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污染,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以免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 7.由使用过程带入注射液尤其是大输液。临床使用时往往由于注射器、输液瓶、玻 璃管、乳胶管、针头、针筒及其他用具被污染而引起热原反应。因此,注射器具的处理应做 到无菌、无热原,使用操作必须规范。 四、注射剂中除去热原的方法 (一)除去溶剂或药液中热原的方法 1.吸附法注射液常用优质针剂用活性炭处理,用量为0.05%~0.5%(W/N)。使用时, 将一定量的针用活性炭加入溶液中,煮沸、搅拌15分钟即能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强,除了吸附热原外,还有脱色、助滤作用。但活性炭在吸附热原的同时,也会 吸附溶液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如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因此,应注意控制用量和操作条 件。此外,将0.2%活性炭与0.2%硅藻土合用于处理20%甘露醇注射液,除热原效果更好。 2.离子交换法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可除去水中的热原,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 热原的交换吸附效果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好。这是因为热原分子上含有带负电荷的磷酸 根和羧酸根之故。国内有用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10%与12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8%, 成功地除去丙种胎盘球蛋白注射液中的热原。 3.超滤法超滤作为除去注射剂热原的新工艺,己经广泛应用于注射剂的研制和生产 中。主要用于截留注射液中的大分子杂质以提高澄明度及除去热原。系利用高分子薄膜的选 择性和渗透性,在常温条件下,依靠一定的压力和流速,迫使小于膜孔的低分子物质通过薄 膜,而高分子物质被截留的技术。选用适宜孔径的超滤薄膜,不但可以达到除去溶液中热原 的目的,而且可以除去中药注射液中的大分子色素物质,具有很好的助滤脱色效果。一般用3~ 15m超滤膜除去热原。如超滤膜过滤10%~15%的葡萄糖注射液可除去热原:采用超滤法除去 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内毒素也获得成功: 4.凝胶过滤法也称分子筛滤过法,系利用凝胶物质作为滤过介质,当溶液通过凝胶 柱时,分子量较小的成分渗入到凝胶颗粒内部而被阻滞,分子量较大的成分则沿凝胶颗粒间 隙而随溶剂流出。如将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A一25(分子筛)700~800g装入交换柱,以 每小时80升的流速通过,可制得5~8吨无热原去离子水。 5.反渗透法系利用反渗透法的机械过筛原理除去热原,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有使 用价值的新方法。如将药液通过三醋酸纤维膜或聚酰胺膜可除去热原。 11
11 防止污染,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以免增加细菌污染的机会。 7. 由使用过程带入 注射液尤其是大输液。临床使用时往往由于注射器、输液瓶、玻 璃管、乳胶管、针头、针筒及其他用具被污染而引起热原反应。因此,注射器具的处理应做 到无菌、无热原,使用操作必须规范。 四、注射剂中除去热原的方法 (一)除去溶剂或药液中热原的方法 1. 吸附法 注射液常用优质针剂用活性炭处理,用量为 0.05%~0.5%(W/V)。使用时, 将一定量的针用活性炭加入溶液中,煮沸、搅拌 15 分钟即能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活性炭 的吸附作用强,除了吸附热原外,还有脱色、助滤作用。但活性炭在吸附热原的同时,也会 吸附溶液中的一些药物成分,如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因此,应注意控制用量和操作条 件。此外,将 0.2%活性炭与 0.2%硅藻土合用于处理 20%甘露醇注射液,除热原效果更好。 2. 离子交换法 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可除去水中的热原,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 热原的交换吸附效果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好。这是因为热原分子上含有带负电荷的磷酸 根和羧酸根之故。国内有用 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10%与 12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8%, 成功地除去丙种胎盘球蛋白注射液中的热原。 