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单元检测训练:综合测试(一) 、选择题[每小颗只有个选项确,每小颗3分,共15小,合计45分) 1.(3分)下列关于力,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D.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分析】(1)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3)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解答】解 A.D、有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A、D不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故B正确 C.生活中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C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短短的几个字里包含的很多信息,要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2.(3分)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作用,速度逐渐减慢 C.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3.(3分)如图所示,我们用双桨在水中划船时,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划水() 左桨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 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据此逐一分析各个选项,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
八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单元检测训练:综合测试(一) 一、选择题[每小颗只有个选项确,每小颗 3 分,共 15 小,合计 45 分) 1.(3 分)下列关于力,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B.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可能不受力的作用 D.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分析】(1)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必定也是施力物体; (3)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 【解答】解: A.D、有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 A、D 不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故 B 正确; C.生活中的所有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 C 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短短的几个字里包含的很多信息,要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2.(3 分)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作用,速度逐渐减慢 C.苹果受重力作用加速下落 D.用力把铅球推出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 A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 B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 C 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 D 属于力改变物体 的运动状态。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 3.(3 分)如图所示,我们用双桨在水中划船时,为了使船头向右转,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划水( )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 C.左桨向前划水,右桨向后划水 D.左桨向后划水,右桨向前划水 【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据此逐一分析各个选项,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向前运动, 不符合题意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向后运动, 不符合题意: C、左桨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左边向后运动,使船 向左旋转:右桨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右边向前运 动。不符合题意: D、右桨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右边向后运动;左桨 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左边向前运动,使船向右旋 转。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与掌握,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有点难度。 4.(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B.弦对箭的推力 C.熊猫对竹子的拉力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 【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两物体间才会有 弹力作用 【解答】解:A、跳板在人的压力作用下弯曲,发生形变,会产生弹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拉弓射箭时,弓发生形变,会产生弹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C、熊猫拉竹子,竹子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作用:压力、支持力、拉力的实质都是弹力,所以熊猫对 竹子的拉力也属于弹力,不符合题意: 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并没有接触,不是弹力,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是否有弹力产生,看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并且两物体是否直接接触是判断弹力有无 的关键。 5.(3分)如图所示是水平仪,若放置于某桌面上时,重垂偏离B点右边,则该桌面() A.左面高,右面低B.右面高,左面低 C.左面与右面高低一样D.无法判断 【分析】水平仪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解:由于重垂偏离B点右边,所以桌面是左面高、右面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方向以及应用,重锤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6.(3分)cτ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 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5000N、4000N、300N、20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 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 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A、左、右桨同时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向前运动, 不符合题意; B、左、右桨同时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向后运动, 不符合题意; C、左桨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左边向后运动,使船 向左旋转;右桨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右边向前运 动。不符合题意; D、右桨向前划水,浆给水向前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后的力,使船右边向后运动;左桨 向后划水,浆给水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浆向前的力,使船左边向前运动,使船向右旋 转。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与掌握,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有点难度。 4.(3 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弦对箭的推力 C.熊猫对竹子的拉力 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 【分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两物体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形变,两物体间才会有 弹力作用。 【解答】解:A、跳板在人的压力作用下弯曲,发生形变,会产生弹力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拉弓射箭时,弓发生形变,会产生弹力作用,不符合题意; C、熊猫拉竹子,竹子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作用;压力、支持力、拉力的实质都是弹力,所以熊猫对 竹子的拉力也属于弹力,不符合题意; D、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并没有接触,不是弹力,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是否有弹力产生,看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并且两物体是否直接接触是判断弹力有无 的关键。 5.(3 分)如图所示是水平仪,若放置于某桌面上时,重垂偏离 B 点右边,则该桌面( ) A.左面高,右面低 B.右面高,左面低 C.左面与右面高低一样 D.无法判断 【分析】水平仪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解答】解:由于重垂偏离 B 点右边,所以桌面是左面高、右面低。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方向以及应用,重锤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 6.(3 分)CCTV 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 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 5000N、4000N、3000N、200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 O 为几何中心,AB、CD 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 过 O 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左 前 轮 左后轮一 右后轮 D A.AOC区域上B.BoC区域上C.B0D区域上D.AOD区域上 【分析】重力的作用点应该作用在物体的重心,对于不均匀的物体来讲,它的重力较难确定,此题中要根 据四只轮子对地磅的压力来进行分析,哪一侧压力较小,则车上再放的重物的重收应落在相应的区域 【解答】解:先进行前后比较: 两前轮的压力:5000N+4000N=9000N>两后轮的压力:3000N+2000N=5000N:则物体应放在后半部 再进行左右比较 两左轮的压力:5000N+3000N=8000N>两右轮的压力:4000N+2000N=600N:则物体应放在右半部。 综上所述,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右后部, 即BoD区域上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割思想,将车的前后、左在分别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哪一侧的压力小, 则物体的重心应落在哪一侧。 7.(3分)关于运动和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分析】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受到平衡力作用:物体做变速 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力不平衡,所受合力不为零。 【解答】解: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如果运动方向也不变,则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所受合力为零),如果物体运 动方向发生变化,则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 D、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是非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3分)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投放物资时,总是需要提前投放,这是利用了物资的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将一摞棋子中下方的某个棋子击飞,这个飞出的棋子没有惯性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
