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错得最多的一组是:() A祈祷(qi)旋转( zhuan)削薄(xiao)漂白(pido) 栈(zhan)沏茶(q)眷念(judn)炮烙( paolao) C啸声(xiao)麦穗(hui)提倡( chang)强弩之末(nu) D颤抖(zhan)没落(mi)横祸(hang)撩拨(lido) 2、下面词语中错字最多的一组是:() A镖局作乍楫绷紧 胸脯 B瘫痪 褡裢唯恐 鸦鹊无声 C班斓 神密刀鞘 陪钱 D喝采 拱托谈笑风声义气用事 3、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②他怎么快 沙子龙是没对手的。③王三胜心中不平,不敢发作。④况且他们还时常去走会, 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有个机会活动活动 A只要就尽管所以即使 B只有才无论但是虽然 C只有才尽管但是即使 D只要就无论所以虽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B你迟到过多次,今天又旷课半天,真是积重难返啊。 C虽然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三人成虎,人言可畏啊。 D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发扬无所不为的精神,再创佳绩,勇往直前。 5、文学常识填空《断魂枪》的作者是,原名 代 家、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戏剧 ◆课后能力提升
1 《断魂枪》同步练习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错得最多的一组是:( ) A 祈祷(qǐ) 旋转(zhuàn) 削薄(xiāo) 漂白(piào) B 客栈(zhàn) 沏茶(qī) 眷念(juàn) 炮烙(pàolào) C 啸声(xiāo) 麦穗(huì) 提倡(chàng) 强弩之末(nú) D 颤抖(zhàn) 没落(mî) 横祸(hãng) 撩拨(liáo) 2、下面词语中错字最多的一组是:( ) A 镖局 作楫 绷紧 胸脯 B 瘫痪 褡裢 唯恐 鸦鹊无声 C 班斓 神密 刀鞘 陪钱 D 喝采 拱托 谈笑风声 义气用事 3、填入下列句中空白 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①_____在夜间独自拿起枪来,_____能相信自己还是“神枪沙”。 ②_____他怎么快, 沙子龙是没对手的。③王三胜心中不平,_____不敢发作。 ④况且他们还时常去走会,_____ 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有个机会活动活动。 A 只要 就 尽管 所以 即使 B 只有 才 无论 但是 虽然 C 只有 才 尽管 但是 即使 D 只要 就 无论 所以 虽然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B 你迟到过多次,今天又旷课半天,真是积重难返 ....啊。 C 虽然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是三人成虎 ....,人言可畏啊。 D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一定要发扬无所不为 ....的精神,再创佳绩,勇往直前。 5、文学常识填空 《断魂枪》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代 ________家、______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篇小说 _________,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基础知识达标 ◆ 课后能力提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 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 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 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 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 事业,都梦似的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 呢!… 孙老者有些失望,可也看出沙子龙的精明。他不知怎样好了,不能拿一个人的精明断定 他的武艺。“我来领教领教枪法!”他不由地说出来。 沙子龙没接碴儿。王三胜提着茶壶走进来一一急于看二人动手,他没管水开了没有,就 沏在壶中 “三胜,”沙子龙拿起个茶碗来,“去找小顺们去,天汇见,陪孙老者吃饭。 “什么!”王三胜的眼珠几乎掉出来。看了看沙老师的脸,他敢怒而不敢言地说了声“是 啦!”走出去,撅着大嘴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 缎子褡裢,一头装着鼻烟壶,一头装着点钱,挂在腰带上, “不,我还不饿!”孙老者很坚决,两个“不”字把小辫从肩上抡到后边去。 “说会子话儿。”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已经放了肉!” “这么办也行,”孙老者深深的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 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我不逛,也用不着钱,我来学艺!”孙老者立起来,“我练趟给你看看,看够得上学 艺不够!”… 1、分析作品开头社会环境描写的意义和作用
