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上的差异及其在致病性、抗原性、染 色性和药物敏感性的意义。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主要功能及医学意义? 3.细菌L型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和临床意义?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机制是 A.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B-1,4糖苷键 B.抑制细胞壁肽聚糖上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交联 C.抑制细菌mRNA表达 D.抑制细菌DNA转录 E.破坏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2.使细菌具有侵袭力的结构成分是 A.芽孢 B.肽聚糖 C.荚膜 D.核糖体 E.异 染颗粒 3.细菌芽孢最显著的特异性是 A.抗吞噬性 B.具有毒素活性 C.耐热性 D.黏附性 E.侵袭性 4.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指 A.mRNA B.核糖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三)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主要讲授内容: 1.细菌的营养:营养物质,营养类型。 2.细菌生长繁殖:条件、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 3.细菌的代谢: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厌氧培养的原理。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 其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2.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结构上的差异及其在致病性、抗原性、染 色性和药物敏感性的意义。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主要功能及医学意义? 3.细菌 L 型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和临床意义?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机制是 A.裂解细胞壁聚糖骨架上的β-1,4 糖苷键 B.抑制细胞壁肽聚糖上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交联 C.抑制细菌 mRNA 表达 D.抑制细菌 DNA 转录 E.破坏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2.使细菌具有侵袭力的结构成分是 A.芽孢 B.肽聚糖 C.荚膜 D.核糖体 E.异 染颗粒 3.细菌芽孢最显著的特异性是 A.抗吞噬性 B.具有毒素活性 C.耐热性 D.黏附性 E.侵袭性 4.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指 A.mRNA B.核糖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三)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主要讲授内容: 1.细菌的营养:营养物质,营养类型。 2.细菌生长繁殖:条件、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 3.细菌的代谢: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厌氧培养的原理。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 其意义,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4.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的方法及条件,常用培养基、生长现象。菌落、纯培 养的概念。掌握: 1.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 2.物理消毒灭菌法: 2.1热力灭菌机理 2.1.1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 2.1.2干热灭菌法(焚烧和热空气), 2.1.3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 气灭菌法)及其应用范围。 2.2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2.3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2.4超声波杀菌法。 2.5干燥与低温抑菌法保存菌种。 3、化学消毒灭菌法: 3.1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 3.2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教学时数: 2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细菌的代谢;厌氧培养的原理;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2.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及高压蒸气灭菌的原理与用途。 3.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 4.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何意义?为什么? 2.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为什么强调医务人员一定要树立无菌观念和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 3.简述湿热灭菌法的杀菌机制和各种湿热灭菌法的特点和用途
4.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的方法及条件,常用培养基、生长现象。菌落、纯培 养的概念。掌握: 1.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 2.物理消毒灭菌法: 2.1 热力灭菌机理 2.1.1 湿热法较干热法的优越性, 2.1.2 干热灭菌法(焚烧和热空气), 2.1.3 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气法,间歇灭菌法,高压蒸 气灭菌法)及其应用范围。 2.2 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2.3 滤过除菌法的原理及应用。 2.4 超声波杀菌法。 2.5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保存菌种。 3、化学消毒灭菌法: 3.1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杀菌机理及其应用。 3.2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教学时数: 2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细菌的代谢;厌氧培养的原理;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2.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及高压蒸气灭菌的原理与用途。 3.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 4.日光与紫外光的杀菌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思考题或练习题: 1.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何意义?为什么? 2.在防治疾病过程中,为什么强调医务人员一定要树立无菌观念和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 3.简述湿热灭菌法的杀菌机制和各种湿热灭菌法的特点和用途
4.简述化学消毒剂的分类与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用途。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可用于细菌分型的和成性代谢物是 A.热源质 B.酶类 C.毒素 D.色素 E.细菌素 2.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 3.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 A.灭菌效果最可靠 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灭菌压力为2.05kg/cm恤 E.通常灭菌温度为121.3℃ (四)第三章噬菌体 主要讲授内容: 1.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抗原性和抵抗力。 2.毒性噬菌体及其溶菌过程。 3.温和噬菌体及三种存在状态,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的转换。 教学时数: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 2.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可能结局。 2.为什么质粒、噬菌体和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 3.简述溶源性转换的产生机制,并举例说明。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
4.简述化学消毒剂的分类与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主要用途。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可用于细菌分型的和成性代谢物是 A.热源质 B.酶类 C.毒素 D.色素 E. 细菌素 2.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 3.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描述是 A.灭菌效果最可靠 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灭菌压力为 2.05kg/cm2 E.通常灭菌温度为 121.3℃ (四)第三章 噬菌体 主要讲授内容: 1.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抗原性和抵抗力。 2.毒性噬菌体及其溶菌过程。 3.温和噬菌体及三种存在状态,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的转换。 教学时数: 1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 2.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噬菌体感染细菌的可能结局。 2.为什么质粒、噬菌体和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的重要载体? 3.简述溶源性转换的产生机制,并举例说明。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导致细菌
A.快速繁殖 B.停止繁殖 C.产生毒素 D.基因突变 E.裂 解 (五)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主要讲授内容: 1.细菌变异的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2.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3.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 4.细菌变异的机制: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 5.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转化、转导(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接合(F质粒的接合,R质粒的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与实例。 6.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2.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转化、转导(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接合(F质粒的接合,R质粒的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与实例。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变异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2.什么是质粒?质粒DNA有哪些主要特征? 3.试述接合、转化与转导的主要特点。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指 A.mRNA B.核糖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六)第五章细菌的耐药性 主要讲授内容: 1.耐药性的概念。 2.细菌的耐药性的分类
A.快速繁殖 B.停止繁殖 C.产生毒素 D.基因突变 E.裂 解 (五)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主要讲授内容: 1.细菌变异的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 2.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3.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的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 4.细菌变异的机制:突变的概念,规律及分子基础。 5.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转化、转导(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接合(F 质粒的接合,R 质粒的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与实例。 6.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1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2.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四种方式:转化、转导(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接合(F 质粒的接合,R 质粒的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与实例。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变异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2.什么是质粒?质粒 DNA 有哪些主要特征? 3.试述接合、转化与转导的主要特点。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指 A.mRNA B.核糖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六)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 主要讲授内容: 1.耐药性的概念。 2.细菌的耐药性的分类
3.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4.细菌的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教学时数: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耐药性的概念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的关系。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下列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血清 B.抗体 C.疫苗 D.千扰 素 E.抗生素 (七)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主要讲授内容: 1.正常菌群概念,及其在人体的分布及与人体的关系。 2.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和医院性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3.致病菌的致病机制。 4.机体抗细菌感染的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5.感染来源、感染方式、感染的类型。 6.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教学时数: 2学时。 重点与难点: 1.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和医院性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2.细菌的致病性,毒力的概念及毒力的物质基础。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2.试述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
3.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4.细菌的耐药性的控制策略。 教学时数: 1 学时 重点与难点: 耐药性的概念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的关系。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下列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是 A.血清 B.抗体 C.疫苗 D.干扰 素 E.抗生素 (七)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主要讲授内容: 1.正常菌群概念,及其在人体的分布及与人体的关系。 2.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和医院性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3.致病菌的致病机制。 4.机体抗细菌感染的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5.感染来源、感染方式、感染的类型。 6.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 教学时数: 2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和医院性获得性感染的概念。 2.细菌的致病性,毒力的概念及毒力的物质基础。 思考题或练习题: 1.试述正常菌群转化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2.试述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