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制作者:郭建设
新城道中(其一) 苏 轼 制作者:郭建设
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 苏轼的诗,风格丰富多彩,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 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 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 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用幽默旷达的笔调,随 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 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 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 很高。 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 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 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 苏轼的诗,风格丰富多彩,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 或简淡自然。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 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 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用幽默旷达的笔调,随 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 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 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 很高。 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 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 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zheng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yan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zhēnɡ。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yān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字音 铜钲( zheng)竹篱(I)西崦(yan) 饷( XIang)絮(x)帽 释词 东风:春风。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铜钲 Zheng: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 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 在行军时敲打。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 在今浙江省富阳县。絮帽:丝绵帽子。 西崦yan:山,西面山里。饷:给在田间劳 动的人送饭
字音 铜钲(zhēnɡ)竹篱(lí) 西崦(yān) 饷(xiǎnɡ)絮(xù)帽 释词 东风:春风。 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铜钲zhēnɡ: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 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 在行军时敲打。 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 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絮帽:丝绵帽子。 西崦yān:山,西面山里。 饷:给在田间劳 动的人送饭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 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 檐间连绵雨声呢?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 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 檐间连绵雨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