛生出时小肠内已有成虫,这时粪检可查到虫卵 很多人试图将感染性虫卵人工感染犊牛,均没有得到成功。仅有一例犊牛出生后2小时内进行感 染,获得成功。有人报导曾在母牛的初乳中发现大量幼虫 流 行 本病主要发生于5个月以内的犊牛。其感染途径,除经胎盘感染外,还可通过哺乳母牛的乳汁感 染犊牛。成年牛只在内部器宫官组织中寄生有移行阶段的幼虫。尚未见有成虫寄生的情况。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高温均可杀死虫卵。土壤表面的虫卵,在阳光照射下,经4全部死亡。粪中 的虫卵,在阳光下,经12~25天死亡。在干燥的环境下,虫卵经48~72h死亡。据试验,在100g粪 便中的虫卵,在温度为27.5℃和相对湿度为100~90%时,经3周,有96%发有为第二期幼虫:在 相对湿度为80%时,仅50%发育为第二期幼虫: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经一周,虫卵全部死亡。 犊弓首蛔虫卵对药物的抵抗力较强,在2%福尔马林液中虫卵能正常发育。在2%克辽林或2%来苏儿 溶液中的虫卵可以存活约20h。 致病作用及症状 受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在犊牛出生两周后,其症状表现为消化失调,食欲不振和腹泻:幼虫损伤 肠粘膜,引起肠炎、血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腹部膨胀,有时呈现疝痛。畜体消瘦虚弱,精神萎 顿,嗜睡,不愿行动,无力或停止吮乳。病的初期,幼虫移行到肺脏,破坏肺组织,引起肺炎,表 现咳嗽,呼吸困难,口腔内呼出特殊的酸臭味。血检嗜酸性白细胞显著增加(可达26%)。大量虫 体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或肠穿孔。据报导,本虫引起犊牛的死亡率很高。 诊 方面根据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有时混有血液,并有特殊腥臭味,病犊消瘦无力,被毛粗 乱等,另一方面还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确诊须在粪便中查出虫卵或虫体。初生犊牛可在 初生第二周开始,每周采取粪便用连续洗涤法或集卵法进行虫卵检查,以便早日做出诊断,及时治 疗。 治 (1)驱蛔灵(枸橼酸哌哔嗪) 剂量为200~250mg/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2)左咪唑 剂量为8g/千克体重,水溶一次口服,混料喂服或饮水服药,亦可配成 %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 (3)敌百虫 剂量为20~40mg/千克体重,配成水溶液,一次口服 预防:对受弓首蛔虫感染的犊牛应早期驱虫,一般应于出生后15~30天进行驱虫,以减少虫卵 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应注意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垫草和粪便应勤清扫,并发酵处理。有条件 时,将母牛和小牛隔离饲养,减少母牛感染。 鸡蛔虫病(Ascariasis in chicken) 鸡▣虫病的病原是禽组料Ascaridiidae的鸡铜虫Ascaridia galli寄生于鸡小肠 内而引起的鸡常见的一种线虫病。除鸡外,还见于火鸡、珠鸡、孔雀及野禽。本病常常影响雏鸡的 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 病 鸡蛔虫是寄生在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虫体呈淡黄色或乳白色,表皮有横纹。头端有三片唇 围绕,唇片的游离缘布有小齿。雄虫长26~70m,尾端有尾翼和10对尾乳突(肛前乳突3对,肛侧
