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四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基础积累(18分)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澹澹(dn) 长嗟(cha) 皋(gao)鸟萃蘋中(ping B捣衣砧(zhen) 岩扉(fi)芙蓉浦(bu)流水 潺湲(chan) C霓裳( chang)逯水(1) 燎沉香(liao)渔阳鼙鼓 (pi) D耋旧 (q1) 神妪(yu) 殷岩泉(yin)玉盘 珍馐(xiu)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寂廖恻隐 渡假村渌水荡漾B喧闹船艄阜 盛 鞭辟入里 C修葺谬种 踯躅 虚无缥渺D弥漫鬼秘两 颊 钟鼓撰玉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 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红丝带一一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C.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 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D.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 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杋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淸城 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 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 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 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 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江西省四校 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 基础积累(18 分) 1 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A 澹 澹 (dàn) 长 嗟 (chà) 江 皋 (gāo) 鸟萃蘋中 (píng) B 捣衣砧 (zhēn) 岩 扉 (fěi) 芙蓉浦 (bǔ) 流水 潺湲 (chán) C 霓 裳 (cháng) 渌 水(lù) 燎沉香 (liáo) 渔阳鼙鼓 (pí) D 耆 旧 (qí) 神 妪 (yú) 殷岩泉(yǐn) 玉盘 珍馐 (xiū) 2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寂廖 恻隐 渡假村 渌水荡漾 B 喧闹 船艄 阜 盛 鞭辟入里 C 修葺 谬种 踯躅 虚无缥渺 D 弥漫 鬼秘 两 颊 钟鼓撰玉 3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 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 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C.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 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D.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政治 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 4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 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 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 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D.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 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 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 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 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D.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 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6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堂吉诃德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 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 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 吉诃德》 B 贾政长女惜春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 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 也进荣府。《红楼梦》 C在愚人节那一天。巴黎民众抬着残废畸形的“愚人之王”,在圣母院前面的 格莱夫广场上欢呼游行。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带着一只小羊跳舞卖艺,穷诗人 甘果瓦被她的美貌和舞姿迷住了。《巴黎圣母院》 D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 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高老太爷直接管着他们。觉新是 长子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很 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 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 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 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 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 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 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 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 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 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 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 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 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 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 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 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 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 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
C.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 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D.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 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6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堂吉诃德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驽骍难 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当游侠,锄强扶弱, 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 吉诃德》 B 贾政长女惜春加封贤德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 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 也进荣府。《红楼梦》 C 在愚人节那一天。巴黎民众抬着残废畸形的“愚人之王”,在圣母院前面的 格莱夫广场上欢呼游行。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带着一只小羊跳舞卖艺,穷诗人 甘果瓦被她的美貌和舞姿迷住了。《巴黎圣母院》 D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 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高老太爷直接管着他们。觉新是 长子长孙,为人厚道,但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9 分)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 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 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 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 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 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 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 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 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 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 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 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 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 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 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 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 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 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
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 “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 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 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 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 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 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7.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 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B.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 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C.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 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 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B.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 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 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 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 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 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 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D.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 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三、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阅读文,完成10-13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 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 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
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 “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 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 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 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 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 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7.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 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B.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 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C.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 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 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 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B.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 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 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 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 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 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C.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 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D.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 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三、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阅读文,完成 10—13 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 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 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
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髙其行 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髙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 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 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 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 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 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 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 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 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0、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 大:赞赏 C.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 诱饵 D.与乎石门之徒异 矣 徒:门徒 11、下列各组中,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 于:敏于文辞 以勇气闻于诸侯 B其:其妻不从 其孰能讥之 乎 C以:少以儒学游河朔 敢以烦执事 D之:高祖善之 填然鼓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土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 当了道士。 B.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 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C.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 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D.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 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13、翻译文言阅读中划线的句子。(9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分)
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 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 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 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 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 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 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 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 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0、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 大:赞赏 C .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 饵: 诱饵 D .与乎石门之徒异 矣 徒:门徒 11、下列各组中,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于:敏于文辞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其:其妻不从 其孰能讥之 乎 C 以:少以儒学游河朔 敢以烦执事 D 之:高祖善之 填然鼓之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 当了道士。 B.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 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C.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 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D.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 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13、翻译文言阅读中划线的句子。(9 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 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3)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3) 14默写题(10分)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定风波》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4)往者不可谏, 。《论语》 (5)民之归仁也,一 。《孟子》 (6)袅袅兮秋风, 《湘夫人》 (7)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8) ,渔梁渡头争渡喧。《夜归鹿门歌》 (9)卧龙跃马终黄土, -。《阁夜》 (10)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四诗歌鉴赏(10分)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5诗中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清明怎样的一幅景象?请简 要分析。(5分) 16找出诗中两句用典诗句。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0分)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 分) (3)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3) 14 默写题(10 分) (1) ------------------------------,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2)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定风波》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4) 往者不可谏,---------------------------------。 《论语》 (5) 民之归仁也,------------------------------------。《孟子》 (6) 袅袅兮秋风,------------------------------------。《湘夫人》 (7) 出师未捷身先死,------------------------------。《蜀相》 (8) ------------------------------,渔梁渡头争渡喧。《夜归鹿门歌》 (9) 卧龙跃马终黄土,------------------------------。《阁夜》 (10)------------------------------,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四 诗歌鉴赏(10 分) 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5 诗中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清明怎样的一幅景象?请简 要分析。(5 分) 16 找出诗中两句用典诗句。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20 分) 雪野里的精灵 李存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