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百所高中高三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催促/崔嵬 离间/反间计 循序渐进/徇私舞弊 B忸泥/拘泥 提供/供销社 溃不成军/振聋发聩 C.张贴/字帖 急迫/迫击炮 签订契约/锲而不含 D.熟稳/诊知 分散/散热器 猝不及防/出类拔萃 2.下面语段中到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避劫难,国民政府决定将“国宝”南迁。一批有爱国之心的文物工 作者承接了这项空前绝后的文物大迁徒工程,1939年2月,他们将部分“国宝”藏于贵州 安顺尸华洞,虽然贵州曾遭敌机轰炸,所幸文物安然无思。一位当事人说:“事后回想,心有余 浮,不过,在万里银转中,我们一行人的脊梁确子愈挺愈直了!” A.空前绝后 匿 C.安然无恙 D.确乎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 通行鸣金收兵,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再战告捷。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 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 C.“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素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这样 的秦耀,常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 人类掌握更多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4.在文中横线处填人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境 ,是山客观景物的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 外之景”,也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①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②“意境”是一个由“意和“镜”相结合的美学范睛 ③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 ④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 5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 【语文试卷第1頁(共8页)】
⑥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A.①⑤②⑥③④B①⑥③④②⑤C.③④Q⑤①⑤D④③①⑤②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谟论。与王沈 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客易。”及爽颼,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 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帝有灭天吴之志,枯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 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精患之,竞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 戍逻减丰,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柴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枯改 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資,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 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 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枯出军行吴 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螨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地,若禽普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 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裾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邹湛等 虫来贤达独士量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吴皆湮天无阅使人患伤如百岁后有知魂秋量此也 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翠,乃当如公言耳。 枯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午二岁而昊平,群臣 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得之功也。” (节选自《晉书·羊枯传》) [注]帝:晋武帝司马炎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委;放弃 R其先识不伐如此 伐:夸耀 C.军司徐胤执榮当门日 当:挡住 D.面陈伐吴之计 面:当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沈以故吏免 每为边害祜患之 竞以诡计令吴罢守 石城以西,尽为晋有 自是前后降者不 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 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 犹应登此也 B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 犹应登此也 【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C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 犹应登此也 D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 犹应登此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枯不仅仪容俊美,善于谈吐,而且具有远见卓识。曹爽早年征召羊祜,羊祜拒绝,后来 曹爽失败,羊祜免难 B羊枯在出镇南夏期间开办学校发展生产广积粮食采取怀柔策略征服吴人民心,为后 来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C.羊拈用计平定边害,为晋国守边腾出了一半兵力。羊祜命腾出的将士去垦田种粮,使得 晋军储备了十年的军粮 D.羊枯率军外出打猎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土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吴人深服 羊祜此举,称其“羊公”。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3分) ②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绢偿之。(4分) )除有远见卓识外,羊枯还有哪些美好品质?(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连州阳山归路 吕本中 稍离烟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塔。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注]连州今广东阳山县。吕本中北宋未期诗人。这首诗是诗人为避战乱,从广东返 归湖南途中所作 (1)诗的前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境况?请结合注释简要分析。(3分) (2)试分析诗中“不知”强言”两词的妙处。(4分) 1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七十者衣吊食肉,▲ ▲,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3)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自胡马窥江去后 后,▲ 犹厌言兵。渐黄昏, ,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 先秦哲学家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 寓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 【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仝”,才能做 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科证的统一,才能究成艺术的 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輒再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 又粹,这不是矛盾吗? 然而只讲“全”而不“种,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而不能反映“全”,那 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 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一样 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度和实 证的統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他说 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黄尾完好固宛然在也 若拘于所无,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老反有辞矣! 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艺术的表现正在于 一鱗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將一爪里。 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一个世界。这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又的创作方法,不是自 然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 赵狄信以轻视的口吻说着雕塑绘画,好像它们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这是大大的误 解,中国大画家所画的龙正是像赵执信所要求的,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却使全体宛然可见。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问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函家复重光在他的一篇《西签》里说得很好 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问处理的方式。他说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国处多属资疣,虚 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也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 布景问题。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而这种艺术表演方 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中国舜台上一般地不设 翼通真的布潑(仅用少量的道具来椅等)。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 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而神境生”。滨员集中精神用程式 手法、舞行动,“逼真地”表这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刷中环境布景的要 求,不需要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 劂情,剧中人和麗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遘而神境生”。“真”“神” “美”在这里是一体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 空 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貸就”,排除了累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 中国传统的艺术很早就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而性,创造了民族的独特的现实主 义的表达形式,使真和美、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起来。反映这艺术发展的美学思想也具有独 创的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结合艺术的实践来深入地理解和汲取,为我们从新的生活创造新的 艺形式提供借墨和营养资 (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有测改) 【语文试善第4页(共8页)】
12-13题为选择题。(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全”就是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粹”就是更典型更普遍地表现生活和自然。不全不 榨难以形成艺术的美。 B“粹”就是“洗尽尘淳”,去粗取精,对应“虚”,“全”则与“实”相对应,虚实相生,两者辩证 统 C.要“粹”,就有取舍,就不全;要“全”,就难做到拔萃。“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难以 兼得。 D.“全”而不“粹”,容易走上自然主义的道路;“粹”而不“全”,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 的道路 E艺术的最高成就就是做到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统一,先秦哲学家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 经指了出来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赵执信误认为雕塑绘画只是自然主义地刻画现实,其实古人画龙,也是以一鳞一爪使全 体宛然可见 B精选局部反映整体,即一粒沙里见一世界,这不是自然主义,亦非形式主义,这是传统的 现实主义 C.中国绘画艺术处理空间的方法,与中国舞台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的处理是相通的,具 有诗的意境。 D.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表达形式,高度统一了真和美、内容与形式,为后世创造新的艺术形 式提供借鉴 14.“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这话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 15.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齐白石画一枯枝横出,站 立一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是一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 真是一片“神境”。这体现了文中中国艺术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意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5分。 选内容的两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 选一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 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唤不到花香,只是马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千起来,天空打起朦胧 的多有森意的云彩;暖风和轻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关外的人们才知道春来。 春是来了,街头的白褥树蹿着芽,拖马车的马冒着气,马车大们的大毡靴也不见了,行人道上外 国女人的脚又从长統套鞋里显现出来,芙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商店为着快 快地传播春天的感觉,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那是布置着公因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 的时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样小沿的帽子 天真啦!走路都有点热,” 【语文试第5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