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初步 想的状态,人心所达到的这种和谐正体现了宇宙本身所固有 的内在的总体和谐。 毕达哥拉斯把这一整套教义完全贯彻到他所创立的一个 准宗教组织的活动中。这套教义以灵魂轮回说为基础,修行 的目的是摆脱轮回归于福海,其方法是严格的禁欲,为此制 订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戒律,如禁吃豆和肉,不吃整个面包,不 许迈过门闩,不要在光亮的地方照镜子等等。但和一般宗教 不同的是,除了这些规条和戒律外,这个组织特别重视知识 的工夫,着力发展精神生活,同时又注意体育活动和音乐陶 冶,使心灵不致为疾病拖累。人们几乎可以说,毕达哥拉斯 学派的学术成就是他们宗教活动的附属产品。 以人生为目的,以宗教为形式,而以学术为手段,这些 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区别于米利都学派的最重要的特征。泰勒 斯及其弟子们只见宇宙不见人,漠视人的存在和价值:毕达 哥拉斯执着于人的生命意义的实现,并力图通过求知和修行 去获得人的幸福。严格地说,毕达哥拉斯的学说还算不上真 正的伦理学,它还缺乏严谨的思想体系,但他对价值和道德 的关心和探讨虽然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却对后世思想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他那求知至善的道德化途径启 发了西方哲学的唯智主义伦理学传统,往后的大哲学家都会 自觉不自觉地将人生观与世界观、知与行结合起来考虑了。 毕达哥拉斯死后,学派一分为二。一派执着人生哲学,实 行严谨刻板的制度,终生以乞讨为生,沦为时人的笑柄。另 派脱出人生论范围,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对天文、哲学、医 学贡献不少,特别发展了“知”的方面
想 的 状 态 , 人 心 所 达 到 的 这 种 和 谐 正 体 现 了 宇 宙 本 身 所 固 有 的 内 在 的 总 体 和 谐 。 毕 达 哥 拉 斯 把 这 一 整 套 教 义 完 全 贯 彻 到 他 所 创 立 的 一 个 准 宗 教 组 织 的 活 动 中 。 这 套 教 义 以 灵 魂 轮 回 说 为 基 础 , 修 行 的 目 的 是 摆 脱 轮 回 归 于 福 海 , 其 方 法 是 严 格 的 禁 欲 , 为 此 制 订 了 许 多 稀 奇 古 怪 的 戒 律 , 如 禁 吃 豆 和 肉 , 不 吃 整 个 面 包 , 不 许 迈 过 门 闩 , 不 要 在 光 亮 的 地 方 照 镜 子 等 等 。 但 和 一 般 宗 教 不 同 的 是 , 除 了 这 些 规 条 和 戒 律 外 , 这 个 组 织 特 别 重 视 知 识 的 工 夫 , 着 力 发 展 精 神 生 活 , 同 时 又 注 意 体 育 活 动 和 音 乐 陶 冶 , 使 心 灵 不 致 为 疾 病 拖 累 。 人 们 几 乎 可 以 说 , 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的 学 术 成 就 是 他 们 宗 教 活 动 的 附 属 产 品 。 以 人 生 为 目 的 , 以 宗 教 为 形 式 , 而 以 学 术 为 手 段 , 这 些 是 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区 别 于 米 利 都 学 派 的 最 重 要 的 特 征 。 泰 勒 斯 及 其 弟 子 们 只 见 宇 宙 不 见 人 , 漠 视 人 的 存 在 和 价 值 ; 毕 达 哥 拉 斯 执 着 于 人 的 生 命 意 义 的 实 现 , 并 力 图 通 过 求 知 和 修 行 去 获 得 人 的 幸 福 。 