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湖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 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作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题作答,不能全 第Ⅰ卷(共36分) (15分,第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围剿侥幸角色矫枉过正 B.拂拭嗜好卜筮恃才傲物 C.绚烂殉职徇私瘦骨嶙峋 D.宾客嫔妃濒危五彩缤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筹码颠簸秣马厉兵 B.忽略题词肄业优哉悠哉 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伏法寂寥任性对簿公堂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 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
绝密★启用前 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 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 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第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作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 选。 第Ⅰ卷(共 36 分) 一、(15 分,第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围剿. 侥.幸 角.色 矫.枉过正 B.拂拭. 嗜.好 卜筮. 恃.才傲物 C.绚.烂 殉.职 徇.私 瘦骨嶙峋. D.宾.客 嫔.妃 濒.危 五彩缤.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 筹码 颠簸 秣马厉兵 B.忽略 题词 肄业 优哉悠哉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伏法 寂寥 任性 对簿公堂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___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 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
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私自充斥B.监控擅自充斥 C.监测擅自充溢D.监控私自充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 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 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硏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 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 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济南慘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 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 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系列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 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莅风车展。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干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 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 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澘《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 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 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 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 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 B. 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 ....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 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 ....,有助于 增加酒店的收入。 D. 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 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 济南惨案纪念钟于 4 月 28 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 全部完成,5 月 3 日将开门迎客。 C. 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 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 “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系列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 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莅风车展。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 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 名字就畏惧、惊退。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 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此处的“龙城飞将”,“乃 合用卫青、李广事。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 泛指边关要隘者”。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澘邱 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日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 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 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 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 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 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威城,“地有龙形,故 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威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 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 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 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 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 战成为汉朝军民以上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 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 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 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6.《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邵,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7.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作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 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 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中 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 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今河北卢龙。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 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显 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威城,“地有龙形,故 曰龙城”。据此说,“龙城”是指姑威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 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被 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西汉初 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 击。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 70 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龙城之 战成为汉朝军民以上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 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 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它,使诗句 达到了音、义、色俱佳的境地。 6.《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 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 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邵,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 中国社会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 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7.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藏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钉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怀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 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外,也是出于 诗歌韵律的需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 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 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 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 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毎适浑,俄顷 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 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兗州刺史刘昶 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 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毎与籍为竹林 之游,戎尝后至。籍日:“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日:“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 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日:“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 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A. 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 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 “龙城”是指姑藏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D. 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钉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怀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 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 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境 内统称为“龙城”。 D. 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外,也是出于 诗歌韵律的需要。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 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 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 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 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 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 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兗州刺史刘昶 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 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 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 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 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 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裴頠往吊之,谓人曰:“若使-恸能伤 人,濬冲不免灭性之讥也。”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 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 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 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 [注]①虓(xiao),怒吼。②赙(fu),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犯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 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 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 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些担 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 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裴頠往吊之,谓人曰:“若使一恸能伤 人,濬冲不免灭性之讥也。”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 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 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 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注]①虓(xiāo ),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 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 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 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 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 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 ④故吏赙数百万,戎辞而不受 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 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 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 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 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 拐杖才能站起来。 D. 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些担 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