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的公众认为政府应该对转基因加大监管力度,最好完全禁止;64.3% 的公众认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网络争论和媒体报道总体上偏负面,强调转基 因弊大于利;77.4%的公众认为虽然现在没有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 问题,但不等于将来没有。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47.1%的公众认为政府应该对转基因加大监管力度,最好完全禁止;64.3% 的公众认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网络争论和媒体报道总体上偏负面,强调转基 因弊大于利;77.4%的公众认为虽然现在没有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存在安全 问题,但不等于将来没有。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为什么顾虑?14个转基因负面传闻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中国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存在很大的顾虑。原 因何在?我们通过媒体和网络检索,搜集整理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14个负 面传闻,如表3: 表3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负面说法 2017年,针对上述14个转基因负面传闻,我们再次进行了社会调查。调 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200份,受访者常住地包括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 的86座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述说法中,公众知晓度最高的三个是 Q1、Q5和Q9,知晓比例都超过70%。而对上述说法认同度最高的三个是 Q3、Q8和Q9,赞同比例分别为51.1%、60.1%和65.9%。 另外,Q12(美国孟山都公司毁灭中国大豆产业,转基因可能是一个巨大的 阴谋,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武器”)赞同比例也达到45%,这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存在一定的群体 差异(如表4):老年人比年轻人认同度越高,小城市比大城市认同度高, 低学历比高学历认同度高。这种差异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 因,值得我们深思。 ·表4.对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阴谋论这一说法的态度
为什么顾虑?14 个转基因负面传闻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不难看出,中国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存在很大的顾虑。原 因何在?我们通过媒体和网络检索,搜集整理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 14 个负 面传闻,如表 3: ►表 3.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负面说法 2017 年,针对上述 14 个转基因负面传闻,我们再次进行了社会调查。调 查共收集有效问卷 1200 份,受访者常住地包括中国大陆 29 个省市自治区 的 86 座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述说法中,公众知晓度最高的三个是 Q1、Q5 和 Q9,知晓比例都超过 70%。而对上述说法认同度最高的三个是 Q3、Q8 和 Q9,赞同比例分别为 51.1%、60.1%和 65.9%。 另外,Q12(美国孟山都公司毁灭中国大豆产业,转基因可能是一个巨大的 阴谋,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生物武器”)赞同比例也达到 45%,这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存在一定的群体 差异(如表 4):老年人比年轻人认同度越高,小城市比大城市认同度高, 低学历比高学历认同度高。这种差异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 因,值得我们深思。 ►表 4.对孟山都公司转基因阴谋论这一说法的态度
更多关于中国公众对转基因的调查结果,将于2018年4月发表于Nature 旗下的食品刊物Science of Food,文章题目为Public perception of GM foods..A national study of Chinese Knowledge and opinion,欢迎大 家关注。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有以下几个观点和大家交流探讨: 1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否安全? 大家都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科学院历时2年研究,搜集 整理和鉴别了过往数以干计的转基因研究报道,在2016年联合发布了长达 606页的研究报告,并做出结论:“没有发现确凿证据表明目前商业种植的 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健康风险方面存在差异。没有任何疾病 与食用转基因食品之间存在关联,不会为人体健康带来更高的风险。” 面对世界权威的研究机构做出的结论,很多中国公众依旧心存疑虑,网络上 关于转基因的传言依然大量存在。对此,我们需要理性面对
更多关于中国公众对转基因的调查结果,将于 2018 年 4 月发表于 Nature 旗下的食品刊物 Science of Food,文章题目为 Public perception of GM foods: A national study of Chinese Knowledge and opinion,欢迎大 家关注。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我有以下几个观点和大家交流探讨: 1 转基因食品究竟是否安全? 大家都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科学院历时 2 年研究,搜集、 整理和鉴别了过往数以千计的转基因研究报道,在 2016 年联合发布了长达 606 页的研究报告,并做出结论:“没有发现确凿证据表明目前商业种植的 转基因作物与传统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健康风险方面存在差异。没有任何疾病 与食用转基因食品之间存在关联,不会为人体健康带来更高的风险。” 面对世界权威的研究机构做出的结论,很多中国公众依旧心存疑虑,网络上 关于转基因的传言依然大量存在。对此,我们需要理性面对