2 一、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沙子龙的镳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 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 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 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破坏着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镳旗,绿 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 事业,都梦似的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 呢!…… 孙老者有些失望,可也看出沙子龙的精明。他不知怎样好了,不能拿一个人的精明断 定 他的武艺。“我来领教领教枪法!”他不由地说出来。 沙子龙没接碴儿。王三胜提着茶壶走进来——急于看二人动手,他没管水开了没有,就 沏在壶中。 “三胜,”沙子龙拿起个茶碗来,“去找小顺们去,天汇见,陪孙老者吃饭。” “什么!”王三胜的眼珠几乎掉出来。看了看沙老师的脸,他敢怒而不敢言地说了声“是 啦!”走出去,撅着大嘴。 “教徒弟不易!”孙老者说。 “我没收过徒弟。走吧,这个水不开!茶馆去喝,喝饿了就吃。”沙子龙从桌子上拿起 缎子褡裢,一头装着鼻烟壶,一头装着点钱,挂在腰带上。 “不,我还不饿!”孙老者很坚决,两个“不”字把小辫从肩上抡到后边去。 “说会子话儿。” “我来为领教领教枪法。” ‘功夫早搁下了,”沙子龙指着身上,”已经放了肉!” “这么办也行,”孙老者深深的看了沙老师一眼:“不比武,教给我那趟五虎断魂枪。” “五虎断魂枪?”沙子龙笑了:“早忘干净了!早忘干净了!告诉你,在我这儿住几天, 咱们各处逛逛,临走,多少送点盘缠。” “我不逛,也用不着钱,我来学艺!”孙老者立起来,“我练趟给你看看,看够得上学 艺不够!” …… 1、分析作品开头社会环境描写的意义和作用
2、根据文中有关孙老者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分析其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文阅读 敌与友 老舍 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不能同 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狗会有更多的成见 与仇怨。 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牲了 真理的。张村的太阳若是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作村长。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生活过 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忘了攻击李村的神 圣责任。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我的二小子,是大排长。李村里出去 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我真愿意李村的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 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不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 挑战时的口号。 李村的确没有一个作排长的。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的小儿 子李全去投军:“小子,你去当兵!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不,升到营长!”李全入了 伍。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身上落。 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 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事和日本军人如何 残暴。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可是,这得有个先决的问题: 张村的民意以为在打日本鬼子以前,须先灭了李村:李村的民意以为须先杀尽了张村的仇敌, 而后再去抗日。 战事越来越近了,两村还没感到什么不安。他们只盼望日本打到,而把对岸的村子打 世界上确是有奇事的。侦探回来报告张村长:张荣回来了。可是,他搀着李全,走得 很慢! 李村长也得到同样的报告 两村长最初想到的是把两个认敌为友的坏蛋,一齐打死。可是这太不上算。 第二次报告来到:他们俩坐在了张村外的大杨树下面。两村长的心中象刀剜着一样。那
3 2、根据文中有关孙老者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分析其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二、类文阅读 敌与友 老舍 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不能同 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狗会有更多的成见 与仇怨。 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牲了 真理的。张村的太阳若是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作村长。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生活过 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忘了攻击李村的神 圣责任。