3. 超滤法 超滤作为除去注射剂热原的新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注射剂的研制和生产 中。主要用于截留注射液中的大分子杂质以提高澄明度及除去热原。系利用高分子薄膜的选 择性和渗透性,在常温条件下,依靠一定的压力和流速,迫使小于膜孔的低分子物质通过薄 膜,而高分子物质被截留的技术。选用适宜孔径的超滤薄膜,不但可以达到除去溶液中热原 的目的,而且可以除去中药注射液中的大分子色素物质,具有很好的助滤脱色效果。一般用 3~ 15nm 超滤膜除去热原。如超滤膜过滤 10%~15%的葡萄糖注射液可除去热原;采用超滤法除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内毒素也获得成功。 4. 凝胶过滤法 也称分子筛滤过法,系利用凝胶物质作为滤过介质,当溶液通过凝胶 柱时,分子量较小的成分渗入到凝胶颗粒内部而被阻滞,分子量较大的成分则沿凝胶颗粒间 隙而随溶剂流出。如将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 A-25(分子筛)700~800g 装入交换柱,以 每小时 80 升的流速通过,可制得 5~8 吨无热原去离子水。 5. 反渗透法 系利用反渗透法的机械过筛原理除去热原,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有使 用价值的新方法。如将药液通过三醋酸纤维膜或聚酰胺膜可除去热原
6.其他方法采用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处理含有热原 的葡萄糖或甘露醇注射液亦能得到热原合格的产品。微波也可破坏热原。对于注射用水中的 热原,还可以采用蒸馏法。 7.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实际生产上往往是在不同阶段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除去热原, 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1)原水预处理原水预处理不能从根本上除去热原,但合理的预处理方法将使原水 中的热原污染减少到最小限度,有利于随后纯水制备中热原的根除。一般而言,地表水的污 染程度大于地下水,有条件的地区,制备注射用水时最好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当原水中固 体微粒>10μm时。应用纱布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进行处理,而后用PA,PE材料组成 的微滤器将水中0.5~10μm的微粒截留,因热原直径大多在1~5μm之间,通过以上预处理 后的原水,热原含量将大大降低。 (2)去离子水制备过程中热原的去除 当原水总含盐量在300~2000mg/L时,选择“反 渗透+离子交换”比“电渗析+离子交换”好。虽然前者投资是后者的1.5倍左右,但对 热原要求严格的制剂用水则是必要的。反渗透制备纯水常用醋酸纤维膜和聚酰胺膜,该膜的 表层具有一定大小的孔隙(1~2m),由于其机械过筛作用,能除去微生物和病毒、胶体物质。 分子量大于300的有机物几乎可被除尽,热原的分子量约在5×10,故也可除去,同时脱盐 率达90%以上,再经离子交换即能得到热原含量极微的去离子水。去离子水常常作为包装材 料容器(如输液瓶、安瓿等)的洗涤用水,这种带有大量热原的洗涤用水可能造成成品的污染, 所以采用反渗透+离子交换设备制备去离子水是较好的工艺选择。 (3)蒸馏水制备过程中热原的去除去离子水制备时温度约25℃,在制备、储存及输 送过程中,可能造成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而含热原。利用热原不挥发性采用蒸馏法将其除去, 蒸馏设备中除去热原的主要部件是汽液分离装置。 (4)蒸馏水储存过程中热原的去除和防止储水设备选材除要考虑高纯净蒸馏水可能 本身对不锈钢就有微腐蚀外,还要考虑洁净、灭菌、清洗等方面的要求。据报道某些细菌十 分微小,在工业上曾注意到一超低碳型316L不锈钢在特殊溶化时。对显微类杂质呈现低度 的可见性,这些杂质在机械和电抛光操作时可除去,如留下凹处则导致生长微生物,为此储 水设备制造时光洁度要高、耐腐,特别应能耐灭菌操作时强酸(如清洁剂)和强碱的腐蚀,所 以选材时参照国外医药行业制剂生产等工业规定,提倡使用碳量小于0.08%的低碳或超低碳 奥氏体不锈钢,避免含钛不锈钢由于碳化钛杂质造成钢板不易抛光的缺点,从而使储水设备 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易保持光洁,易于灭菌,减少染菌。 12
