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热笔人:王明丽、黄升海、芦宝静、瞿明胜审核人:黄升海教学院长:) 一、课程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医学微 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 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 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三)课程类别: 基础医学 (四)修读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五)总学时与学分: 45学时。其中理论45学时。2.5学分。 (六)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寄生虫学 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本课程以绪论、细菌学篇、病毒学篇及真菌学篇的顺序进行编排,兼顾知识的 基础性与先进性。每篇内容分为总论部分与各论部分,对各类微生物按系统进行 规类,重点介绍细菌及病毒等。在内容上介绍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侧 重于联系致病性和免疫机理,同时兼顾其重要的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方 法。对重要概念、原理及重点内容以黑体字加粗显示,非基础知识及研究进展等 拓展知识以小字编排。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王明丽、黄升海、芦宝静、瞿明胜 审核人:黄升海 教学院长: ) 一、 课程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医学微 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 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 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三)课程类别: 基础医学 (四)修读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五)总学时与学分: 45 学时。其中理论 45 学时。 2.5 学分。 (六)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寄生虫学 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 200 字) 本课程以绪论、细菌学篇、病毒学篇及真菌学篇的顺序进行编排,兼顾知识的 基础性与先进性。每篇内容分为总论部分与各论部分,对各类微生物按系统进行 规类,重点介绍细菌及病毒等。在内容上介绍各类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侧 重于联系致病性和免疫机理,同时兼顾其重要的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方 法。对重要概念、原理及重点内容以黑体字加粗显示,非基础知识及研究进展等 拓展知识以小字编排。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为学习相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 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并结合板书教学,实物模型展示等。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学习形式 章/节/单元 内容 总学时 讲授 实贱 其它 绪论 绪论 2 2 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 3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2 2 第3章 噬菌体 1 1 第4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 第5章 细菌的耐药性 1 1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2 2 第7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 原则 第8章 球菌 3 3 第9章 肠杆菌科 2 2 第10章 弧菌属 1 1 第11章 螺杆菌属 0.5 0.5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1 1 第13章 分枝杆菌属 2 2 第14章 嗜血杆菌属 0.5 0.5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0.5 0.5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为学习相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 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并结合板书教学,实物模型展示等。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第16章 其他细菌 0.3 0.3 第17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菌属 0.2 0.2 第18章 支原体 0.5 0.5 第19章 立克次体 0.5 0.5 第20章 衣原体 0.5 0.5 第21章 螺旋体 1 1 第22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3 3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 2 第24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 1.5 1.5 原则 第25章 呼吸道病毒 1.5 1.5 第26章 肠道病毒 0.5 0.5 第27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0.5 0.5 第28章 肝炎病毒 0 3 第29章 虫媒病毒 0.5 0.5 第30章 出血热病毒 0.5 0.5 第31章 疱疹病毒 0.5 0.5 第32章 逆转录病毒 2.5 2.5 第33章 其他病毒 0.3 0.3 第34章 朊粒 0.2 0.2 第35章 真菌学总论 1 1 第36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1 1 合 计 45 45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选用教材:李凡,徐志凯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13年3月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 选用教材:李凡,徐志凯主编,《医学微生物学》 (第 8 版) ,人民卫 生出版社, 2013 年 3 月
主要教学参考书: 1.李明远,徐志凯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2.戚中田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 3.专业网站:htp:www.ncbi.nlm.nih.gov/pmc/ 五、理论教学内容 (一)绪论 主要讲授内容: 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和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4.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郭霍法则及应用。 5.现代医学微生物学在发病机制,诊断技术,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新进展。 6.微生物命名的原则,属、种、型及株的含义。 教学时数: 2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微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2.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和现代医学的联系。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从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致病性上比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 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组微生物是 A.酵母菌、淋球菌 B.放线菌、破伤风杆菌 C.链球菌、念 珠菌 D.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 E.小孢子菌、大肠埃希菌 2.对微生物的描述中,不属于共同特点的是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主要教学参考书: 1.李明远,徐志凯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年 2.戚中田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4 年 3.专业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pmc/ 五、理论教学内容 (一)绪论 主要讲授内容: 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和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4.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郭霍法则及应用。 5.现代医学微生物学在发病机制,诊断技术,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新进展。 6.微生物命名的原则,属、种、型及株的含义。 教学时数: 2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微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2.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和现代医学的联系。 思考题或练习题: 1.从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致病性上比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 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 1.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组微生物是 A.酵母菌、淋球菌 B.放线菌、破伤风杆菌 C.链球菌、念 珠菌 D.隐球菌、结核分枝杆菌 E.小孢子菌、大肠埃希菌 2.对微生物的描述中,不属于共同特点的是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结构简单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4-5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衣原体 B.病毒 C.支原体 D.螺旋体 E 真菌 4.只有一种核酸类型的微生物是() 5.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6-8题共用备选答案) A.细菌 B.类毒素 C.梅毒螺旋体 D.衣原体 E.病毒 6.可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 7.仅含一种核酸的微生物是() 8.属于非微生物的是() (二)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主要讲授内容: 1.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及其功能。 3.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4.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化学组成、形成条件及与致病性的关系。鞭 毛的化学组成、功能。菌毛的概念、性质、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概 念、形成条件、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及医学意义。 5.细菌形态结构检查法: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法的 原理、方法及实际意义。 教学时数: 3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功能
D.结构简单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3.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4 - 5 题共用备选答案) A.衣原体 B.病毒 C.支原体 D.螺旋体 E. 真菌 4.只有一种核酸类型的微生物是( ) 5.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 (6 - 8 题共用备选答案) A.细菌 B.类毒素 C.梅毒螺旋体 D.衣原体 E.病毒 6.可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 ) 7.仅含一种核酸的微生物是( ) 8.属于非微生物的是( ) (二)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主要讲授内容: 1.细菌的大小与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及其功能。 3.细菌 L 型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 4.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概念、化学组成、形成条件及与致病性的关系。鞭 毛的化学组成、功能。菌毛的概念、性质、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概 念、形成条件、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及医学意义。 5.细菌形态结构检查法: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法的 原理、方法及实际意义。 教学时数: 3 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