严 格 地 说 , 毕 达 哥 拉 斯 的 学 说 还 算 不 上 真 正 的 伦 理 学 , 它 还 缺 乏 严 谨 的 思 想 体 系 , 但 他 对 价 值 和 道 德 的 关 心 和 探 讨 虽 然 充 满 了 神 秘 主 义 色 彩 , 却 对 后 世 思 想 的 发 展 产 生 了 重 要 的 影 响 , 尤 其 是 他 那 求 知 至 善 的 道 德 化 途 径 启 发 了 西 方 哲 学 的 唯 智 主 义 伦 理 学 传 统 , 往 后 的 大 哲 学 家 都 会 自 觉 不 自 觉 地 将 人 生 观 与 世 界 观 、 知 与 行 结 合 起 来 考 虑 了 。 毕 达 哥 拉 斯 死 后 , 学 派 一 分 为 二 。 一 派 执 着 人 生 哲 学 , 实 行 严 谨 刻 板 的 制 度 , 终 生 以 乞 讨 为 生 , 沦 为 时 人 的 笑 柄 。 另 一 派 脱 出 人 生 论 范 围 , 专 门 从 事 学 术 研 究 , 对 天 文 、 哲 学 、 医 学 贡 献 不 少 , 特 别 发 展 了 “ 知 ” 的 方 面 。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2 1
西方哲学初步 三、爱利亚三杰 自从泰勒斯提出宇宙的本源问题后,希腊的哲学家们就 孜孜不倦地埋头于探索这一本体论论旨。事实上,他们的工 作是建立在一个假定的思想前提之上的。这个前提就是:人 的思想所反映的必定是客观世界本身,换言之,我所描画的 世界图景就是实在事物本身。这种盲目的自信使他们只考察 思想之外的对象,而不去反省自己那些描慕外界的思想本身。 随着思想的深化,有些哲学家忽然发现,在没有理解人类思 想的本性以前,你有什么根据说你认识了客观世界呢?人头 脑中的观念跟外界对象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种关系又是如 何决定人类的知识的呢?这些问题一跃上心头,哲学家们就 无法释怀了,他们穷追不舍,立刻就捅出了哲学上的又一个 根本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注意并提出 这种问题的是爱利亚学派的哲人们 爱利亚是今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地方,当时是希腊的殖民 地。约在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一位年事已高四处漂泊的行 吟诗人到此立下脚跟,定居下来了。这位见多识广、学问渊 博的老者,就是来自爱奥尼亚的哲学家色诺芬尼(Xeno phanes,约公元前570-475)。安顿下来后,他便设立学院、 招徒授业,传播自己的学说。这个学院就是所谓的爱利亚学 色诺芬尼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其创造的“一神论”。在一本 名叫《谩骂》的书中,他放肆地攻击传统的希腊神话,贬抑
三 、 爱 利 亚 三 杰 自 从 泰 勒 斯 提 出 宇 宙 的 本 源 问 题 后 , 希 腊 的 哲 学 家 们 就 孜 孜 不 倦 地 埋 头 于 探 索 这 一 本 体 论 论 旨 。 事 实 上 , 他 们 的 工 作 是 建 立 在 一 个 假 定 的 思 想 前 提 之 上 的 。 这 个 前 提 就 是 : 人 的 思 想 所 反 映 的 必 定 是 客 观 世 界 本 身 , 换 言 之 , 我 所 描 画 的 世 界 图 景 就 是 实 在 事 物 本 身 。 这 种 盲 目 的 自 信 使 他 们 只 考 察 思 想 之 外 的 对 象 , 而 不 去 反 省 自 己 那 些 描 慕 外 界 的 思 想 本 身 。 随 着 思 想 的 深 化 , 有 些 哲 学 家 忽 然 发 现 , 在 没 有 理 解 人 类 思 想 的 本 性 以 前 , 你 有 什 么 根 据 说 你 认 识 了 客 观 世 界 呢 ? 人 头 脑 中 的 观 念 跟 外 界 对 象 到 底 有 什 么 关 系 呢 ? 这 种 关 系 又 是 如 何 决 定 人 类 的 知 识 的 呢 ? 