器官组织里。待母牛怀孕8.5个月左右时,幼虫便离开组织移行到子宫,进入胎盘羊膜液中,进行第 三次蜕化,变为第四期幼虫。由于胎盘的蠕动,幼虫被胎牛吞入肠中发育。到犊牛出生后,幼虫在 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蜕化后逐渐长大,经25~31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在小肠可生活2~5个月,以后逐 渐从宿主体内排出。另一个途径是幼虫从胎盘移行到胎牛的肝和肺,以后沿一般蛔虫的移行途径转 入小肠,引起生前感染,在犊牛生出时小肠内已有成虫,这时粪检可查到虫卵。 很多人试图将感染性虫卵人工感染犊牛,均没有得到成功。仅有一例犊牛出生后2小时内进行感 染,获得成功。有人报导曾在母牛的初乳中发现大量幼虫。 流 行 病 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5个月以内的犊牛。其感染途径,除经胎盘感染外,还可通过哺乳母牛的乳汁感 染犊牛。成年牛只在内部器官组织中寄生有移行阶段的幼虫。尚未见有成虫寄生的情况。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高温均可杀死虫卵。土壤表面的虫卵,在阳光照射下,经4 h全部死亡。粪中 的虫卵,在阳光下,经12~25天死亡。在干燥的环境下,虫卵经48~72 h死亡。据试验,在100 g粪 便中的虫卵,在温度为27.5 ℃和相对湿度为100~90 %时,经3周,有96 %发育为第二期幼虫;在 相对湿度为80 %时,仅50 %发育为第二期幼虫;相对湿度在70 %以下时,经一周,虫卵全部死亡。 犊弓首蛔虫卵对药物的抵抗力较强,在2 %福尔马林液中虫卵能正常发育。在2 %克辽林或2 %来苏儿 溶液中的虫卵可以存活约20 h。 致 病 作 用 及 症 状 受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在犊牛出生两周后,其症状表现为消化失调,食欲不振和腹泻;幼虫损伤 肠粘膜,引起肠炎、血便,具有特殊的腥臭味。腹部膨胀,有时呈现疝痛。畜体消瘦虚弱,精神萎 顿,嗜睡,不愿行动,无力或停止吮乳。病的初期,幼虫移行到肺脏,破坏肺组织,引起肺炎,表 现咳嗽,呼吸困难,口腔内呼出特殊的酸臭味。血检嗜酸性白细胞显著增加(可达26 %)。大量虫 体寄生时可引起肠阻塞或肠穿孔。据报导,本虫引起犊牛的死亡率很高。 诊 断 一方面根据临床症状,主要是腹泻,有时混有血液,并有特殊腥臭味,病犊消瘦无力,被毛粗 乱等,另一方面还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确诊须在粪便中查出虫卵或虫体。初生犊牛可在 初生第二周开始,每周采取粪便用连续洗涤法或集卵法进行虫卵检查,以便早日做出诊断,及时治 疗。 治 疗 (1)驱蛔灵(枸橼酸哌哔嗪) 剂量为200~250 mg/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2)左咪唑 剂量为8 mg/千克体重,水溶一次口服,混料喂服或饮水服药,亦可配成5 %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 (3)敌百虫 剂量为20~40 mg/千克体重,配成水溶液,一次口服。 预防:对受弓首蛔虫感染的犊牛应早期驱虫,一般应于出生后15~30天进行驱虫,以减少虫卵 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应注意牛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垫草和粪便应勤清扫,并发酵处理。有条件 时,将母牛和小牛隔离饲养,减少母牛感染。 鸡 蛔 虫 病(Ascariasis in chicken) 鸡蛔虫病的病原是禽蛔科 Ascaridiidae 的鸡蛔虫 Ascaridia galli 寄生于鸡小肠 内而引起的鸡常见的一种线虫病。除鸡外,还见于火鸡、珠鸡、孔雀及野禽。本病常常影响雏鸡的 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 病 原 鸡蛔虫是寄生在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虫体呈淡黄色或乳白色,表皮有横纹。头端有三片唇 围绕,唇片的游离缘布有小齿。雄虫长26~70 mm,尾端有尾翼和10对尾乳突(肛前乳突3对,肛侧