A.AOC 区域上 B.BOC 区域上 C.BOD 区域上 D.AOD 区域上 【分析】重力的作用点应该作用在物体的重心,对于不均匀的物体来讲,它的重力较难确定,此题中要根 据四只轮子对地磅的压力来进行分析,哪一侧压力较小,则车上再放的重物的重收应落在相应的区域。 【解答】解:先进行前后比较: 两前轮的压力:5000N+4000N=9000N>两后轮的压力:3000N+2000N=5000N;则物体应放在后半部。 再进行左右比较: 两左轮的压力:5000N+3000N=8000N>两右轮的压力:4000N+2000N=6000N;则物体应放在右半部。 综上所述,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通过 O 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右后部, 即 BOD 区域上。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割思想,将车的前后、左在分别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哪一侧的压力小, 则物体的重心应落在哪一侧。 7.(3 分)关于运动和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分析】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受到平衡力作用;物体做变速 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力不平衡,所受合力不为零。 【解答】解: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如果运动方向也不变,则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所受合力为零),如果物体运 动方向发生变化,则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故 B 错误;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断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 C 正确; D、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是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如果是非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 变,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3 分)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投放物资时,总是需要提前投放,这是利用了物资的惯性 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D.将一摞棋子中下方的某个棋子击飞,这个飞出的棋子没有惯性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 A、物资被投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和飞机相同的速度,还将会继续向东飞行,因此需要提前投放,是 利用了物资的惯性,故A正确: B、子弹离开枪口时,仍能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 B错误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它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将一摞棋子中最下方的一个击飞,这个飞出的棋子也具有惯性,因为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要把握惯性式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自身 的性质,不是外界赋予它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9.(3分)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分析】(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 髙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小车在滑行中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远 (3)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 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会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 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答】解: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是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 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小车滑行的距离越短,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 意 故选:D 【点评】由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让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时,需保证 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才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它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0.(3分)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水下小车上,有质量为m1、m2的小球(m1>m2),随车一起沿水 平方向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解: A、物资被投出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和飞机相同的速度,还将会继续向东飞行,因此需要提前投放,是 利用了物资的惯性,故 A 正确; B、子弹离开枪口时,仍能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 B 错误; 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它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故 C 错误; D、将一摞棋子中最下方的一个击飞,这个飞出的棋子也具有惯性,因为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故 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需要把握惯性式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自身 的性质,不是外界赋予它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9.(3 分)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 B.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 D.实验表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分析】(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 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小车在滑行中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越小,滑行的距离越远; (3)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 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会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 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答】解: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是通过控制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实现 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平表面越粗糙,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快,小车滑行的距离越短,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 意。 故选:D。 【点评】由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多个,在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让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时,需保证 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所以才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它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0.(3 分)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水下小车上,有质量为 m1、m2 的小球(m1>m2),随车一起沿水 平方向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因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确定是否相碰 【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 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 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点评】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做惯性,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会用惯性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11.(3分)物理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分析】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做 出判断。 【解答】解: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相同,方向却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错误: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 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知道一对平衡力间的关系、应用平衡条件、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即可正确解题 12.(3分)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f上和f下”那么它们 的关系是() A.f上向上,f下向下,且f上=f下 B.f向下,f;向上,且f上>f下 C.f上向上,f;向上,且f上=f下 D.f上向上,fr向下,且f上>f下 【分析】(1)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它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解答】解:(1)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因为匀速fε=G (2)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滑下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因为匀速f=G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应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3分)如图所示,三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用力进行了下面三项操作:甲同学 拉木块A在长木板B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A和B上加速运动;丙同学拉B,使AB一起匀速运动,三位同 学的操作中A和B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甲、f乙、f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不一定相碰 D.因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能确定是否相碰 【分析】先分析车突然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的运动状态,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两个小球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 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 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故选:B。 【点评】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做惯性,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和应用,会用惯性知识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11.(3 分)物理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 【分析】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做 出判断。 【解答】解: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相同,方向却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A 错误;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B 错误; C、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C 错误; 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 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辨别,知道一对平衡力间的关系、应用平衡条件、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即可正确解题。 12.(3 分)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和匀速下滑时,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为 f 上和 f 下”那么它们 的关系是( ) A.f 上向上,f 下向下,且 f 上=f 下 B.f 上向下,f 下向上,且 f 上>f 下 C.f 上向上,f 下向上,且 f 上=f 下 D.f 上向上,f 下向下,且 f 上>f 下 【分析】(1)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一种力,它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解答】解:(1)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攀上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因为匀速 f 上=G; (2)小猴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滑下时,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因为匀速 f 下=G。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应用二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3 分)如图所示,三位同学用同一组器材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用力进行了下面三项操作:甲同学 拉木块 A 在长木板 B 上匀速运动;乙同学拉 A 和 B 上加速运动;丙同学拉 B,使 AB 一起匀速运动,三位同 学的操作中 A 和 B 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f 甲、f 乙、f 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