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初步 和演化过程。 按照阿那克西美尼的看法,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 “气”的凝聚和分散的活动而形成的。例如,“气”分散得较 稀薄时就变成“火”,稍凝聚时就成为“风”,再集聚又变成 了“云”,当它更浓缩时就生成了“水”,而比“水”更凝重 细密时则形成“土”,更高一级的聚合形式便是“石头”。凝 聚代表形成,分散代表消失,一聚一散交替消长,形成了自 然界多姿多采的丰富性和新陈代谢的发展性。天地万物都由 “火”、“风”、“云”、“水”、“土”和“石头”这6种原素构成, 而这些元素本身则是更为基本的基质 ”的派生物。 因此,阿那克西美尼的宇宙生成论的逻辑结构就表现为: 无限永恒的太初之“气”演化出6种元素,这些元素接着分 化为性质各异、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所有这些事物就合成 我们立足其上的无限界的世界,而我们的人本身(包括整个 肉体与灵魂)也是“气”的聚合物 从泰勒斯到阿那克西美尼,短短几十年间,米利都这个 城邦就孕育了希腊哲学最初的三位巨子,他们不仅把最原始 的哲学问题带上了西方文化的历史舞台,而且也分别用各自 不同的方式方法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答案。他们的思想不乏幼 稚之处,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他们仿佛是在 张白纸上画下了一个个框框,使后来的哲学家除非绕过它 们,不然就只好在这些框框之内发挥自己的画艺了 哲学史上把这三位哲人合称为米利都学派,他们不仅出 自同一个城邦,而且在思想和学理有师承的关系。他们所要 解决的是宇宙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与他们都是造诣
和 演 化 过 程 。 按 照 阿 那 克 西 美 尼 的 看 法 , 宇 宙 间 万 事 万 物 都 是 由 “ 气 ” 的 凝 聚 和 分 散 的 活 动 而 形 成 的 。 例 如 , “ 气 ” 分 散 得 较 稀 薄 时 就 变 成 “ 火 ” , 稍 凝 聚 时 就 成 为 “ 风 ” , 再 集 聚 又 变 成 了 “ 云 ” , 当 它 更 浓 缩 时 就 生 成 了 “ 水 ” , 而 比 “ 水 ” 更 凝 重 细 密 时 则 形 成 “ 土 ” , 更 高 一 级 的 聚 合 形 式 便 是 “ 石 头 ” 。 凝 聚 代 表 形 成 , 分 散 代 表 消 失 , 一 聚 一 散 交 替 消 长 , 形 成 了 自 然 界 多 姿 多 采 的 丰 富 性 和 新 陈 代 谢 的 发 展 性 。 天 地 万 物 都 由 “ 火 ” 、 “ 风 ” 、 “ 云 ” 、 “ 水 ” 、 “ 土 ” 和 “ 石 头 ” 这 6 种 原 素 构 成 , 而 这 些 元 素 本 身 则 是 更 为 基 本 的 基 质 — — “ 气 ” 的 派 生 物 。 因 此 , 阿 那 克 西 美 尼 的 宇 宙 生 成 论 的 逻 辑 结 构 就 表 现 为 : 无 限 永 恒 的 太 初 之 “ 气 ” 演 化 出 6 种 元 素 , 这 些 元 素 接 着 分 化 为 性 质 各 异 、 千 差 万 别 的 具 体 事 物 , 所 有 这 些 事 物 就 合 成 我 们 立 足 其 上 的 无 限 界 的 世 界 , 而 我 们 的 人 本 身 ( 包 括 整 个 肉 体 与 灵 魂 ) 也 是 “ 气 ” 的 聚 合 物 。 从 泰 勒 斯 到 阿 那 克 西 美 尼 , 短 短 几 十 年 间 , 米 利 都 这 个 城 邦 就 孕 育 了 希 腊 哲 学 最 初 的 三 位 巨 子 , 他 们 不 仅 把 最 原 始 的 哲 学 问 题 带 上 了 西 方 文 化 的 历 史 舞 台 , 而 且 也 分 别 用 各 自 不 同 的 方 式 方 法 对 这 些 问 题 作 出 了 答 案 。 