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 ③明宗怪其来速 ④历汝、郑二州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 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 (2)下列加点词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 B.仁安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C.夷吾善鲍叔牙 D.善刀而藏之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未尝不废书而叹 B.往返不过五六日 C.嘉其足力 D.走及奔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 犬,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 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 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 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畏日,拘忌异甚 拘忌:拘束和禁忌 B.不可以寝,终不厌厌:厌烦 C.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已:停止 D.昼累累与人兼行累累:常常 (2)下列加点词与“因爱鼠,不畜猫犬”中的“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C.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D.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专题十四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型对练】 训练一一词多义 1.A解析:A项“道”是“取道”的意思。 2.A解析:A项“相”指动作偏指一方,“她”。 3.C解析:C项“间”是“从小路”的意思
②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 __________ ③明宗怪其来速 __________ ④历汝、郑二州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 __________ 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 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 B.仁安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C.夷吾善鲍叔牙 D.善刀而藏之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未尝不废书而叹 B.往返不过五六日 C.嘉其足力 D.走及奔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 犬,又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 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 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 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畏日,拘忌异甚 拘忌:拘束和禁忌 B.不可以寝,终不厌 厌:厌烦 C.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已:停止 D.昼累累与人兼行 累累:常常 (2)下列加点词与“因爱鼠,不畜猫犬”中的“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B.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C.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D.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专题十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型对练】 训练一 一词多义 1.A 解析:A 项“道”是“取道”的意思。 2.A 解析:A 项“相”指动作偏指一方,“她”。 3.C 解析:C 项“间”是“从小路”的意思
4.C解析:C项“伐”是“功绩”的意思。 5.D解析:D项“疾”是“妒忌”的意思。 6.BC解析:A项“诚”是名词,“诚意”;B、C项“诚”是副词,“确实、 实在”;D项“诚”是连词,表假设;E项“诚”是名词,“真实情况”的意思 7.B解析:“度”在这里是“常态”的意思 训练二通假字 1.B解析:①③⑤⑦没有通假字;②中“奄奄”通“崦崦”;④中“悟”通 “晤”;⑥中“惠”通“慧”;⑧中“内”通“纳”。 2.A解析:A项中“距”通“拒”,“内”通“纳”;B项中“生”通“性” C项中“锡”通“赐”;D项中“帘”通“奁”。 3.B解析:B项中“得”通“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恩,感激” 4.A解析:A项中“倍”通“背”,“倍德”即“背德”,“违背恩义”。 5.(1)猝(2)又(3)悦(4)值(5)座(6)纵(7)嘱 (8)樽 训练三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 1.D解析:“生人”即“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2.D解析:“学者”指求学的人。 