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舌诊概说舌诊原理 1.舌与经络相连 舌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 本;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沿咽喉,分别挟舌本、络舌本; 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它们分别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 2.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①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 的色泽变化,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运动是否灵 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②舌 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 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 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③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 均为津液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脾肾的功能。 总之,人体内部的变化,脏腑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盈 亏均可反映于舌象的变化
2.舌诊概说——舌诊原理 1. 舌与经络相连 舌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手少阴心经沿食道,之别系舌 本;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沿咽喉,分别挟舌本、络舌本; 足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它们分别直接或间接联络脏腑。 2. 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①舌为心之苗,心气通于舌,因心主血脉而藏神,故舌体 的色泽变化,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舌体运动是否灵 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②舌 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与脾胃 运化功能相适应,故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和代谢的 功能,气血的生化状况。③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 均为津液组成部分,关系着舌体之润燥,反映脾肾的功能。 总之,人体内部的变化,脏腑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盈 亏均可反映于舌象的变化
3.舌诊概说舌体分候脏腑理论 ◆/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 规律。即舌尖部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 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 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如左图所示。 ◆《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还有“舌尖属 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根据临床观察,提示某些脏腑病变在舌 象变化上有一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因此,还 需结合其他症状,加以分析辨别
3.舌诊概说——舌体分候脏腑理论 ◆ 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具有一定的分布 规律。即舌尖部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 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 病变;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如左图所示。 ◆ 《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还有“舌尖属 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 ”的说法。 ◆ 根据临床观察,提示某些脏腑病变在舌 象变化上有一定的规律,但并非绝对,因此,还 需结合其他症状,加以分析辨别
舌根 肾 中 舌边 舌边 肝胆 心
4.舌诊概说一舌诊的方法 1.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但必须使舌面光线明 毫,便于观察。伸舌时必须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 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2.诊舌的方法 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后舌根。先 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 人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一次。 除了望诊了解舌象外,还必须配合其他诊察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询问、了解舌上味觉的情况以及舌部 的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同时借助闻诊,听其语言 是否清晰以帮助判断
4.舌诊概说——舌诊的方法 1. 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时患者可采取坐位或仰卧位,但必须使舌面光线明 亮,便于观察。伸舌时必须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 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2. 诊舌的方法 观察舌象,一般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后舌根。先 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 人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一次。 除了望诊了解舌象外,还必须配合其他诊察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询问、了解舌上味觉的情况以及舌部 的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灵活,同时借助闻诊,听其语言 是否清晰以帮助判断
4舌诊概说舌诊注意事项 舌诊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一项重要依据,则必须注意排除 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虚假舌象。 ①光线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 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光照的强弱与色调,常常会影响正确 的判断。 ②饮食或药品影响:饮食和某些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 化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 如饮用牛乳、豆浆等可使舌苔变白,蛋黄、核黄素可将舌苔染 成黄色。诸如此类,应予排出 ③口腔对舌象的影响: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 镶牙可以使舌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可以使舌苔变干等等,这 些舌象异常,不能作为机体的病理征象,应予鉴别,避免误诊
4.舌诊概说——舌诊注意事项 舌诊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一项重要依据,则必须注意排除 各种操作因素所造成的虚假舌象。 ① 光线影响:望舌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为佳, 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光照的强弱与色调,常常会影响正确 的判断。 ② 饮食或药品影响:饮食和某些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 化。饮服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以使舌苔着色,称为“染苔” 。 如饮用牛乳、豆浆等可使舌苔变白,蛋黄、核黄素可将舌苔染 成黄色。诸如此类,应予排出。 ③ 口腔对舌象的影响: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 镶牙可以使舌边留下齿印;张口呼吸可以使舌苔变干等等,这 些舌象异常,不能作为机体的病理征象,应予鉴别,避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