乳突1对,肛后乳突6对),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肛前吸盘,吸盘边缘有较厚的角质隆起。有一对 近于等长的交合刺,长0.65~1.95mm。雌虫长65~110mm,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虫卵呈椭圆形, 大小为70~90×47~51um,卵壳光滑较厚,深灰色,新鲜的虫卵内含一个卵细胞。 活 鸡蛔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参与。鸡蛔虫一天可产卵72500个。受精的雌虫在鸡小肠内产卵, 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在外界有氧及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17~18天,卵内形成幼虫并蜕化而 成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 卵内的幼虫在腺胃和肌胃内破卵壳而出,进入十二指肠内停留9天,在此期间进行第二次蜕化为 第三期幼虫:而后钻进粘膜深处,进行第三次蜕化为第四期幼虫,再经17一18天后重返肠腔,进行 第四次蜕化变为第五期幼虫,以后继续发育长大为成虫。幼虫在鸡体内不经移行,而直接在小肠内 发育为成虫。从鸡食入虫卵到发育为成虫,约需35~50天。成虫在鸡体内的寿命为9~14个月。 流行质之 本病主要危害3~4月龄以内的雏鸡,超过5个月龄的鸡抵抗力增强, 岁以上的鸡多为带虫者 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较强的抵抗力。感染性虫卵在潮湿凉爽的地方可以生存几个月,仍保持活力。 但在阳光直射、沸水处理和粪便堆沤等情况下,可使其迅速死亡。 蚯蚓可以作为鸡蛔虫的贮藏宿主,鸡吞食了含有蛔虫卵的蚯蚓时,也可感染。 饲养条件与易感性有很大关系。饲料中含动物性蛋白质多,营养价值完全时,可使鸡有较强的 抵抗力:如动物性蛋白质不足,或饲料配合过于单纯,饲料利用率不高时,可使鸡的抵抗力降低: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饲料,亦可使鸡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特别是维生素A与鸡蛔虫病关系 尤为密切。试验证明:当雏鸡获得少量维生素时,其体内的蛔虫较正常营养的雏鸡数量多,虫体也 较大。能正常获得维生素A的雏鸡,每只雏鸡体内平均有蛔虫1l条,虫体平均长度为6mm:没有获得 维生素A的,每只雏鸡平均有蛔虫50条,其平均长度为49m。获得维生素B的雏鸡,每只平均有4条 蛔虫:没有获得维生素B的雏鸡平均每只有13条。因此,注意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对预防本病的发生 且有重要章义 不同品种的鸡对鸡蛔虫的抵抗力不同,肉用鸡较蛋鸡对鸡蝈虫的抵抗力强:本地鸡较外来鸡抵 抗力强。 致 病作用 成虫和幼虫对鸡都有危害作用。幼虫侵入肠粘膜时,破坏粘膜及肠绒毛,造成出血和发 炎,并易招致病原菌继发感染,此时,在肠壁上常见题粒状化脓或结节形成。结节粟拉大,带微红 色,结节内幼虫长约1m。严重感染时,成虫大量积聚于肠道,引起肠的阻塞,严重时可引起肠管 的破裂和腹膜炎。鸡蛔虫的代谢产物也有害的,常使雏鸡发育迟缓,成年鸡产卵力下降。 状 雏鸡常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精神菱靡,行动迟缓,常呆立不动,翅膀下垂,羽毛蓬乱,鸡冠 苍白,粘膜贫血。食欲减退,便秘和下痢交替,有时粪便中含有带血粘液,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 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感染严重的,表现为下痢、贫血和产蛋量下降等。 诊 断 由于本病缺乏特异症状,故必须进行粪便检查和尸体剖检才能确诊。 粪便检查时要注意与鸡异刺线虫卵的区别,鸡蛔虫卵的大小为70~90×47~51μm,而鸡异刺线 虫卵为50一70×30一40μm。对死亡鸡或在患病鸡群中找一只或几只作代表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变 和大量虫体。 治 (1)驱蝈灵 剂量为200~300mg/千克体重,拌入饲料喂服或配成1%水溶液让其自 卒
