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元朝政治概况 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 元朝国家制度 、元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二讲 元朝政治概况 一、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 二、元朝国家制度 三、元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一、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 1.忽必烈时期治国方针的转折 2.元朝中后期的政治 3.汉化迟滞的若千具体表现
一、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 1.忽必烈时期治国方针的转折 2.元朝中后期的政治 3.汉化迟滞的若干具体表现
、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1.忽必烈时期治国方针的转折 【赵翼】元世祖混一天下,定官制,立纪纲,…固属开国英主,然其 嗜利黩武之心则根于天性,终其身未尝稍变。…内用聚敛之臣,视民 财如土苴;外兴无名之师,戕民命如草芥… 【孟森】自有史以来,以元代为最无制度,马上得之,马上洽之。当 其清明之日,亦有勤政爱民,亦有容纳士大夫一二见道之语,然于长 治久安之法度,了无措意之处。 【蒙思明】有元一代,政洽简陋,法令粗疏。 【钱穆】蒙古恃其武力之优越,…其来中国,特惊羡其民物财赋之殷 阜,而并不重视其文治。…他们欠缺了一种合理的政治理想,他们并 不知所谓政治的责任,因此亦无所谓政洽的事业。他们的政洽,举要 言之只有两项,一是防治反动,二是征敛赋税
一、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 1. 忽必烈时期治国方针的转折
、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1.忽必烈时期治国方针的转折 国朝土宇旷远,诸民相杂,俗既不同,论 难遽定。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 法,可以长久。…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 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然万世国俗,累朝勋贵,一旦驱之下从臣 元世祖出猎图 仆之谋,改就亡国之俗,其势有甚难者。苟 非聪悟特达,晓知中原实历代帝王为治之 地,则必咨嗟怨愤,喧哗其不可也 ● 以北方之俗改用中国之法,非三十年不可 成功。 此在陛下笃信而坚守之,不杂小人,不营 小利,不责近效,不恤浮言,则天下之心庶 几可得,而致治之功庶几可成也! 许衡《时务五事·立国规摹》1266年上
一、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 1. 忽必烈时期治国方针的转折
、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1.忽必烈时期治国方针的转折 蒙古 投下制度 投下,意为分地、采邑。又引申为拥有 分地、采邑的诸王贵族。 斡脱制度 斡脱是为蒙古统治者经营商业和高利贷 日 的西域商人,“元代之官商。 制 赐赉制度 赐赉分为临时性的朝会赐赉和固定的岁 的 赐,数额与时俱增。 大怯法薛制度 怯酵是大汗的宫廷护卫亲军,兼事各种 宫廷服役,是元代的“内朝官 量保留 达鲁花赤制度 意为“镇守者”、“监临官”,相当于蒙古 皇帝在各机构中安插的特派员。 札鲁忽赤制度 蒙古国大断事官”制度的遗存,司法体 制二元性的表现
一、汉化迟滞与元朝的早衰 1. 忽必烈时期治国方针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