这 些 问 题 一 跃 上 心 头 , 哲 学 家 们 就 无 法 释 怀 了 , 他 们 穷 追 不 舍 , 立 刻 就 捅 出 了 哲 学 上 的 又 一 个 根 本 性 的 问 题 — —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 首 先 注 意 并 提 出 这 种 问 题 的 是 爱 利 亚 学 派 的 哲 人 们 。 爱 利 亚 是 今 意 大 利 南 部 的 一 个 地 方 , 当 时 是 希 腊 的 殖 民 地 。 约 在 公 元 前 5 世 纪 下 半 叶 , 一 位 年 事 已 高 四 处 漂 泊 的 行 吟 诗 人 到 此 立 下 脚 跟 , 定 居 下 来 了 。 这 位 见 多 识 广 、 学 问 渊 博 的 老 者 , 就 是 来 自 爱 奥 尼 亚 的 哲 学 家 色 诺 芬 尼 ( X e n o B p h a n e s , 约 公 元 前 5 7 0 — 4 7 5 ) 。 安 顿 下 来 后 , 他 便 设 立 学 院 、 招 徒 授 业 , 传 播 自 己 的 学 说 。 这 个 学 院 就 是 所 谓 的 爱 利 亚 学 派 。 色 诺 芬 尼 最 重 要 的 思 想 就 是 其 创 造 的 “ 一 神 论 ” 。 在 一 本 名 叫 《 谩 骂 》 的 书 中 , 他 放 肆 地 攻 击 传 统 的 希 腊 神 话 , 贬 抑 2 2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西方哲学初步 多神论的种种谬论。有一天深夜,在观察天象时,他不由自 主地呢喃道:“神性唯一”。没想到,这句简炼的话竟成了他 全部学说的集中概括。在《论自然》一书中他论述了这一思 想。世界上只有一个神,它不是一个脱离万物而高踞于宇宙 之外的超越神,而是内在于所有事物的神,它无所不包、全 知全能。换言之,世上每一事物都是神的体现,神化身在这 些事物,而整个世界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统一的整体 就是唯一之神。 这种观点已经具备了2000多年后(公元17世纪)荷兰 哲学家斯宾诺莎那种泛神论的雏型。对哲学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的,不是这种有神论的结论,而是发现唯一之神所应用的 思维方法。在构造一神论学说时,色诺芬尼首先遇到的关键 问题是唯一性与杂多性的关系:人们感官所见的都是个别的 具体物,花鸟虫鱼、森林大川各具特色,何曾见有相同性?人 的感官经验从来就没有告诉人们世界是统一的,那么谁又能 够说世界是一个单一整体的东西呢?这个问题实质上是一个 “一”与“多”的问题,色诺芬尼将它提出加以讨论,表明哲 学又深化了一步,触及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 问题。 色诺芬尼似乎已敏锐地觉察到,“一”与“多”的问题背 后隐藏的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风花雪月、四季轮回是感 觉提供给我们的经验,世界在人眼中呈现出纷纭繁杂的多样 性;但人的大脑却可以设想一个统一的宇宙,世界在人的思 想中可以变为一个单一的全体,一个纯粹的“一”的概念。因 此,“一”与“多”的矛盾实际上包含了思维与存在的矛盾
多 神 论 的 种 种 谬 论 。 有 一 天 深 夜 , 在 观 察 天 象 时 , 他 不 由 自 主 地 呢 喃 道 : “ 神 性 唯 一 ” 。 没 想 到 , 这 句 简 炼 的 话 竟 成 了 他 全 部 学 说 的 集 中 概 括 。 在 《 论 自 然 》 一 书 中 他 论 述 了 这 一 思 想 。 世 界 上 只 有 一 个 神 , 它 不 是 一 个 脱 离 万 物 而 高 踞 于 宇 宙 之 外 的 超 越 神 , 而 是 内 在 于 所 有 事 物 的 神 , 它 无 所 不 包 、 全 知 全 能 。 