12 6. 其他方法 采用二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适当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处理含有热原 的葡萄糖或甘露醇注射液亦能得到热原合格的产品。微波也可破坏热原。对于注射用水中的 热原,还可以采用蒸馏法。 7. 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实际生产上往往是在不同阶段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以除去热原, 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1)原水预处理 原水预处理不能从根本上除去热原,但合理的预处理方法将使原水 中的热原污染减少到最小限度,有利于随后纯水制备中热原的根除。一般而言,地表水的污 染程度大于地下水,有条件的地区,制备注射用水时最好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当原水中固 体微粒>10μm 时。应用纱布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进行处理,而后用 PA,PE 材料组成 的微滤器将水中 0.5~10μm 的微粒截留,因热原直径大多在 l~5μm 之间,通过以上预处理 后的原水,热原含量将大大降低。 (2)去离子水制备过程中热原的去除 当原水总含盐量在 300~2000mg/L 时,选择“反 渗透 + 离子交换”比“电渗析 + 离子交换”好。虽然前者投资是后者的 1.5 倍左右,但对 热原要求严格的制剂用水则是必要的。反渗透制备纯水常用醋酸纤维膜和聚酰胺膜,该膜的 表层具有一定大小的孔隙(1~2nm),由于其机械过筛作用,能除去微生物和病毒、胶体物质。 分子量大于 300 的有机物几乎可被除尽,热原的分子量约在 5×105,故也可除去,同时脱盐 率达 90%以上,再经离子交换即能得到热原含量极微的去离子水。去离子水常常作为包装材 料容器(如输液瓶、安瓿等)的洗涤用水,这种带有大量热原的洗涤用水可能造成成品的污染, 所以采用反渗透 + 离子交换设备制备去离子水是较好的工艺选择。 (3)蒸馏水制备过程中热原的去除 去离子水制备时温度约 25℃,在制备、储存及输 送过程中,可能造成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而含热原。利用热原不挥发性采用蒸馏法将其除去, 蒸馏设备中除去热原的主要部件是汽液分离装置。 (4)蒸馏水储存过程中热原的去除和防止 储水设备选材除要考虑高纯净蒸馏水可能 本身对不锈钢就有微腐蚀外,还要考虑洁净、灭菌、清洗等方面的要求。据报道某些细菌十 分微小,在工业上曾注意到一超低碳型 316 L 不锈钢在特殊溶化时。对显微类杂质呈现低度 的可见性,这些杂质在机械和电抛光操作时可除去,如留下凹处则导致生长微生物,为此储 水设备制造时光洁度要高、耐腐,特别应能耐灭菌操作时强酸(如清洁剂)和强碱的腐蚀,所 以选材时参照国外医药行业制剂生产等工业规定,提倡使用碳量小于 0.08%的低碳或超低碳 奥氏体不锈钢,避免含钛不锈钢由于碳化钛杂质造成钢板不易抛光的缺点,从而使储水设备 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易保持光洁,易于灭菌,减少染菌
应定期对储水设备清洁,消除热原污染。一般每周用重铬酸钾浓硫酸清洁液或冷的NOH 溶液清洗内壁,也可用3%的双氧水使热原破坏。目前大部分药厂的储水设备为卧式圆柱罐, 体积大约在3~6m,人员进入清洁不便,易造成人为污染和伤害,选用ZS-20P洗罐器操作较 好,该洗罐器在液体压力作用下液流呈三维运动,将清洁剂均匀抛洒在罐内壁,无任何死角。 储水设备应有保温、加热装置,保持水温在80℃以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设备上与大 气连通的呼吸口应装置疏水性过滤器如聚四氟乙烯(FT℉E)过滤器,孔径<0.2μm以阻断大气 中微生物随罐内负压进入,污染水质。 (5)制水终端的微滤及超滤当蒸馏水送入用水地点前,经过0.2μm的微孔过滤装 置即可得到无菌、无热原的注射用水,如果要求水质更高可采用超微过滤技术,其过滤精度 在0.1~0.001μm,可得到无热原、超纯注射用水。近来有报道,采用反渗透+离子交换制 成高纯水,再用超滤装置去除热原,经紫外线杀菌,最终经微孔滤膜除微粒而制得注射用水。 (二)除去容器上热原的方法 1.高温法凡能经受高温加热处理的容器与用具,如针头、针筒或其他玻璃器皿,在 洗净后,于180℃加热2小时以上,或250℃加热30分钟以上,可破坏热原。 2.酸碱法对于耐酸碱的玻璃容器、瓷器及其他用具可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洗液或稀氢 氧化钠溶液处理,可将热原破坏。热原亦能被强氧化剂破坏。但应注意,碱法长时间处理会 损坏玻璃的透明性。 五、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是由蛋白质与磷脂多糖组成的高分子复合物,此种复合物常因菌种不同而有差异, 致使分子量不恒定,至今尚无满意的用于热原检查的化学检查法,其原因是无法得到热原标 准品。目前,各国检测热原仍是用生物学测定方法。 1.家兔致热试验法此法为各国药典法定的方法,其原理是基于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 体相同。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 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若家兔体温升高超过规定限度, 即认为有热原反应。具体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热原检查法 规定进行。 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家兔的来源、动物饲养条件及规范的操作等密切有关,为使试验结 果正确,对供试用家兔的选择、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条件以及规范的操作等方面均应严格要求。 13
