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与施肥》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5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数:36 本课程实验课时数:9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是根据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 规定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 得作物营养与作物营养诊断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对学生从事 农业教学、科研、推广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对象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专业本科学生。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学握养分平衡法、肥 料效应函数法施肥理论和技术,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计 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农化服务与施肥、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 蔬菜营养与施肥、果树营养与施肥、保护地栽培作物营养与施肥等知识。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与教学要求 一、学时分配 课内总学时30,实验学时6,2学分。 序号 内容 课内学时
《作物营养与施肥》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5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数:36 本课程实验课时数:9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是根据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 规定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 得作物营养与作物营养诊断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对学生从事 农业教学、科研、推广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对象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专业本科学生。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掌握养分平衡法、肥 料效应函数法施肥理论和技术,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计 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农化服务与施肥、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 蔬菜营养与施肥、果树营养与施肥、保护地栽培作物营养与施肥等知识。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 学时分配与教学要求 一、学时分配 课内总学时 30,实验学时 6,2 学分。 序 号 内 容 课内学时
绪论 2 施肥的基本原理 施肥的基本原则 养分平衡法 5 肥料效应函数法 6 作物营养诊断 7 常规施肥技术 轮作施肥技术 保护地施肥技术 o 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4 农化服务与施肥 12 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 13 蔬菜作物营养与施肥 14 果树营养与施肥 合计 6 二、教材 1、主教材为《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谭金芳主编,张自立、邱慧珍副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实验教材是《土壤农化实验指导书》,土壤农化教研室编 写,石河子大学教材科编印 辅助教材《作物营养与施肥》,浙江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一、施肥的作用、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 二、施肥科学的体系、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作物营养与施肥的定义、施肥科学的内容、研究方法
1 绪论 1 2 施肥的基本原理 3 3 施肥的基本原则 1 4 养分平衡法 2 5 肥料效应函数法 4 6 作物营养诊断 5 7 常规施肥技术 2 8 轮作施肥技术 2 9 保护地施肥技术 2 10 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4 11 农化服务与施肥 1 12 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 1 13 蔬菜作物营养与施肥 1 14 果树营养与施肥 1 合 计 36 二、教材 1、主教材为《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谭金芳主编,张自立、邱慧珍 副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实验教材是《土壤农化实验指导书》,土壤农化教研室编 写,石河子大学教材科编印 辅助教材《作物营养与施肥》,浙江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一、施肥的作用、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 二、施肥科学的体系、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作物营养与施肥的定义、施肥科学的内容、研究方法
2、掌握施肥对农业增产、环境影响 第一部分施肥原理 第一章养分归还学说 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 概念、原理、发展概况 第二节、最小养分律 概念、原理、发展概况 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 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的基本内容 米氏学说的作用 米氏学说的发展 第四节因子综合作用律 综合因子的分类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与作用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几大学说的原理、发展渊源和发展现状,其在作物施肥 时间中的作用。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 第二节协调营养平衡原则 第三节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节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 第五节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则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农业价值与环境角色,掌握施肥的基本原则,能从多方 面理解施肥在农业、生态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篇施肥方法 第三章养分平衡法
2、掌握施肥对农业增产、环境影响 第一部分 施肥原理 第一章 养分归还学说 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 概念、原理、发展概况 第二节、最小养分律 概念、原理、发展概况 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 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的基本内容 米氏学说的作用 米氏学说的发展 第四节 因子综合作用律 综合因子的分类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 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与作用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几大学说的原理、发展渊源和发展现状,其在作物施肥 时间中的作用。 第二章 施肥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 第二节 协调营养平衡原则 第三节 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节 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 第五节 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则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农业价值与环境角色,掌握施肥的基本原则,能从多方 面理解施肥在农业、生态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篇 施肥方法 第三章 养分平衡法
第一节地力差减法 一、参数的确定 二、肥料用量的计算 第二节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的原理 参数的获取与测定步骤 养分平衡法的应用 第四章肥料效应函数法 第一节肥料的产量效应 第二节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 第三节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第五章作物营养诊断 第一节作物营养诊断的依据 第二节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 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 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 教学要求 本篇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作物施肥推荐的主要方法,掌握养 分平衡法各参数的概念和参数获取方法与步骤,掌握肥料效应函数法的作用、在 施肥推荐上的作用,施肥量的计算;学握作物营养诊断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土壤、 作物营养诊断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三篇施肥技术 第六章常规施肥技术 第一节施肥量 第二节施肥时期 第三节施肥方式 第四节其它施肥方式 教学要求
第一节 地力差减法 一、参数的确定 二、肥料用量的计算 第二节 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的原理 参数的获取与测定步骤 养分平衡法的应用 第四章 肥料效应函数法 第一节 肥料的产量效应 第二节 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 第三节 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 第五章 作物营养诊断 第一节 作物营养诊断的依据 第二节 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 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 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 教学要求 本篇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作物施肥推荐的主要方法,掌握养 分平衡法各参数的概念和参数获取方法与步骤,掌握肥料效应函数法的作用、在 施肥推荐上的作用,施肥量的计算;掌握作物营养诊断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土壤、 作物营养诊断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三篇 施肥技术 第六章 常规施肥技术 第一节 施肥量 第二节 施肥时期 第三节 施肥方式 第四节 其它施肥方式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施肥技术,了解不同作物的施肥技术和原理。掌握 现代施肥技术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 第一节作物轮作类型及肥力特征 一般轮作类型 不同轮作类型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茬口特性 不同轮作制度下的养分归还特性 第二节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 一般分配原则 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 第三节轮作制度下施肥制度的确定 调查研究 估算轮作周期中肥料的需求量 土壤养分在轮作周期中的供应量 轮作周期内肥料分配计划 轮作制度下施肥技术的效果评价 教学要求 轮作制度下肥料的分配是提高地力、保护环境、促进作物均衡增产的主要技 术。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轮作制度下的土壤肥力特点、土壤养分特点、养分供应 特点。肥料分配的原则、肥料分配的发放和效果评价的方法。 第八章保护地施肥技术 第一节保护地类型及施肥对策 保护地主要类型 保护地施肥概况 第二节保护地的土壤肥力类型与生态环境特征 土壤养分特征 土壤理化特征 土壤生物学特征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施肥技术,了解不同作物的施肥技术和原理。掌握 现代施肥技术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七章 轮作施肥技术 第一节 作物轮作类型及肥力特征 一般轮作类型 不同轮作类型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 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茬口特性 不同轮作制度下的养分归还特性 第二节 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 一般分配原则 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 第三节 轮作制度下施肥制度的确定 调查研究 估算轮作周期中肥料的需求量 土壤养分在轮作周期中的供应量 轮作周期内肥料分配计划 轮作制度下施肥技术的效果评价 教学要求 轮作制度下肥料的分配是提高地力、保护环境、促进作物均衡增产的主要技 术。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轮作制度下的土壤肥力特点、土壤养分特点、养分供应 特点。肥料分配的原则、肥料分配的发放和效果评价的方法。 第八章 保护地施肥技术 第一节 保护地类型及施肥对策 保护地主要类型 保护地施肥概况 第二节 保护地的土壤肥力类型与生态环境特征 土壤养分特征 土壤理化特征 土壤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