他 们 的 思 想 不 乏 幼 稚 之 处 , 但 其 对 后 世 的 影 响 却 是 巨 大 的 , 因 为 他 们 仿 佛 是 在 一 张 白 纸 上 画 下 了 一 个 个 框 框 , 使 后 来 的 哲 学 家 除 非 绕 过 它 们 , 不 然 就 只 好 在 这 些 框 框 之 内 发 挥 自 己 的 画 艺 了 。 哲 学 史 上 把 这 三 位 哲 人 合 称 为 米 利 都 学 派 , 他 们 不 仅 出 自 同 一 个 城 邦 , 而 且 在 思 想 和 学 理 有 师 承 的 关 系 。 他 们 所 要 解 决 的 是 宇 宙 的 起 源 问 题 , 这 个 问 题 的 提 出 与 他 们 都 是 造 诣 1 6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西方哲学初步 17 精湛的天文学家这种身份有关。这种宇宙论的问题属于自然 哲学的范畴,它在往后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上曾以不同形式 重复出现,耗费了哲学家们不少的光阴。米利都三巨子在解 决这个问题时,除了沿用传统科学的观察法外,独创了一定 程度的哲学思辨方法。也就是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化,把杂多 的现象单一化,一句话,就是用单纯的概念来代表复杂的存 在,使感官知觉上升为理性思维。他们分别用“水”、“火”等 单一的概念去代表宇宙的“太初”,然后用对立分化或气的聚 散等理论去说明世界生成和演化的过程,并以“无限”来包 容这生生不息的无穷宇宙,从而勾画出一幅幅宇宙存在的哲 学图式 三位哲人的思想发展历程似乎经历了一个有趣的循环。 泰勒斯的“水”是仍然带有普通物理特性的实体,阿那克西 曼德把这些物理特性荡涤尽净,“无限”成为没有任何规定和 实质内容的物质基质,到了阿那克西美尼则拉出了个虽无形 不可见但却可感触的“气”。比之“水”,“气”更为抽象,而 与“无限”相较,“气”又更为具体。阿那克西美尼以“气” 作本源的气一元论,似乎是对阿那克西曼德的形而上学的 种倒退,但实际上它又何尝不可看作为一种进步呢?因为 “气”兼顾了“水”所具有的那种抽象普遍性,成为一种既具 体又抽象、有限之中又含有无限的结合体。因此,阿那克西 美尼对阿那克西曼德的修正不是简单地回归泰勒斯,而是力 图摆脱这两者之不足又吸取其优长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精 湛 的 天 文 学 家 这 种 身 份 有 关 。 这 种 宇 宙 论 的 问 题 属 于 自 然 哲 学 的 范 畴 , 它 在 往 后 几 千 年 的 哲 学 发 展 史 上 曾 以 不 同 形 式 重 复 出 现 , 耗 费 了 哲 学 家 们 不 少 的 光 阴 。 米 利 都 三 巨 子 在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时 , 除 了 沿 用 传 统 科 学 的 观 察 法 外 , 独 创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哲 学 思 辨 方 法 。 也 就 是 把 具 体 的 东 西 抽 象 化 , 把 杂 多 的 现 象 单 一 化 , 一 句 话 , 就 是 用 单 纯 的 概 念 来 代 表 复 杂 的 存 在 , 使 感 官 知 觉 上 升 为 理 性 思 维 。 他 们 分 别 用 “ 水 ” 、 “ 火 ” 等 单 一 的 概 念 去 代 表 宇 宙 的 “ 太 初 ” , 然 后 用 对 立 分 化 或 气 的 聚 散 等 理 论 去 说 明 世 界 生 成 和 演 化 的 过 程 , 并 以 “ 无 限 ” 来 包 容 这 生 生 不 息 的 无 穷 宇 宙 , 从 而 勾 画 出 一 幅 幅 宇 宙 存 在 的 哲 学 图 式 。 三 位 哲 人 的 思 想 发 展 历 程 似 乎 经 历 了 一 个 有 趣 的 循 环 。 