今天全世界还有8亿饥荒人口,他们亟需解决温饱问题。当夏威夷的木瓜 和非洲的香蕉因为植物病害而大面积死亡时,是转基因技术拯救了这些物种。 再看看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近20%,耕地面积仅为全世界的7%,化肥和 农药的使用量却是全球总量的35%。中国面临粮食安全和环境污染的现实 压力。想想中国40%的耕地缺口,再想想江河湖泊的水体污染,还有菜篮 子里的农药残留,中国是否有“万无一失”的选择?转基因能够实现农作物 的高产,大幅减少农药投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条有效路径,应该得到 公众的理解和尊重。 相对于传统的杂交技术,转基因是一项更为先进的育种技术。打个通俗的比 方:传统育种方式相当于驴和马杂交生出骡子,而转基因相当于把驴耳朵的 那段基因移植到马身上,让马也长出一对又大又长的驴耳朵。如果驴和马的 基因整体结合都是安全的,那么只移植一段耳朵的基因也没有问题。或许有 人会担忧,杂交骡子就是不育的,转基因是否会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抛开 复杂的生物学解读,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一个问题:人类食用骡子肉已有千年 历史,是否影响到了生育能力?骡子和人类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种。 2关于科普工作 今天上午我们在这里共同观看了今年上映的转基因科普纪录片《食物进化》 (Food Evolution),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有理有据、理性平和
今天全世界还有 8 亿饥荒人口,他们亟需解决温饱问题。当夏威夷的木瓜 和非洲的香蕉因为植物病害而大面积死亡时,是转基因技术拯救了这些物种。 再看看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近 20%,耕地面积仅为全世界的 7%,化肥和 农药的使用量却是全球总量的 35%。中国面临粮食安全和环境污染的现实 压力。想想中国 40%的耕地缺口,再想想江河湖泊的水体污染,还有菜篮 子里的农药残留,中国是否有“万无一失”的选择?转基因能够实现农作物 的高产,大幅减少农药投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条有效路径,应该得到 公众的理解和尊重。 相对于传统的杂交技术,转基因是一项更为先进的育种技术。打个通俗的比 方:传统育种方式相当于驴和马杂交生出骡子,而转基因相当于把驴耳朵的 那段基因移植到马身上,让马也长出一对又大又长的驴耳朵。如果驴和马的 基因整体结合都是安全的,那么只移植一段耳朵的基因也没有问题。或许有 人会担忧,杂交骡子就是不育的,转基因是否会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抛开 复杂的生物学解读,我们可以反向思考一个问题:人类食用骡子肉已有千年 历史,是否影响到了生育能力?骡子和人类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物种。 2 关于科普工作 今天上午,我们在这里共同观看了今年上映的转基因科普纪录片《食物进化》 (Food Evolution),我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有理有据、理性平和
中国也非常需要这样的纪录片。只有公众真正了解了相关知识,才能对转基 因食品有理性的认知和态度。中国还有近一半的消费者对转基因持中性态度, 这部分群体的态度走向将决定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未来走向。我们需要在深 入了解公众“支持”和“反对”原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普活动,解答公 众关于转基因的常见疑问,并对报道过的一些转基因安全事例进行客观和深 入浅出的分析,使公众不再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担心。公众对转基因的资讯 获取大多数来自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这也要求媒体在转基因相关报道 时应秉承科学的态度,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避免为吸引眼球而进行夸张 和虚假报道。政府也要积极向公众传递权威、详细的转基因安全与评价资讯。 多方努力,将对未来中国营造科学和理性的氛围具有建设性。 ,美国转基因科普的领军学者AIis0n教授与崔凯博士在嘉宾互动环节交流探讨 2014年12月,辩论电视节目“智慧广场”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一场很有影 响力的转基因辩论赛,对战双方都是挺转界和反转界的权威人士。经过100 分钟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现场观众对转基因持支持、中立和反对态度的比 例从赛前的32%、38%和30%,变为赛后的60%、9%和31%。即:支持 比例从32%增加到60%,反对者比例基本没有变化。我个人认为:在这场 辩论赛中,有的观众的确是通过辩论,在真正了解转基因以后选择了支持。 但有的观众可能到最后对转基因依旧似懂非懂,但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正方 辩手的诚恳,于是选择相信了科学家的观点
中国也非常需要这样的纪录片。只有公众真正了解了相关知识,才能对转基 因食品有理性的认知和态度。中国还有近一半的消费者对转基因持中性态度, 这部分群体的态度走向将决定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未来走向。我们需要在深 入了解公众“支持”和“反对”原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普活动,解答公 众关于转基因的常见疑问,并对报道过的一些转基因安全事例进行客观和深 入浅出的分析,使公众不再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担心。公众对转基因的资讯 获取大多数来自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这也要求媒体在转基因相关报道 时应秉承科学的态度,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避免为吸引眼球而进行夸张 和虚假报道。政府也要积极向公众传递权威、详细的转基因安全与评价资讯。 多方努力,将对未来中国营造科学和理性的氛围具有建设性。 ►美国转基因科普的领军学者 Alison 教授与崔凯博士在嘉宾互动环节交流探讨 2014 年 12 月,辩论电视节目“智慧广场” 在美国纽约举办了一场很有影 响力的转基因辩论赛,对战双方都是挺转界和反转界的权威人士。经过 100 分钟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现场观众对转基因持支持、中立和反对态度的比 例从赛前的 32%、38%和 30%,变为赛后的 60%、9%和 31%。即:支持 比例从 32%增加到 60%,反对者比例基本没有变化。我个人认为:在这场 辩论赛中,有的观众的确是通过辩论,在真正了解转基因以后选择了支持。 但有的观众可能到最后对转基因依旧似懂非懂,但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正方 辩手的诚恳,于是选择相信了科学家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