3.A解析:“卑鄙”在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 4.A解析:B项“秋天”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C项“行李”古义 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D项“形容”古义为形体和容貌, 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5.C解析:A项“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等直系亲属,与今义不同。B项“河 北、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北、以南,今义是两个省的行政名称。C项“秋毫”指 极细小的东西,古今同义。D项“窈窕”古义指深远、幽深,今义指女子身材苗 条 6.D解析:A项“出入”是偏义复词,“进入”,“出”是衬字。B项“作息” 是偏义复词,“息”是衬字。C项“往来”是偏义复词,“去,离开”,“来” 是衬字。D项“崩殂”是同义连用,不是偏义复词,都是指帝王去世 7.D解析:A项“异同”是偏义复词,“不同”,“同”是衬字。B项“国家” 义在“国”,“家”是衬字。C项“父兄”指“兄”,“父”是衬字。D项“中 间”不是偏义复词,是“中间夹杂”之意。 训练四实词综合练习 1.D解析:D项“倍”通“背”,“背弃、背叛” 2.A解析:A项“病”是动词,“担忧、忧虑”。 3.C解析:C项“除”指“拜官、任职”。 4.D解析:D项“悉”指“详尽地叙述”。 5.B解析:B项“夺”指“耽误”。 6.A解析:A项“吊”指“安慰” 7.D解析:A项“鄙”是谦词,指自己;B项“兵”是“士兵”的意思;C项 “爱”是“吝惜”的意思。 8.CD解析:C项“得”是“能够、可以”的意思;D项“道”是“取道”的意 思 9.A解析:B项“从”是“使……跟从”的意思;C项“辞”是“告辞”的意 思;D项“除”是“除掉”的意思
4.C 解析:C 项“伐”是“功绩”的意思。 5.D 解析:D 项“疾”是“妒忌”的意思。 6.BC 解析:A 项“诚”是名词,“诚意”;B、C 项“诚”是副词,“确实、 实在”;D 项“诚”是连词,表假设;E 项“诚”是名词,“真实情况”的意思。 7.B 解析:“度”在这里是“常态”的意思。 训练二 通假字 1.B 解析:①③⑤⑦没有通假字;②中“奄奄”通“晻晻”;④中“悟”通 “晤”;⑥中“惠”通“慧”;⑧中“内”通“纳”。 2.A 解析:A 项中“距”通“拒”,“内”通“纳”;B 项中“生”通“性”; C 项中“锡”通“赐”;D 项中“帘”通“奁”。 3.B 解析:B 项中“得”通“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恩,感激”。 4.A 解析:A 项中“倍”通“背”,“倍德”即“背德”,“违背恩义”。 5.(1)猝 (2)又 (3)悦 (4)值 (5)座 (6)纵 (7)嘱 (8)樽 训练三 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 1.D 解析:“生人”即“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2.D 解析:“学者”指求学的人。 3.A 解析:“卑鄙”在古代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 4.A 解析:B 项“秋天”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C 项“行李”古义 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D 项“形容”古义为形体和容貌, 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5.C 解析:A 项“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等直系亲属,与今义不同。B 项“河 北、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北、以南,今义是两个省的行政名称。C 项“秋毫”指 极细小的东西,古今同义。D 项“窈窕”古义指深远、幽深,今义指女子身材苗 条。 6.D 解析:A 项“出入”是偏义复词,“进入”,“出”是衬字。B 项“作息” 是偏义复词,“息”是衬字。C 项“往来”是偏义复词,“去,离开”,“来” 是衬字。D 项“崩殂”是同义连用,不是偏义复词,都是指帝王去世。 7.D 解析:A 项“异同”是偏义复词,“不同”,“同”是衬字。B 项“国家” 义在“国”,“家”是衬字。C 项“父兄”指“兄”,“父”是衬字。D 项“中 间”不是偏义复词,是“中间夹杂”之意。 训练四 实词综合练习 1.D 解析:D 项“倍”通“背”,“背弃、背叛”。 2.A 解析:A 项“病”是动词,“担忧、忧虑”。 3.C 解析:C 项“除”指“拜官、任职”。 4.D 解析:D 项“悉”指“详尽地叙述”。 5.B 解析:B 项“夺”指“耽误”。 6.A 解析:A 项“吊”指“安慰”。 7.D 解析:A 项“鄙”是谦词,指自己;B 项“兵”是“士兵”的意思;C 项 “爱”是“吝惜”的意思。 8.CD 解析:C 项“得”是“能够、可以”的意思;D 项“道”是“取道”的意 思。 9.A 解析:B 项“从”是“使……跟从”的意思;C 项“辞”是“告辞”的意 思;D 项“除”是“除掉”的意思