泰 勒 斯 的 “ 水 ” 是 仍 然 带 有 普 通 物 理 特 性 的 实 体 , 阿 那 克 西 曼 德 把 这 些 物 理 特 性 荡 涤 尽 净 , “ 无 限 ” 成 为 没 有 任 何 规 定 和 实 质 内 容 的 物 质 基 质 , 到 了 阿 那 克 西 美 尼 则 拉 出 了 个 虽 无 形 不 可 见 但 却 可 感 触 的 “ 气 ” 。 比 之 “ 水 ” , “ 气 ” 更 为 抽 象 , 而 与 “ 无 限 ” 相 较 , “ 气 ” 又 更 为 具 体 。 阿 那 克 西 美 尼 以 “ 气 ” 作 本 源 的 气 一 元 论 , 似 乎 是 对 阿 那 克 西 曼 德 的 形 而 上 学 的 一 种 倒 退 , 但 实 际 上 它 又 何 尝 不 可 看 作 为 一 种 进 步 呢 ? 因 为 “ 气 ” 兼 顾 了 “ 水 ” 所 具 有 的 那 种 抽 象 普 遍 性 , 成 为 一 种 既 具 体 又 抽 象 、 有 限 之 中 又 含 有 无 限 的 结 合 体 。 因 此 , 阿 那 克 西 美 尼 对 阿 那 克 西 曼 德 的 修 正 不 是 简 单 地 回 归 泰 勒 斯 , 而 是 力 图 摆 脱 这 两 者 之 不 足 又 吸 取 其 优 长 的 一 种 有 益 的 尝 试 。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1 7
18 西方哲学初步 二、崇拜数字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 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不同于今天那些以哲学为专业人 士,他们都从事城邦中的各种实际事务。不过,他们的理论 却不涉及人事,对人生问题也漠不关心,也许是因为对天文 地理的深入钻硏,使他们倾心向外而无暇自顾了。他们开创 了西方文化中自然哲学这一派传统,却与伦理学无染。关注 人生和价值问题的伦理学,可以说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 与米利都所在的小亚细亚只有一箭之遥的是萨莫斯岛。 虽然自然环境与大陆相近,但该岛的文化传统较为保守,宗 教气息浓厚,毕达哥拉斯学派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脱颖而 出的。 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500)的生平 事迹,人们知之甚少。上过中学的人一定知道他的鼎鼎大名, 因为大家所熟悉的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就是他所发明并贯 以他的名字的一“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是一位出色的数学家, 对数学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而他的哲学学说与其对 “数”的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是从研究数学而升华到 哲学思辨的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音乐中音程的简单的数学关系:一根 调和弦如平分其长度,它就会发八度音;减到四分之三则发 四度音;减到三分之二即发一个五度音。四度音和五度音共 同合成一个八度音,即3/4×2/3=1/2。因此,这些音程符合 2:3/41的和谐的相继行进中的比例。毕达哥拉斯及其门徒