换 言 之 , 世 上 每 一 事 物 都 是 神 的 体 现 , 神 化 身 在 这 些 事 物 , 而 整 个 世 界 则 是 一 个 统 一 的 整 体 , 这 个 统 一 的 整 体 就 是 唯 一 之 神 。 这 种 观 点 已 经 具 备 了 2 0 0 0 多 年 后 ( 公 元 1 7 世 纪 ) 荷 兰 哲 学 家 斯 宾 诺 莎 那 种 泛 神 论 的 雏 型 。 对 哲 学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的 , 不 是 这 种 有 神 论 的 结 论 , 而 是 发 现 唯 一 之 神 所 应 用 的 思 维 方 法 。 在 构 造 一 神 论 学 说 时 , 色 诺 芬 尼 首 先 遇 到 的 关 键 问 题 是 唯 一 性 与 杂 多 性 的 关 系 : 人 们 感 官 所 见 的 都 是 个 别 的 具 体 物 , 花 鸟 虫 鱼 、 森 林 大 川 各 具 特 色 , 何 曾 见 有 相 同 性 ? 人 的 感 官 经 验 从 来 就 没 有 告 诉 人 们 世 界 是 统 一 的 , 那 么 谁 又 能 够 说 世 界 是 一 个 单 一 整 体 的 东 西 呢 ? 这 个 问 题 实 质 上 是 一 个 “ 一 ” 与 “ 多 ” 的 问 题 , 色 诺 芬 尼 将 它 提 出 加 以 讨 论 , 表 明 哲 学 又 深 化 了 一 步 , 触 及 到 了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这 一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 色 诺 芬 尼 似 乎 已 敏 锐 地 觉 察 到 , “ 一 ” 与 “ 多 ” 的 问 题 背 后 隐 藏 的 就 是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 风 花 雪 月 、 四 季 轮 回 是 感 觉 提 供 给 我 们 的 经 验 , 世 界 在 人 眼 中 呈 现 出 纷 纭 繁 杂 的 多 样 性 ; 但 人 的 大 脑 却 可 以 设 想 一 个 统 一 的 宇 宙 , 世 界 在 人 的 思 想 中 可 以 变 为 一 个 单 一 的 全 体 , 一 个 纯 粹 的 “ 一 ” 的 概 念 。 因 此 , “ 一 ” 与 “ 多 ” 的 矛 盾 实 际 上 包 含 了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矛 盾 ,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2 3
西方哲学初步 进而包含了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色诺芬 尼找到唯一之神,强调神与杂多事物内涵的一致性,用 “一”来统摄全体。 这种解决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后来的思想家还设想过许 许多多不同途径,比如基督教就以一个绝对唯一之神凌驾于 大千世界之上,而不采纳色诺芬尼这种内在化的包容方式。色 诺芬尼对哲学的贡献在于,破天荒地将“一”与“多”的问 题拉上思想论坛,使哲人们不得不面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 ,从而开启了希腊形而上学的先河。 色诺芬尼有一位高足巴门尼德( Parmenides,公元前 540-470),他深得老师的心传,并加以发扬光大,成为爱利 亚学派的中坚人物。巴门尼德出身豪门,生活富足安乐,学 识渊博,品格高尚,早年热心从政,曾为爱利亚城邦立下法 律,使该城繁荣昌盛,人民每年都会因此而祭祀他。年岁渐 长后,他受毕达哥拉斯学派影响,弃政从学,随色诺芬尼研 习哲学,终成一家之言,声誉日益盖过了老师,成为爱利亚 学派的掌门人 像他老师那样,巴门尼德的哲学著作也是用诗体写成的, 流传下来的有已成残简的《论自然》一篇。诗中他们自己描 写为一个翩翩少年,有一天他坐上神派来的马车升了天,受 到女神接见,女神领他到天上地下游览了一番,并告诉他世 界的真相。诗中记述了他与女神的谈话,也就是他的哲学观 点。巴门尼德不是个因陈守旧的卫道士,而是富于独创性的 思想家,他接过色诺芬尼解决“一”与“多”问题的办法,用 唯一性包涵和统领杂多性,在肯定世界作为一个统一整体不
