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 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 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 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 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出了这些外在的方面, 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 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 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 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 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 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 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 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 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 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 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 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 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 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答案:D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盛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答案:C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 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 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 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 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出了这些外在的方面, 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 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 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 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 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 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 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 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 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 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 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 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 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 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答案: D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盛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答案:C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 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 品 答案: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 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 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 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 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 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 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 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 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 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 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 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 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 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 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 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 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答案:C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 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 品。 答案: 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 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 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 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 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 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 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 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 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 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 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 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 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 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 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 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乃诏观察 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答案: C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 )(3 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②④⑤ 答案: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 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 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査,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 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 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答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答案:(1)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 (2)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明 参考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 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 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 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 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 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 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 械,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 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 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 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 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 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 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 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 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 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 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 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 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 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 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 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答案: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答案:(1) 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 (2) 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明。 参考译文: 韦丹字文明,京兆府万年县人。新罗国的国君去世,皇帝诏令任命他为侍封郎中前往吊 唁。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使臣出使外国,朝廷赐给他十个州县的官职,让他将这些官职卖 出以得到出使的费用,这称作“私觌官”韦丹说:“出使外国,对于资费上的不足,应该向 朝廷请求,怎么能够卖官得钱?”他列出所应开支的费用上奏,皇帝命令有关主管部门拨付 给他,其后就把这种做法写在法令制度中。还未出行,新罗国继位的国君又去世了,韦丹还 朝作了容州刺史。他教导百姓耕种纺织,禁止懒惰游乐,兴办学校,对于因贫穷而卖身为奴 的百姓,将他们赎出并让他们回家,严令官吏,不允许把他们抢掠来作为奴隶。开始兴建州 械,城墙长三十里,屯田二十四处,教百姓种植茶树、麦子,仁政教化得以广泛实行,朝廷 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韦丹还朝任职,韦丹以正直闻名。刘辟反叛,议政的官员们主张放过 他不加讨伐,韦丹上奏,认为“在孝文帝时代,法令废弃,人们轻忽法令,应当用威慑手段 来救此危局,现在不讨伐刘辟,那么朝廷能够管辖的地区就只剩下京地长安和东部洛阳这两 京了。”这得到了宪宗皇帝的赞扬,因而调任江南西道观察使。当初,百姓不懂得建造瓦屋, 都是用草盖屋顶,用竹子做屋椽,如遇长期干燥则易突然烧毁。韦丹召来工匠教他们烧制砖 瓦,把这些建筑用的材料聚放在场上,根据制造它们的费用定出价格,不要赢利。有能力建 造瓦屋的百姓,从官府领取木材砖瓦,可以免除一半的赋税,以后慢慢地归还欠款。因贫穷 无力建瓦屋的百姓,则给予他们钱财。韦丹亲自前去勉励和监督。韦丹又建立了南北两个市 场,建造军营来驻扎军队。年中大旱,韦丹广泛征召百姓做工,给予优厚的工钱,给他们食 物。有一个官吏主管粮仓十年,韦丹审察库存的粮食,少了三千斛,韦丹说:“难道这个官 吏能够自己耗费如此之多的粮食吗?”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得到了全部的账目。都是当权的
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 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 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 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 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 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 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土。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 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I爱棋”句而说,“爱棋” 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 “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 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一一正直、方—一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 “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 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则胶, 庄 子《逍遥游》 (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虺 (李白《蜀道难》) (3)俄顷风定云墨色, 骄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老夫聊发少年狂, 、右擎苍。锦帽貂裘 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答案:(1)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2)枯松倒挂倚绝壁碔崖转石万壑雷 (3)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4)左牵黄千骑卷平冈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官吏强取的。韦丹就召集这些官吏说:“你们仗着权势从官仓强取粮食,这是犯罪,我和你 们约定一个月的时间归还这些粮食。”这些官吏们都叩头谢罪,到了限期没有一个敢违约的。 有一个兵卒违反了法令被判了死刑,韦丹没有处死他,把他释放了。他离去后,上诉状告发 韦丹违法,皇帝下诏将韦丹解送官府等候处理。就在此时,韦丹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查 验兵卒告发的罪名,都不符实,韦丹为政的功绩就更加显著了。宣宗读《元和实录》,看到 韦丹政绩突出,有一天与宰相谈论道:“元和年间,治理百姓谁是第一?周犀回答说:“我 曾任江西太守,韦丹功绩卓著,恩泽施及八州百姓,死后四十年,无论老幼对他仍思念不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 而被罢官。 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答案: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I 爱棋”句而说,“爱棋” 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 “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 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 分)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 “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 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 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庄 子《逍遥游》 (2)连峰去天不盈尺, __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虺,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骄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右擎苍。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 (苏 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答案:(1)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2)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4)左牵黄 千骑卷平冈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 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 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 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 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 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 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 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 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 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 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 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 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 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 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 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 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 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 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ll、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 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劳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 拨的辱骂和恐吓 ¨、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 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 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 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 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 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 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 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 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 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 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 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 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 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 “况是柴大官人有 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 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 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 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 “谢 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 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劳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 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