二 、 崇 拜 数 字 的 学 派 : 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米 利 都 学 派 的 哲 学 家 不 同 于 今 天 那 些 以 哲 学 为 专 业 人 士 , 他 们 都 从 事 城 邦 中 的 各 种 实 际 事 务 。 不 过 , 他 们 的 理 论 却 不 涉 及 人 事 , 对 人 生 问 题 也 漠 不 关 心 , 也 许 是 因 为 对 天 文 地 理 的 深 入 钻 研 , 使 他 们 倾 心 向 外 而 无 暇 自 顾 了 。 他 们 开 创 了 西 方 文 化 中 自 然 哲 学 这 一 派 传 统 , 却 与 伦 理 学 无 染 。 关 注 人 生 和 价 值 问 题 的 伦 理 学 , 可 以 说 起 源 于 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 与 米 利 都 所 在 的 小 亚 细 亚 只 有 一 箭 之 遥 的 是 萨 莫 斯 岛 。 虽 然 自 然 环 境 与 大 陆 相 近 , 但 该 岛 的 文 化 传 统 较 为 保 守 , 宗 教 气 息 浓 厚 , 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正 是 在 这 种 文 化 氛 围 中 脱 颖 而 出 的 。 毕 达 哥 拉 斯 ( P y t h a g o r a s , 约 公 元 前 5 8 0 — 5 0 0 ) 的 生 平 事 迹 , 人 们 知 之 甚 少 。 上 过 中 学 的 人 一 定 知 道 他 的 鼎 鼎 大 名 , 因 为 大 家 所 熟 悉 的 平 面 几 何 中 的 勾 股 定 理 就 是 他 所 发 明 并 贯 以 他 的 名 字 的 — “ 毕 达 哥 拉 斯 定 理 ” 。 他 是 一 位 出 色 的 数 学 家 , 对 数 学 的 发 展 起 过 很 大 的 作 用 , 而 他 的 哲 学 学 说 与 其 对 “ 数 ” 的 观 念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他 是 从 研 究 数 学 而 升 华 到 哲 学 思 辨 的 。 毕 达 哥 拉 斯 发 现 了 音 乐 中 音 程 的 简 单 的 数 学 关 系 : 一 根 调 和 弦 如 平 分 其 长 度 , 它 就 会 发 八 度 音 ; 减 到 四 分 之 三 则 发 四 度 音 ; 减 到 三 分 之 二 即 发 一 个 五 度 音 。 四 度 音 和 五 度 音 共 同 合 成 一 个 八 度 音 , 即 3 A4 × 2 A3 = 1 A2 。 因 此 , 这 些 音 程 符 合 2 : 3 A4 : 1 的 和 谐 的 相 继 行 进 中 的 比 例 。 毕 达 哥 拉 斯 及 其 门 徒 1 8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西方哲学初步 提出了许多纯粹属于数学方面的东西,但他们不满足单纯的 数学游戏,而试图用数学来解释世界和人生。 毕达哥拉斯把从音乐中发现的有关数的观念类推到整个 宇宙,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抽象的“数”,世界是依照一定的数 字结构组成的。他将自己的数的理论与米利都学派的宇宙理 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宇宙理论:数目产生点, 点产生线,线演生平面,平面构成立体,立体化生水、火、土、 气四种元素和一切可以感觉的物体,四种元素以不同方式相 互转化,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在我们常人看来,这个由“数”构成的世界与我们的常 识和感觉确是格格不入的。怎能想象,一个茶杯、一盏电灯 竟不过是一两个数字构成的呢?可是,只要我们不把数字神 化为世界的本质和世界本身,而从方法论的角度去看问题,那 么我们就会承认,毕达哥拉斯的数学方法的确指出了科学发 展的一个方向,因为现代数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将所有事物 都抽象为数,通过构造数学的函数和公式来把握世界。毕达 哥拉斯的错误在于,把人类认识世界的数学方式幻化为实在 世界本身,从而暴露了神秘主义的某些荒诞性。因此,他这 方面的内容后来就被人们所遗忘了,而他的数学方法却于文 艺复兴时在一些近代数学家手中重新复活了。 就哲学方法而论,“数”比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似乎 更为形式化,更少直观成分。因为人们在想象“无限”时总 无法摆脱对物质世界的依赖,也就是说,“无限”总被设想为 无数个物体在空间上的堆积(即无限空间)和无穷尽的物体 在时间上的运动和延续(即无限时间);而“数”的概念则不
