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宏观均衡 1.现金交易说一交易方程式 理论创立 ■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出版了《货币购买 力》一书,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MY-PT 口货币数量论 ■价格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P A 7 口货币需求数量论 PT M= PT ■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的名 义货币量具有一定比例关系:1N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13
第四篇 宏观均衡 13 1.现金交易说—交易方程式 理论创立 ◼ 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出版了《货币购买 力》一书,提出了交易方程式: 货币数量论 ◼ 价格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货币需求数量论 ◼ 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的名 义货币量具有一定比例关系:1/V MV PT = MV P T = PT V PT M V 1 = =
第四篇宏观均衡 例题11-2 ▣货币供给M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名义GDP一直以 每年20%的速度增长。数据如下: 单位:10亿元 年份 2012 2013 2014 M 100 110 121 PT 1000 1200 1440 10 10.91 11.9 口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计算每年的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 通速度按什么比率增长? 口答:根据上表计算结果,货币流通速度每年按9.1%的速 度增长。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14
第四篇 宏观均衡 14 例题11-2 货币供给M一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名义GDP一直以 每年20%的速度增长。数据如下: 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计算每年的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 通速度按什么比率增长? 答:根据上表计算结果,货币流通速度每年按9.1%的速 度增长。 年份 2012 2013 2014 M PT V 100 1000 10 110 1200 10.91 121 1440 11.9 单位:10亿元
第四篇宏观均衡 例题11-3 ▣计算当货币流通速度为常量5且货币供给从2000 亿元增至3000亿元时名义GDP发生的变化。 ▣答:根据交易方程式MV=PT=GDP ▣当货币供给=2000亿美元时,名义 GDP=2000×5=10000亿美元 ▣当货币供给=3000亿美元时,名义 GDP=3000×5=15000亿美元 ▣因此,名义GDP增长了50%。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15
第四篇 宏观均衡 15 例题11-3 计算当货币流通速度为常量5且货币供给从2000 亿元增至3000亿元时名义GDP发生的变化。 答:根据交易方程式MV=PT=GDP 当货币供给=2000亿美元时,名义 GDP=2000×5=10000亿美元 当货币供给=3000亿美元时,名义 GDP=3000×5=15000亿美元 因此,名义GDP增长了50%
第四篇宏观均衡 2.现金余额说一剑桥方程式 理论创立 在费雪发展他的货币 数量论的同时,以阿 尔弗雷德·马歇尔、A ·C庇古为代表的剑桥 大学古典经济学家进 行了同样的研究。 Alfred Marshall,Arthur Cecil Pigou, 1842-1924 1877-1959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16
第四篇 宏观均衡 16 2.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理论创立 在费雪发展他的货币 数量论的同时,以阿 尔弗雷德•马歇尔、A • C庇古为代表的剑桥 大学古典经济学家进 行了同样的研究。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Arthur Cecil Pigou, 1877-1959
第四篇宏观均衡 2.现金余额说一剑桥方程式 口主要内容 ■剑桥学派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认为影响人们希望持 有的货币额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个人的财富水平、 利率变动、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因素。 Ma=K·PY 式中,M。一为名义货币需求;P一为价格水平; Y一总收入;PY一名义总收入; K一PY与Md的比,即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 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石河子大学简学院 17
第四篇 宏观均衡 17 2.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 主要内容 ◼ 剑桥学派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认为影响人们希望持 有的货币额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个人的财富水平、 利率变动、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因素。 M K PY d = 式中,Md ——为名义货币需求;P——为价格水平; Y——总收入;PY——名义总收入; K——PY与Md的比,即以货币形态保有的财富占 名义总收入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