乳突1对,肛后乳突6对),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肛前吸盘,吸盘边缘有较厚的角质隆起。有一对 近于等长的交合刺,长0.65~1.95 mm。雌虫长65~110 mm,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虫卵呈椭圆形, 大小为70~90×47~51μm,卵壳光滑较厚,深灰色,新鲜的虫卵内含一个卵细胞。 生 活 史 鸡蛔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参与。鸡蛔虫一天可产卵72500个。受精的雌虫在鸡小肠内产卵, 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在外界有氧及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17~18天,卵内形成幼虫并蜕化而 成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 卵内的幼虫在腺胃和肌胃内破卵壳而出,进入十二指肠内停留9天,在此期间进行第二次蜕化为 第三期幼虫;而后钻进粘膜深处,进行第三次蜕化为第四期幼虫,再经17~18天后重返肠腔,进行 第四次蜕化变为第五期幼虫,以后继续发育长大为成虫。幼虫在鸡体内不经移行,而直接在小肠内 发育为成虫。从鸡食入虫卵到发育为成虫,约需35~50天。成虫在鸡体内的寿命为9~14个月。 流 行 病 学 本病主要危害3~4月龄以内的雏鸡,超过5个月龄的鸡抵抗力增强,一岁以上的鸡多为带虫者。 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有较强的抵抗力。感染性虫卵在潮湿凉爽的地方可以生存几个月,仍保持活力。 但在阳光直射、沸水处理和粪便堆沤等情况下,可使其迅速死亡。 蚯蚓可以作为鸡蛔虫的贮藏宿主,鸡吞食了含有蛔虫卵的蚯蚓时,也可感染。 饲养条件与易感性有很大关系。饲料中含动物性蛋白质多,营养价值完全时,可使鸡有较强的 抵抗力;如动物性蛋白质不足,或饲料配合过于单纯,饲料利用率不高时,可使鸡的抵抗力降低;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饲料,亦可使鸡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特别是维生素A与鸡蛔虫病关系 尤为密切。试验证明:当雏鸡获得少量维生素时,其体内的蛔虫较正常营养的雏鸡数量多,虫体也 较大。能正常获得维生素A的雏鸡,每只雏鸡体内平均有蛔虫11条,虫体平均长度为6mm;没有获得 维生素A的,每只雏鸡平均有蛔虫50条,其平均长度为49 mm。获得维生素B的雏鸡,每只平均有4条 蛔虫;没有获得维生素B的雏鸡平均每只有13条。因此,注意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对预防本病的发生 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品种的鸡对鸡蛔虫的抵抗力不同,肉用鸡较蛋鸡对鸡蛔虫的抵抗力强;本地鸡较外来鸡抵 抗力强。 致 病 作 用 成虫和幼虫对鸡都有危害作用。幼虫侵入肠粘膜时,破坏粘膜及肠绒毛,造成出血和发 炎,并易招致病原菌继发感染,此时,在肠壁上常见颗粒状化脓或结节形成。结节粟粒大,带微红 色,结节内幼虫长约1 mm。严重感染时,成虫大量积聚于肠道,引起肠的阻塞,严重时可引起肠管 的破裂和腹膜炎。鸡蛔虫的代谢产物也有害的,常使雏鸡发育迟缓,成年鸡产卵力下降。 症 状 雏鸡常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常呆立不动,翅膀下垂,羽毛蓬乱,鸡冠 苍白,粘膜贫血。食欲减退,便秘和下痢交替,有时粪便中含有带血粘液,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 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感染严重的,表现为下痢、贫血和产蛋量下降等。 诊 断 由于本病缺乏特异症状,故必须进行粪便检查和尸体剖检才能确诊。 粪便检查时要注意与鸡异刺线虫卵的区别,鸡蛔虫卵的大小为70~90×47~51μm,而鸡异刺线 虫卵为50~70×30~40μm。对死亡鸡或在患病鸡群中找一只或几只作代表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变 和大量虫体。 治 疗 (1)驱蛔灵 剂量为200~300 mg/千克体重,拌入饲料喂服或配成1 %水溶液让其自 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