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我的二小子,是大排长。李村里出去 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我真愿意李村的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 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不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 挑战时的口号。 李村的确没有一个作排长的。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的小儿 子李全去投军:“小子,你去当兵!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不,升到营长!”李全入了 伍。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身上落。 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 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事和日本军人如何 残暴。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可是,这得有个先决的问题: 张村的民意以为在打日本鬼子以前,须先灭了李村;李村的民意以为须先杀尽了张村的仇敌, 而后再去抗日。 战事越来越近了,两村还没感到什么不安。他们只盼望日本打到,而把对岸的村子打 平。 世界上确是有奇事的。侦 探回来报告张村长:张荣回来了。可是,他搀着李全,走得 很慢! 李村长也得到同样的报告。 两村长最初想到的是把两个认敌为友的坏蛋,一齐打死。可是这太不上算。 第二次报告来到:他们俩坐在了张村外的大杨树下面。两村长的心中象刀剜着一样。那
株杨树是神圣的,在树的五十步以内谁也不准打架用武 第三次报告:李全躺在树下,似乎是昏迷不醒了;张荣还坐着,脸上身上都是血。 两村长撑不住了,对大家声明要去看看那俩坏蛋是咋回事,绝对不是去认儿子,他们情 愿没有这样的儿子 他们不愿走到杨树底下去,也不召集村人来保护他们,虽然明知只身前去是危险的。两 个老头子不约而同来到杨树附近,谁也没有看谁,以免污了眼睛,对不起祖先。 张荣看见父亲,不晓得怎好地叫了一声“爹”,而后迟疑了一会儿用同样的声音叫了 声“李大叔”! 李村长没答声。张村长的胡子嘴动了动,眼里冒出火来,他觉得这声“李大叔”极刺耳。 张荣看着父亲,毫不羞愧地说:“李全救了我的命,我又救了他的命。我把李全拖了回 来,他的性命也许…反正我愿把他交到家里来。在他昏过去以前,他嘱咐我:咱们两村子 得把仇恨解开,现在我们两村子的,全省的,全国的仇人是日本。在前线,他和我成了顶好 的朋友。我们还有许多朋友,从广东来的,四川来的,……都是朋友。凡是打日本人的就是 朋友。爹!李大叔!你们说句话吧!咱们彼此那点仇,一句话就可以了结。为私仇而不去打 日本,咱们的祖坟就都保不住了!” 二位村长低下了头去 李全睁开了眼,看明是父亲,他的嘴唇张了几张:“我完了!你们,去打吧!打 张村长豆大的泪珠落在李全的脸上。而后拍了拍李村长的肩:“咱们是朋友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开篇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交代了张村李村的狗猫水火不容,形象地点明两 村的敌对关系,语言幽默,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B.张村村长的儿子当了排长,而李村没有一个参军的,李村村长的儿子也没有一官半 职,这使得李村在与张村的争斗中一直处于下风 C.两村的村民不关心中日战争,甚至盼望日本人能为自己消灭对方,但他们在心里也 恨日本人,这为小说结尾两村的人化敌为友作了铺垫。 D.张村和李村冲突不断,主要原因是两个村长迂腐守旧、顽固狭隘,化解他们两人的 矛盾才是改变张村和李村敌对关系的关键 E.小说结尾借张荣和李全的话点明了作品的主旨,意在表明两村的矛盾和民族矛盾比 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应该捐弃前嫌,一致对外 2、张村和李村的敌对关系是如何一步步化解的?请简要概括
4 株杨树是神圣的,在树的五十步以内谁也不准打架用武。 第三次报告:李全躺在树下,似乎是昏迷不醒了;张荣还坐着,脸上身上都是血。 两村长撑不住了,对大家声明要去看看那俩坏蛋是咋回事,绝对不是去认儿子,他们情 愿没有这样的儿子。 他们不愿走到杨树底下去,也不召集村人来保护他们,虽然明知只身前去是危险的。两 个老头子不约而同来到杨树附近,谁也没有看谁,以免污了眼睛,对不起祖先。 张荣看见父亲,不晓得怎好地叫了一声“爹”,而后迟疑了一会儿用同样的声音叫了 声“李大叔”! 李村长没答声。张村长的胡子嘴动了动,眼里冒出火来,他觉得这声“李大叔”极刺耳。 张荣看着父亲,毫不羞愧地说:“李全救了我的命,我又救了他的命。我把李全拖了回 来,他的性命也许……反正我愿把他交到家里来。在他昏过去以前,他嘱咐我:咱们两村子 得把仇恨解开,现在我们两村子的,全省的,全国的仇人是日本。在前线,他和我成了顶好 的朋友。我们还有许多朋友,从广东来的,四川来的,……都是朋友。凡是打日本人的就是 朋友。爹!李大叔!你们说句话吧!咱们彼此那点仇,一句话就可以了结。为私仇而不去打 日本,咱们的祖坟就都保不住了!” 二位村长低下了头去。 李全睁开了眼,看明是父亲,他的嘴唇张了几张:“我完了!你们,去打吧!打……!” 张村长豆大的泪珠落在李全的脸上。而后拍了拍李村长的肩:“咱们是朋友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交代了张村李村的狗猫水火不容,形象地点明两 村的敌对关系,语言幽默,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B.张村村长的儿子当了排长,而李村没有一个参军的,李村村长的儿子也没有一官半 职,这使得李村在与张村的争斗中一直处于下风。 C.两村的村民不关心中日战争,甚至盼望日本人能为自己消灭对方,但他们在心里也 恨日本人,这为小说结尾两村的人化敌为友作了铺垫。 D.张村和李村冲突不断,主要原因是两个村长迂腐守旧、顽固狭隘,化解他们两人的 矛盾才是改变张村和李村敌对关系的关键。 E.小说结尾借张荣和李全的话点明了作品的主旨,意在表明两村的矛盾和民族矛盾比 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应该捐弃前嫌,一致对外。 2、张村和李村的敌对关系是如何一步步化解的?请简要概括
