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哽咽/梗概忌讳/烩饭 害臊/腥臊 B.渎职/案牍 青睐/天籁 称身/称羡 C.嗫嚅/蹑足 詈骂/暴戾 兴高采烈/兴师动众 D.湍急/踹门 脐带/畸形 强弩之末/强词夺理 2.下面语段中两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年,“用工荒”现象不断蔓延。今年以来,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用工短缺 现象方兴未艾,不仅技工明显供不应求,普通工人也大范围短缺。同时,“用工 荒”呈现结构性、不对称状况:农民工短缺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短 缺与“40、50”人员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工人短缺与白领就业难并存。对 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A.蔓延 B.方兴未艾 C.供不应求 D.契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相关部门介绍,参加本届索契冬奥会的中国运动员全由严格筛选出的优秀 选手组成,可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 B.近期,一条“如果晚上忘了断开4G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几乎归中国移 动公司所有了”的微博将有关4G资费的议论再次推向高潮 C.今年4月上旬,伦敦交响乐团将访穗,为星海音乐厅春夏音乐季揭开了序幕, 才华横溢的青年钢琴家王羽佳与之擦出了古典音乐的火花 D.今年,肇庆市继续把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点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重中之 重,将通过各种办法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许多当红作家和明星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 自称乙醚,于丹的粉丝自称鱼丸。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B.有人称出租车“手机打车软件”的出台是对传统出租车业的革新。对“手机 打车”这种做法,你是持赞成的态度?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呢 C.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书法、 绘画、舞蹈、音乐、园林……等无不如此。 D.她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地变了不平家,常说她年轻的时候,天 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父刚,太子宾客,徙凤翔之鳘厔。瞻举进士第, 调孟州司户参军,移万泉令。捐圭田修学宫,士自远而至。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 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成息,民以比召、杜。 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 招抚诸部。瞻以唐用宦者为宣褽使后世以为夲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 激切。会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 夏人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 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 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广东省肇庆市 2014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哽咽/梗概 忌讳/烩饭 害臊/腥臊 B.渎职/案牍 青睐/天籁 称身/称羡 C.嗫嚅/蹑足 詈骂/暴戾 兴高采烈/兴师动众 D.湍急/踹门 脐带/畸形 强弩之末/强词夺理 2.下面语段中两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年,“用工荒”现象不断蔓延。今年以来,一些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用工短缺 现象方兴未艾,不仅技工明显供不应求,普通工人也大范围短缺。同时,“用工 荒”呈现结构性、不对称状况:农民工短缺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年轻劳动力短 缺与“40、50”人员就业难并存,生产一线蓝领工人短缺与白领就业难并存。对 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A.蔓延 B.方兴未艾 C.供不应求 D.契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相关部门介绍,参加本届索契冬奥会的中国运动员全由严格筛选出的优秀 选手组成,可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 B.近期,一条“如果晚上忘了断开 4G 连接,一觉醒来,你的房子几乎归中国移 动公司所有了”的微博将有关 4G 资费的议论再次推向高潮。 C.今年 4 月上旬,伦敦交响乐团将访穗,为星海音乐厅春夏音乐季揭开了序幕, 才华横溢的青年钢琴家王羽佳与之擦出了古典音乐的火花。 D.今年,肇庆市继续把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点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重中之 重,将通过各种办法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许多当红作家和明星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 自称乙醚,于丹的粉丝自称鱼丸。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B.有人称出租车“手机打车软件”的出台是对传统出租车业的革新。对“手机 打车”这种做法,你是持赞成的态度?还是觉得没有必要呢? C.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书法、 绘画、舞蹈、音乐、园林……等无不如此。 D.她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地变了不平家,常说她年轻的时候,天 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赵瞻,字大观,其先亳州永城人。父刚,太子宾客,徙凤翔之盩厔。瞻举进士第, 调孟州司户参军,移万泉令。捐圭田修学宫,士自远而至。又以秘书丞知永昌县, 筑六堰灌田,岁省科敛数十万,水讼成息,民以比召、杜。 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员外郎除侍御史。诏遣内侍王昭明等四人为陕西诸路钤辖, 招抚诸部。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言甚 激切。会文彦博、孙沔经略西夏,别遣冯京安抚诸路,瞻又请罢京使,专委宿将。 夏人入侵王官,庆帅孙长卿不能御,加长卿集贤院学士,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 赏罚倒置。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乃求退,力言 追还昭明等,英宗改容,纳其言
神宗即位,为开封府判官。神宗问:“卿知青苗法便乎?”对曰:“青苗法,唐 行之于季世扰攘中,掊民财诚便。今欲为长久计,爱养百姓,诚不便。”初,王 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瞻不应,由是不得留京师,出为陕西转运 副使,改永兴军转运使。 初,元丰中,河决小吴,北注界河,东入于海。神宗诏,东流故道淤髙,理不可 回,其勿复塞。乃开大吴以护北都。至是,都水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下执政议 瞻曰:“自河决已八年,未有定论。今遽兴大役,役夫三十万,用木二千万,巨 窃忧焉。朝廷方遣使相视,若以东流未便,宜亟从之;若以为可回,宜为数岁之 计,以缓民力。”议者又谓河入界河而北,则失中国之险,昔澶渊之役,非河为 限,则北兵不止。瞻曰:“王者恃德不恃险,不闻以河障外国。澶渊之役,盖庙 社之灵,章圣之德,将相之智勇,故敌帅授首,岂独河之力哉?”后使者以东流 非便,水官复请塞北流,瞻固争之,卒诏罢役,如瞻所议 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 “不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 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乃止。 五年,卒,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赠银青光禄 大夫,谥曰懿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 黜:贬退 B.掊民财诚便 掊:分享 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 缓:减轻 D.不闻以河障外国 障:阻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士自远而至 ②何辞而伐之 B.①岂独河之力哉 ②唐行之于季世扰攘中 C.①若以东流未便 ②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 可制 D.①英宗改容,纳其言 ②其勿复塞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 言甚激切 B.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 言甚激切 C.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 言/甚激切 D.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 言/甚激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赵瞻担任万泉县令时,把自己用以祭祀的田捐赠出来,用于修建学宫,不少 学士从远处闻名而来。主管永吕县时,他做好水利建设,获得老百姓的赞许。 B.英宗派遣内侍王昭明等人到陕西诸路节制管辖军事,招抚各部,赵瞻多次上 奏章力劝皇帝召还内侍,英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神宗即位,为开封府判官。神宗问:“卿知青苗法便乎?”对曰:“青苗法,唐 行之于季世扰攘中,掊民财诚便。今欲为长久计,爱养百姓,诚不便。”初,王 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瞻不应,由是不得留京师,出为陕西转运 副使,改永兴军转运使。 初,元丰中,河决小吴,北注界河,东入于海。神宗诏,东流故道淤高,理不可 回,其勿复塞。乃开大吴以护北都。至是,都水王令图请还河故道,下执政议。 瞻曰:“自河决已八年,未有定论。今遽兴大役,役夫三十万,用木二千万,巨 窃忧焉。朝廷方遣使相视,若以东流未便,宜亟从之;若以为可回,宜为数岁之 计,以缓民力。”议者又谓河入界河而北,则失中国之险,昔澶渊之役,非河为 限,则北兵不止。瞻曰:“王者恃德不恃险,不闻以河障外国。澶渊之役,盖庙 社之灵,章圣之德,将相之智勇,故敌帅授首,岂独河之力哉?”后使者以东流 非便,水官复请塞北流,瞻固争之,卒诏罢役,如瞻所议。 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瞻曰: “不可。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 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乃止。 五年,卒,年七十二。太皇太后语辅臣曰:“惜哉,忠厚君子也。”赠银青光禄 大夫,谥曰懿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瞻言长卿当黜不宜赏 黜:贬退 B.掊民财诚便 掊:分享 C.宜为数岁之计,以缓民力 缓:减轻 D.不闻以河障外国 障:阻隔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①士自远而至 ②何辞而伐之 B.①岂独河之力哉 ②唐行之于季世扰攘中 C.