进 而 包 含 了 理 性 与 感 性 的 矛 盾 。 为 了 解 决 这 些 矛 盾 , 色 诺 芬 尼 找 到 唯 一 之 神 , 强 调 神 与 杂 多 事 物 内 涵 的 一 致 性 , 用 “ 一 ” 来 统 摄 全 体 。 这 种 解 决 方 式 并 不 是 唯 一 的 , 后 来 的 思 想 家 还 设 想 过 许 许 多 多 不 同 途 径 , 比 如 基 督 教 就 以 一 个 绝 对 唯 一 之 神 凌 驾 于 大 千 世 界 之 上 , 而 不 采 纳 色 诺 芬 尼 这 种 内 在 化 的 包 容 方 式 。 色 诺 芬 尼 对 哲 学 的 贡 献 在 于 , 破 天 荒 地 将 “ 一 ” 与 “ 多 ” 的 问 题 拉 上 思 想 论 坛 , 使 哲 人 们 不 得 不 面 对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 从 而 开 启 了 希 腊 形 而 上 学 的 先 河 。 色 诺 芬 尼 有 一 位 高 足 巴 门 尼 德 ( P a r m e n i d e s , 公 元 前 5 4 0 — 4 7 0 ) , 他 深 得 老 师 的 心 传 , 并 加 以 发 扬 光 大 , 成 为 爱 利 亚 学 派 的 中 坚 人 物 。 巴 门 尼 德 出 身 豪 门 , 生 活 富 足 安 乐 , 学 识 渊 博 , 品 格 高 尚 , 早 年 热 心 从 政 , 曾 为 爱 利 亚 城 邦 立 下 法 律 , 使 该 城 繁 荣 昌 盛 , 人 民 每 年 都 会 因 此 而 祭 祀 他 。 年 岁 渐 长 后 , 他 受 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影 响 , 弃 政 从 学 , 随 色 诺 芬 尼 研 习 哲 学 , 终 成 一 家 之 言 , 声 誉 日 益 盖 过 了 老 师 , 成 为 爱 利 亚 学 派 的 掌 门 人 。 像 他 老 师 那 样 , 巴 门 尼 德 的 哲 学 著 作 也 是 用 诗 体 写 成 的 , 流 传 下 来 的 有 已 成 残 简 的 《 论 自 然 》 一 篇 。 诗 中 他 们 自 己 描 写 为 一 个 翩 翩 少 年 , 有 一 天 他 坐 上 神 派 来 的 马 车 升 了 天 , 受 到 女 神 接 见 , 女 神 领 他 到 天 上 地 下 游 览 了 一 番 , 并 告 诉 他 世 界 的 真 相 。 诗 中 记 述 了 他 与 女 神 的 谈 话 , 也 就 是 他 的 哲 学 观 点 。 巴 门 尼 德 不 是 个 因 陈 守 旧 的 卫 道 士 , 而 是 富 于 独 创 性 的 思 想 家 , 他 接 过 色 诺 芬 尼 解 决 “ 一 ” 与 “ 多 ” 问 题 的 办 法 , 用 唯 一 性 包 涵 和 统 领 杂 多 性 , 在 肯 定 世 界 作 为 一 个 统 一 整 体 不 2 4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西方哲学初步 动不变的前提下,承认杂多具体事物的存在。巴门尼德接过 老师提出的“一与多”的问题,并发挥其严谨的逻辑思维能 力继续加以探讨,可是,他得到结论却背离了老师的神一元 论,而变成一种二元对立的世界观。 巴门尼德认为,人们在思想时必须遵循思想的法则,否 则就会陷入谬误。根据这一原则,他讨论了“存在”问题:存 在就是存在,若说存在是不存在,就必然违反逻辑的同一律 当我们说某物现在不存在将来会存在时,我们实际上是指事 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但这样说在逻辑上却是自相矛盾的, 因为不存在的东西不可能等于存在的东西,所以,存在是不 变不动的。