13 应定期对储水设备清洁,消除热原污染。一般每周用重铬酸钾浓硫酸清洁液或冷的 Na0H 溶液清洗内壁,也可用 3%的双氧水使热原破坏。目前大部分药厂的储水设备为卧式圆柱罐, 体积大约在 3~6m3,人员进入清洁不便,易造成人为污染和伤害,选用 ZS-20P 洗罐器操作较 好,该洗罐器在液体压力作用下液流呈三维运动,将清洁剂均匀抛洒在罐内壁,无任何死角。 储水设备应有保温、加热装置,保持水温在 80℃以上,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设备上与大 气连通的呼吸口应装置疏水性过滤器如聚四氟乙烯(FTFE)过滤器,孔径<0.2μm 以阻断大气 中微生物随罐内负压进入,污染水质。 (5)制水终端的微滤及超滤 当蒸馏水送入用水地点前,经过 0.2μm 的微孔过滤装 置即可得到无菌、无热原的注射用水,如果要求水质更高可采用超微过滤技术,其过滤精度 在 0.1~0.001μm,可得到无热原、超纯注射用水。近来有报道,采用反渗透 + 离子交换制 成高纯水,再用超滤装置去除热原,经紫外线杀菌,最终经微孔滤膜除微粒而制得注射用水。 (二)除去容器上热原的方法 1. 高温法 凡能经受高温加热处理的容器与用具,如针头、针筒或其他玻璃器皿,在 洗净后,于 180℃加热 2 小时以上,或 250℃加热 30 分钟以上,可破坏热原。 2. 酸碱法 对于耐酸碱的玻璃容器、瓷器及其他用具可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洗液或稀氢 氧化钠溶液处理,可将热原破坏。热原亦能被强氧化剂破坏。但应注意,碱法长时间处理会 损坏玻璃的透明性。 五、热原的检查方法 热原是由蛋白质与磷脂多糖组成的高分子复合物,此种复合物常因菌种不同而有差异, 致使分子量不恒定,至今尚无满意的用于热原检查的化学检查法,其原因是无法得到热原标 准品。目前,各国检测热原仍是用生物学测定方法。 1. 家兔致热试验法 此法为各国药典法定的方法,其原理是基于家兔对热原的反应与人 体相同。本法系将一定剂量的供试品溶液静脉注入家兔体内,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家兔体温 升高的情况,以判定供试品中所含热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规定。若家兔体温升高超过规定限度, 即认为有热原反应。具体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按《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附录热原检查法 规定进行。 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家兔的来源、动物饲养条件及规范的操作等密切有关,为使试验结 果正确,对供试用家兔的选择、实验室和饲养室的条件以及规范的操作等方面均应严格要求
试验用的注射器、针头及一切和供试品溶液接触的器皿,应置烘箱中用250℃加热30分钟或 180℃加热2小时,也可用其他适宜的方法除去热原。检查注射用水的热原时,调整渗透压的 氯化钠亦应用250℃加热1小时以上,或用其他适宜的方法除去热原。 2.鲎试验法为一种体外热原试验法。本法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 理,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鲎试剂为鲎科动物东方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的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的无菌冷冻干燥品。鲎试剂中含有能被微量细菌内毒 素激活的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前者经内毒素(脂多糖)激活而转化成具有活性的凝固酶,进 而使凝固蛋白原转变为凝固蛋白而形成凝胶,其形成速度与内毒素浓度成正比。上述反应极 度敏感和专一,即使是极微量的内毒素(低至gmL的水平),亦可使鲎试剂形成牢固凝胶。因 此,本试剂为检测内毒素提供一种简易、快速,同时又高度敏感的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如下: (1)试验准备本法使用器皿需经干热灭菌250℃30分钟或180℃2小时,以除去可能存 在的外源性内毒素。试验过程中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鲎试剂(国家标准)按装量加入配带的鲎 试剂溶剂,溶解后为鲎试剂溶液,备用。 (2)检查取装有鲎试剂溶液0.1ml的10mm×75mm试管(或0.l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 瓿)4支,其中2支加入供试品0.1ml作为供试品管,1支加入2入(Eu/ml)内毒素工作标准品 溶液0.1ml作为阳性对照管,1支加入配带的鲎试剂溶剂0.1ml作为阴性对照管。