①若以东流未便 ②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 可制 D.①英宗改容,纳其言 ②其勿复塞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 言甚激切 B.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 言甚激切 C.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 言/甚激切 D.瞻以唐用宦者/为宣慰使后世/以为至戒/宜追还内侍/责成守臣/章三上 言/甚激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赵瞻担任万泉县令时,把自己用以祭祀的田捐赠出来,用于修建学宫,不少 学士从远处闻名而来。主管永吕县时,他做好水利建设,获得老百姓的赞许。 B.英宗派遣内侍王昭明等人到陕西诸路节制管辖军事,招抚各部,赵瞻多次上 奏章力劝皇帝召还内侍,英宗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C.元丰年间,黄河决堤,朝廷就是否恢复旧河道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赵瞻从 突然人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角度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恢复旧河道工程提案的不认可。 D.洮、河诸族认为青唐首领衰弱可欺,想依靠中国军队的威名把青唐首领给废 了,边关将领强烈要求兴兵攻打。赵瞻担心难以攻克,所以反对兴兵。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 (4分) ②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 (3分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能体现赵瞻在政策谋划上忠厚爱民的事例。(可自己概 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0.阅读下面的元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鹊桥仙 【元】滕宾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 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 【注】滕宾,一名斌,生卒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 学提举。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 (1)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 分。) (6分)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 (《论语》)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霓为农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 (4) 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苦难的精神价值 周国平 ①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 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 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侥幸地活了下来。在《活出意义来》这 本小书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难者那样 流于控诉纳粹的暴行,而是尤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 者的心理现象,许多章节读来饶有趣味,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 料。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 思考。 ②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 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 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
C.元丰年间,黄河决堤,朝廷就是否恢复旧河道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赵瞻从 突然人兴土木劳民伤财的角度委婉表达了自己对恢复旧河道工程提案的不认可。 D.洮、河诸族认为青唐首领衰弱可欺,想依靠中国军队的威名把青唐首领给废 了,边关将领强烈要求兴兵攻打。赵瞻担心难以攻克,所以反对兴兵。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京东盗贼数起,瞻请易置曹、濮守臣之不才者,未报。 (4 分) ②王安石欲瞻助己,使其党饵以知杂御史。 (3 分)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能体现赵瞻在政策谋划上忠厚爱民的事例。(可自己概 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 10.阅读下面的元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鹊桥仙 【元】滕宾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 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 【注】滕宾,一名斌,生卒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 学提举。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 (1)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 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 分。) (6 分)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 “ , 。”(《论语》)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 , ;霓为农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 游天姥吟留别》) (4) , ,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苦难的精神价值 周国平 ①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 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 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侥幸地活了下来。在《活出意义来》这 本小书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难者那样 流于控诉纳粹的暴行,而是尤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 者的心理现象,许多章节读来饶有趣味,为研究受难心理学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材 料。不过,我在这里想着重谈的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精彩之处,便是对苦难的哲学 思考。 ②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 就会感到精神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这种情形普遍地存在于当今 西方的“富裕社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人就会有受挫
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 中 ③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 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 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 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 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者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 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作绝境的境 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如 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了。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 的生活,就会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并因此而放弃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 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④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 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 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 遁入空门(佛教)。与他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 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 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 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 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 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界任何力量 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 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了这 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⑤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 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 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髙。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 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 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当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 B.人只有通过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C.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他仍有可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D.所有的苦难都是暂时的,因为苦难的生活是虚幻的生活。 E.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即在立足现世人生的立场上使人得以救赎原 罪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处于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一定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B.人陷入绝境的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 C.宗教把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让人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 牲品