这种观点与色诺芬尼是一致的,但巴门尼德没有 就此打住,而是继续推演下去:既然思想告诉我们,存在是 唯一而无变化的,那么感官经验中所见到变动不居的现象显 然就是错误的、虚幻不实的了,因为只有这样才符合逻辑法 则,不违反矛盾律和排中律。他因此便将世界划分为二个不 同的领域:一个是来源于感官印象的现象世界,其中万物流 转、四季轮回、生生不已,但却是虚幻不实的;另一个是思 想所把握的观念世界,里面整整有条、永恒不变。从感官界 人们只能获得谬误的意见和印象,永远见不到真理,真理只 能从观念界、从思想中求得。 在以上的论证中,天平显然倾向于思维一边。单从逻辑 方面看,你很难说巴门尼德的不是,因为他的论证是相当严 谨的。问题在于,他整个的论证是建立在一个隐含的前提之 上的。这个前提就是:思想等于存在。在他看来,思想不可 能什么也没有表达,因此,当人们说到思想时,必然是指称
动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 承 认 杂 多 具 体 事 物 的 存 在 。 巴 门 尼 德 接 过 老 师 提 出 的 “ 一 与 多 ” 的 问 题 , 并 发 挥 其 严 谨 的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继 续 加 以 探 讨 , 可 是 , 他 得 到 结 论 却 背 离 了 老 师 的 神 一 元 论 , 而 变 成 一 种 二 元 对 立 的 世 界 观 。 巴 门 尼 德 认 为 , 人 们 在 思 想 时 必 须 遵 循 思 想 的 法 则 , 否 则 就 会 陷 入 谬 误 。 根 据 这 一 原 则 , 他 讨 论 了 “ 存 在 ” 问 题 : 存 在 就 是 存 在 , 若 说 存 在 是 不 存 在 , 就 必 然 违 反 逻 辑 的 同 一 律 ; 当 我 们 说 某 物 现 在 不 存 在 将 来 会 存 在 时 , 我 们 实 际 上 是 指 事 物 的 发 展 变 化 的 可 能 性 , 但 这 样 说 在 逻 辑 上 却 是 自 相 矛 盾 的 , 因 为 不 存 在 的 东 西 不 可 能 等 于 存 在 的 东 西 , 所 以 , 存 在 是 不 变 不 动 的 。 这 种 观 点 与 色 诺 芬 尼 是 一 致 的 , 但 巴 门 尼 德 没 有 就 此 打 住 , 而 是 继 续 推 演 下 去 : 既 然 思 想 告 诉 我 们 , 存 在 是 唯 一 而 无 变 化 的 , 那 么 感 官 经 验 中 所 见 到 变 动 不 居 的 现 象 显 然 就 是 错 误 的 、 虚 幻 不 实 的 了 , 因 为 只 有 这 样 才 符 合 逻 辑 法 则 , 不 违 反 矛 盾 律 和 排 中 律 。 他 因 此 便 将 世 界 划 分 为 二 个 不 同 的 领 域 : 一 个 是 来 源 于 感 官 印 象 的 现 象 世 界 , 其 中 万 物 流 转 、 四 季 轮 回 、 生 生 不 已 , 但 却 是 虚 幻 不 实 的 ; 另 一 个 是 思 想 所 把 握 的 观 念 世 界 , 里 面 整 整 有 条 、 永 恒 不 变 。 从 感 官 界 人 们 只 能 获 得 谬 误 的 意 见 和 印 象 , 永 远 见 不 到 真 理 , 真 理 只 能 从 观 念 界 、 从 思 想 中 求 得 。 在 以 上 的 论 证 中 , 天 平 显 然 倾 向 于 思 维 一 边 。 单 从 逻 辑 方 面 看 , 你 很 难 说 巴 门 尼 德 的 不 是 , 因 为 他 的 论 证 是 相 当 严 谨 的 。 问 题 在 于 , 他 整 个 的 论 证 是 建 立 在 一 个 隐 含 的 前 提 之 上 的 。 这 个 前 提 就 是 : 思 想 等 于 存 在 。 在 他 看 来 , 思 想 不 可 能 什 么 也 没 有 表 达 , 因 此 , 当 人 们 说 到 思 想 时 , 必 然 是 指 称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