提 出 了 许 多 纯 粹 属 于 数 学 方 面 的 东 西 , 但 他 们 不 满 足 单 纯 的 数 学 游 戏 , 而 试 图 用 数 学 来 解 释 世 界 和 人 生 。 毕 达 哥 拉 斯 把 从 音 乐 中 发 现 的 有 关 数 的 观 念 类 推 到 整 个 宇 宙 , 认 为 世 界 的 本 质 是 抽 象 的 “ 数 ” , 世 界 是 依 照 一 定 的 数 字 结 构 组 成 的 。 他 将 自 己 的 数 的 理 论 与 米 利 都 学 派 的 宇 宙 理 论 结 合 起 来 , 形 成 了 自 己 独 树 一 帜 的 宇 宙 理 论 : 数 目 产 生 点 , 点 产 生 线 , 线 演 生 平 面 , 平 面 构 成 立 体 , 立 体 化 生 水 、 火 、 土 、 气 四 种 元 素 和 一 切 可 以 感 觉 的 物 体 , 四 种 元 素 以 不 同 方 式 相 互 转 化 , 创 造 出 有 生 命 的 、 精 神 的 、 球 形 的 世 界 。 在 我 们 常 人 看 来 , 这 个 由 “ 数 ” 构 成 的 世 界 与 我 们 的 常 识 和 感 觉 确 是 格 格 不 入 的 。 怎 能 想 象 , 一 个 茶 杯 、 一 盏 电 灯 竟 不 过 是 一 两 个 数 字 构 成 的 呢 ? 可 是 , 只 要 我 们 不 把 数 字 神 化 为 世 界 的 本 质 和 世 界 本 身 , 而 从 方 法 论 的 角 度 去 看 问 题 , 那 么 我 们 就 会 承 认 , 毕 达 哥 拉 斯 的 数 学 方 法 的 确 指 出 了 科 学 发 展 的 一 个 方 向 , 因 为 现 代 数 学 最 显 著 的 特 征 就 是 将 所 有 事 物 都 抽 象 为 数 , 通 过 构 造 数 学 的 函 数 和 公 式 来 把 握 世 界 。 毕 达 哥 拉 斯 的 错 误 在 于 , 把 人 类 认 识 世 界 的 数 学 方 式 幻 化 为 实 在 世 界 本 身 , 从 而 暴 露 了 神 秘 主 义 的 某 些 荒 诞 性 。 因 此 , 他 这 方 面 的 内 容 后 来 就 被 人 们 所 遗 忘 了 , 而 他 的 数 学 方 法 却 于 文 艺 复 兴 时 在 一 些 近 代 数 学 家 手 中 重 新 复 活 了 。 就 哲 学 方 法 而 论 , “ 数 ” 比 阿 那 克 西 曼 德 的 “ 无 限 ” 似 乎 更 为 形 式 化 , 更 少 直 观 成 分 。 因 为 人 们 在 想 象 “ 无 限 ” 时 总 无 法 摆 脱 对 物 质 世 界 的 依 赖 , 也 就 是 说 , “ 无 限 ” 总 被 设 想 为 无 数 个 物 体 在 空 间 上 的 堆 积 ( 即 无 限 空 间 ) 和 无 穷 尽 的 物 体 在 时 间 上 的 运 动 和 延 续 ( 即 无 限 时 间 ) ; 而 “ 数 ” 的 概 念 则 不 西 方 哲 学 初 步 1 9
西方哲学初步 依赖任何物体,它表现为某种纯粹的思维形式(观念)。因此, 毕达哥拉斯“数”的形而上学比米利都学派的宇宙论层次更 高,抽象度更大,人们据此而认之为唯心主义( (idealism 或译观念论)亦未常不可,尽管真正的唯心主义要到柏拉图 才出现。 与米利都学派大相径庭的是,毕达哥拉斯专注于数学和 哲学的研究并非单纯为了学术,而更出于道德实践的需要,他 的“数”的哲学服务于他的人生哲学。原来,他的“数”并 非仅指数学上抽象之数,而且也指命运之数,也即中国传统 所谓的“命数”。他可能接受了来自东方印度的某些古老的观 念,认为时间并不是直线演进的,而是处于不断地轮回之中, 是螺旋式的从永恒到永恒。