将试管轻轻 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土1℃水浴中,保温60士2分钟,保温过程和拿取试管要小 心,避免因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3)结果判断将试管从水浴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时(即倒持试管),管内凝胶不 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判为阳性,记录为(+),凝胶不能保持完整并从管壁滑脱者或仍为液体, 能流动者,判为阴性,记录为(-)。供试品2管如为(-),应认为符合规定。如2管均为(+),应 认为不符合规定。如2管中,1管为(+)1管为(-),按上述方法另取4支供试品管复试,4管中 有1管为(+),即认为不符合规定。 阳性对照管为(-)或阴性对照管为(+),试验无效。 鲎试验法反应非常灵敏,有人比较了家免试验法与鲎试验法的灵敏性,结果说明鲎试验 法能检出0.0001g的内毒素,而家免试验法只能检出0.001μg的内毒素,故认为鲎试验比家 免试验灵敏10倍。鲎试验法操作简单,实验费用少,结果迅速可得。因而特别适用于生产过 程中的热原控制。但由于其对革兰阴性杆菌以外的内毒素不够敏感,故不能代替家兔热原试 验法。 多
14 试验用的注射器、针头及一切和供试品溶液接触的器皿,应置烘箱中用 250℃加热 30 分钟或 180℃加热 2 小时,也可用其他适宜的方法除去热原。检查注射用水的热原时,调整渗透压的 氯化钠亦应用 250℃加热 1 小时以上,或用其他适宜的方法除去热原。 2. 鲎试验法 为一种体外热原试验法。本法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机 理,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鲎试剂为鲎科动物东方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Leach)的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的无菌冷冻干燥品。鲎试剂中含有能被微量细菌内毒 素激活的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前者经内毒素(脂多糖)激活而转化成具有活性的凝固酶,进 而使凝固蛋白原转变为凝固蛋白而形成凝胶,其形成速度与内毒素浓度成正比。上述反应极 度敏感和专一,即使是极微量的内毒素(低至 ng/mL 的水平),亦可使鲎试剂形成牢固凝胶。因 此,本试剂为检测内毒素提供一种简易、快速,同时又高度敏感的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如下: (1)试验准备 本法使用器皿需经干热灭菌 250℃30 分钟或 180℃2 小时,以除去可能存 在的外源性内毒素。试验过程中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鲎试剂(国家标准)按装量加入配带的鲎 试剂溶剂,溶解后为鲎试剂溶液,备用。 (2)检查 取装有鲎试剂溶液 0.1ml 的 10mm×75mm 试管(或 0.l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 瓿)4 支,其中 2 支加入供试品 0.1ml 作为供试品管,1 支加入 2 入(Eu/m1)内毒素工作标准品 溶液 0.1ml 作为阳性对照管,1 支加入配带的鲎试剂溶剂 0.1ml 作为阴性对照管。将试管轻轻 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 37 土 1℃水浴中,保温 60±2 分钟,保温过程和拿取试管要小 心,避免因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3)结果判断 将试管从水浴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 180°时(即倒持试管),管内凝胶不 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判为阳性,记录为(+),凝胶不能保持完整并从管壁滑脱者或仍为液体, 能流动者,判为阴性,记录为(-)。供试品 2 管如为(-),应认为符合规定。如 2 管均为(+),应 认为不符合规定。如 2 管中,l 管为(+)l 管为(-),按上述方法另取 4 支供试品管复试,4 管中 有 1 管为(+),即认为不符合规定。 阳性对照管为(-)或阴性对照管为(+),试验无效。 鲎试验法反应非常灵敏,有人比较了家兔试验法与鲎试验法的灵敏性,结果说明鲎试验 法能检出 0.0001μg 的内毒素,而家免试验法只能检出 0.001μg 的内毒素,故认为鲎试验比家 免试验灵敏 10 倍。鲎试验法操作简单,实验费用少,结果迅速可得。因而特别适用于生产过 程中的热原控制。但由于其对革兰阴性杆菌以外的内毒素不够敏感,故不能代替家兔热原试 验法