之感,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 中。 ③寻求生命意义有各种途径,通常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 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二是体验,藉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 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那么,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基本 上失去了积极创造和正面体验的可能,他的生命是否还有一种意义呢?在这种情 况下,人们一般是靠希望活着的,即相信或者至少说服自己相信厄运终将过去, 然后又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第一,人生中会有一种可以称作绝境的境 遇,所遭遇的苦难是致命的。或者是永久性的,人不复有未来,不复有希望。如 果苦难本身毫无价值,则一旦陷入此种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了。第二,不论苦难是否暂时的,如果把眼前的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 的生活,就会忽略了苦难本身所提供的机会,并因此而放弃内在的精神自由和真 实自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牲品。 ④所以,在创造和体验之外,有必要为生命意义的寻求指出第三种途径,即肯定 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但认为这种价值仅在 于引人出世,通过受苦,人得以救赎原罪,进入天国(基督教),或看破红尘, 遁入空门(佛教)。与他们不同,弗兰克的思路属于古希腊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 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场上来发现苦难的意义的。他指出:即使处在最恶劣的境 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选择承受苦难的方式。一个 人不放弃他的这种“最后的内在自由”,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 就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 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界任何力量 不能将它剥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受难者如同伟大的 创造者一样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了这 句耐人寻味的话:“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⑤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但是我赞同弗兰克的见 解,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 性的某些特质,惟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 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绝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 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分) A.当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人就会感到精神空虚。 B.人只有通过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的价值,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C.倘若一个人落入了某种不幸境遇,他仍有可能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D.所有的苦难都是暂时的,因为苦难的生活是虚幻的生活。 E.一切宗教都很重视苦难的价值,即在立足现世人生的立场上使人得以救赎原 罪。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处于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一定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B.人陷入绝境的境遇,我们就只好承认生活没有任何意义了。 C.宗教把苦难生活仅仅当作一种虚幻不实的生活,让人彻底成为苦难环境的牺 牲品
D.当人带着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更有深刻 的底蕴 14.请具体阐释文中画线句子中“最后的内在自由”这一短语的内涵。(4分) 15.廖智是一名美丽的舞蹈教师,有着和睦的家庭和热爱的事业。汶川地震,她 在废墟被埋30多小时,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之后又遭受了失去幼女和肉体截 肢的痛楚,最终还被丈夫离弃,但她积极治疗,坚强地活下来并舞出精彩人生。 依据文意,试对苫难在廖智不幸生活中所发挥的精神价值作简要解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 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 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 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 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 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是没有板壁隔 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 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 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髙只及人的肩膀。 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 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 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 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 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 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 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身坐在我家 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 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 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 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 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 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 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 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 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 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 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
D.当人带着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更有深刻 的底蕴。 14.请具体阐释文中画线句子中“最后的内在自由”这一短语的内涵。(4 分) 15.廖智是一名美丽的舞蹈教师,有着和睦的家庭和热爱的事业。汶川地震,她 在废墟被埋 30 多小时,经受了严峻的生死考验之后又遭受了失去幼女和肉体截 肢的痛楚,最终还被丈夫离弃,但她积极治疗,坚强地活下来并舞出精彩人生。 依据文意,试对苦难在廖智不幸生活中所发挥的精神价值作简要解析。(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 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 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 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 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 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是没有板壁隔 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 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 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 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 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 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 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 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 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 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身坐在我家 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 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 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 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 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 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 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 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 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 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 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