而渺小的人生只不过是永恒轮回 之数的一个片断,分为前世、今生和来世三个阶段,三个阶 段有因果关系,但分属不同的层次。他把人自身分为灵魂和 肉体两部分。肉身会消亡,但灵魂则可转生。灵魂既可以转 生为人又可以为物为禽兽,灵魂投生为何物,全凭其在生时 的行为。人之生、老、病、死反复无常,给人生带来无穷的 苫难,其根源就在于灵魂被禁锢于肉身之内,肉体无止境的 欲望时刻困扰和折磨着灵魂,而身体有限的寿命又总是威胁 着人的信心。要求得快乐、摆脱愁惨的人生苦难,就要身体 力行、刻苦修炼,使灵魂超越肉身的种种限制,克服善与恶、 美与丑、是与非、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有限与无限等 种种根源于人自身的二元对立,使相互矛盾的力量在心灵中 达到统一,进入一种平和安祥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就是 和谐”,犹如音乐中的那种和谐一样,它是“数”的一种理
依 赖 任 何 物 体 , 它 表 现 为 某 种 纯 粹 的 思 维 形 式 ( 观 念 ) 。 因 此 , 毕 达 哥 拉 斯 “ 数 ” 的 形 而 上 学 比 米 利 都 学 派 的 宇 宙 论 层 次 更 高 , 抽 象 度 更 大 , 人 们 据 此 而 认 之 为 唯 心 主 义 ( i d e a l i s m — — 或 译 观 念 论 ) 亦 未 常 不 可 , 尽 管 真 正 的 唯 心 主 义 要 到 柏 拉 图 才 出 现 。 与 米 利 都 学 派 大 相 径 庭 的 是 , 毕 达 哥 拉 斯 专 注 于 数 学 和 哲 学 的 研 究 并 非 单 纯 为 了 学 术 , 而 更 出 于 道 德 实 践 的 需 要 , 他 的 “ 数 ” 的 哲 学 服 务 于 他 的 人 生 哲 学 。 原 来 , 他 的 “ 数 ” 并 非 仅 指 数 学 上 抽 象 之 数 , 而 且 也 指 命 运 之 数 , 也 即 中 国 传 统 所 谓 的 “ 命 数 ” 。 他 可 能 接 受 了 来 自 东 方 印 度 的 某 些 古 老 的 观 念 , 认 为 时 间 并 不 是 直 线 演 进 的 , 而 是 处 于 不 断 地 轮 回 之 中 , 是 螺 旋 式 的 从 永 恒 到 永 恒 。 而 渺 小 的 人 生 只 不 过 是 永 恒 轮 回 之 数 的 一 个 片 断 , 分 为 前 世 、 今 生 和 来 世 三 个 阶 段 , 三 个 阶 段 有 因 果 关 系 , 但 分 属 不 同 的 层 次 。 他 把 人 自 身 分 为 灵 魂 和 肉 体 两 部 分 。 肉 身 会 消 亡 , 但 灵 魂 则 可 转 生 。 灵 魂 既 可 以 转 生 为 人 又 可 以 为 物 为 禽 兽 , 灵 魂 投 生 为 何 物 , 全 凭 其 在 生 时 的 行 为 。 人 之 生 、 老 、 病 、 死 反 复 无 常 , 给 人 生 带 来 无 穷 的 苦 难 , 其 根 源 就 在 于 灵 魂 被 禁 锢 于 肉 身 之 内 , 肉 体 无 止 境 的 欲 望 时 刻 困 扰 和 折 磨 着 灵 魂 , 而 身 体 有 限 的 寿 命 又 总 是 威 胁 着 人 的 信 心 。 要 求 得 快 乐 、 摆 脱 愁 惨 的 人 生 苦 难 , 就 要 身 体 力 行 、 刻 苦 修 炼 , 使 灵 魂 超 越 肉 身 的 种 种 限 制 , 克 服 善 与 恶 、 美 与 丑 、 是 与 非 、 灵 魂 与 肉 体 、 精 神 与 物 质 、 有 限 与 无 限 等 种 种 根 源 于 人 自 身 的 二 元 对 立 , 使 相 互 矛 盾 的 力 量 在 心 灵 中 达 到 统 一 , 进 入 一 种 平 和 安 祥 的 精 神 境 界 。 这 种 境 界 就 是 “ 和 谐 ” , 犹 如 音 乐 中 的 那 种 和 谐 一 样 , 它 是 “ 数 ” 的 一 种 理 2 0 西 方 哲 学 初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