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 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 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 《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 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 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 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 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 主观抒情色彩
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 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 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 《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 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作为描写对 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 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 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 主观抒 情色彩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 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 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 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 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 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 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 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 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 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 美的散文 故都的秋》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 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 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 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 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 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 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 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 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 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 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文章结构 总写 北国之秋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 南国之秋 (12) 秋花—色 秋槐—形 分写秋蝉声(311) 秋雨味 秋实—果 议论(找出中心句)(12) 南国之秋在色味上比不上北国 总结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1314)
文章结构 总写 北国之秋 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 南国之秋 (1—2) 秋花——色 秋槐——形 分写 秋蝉——声 (3—11) 秋雨——味 秋实——果 议论(找出中心句)(12) 南国之秋在色味上比不上北国 总结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13—14)
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 国秋的特点。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北国秋—清、静、悲凉(文眼) 南国秋—慢、润、淡 多次提南国之秋是为了烘托对比北 国秋的特点,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 浓郁。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 秋的依恋之情
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 国秋的特点。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北国秋——清、静、悲凉 (文眼) 南国秋——慢、润、淡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 秋的依恋之情。 多次提南国之秋是为了烘托对比北 国秋的特点,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 浓郁
关于“慈凉” 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 故都景的心态,还是整个的人生 的感受
关于“悲凉” 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 故都赏景的心态,还是整个的人生 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