10.B解析:B项“复”是“繁复,重复”的意思。 11.DE解析:A项“固”是“本来、原来”的意思;B项“归”此处是“出嫁 女子返回娘家”的意思;C项“国”是“国都、京都”的意思 12.C解析:C项“即”是“立即、马上”的意思 13.D解析:②“绝”指“绝对、全然”;⑤“就”指“实现”。 14.A解析:A项“堪”是“忍受”的意思。 15.C解析:A项“期”是“约定”的意思;B项“左迁”是“贬谪、放逐”的 意思;D项“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训练五知能演练 1.(1)①财物。②年少,年轻。③认为奇怪,惊诧。④历任。⑤安定太 平 (2)A解析:A项与例句中的“善”都是“善于”的意思;B项“善”是“与 恶’相对,好的地方”的意思;C项“善”是“熟悉”的意思;D项“善”是 “揩拭”的意思。 (3)C解析:A项“废”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放下”,今义是“废除”。B 项“不过”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不超过”,今义是放在句首表转折。C项 “嘉”古今义相同,“褒奖”。D项“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跑”,今义 是“步行”。 [参考译文] 王进是幽州良乡人,为人骁勇强悍,跑起来能赶上奔马。年少时聚众做盗贼, 家乡的人无不害怕,符彦超派人收买招其为部下。符彦超镇守安远军时,军队有 变,遺王进进京报急,唐明宗惊诧其来得竟然如此迅速,并褒奖其跑得快,反应 迅速,而后收在宁卫指挥麾下。在后汉高祖刘知远当侍卫亲军指挥使时,以王进 为军校。刘知远镇守河东地区,王进跟从他,每当有急事时就派遣王进回京,往 返来回不超过五六天,因此刘知远特别器重他,官职多次升迁到了奉国军都指挥 使。后来王进跟从后周太祖郭威起于魏地,官升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历任汝州、 郑州两地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显德元年秋天,因病逝世,朝廷赠太师职位 哎呀!我检看旧史,至于王进的事,总是放下史书而感叹:厉害啊,五代 的君主帝王,全部出身于行伍,他们身边的人也全部都是勇夫悍卒,他们各自分 抢土地自封侯王,(有这样的部下,)就像是被豺狼所围绕一样!各位君主的发迹, 即使有的是出于一时的宠幸,可是必定都经历过身陷敌阵,拼死一战的战事,其 中如果不是有百夫之勇的表现,就是有一日之劳的成绩。像王进这样的人,只凭 借跑得快而得到宠幸,持节秉旄,是多么讽刺的事啊。难道是对人才的使用,是 随着世道变化而不同吗?难道是太平世道时君子少见而重视君子,混乱世道时小 人辈出而轻贱小人?还是由于命运侥幸,前后之世不见,而特别多出于乱世,到 了极点,就出了王进这样的人?是不是以后还有比王进更讽刺的小人产生出来? 在五代这个乱世,建国时间长的不过十几年,短的三四年至一两年。天下的人 看待皇帝君主变更,好像更换戍长那样,帝王都被轻视成这样,何况他们的部下 呢!像王进这样的人,哪里值得一提呢!《易经》称“否泰消长”,君子小人常 相上下,命运起伏不定,小民出身的人,混得好的就像王进这样的,混得差的情 况就可以推测了。我写王进之事,是为了感叹当时世道之乱,当年混在下层社会 的君子们啊,你们有多少说不过来啊。 2.(1)D解析:D项“累累”指“成群结队
10.B 解析:B 项“复”是“繁复,重复”的意思。 11.DE 解析:A 项“固”是“本来、原来”的意思;B 项“归”此处是“出嫁 女子返回娘家”的意思;C 项“国”是“国都、京都”的意思。 12.C 解析:C 项“即”是“立即、马上”的意思。 13.D 解析:②“绝”指“绝对、全然”;⑤“就”指“实现”。 14.A 解析:A 项“堪”是“忍受”的意思。 15.C 解析:A 项“期”是“约定”的意思;B 项“左迁”是“贬谪、放逐”的 意思;D 项“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训练五 知能演练 1. (1)①财物。 ②年少,年轻。 ③认为奇怪,惊诧。 ④历任。 ⑤安定太 平。 (2)A 解析:A 项与例句中的“善”都是“善于”的意思;B 项“善”是“与 ‘恶’相对,好的地方”的意思;C 项“善”是“熟悉”的意思;D 项“善”是 “揩拭”的意思。 (3)C 解析:A 项“废”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放下”,今义是“废除”。B 项“不过”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不超过”,今义是放在句首表转折。C 项 “嘉”古今义相同,“褒奖”。D 项“走”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跑”,今义 是“步行”。 [参考译文] 王进是幽州良乡人,为人骁勇强悍,跑起来能赶上奔马。年少时聚众做盗贼, 家乡的人无不害怕,符彦超派人收买招其为部下。符彦超镇守安远军时,军队有 变,遣王进进京报急,唐明宗惊诧其来得竟然如此迅速,并褒奖其跑得快,反应 迅速,而后收在宁卫指挥麾下。在后汉高祖刘知远当侍卫亲军指挥使时,以王进 为军校。刘知远镇守河东地区,王进跟从他,每当有急事时就派遣王进回京,往 返来回不超过五六天,因此刘知远特别器重他,官职多次升迁到了奉国军都指挥 使。后来王进跟从后周太祖郭威起于魏地,官升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历任汝州、 郑州两地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显德元年秋天,因病逝世,朝廷赠太师职位。 哎呀!我检看旧史,至于王进的事,总是放下史书而感叹:厉害啊,五代 的君主帝王,全部出身于行伍,他们身边的人也全部都是勇夫悍卒,他们各自分 抢土地自封侯王,(有这样的部下,)就像是被豺狼所围绕一样!各位君主的发迹, 即使有的是出于一时的宠幸,可是必定都经历过身陷敌阵,拼死一战的战事,其 中如果不是有百夫之勇的表现,就是有一日之劳的成绩。像王进这样的人,只凭 借跑得快而得到宠幸,持节秉旄,是多么讽刺的事啊。难道是对人才的使用,是 随着世道变化而不同吗?难道是太平世道时君子少见而重视君子,混乱世道时小 人辈出而轻贱小人?还是由于命运侥幸,前后之世不见,而特别多出于乱世,到 了极点,就出了王进这样的人?是不是以后还有比王进更讽刺的小人产生出来? 在五代这个乱世,建国时间长的不过十几年,短的三四年至一两年。天下的人, 看待皇帝君主变更,好像更换戍长那样,帝王都被轻视成这样,何况他们的部下 呢!像王进这样的人,哪里值得一提呢!《易经》称“否泰消长”,君子小人常 相上下,命运起伏不定,小民出身的人,混得好的就像王进这样的,混得差的情 况就可以推测了。我写王进之事,是为了感叹当时世道之乱,当年混在下层社会 的君子们啊,你们有多少说不过来啊。 2.(1)D 解析:D 项“累累”指“成群结队