3、小说标题“敌与友”有什么寓意?以此为题又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 的看法。 三、美文阅读 忆老舍 梁实秋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 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 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 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 心却很孤独。 后来老舍搬离了那个地方,搬到马路边的一排平房中的一间。这个地方离我的雅舍很近, 所以我和老舍见面的机会较多。有一天我带着文蔷去看他,文蔷那时候就读沙坪坝南开中学 初中,还是十来岁的小孩子。请人签名题字是年轻学生们的习气。老舍欣然提笔,为她写下 “身体强学问好才是最好的公民”十三个字。虽然是泛泛的鼓励后进的话,但也可以看出老 舍之朴实无华的亲切的态度 抗战初,老舍和我一样,只身出走到后方,家眷由济南送到北平。他写信给朋友说:“妻 小没办法出来,我得向他们告别,我是家长,现在得把他们交给命运。”后来我曾问其夫人 近况,他故作镇定地说:“她的情况很好,现服务于一所民众图书馆—一就是中央公园里那 个‘五色土’的后面的那座大楼。”事实上,抗战到了末期的时候北平居民生活非常困苦 几近无以为生的地步。不久,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女士来到了后方,在北碚住了不久便和老舍 搬走,好像是搬到重庆附近什么乡下去了。他离去不久有一封信给我,附近作律诗六首。诗 写得不错,可以从而窥见他的心情,他自叹中年喜静,无钱买酒,半老无官,文章为命 派江湖流浪人的写照!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 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 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 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然而,不应该 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 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这部小说没有写完是一憾事。这部自传性质的小说
5 3、小说标题“敌与友”有什么寓意?以此为题又有哪些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 的看法。 三、美文阅读 忆老舍 梁实秋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 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 写作自遣。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 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 心却很孤独。 后来老舍搬离了那个地方,搬到马路边的一排平房中的一间。这个地方离我的雅舍很近, 所以我和老舍见面的机会较多。有一天我带着文蔷去看他,文蔷那时候就读沙坪坝南开中学 初中,还是十来岁的小孩子。请人签名题字是年轻学生们的习气。老舍欣然提笔,为她写下 “身体强学问好才是最好的公民”十三个字。虽然是泛泛的鼓励后进的话,但也可以看出老 舍之朴实无华的亲切的态度。 抗战初,老舍和我一样,只身出走到后方,家眷由济南送到北平。他写信给朋友说:“妻 小没办法出来,我得向他们告别,我是家长,现在得把他们交给命运。”后来我曾问其夫人 近况,他故作镇定地说:“她的情况很好,现服务于一所民众图书馆——就是中央公园里那 个‘五色土’的后面的那座大楼。”事实上,抗战到了末期的时候北平居民生活非常困苦, 几近无以为生的地步。不久,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女士来到了后方,在北碚住了不久便和老舍 搬走,好像是搬到重庆附近什么乡下去了。他离去不久有一封信给我,附近作律诗六首。诗 写得不错,可以从而窥见他的心情,他自叹中年喜静,无钱买酒,半老无官,文章为命,一 派江湖流浪人的写照!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 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 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 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从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有他那样的结局。然而,不应该 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 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这部小说没有写完是一憾事。这部自传性质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