第三节注射剂的溶剂 一、注射用水(aqua pro injectione) (一)制药用水 制药用水是制剂生产、使用过程中用作药材的净制、提取或制剂配制、使用时的溶剂、 稀释剂及制药器具的洗涤清洁用水。《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制药用水包括饮用水、纯化 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一般应根据各生产工序或使用目的与要求选用适宜的制药用 水。天然水不得用作制药用水。 1.饮用水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 饮用水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器具的粗洗用水,除另有规定外,也可作为普通 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但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不得用饮用水。 2.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的水,不含 任何附加剂,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 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用于注射用容器的初洗: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 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必要时也可用作非灭菌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 能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纯化水制备过程中应防止微生物污染。用作溶剂、稀释剂或精洗用水,一般应临用前制 备。 3.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注射用 水项下的规定。 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剂的水相, 注射用容器的精洗,无菌原料药的精制,直接接触无菌原料药包装材料的最后洗涤。 为保证注射用水的质量,必须随时监控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各生产环节,定期清洗与 消毒注射用水制造与输送设备。经检验合格的注射用水方可收集,一般应在无菌条件下保存, 并在制备后12小时内使用。 4.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的水。经灭菌所得的制药 15
15 第三节 注射剂的溶剂 一、注射用水(aqua pro injectione) (一)制药用水 制药用水是制剂生产、使用过程中用作药材的净制、提取或制剂配制、使用时的溶剂、 稀释剂及制药器具的洗涤清洁用水。《中国药典》2005 年版收载的制药用水包括饮用水、纯化 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一般应根据各生产工序或使用目的与要求选用适宜的制药用 水。天然水不得用作制药用水。 1. 饮用水 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 卫生标准)。 饮用水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器具的粗洗用水,除另有规定外,也可作为普通 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但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不得用饮用水。 2. 纯化水 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备的水,不含 任何附加剂,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 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用于注射用容器的初洗;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 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必要时也可用作非灭菌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 能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纯化水制备过程中应防止微生物污染。用作溶剂、稀释剂或精洗用水,一般应临用前制 备。 3. 注射用水 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的注射用 水项下的规定。 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剂的水相, 注射用容器的精洗,无菌原料药的精制,直接接触无菌原料药包装材料的最后洗涤。 为保证注射用水的质量,必须随时监控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各生产环节,定期清洗与 消毒注射用水制造与输送设备。经检验合格的注射用水方可收集,一般应在无菌条件下保存, 并在制备后 12 小时内使用。 4. 灭菌注射用水 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的水。经灭菌所得的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