(2)C解析:C项与例句中的“爱”都是“喜欢”的意思;A项“爱”是“隐藏” 的意思:B项“爱”是“吝惜”的意思;D项“爱”是“友爱”的意思 [参考译文] 永州有个人,怕犯日忌,拘束禁忌特别过分。他认为自己出生的年份正值子年, 而鼠是子神,所以爱护老鼠,不养猫狗,又禁止仆人击杀老鼠。粮仓厨房中,都 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 因此,老鼠互相传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某氏家里没有完 好的物品,衣架上没有完好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们成 群结队与人并行,晚上撕咬打架,发出各种声音,让人不能安寝,可是他总是不 厌烦 过了几年,某氏搬到了别的州郡,后面的人来居住,老鼠仍和过去一样猖獗。那 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 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他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 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围捕老鼠。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把它们丢弃在偏僻 的地方,臭气散发了好几个月才停止。唉!那些老鼠还以为它们吃得饱饱的没有 灾祸是可以长久的呢! 专题十五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而 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 项是() A.犹且从师而问焉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下列句中加点词“何”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2)C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爱”都是“喜欢”的意思;A 项“爱”是“隐藏” 的意思;B 项“爱”是“吝惜”的意思;D 项“爱”是“友爱”的意思。 [参考译文] 永州有个人,怕犯日忌,拘束禁忌特别过分。他认为自己出生的年份正值子年, 而鼠是子神,所以爱护老鼠,不养猫狗,又禁止仆人击杀老鼠。粮仓厨房中,都 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 因此,老鼠互相传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险。某氏家里没有完 好的物品,衣架上没有完好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们成 群结队与人并行,晚上撕咬打架,发出各种声音,让人不能安寝,可是他总是不 厌烦。 过了几年,某氏搬到了别的州郡,后面的人来居住,老鼠仍和过去一样猖獗。那 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 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他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 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围捕老鼠。捕杀到的老鼠堆得像座小山,把它们丢弃在偏僻 的地方,臭气散发了好几个月才停止。唉!那些老鼠还以为它们吃得饱饱的没有 灾祸是可以长久的呢! 专题十五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而 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 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二、何 1.下列句中加点词“何”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姜氏何厌之有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BCD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ABC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四、乃 1.下列各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三项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解释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姜氏何厌之有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三、乎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四、乃 1.下列各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三项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解释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