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瑜伽:意识的成长19 我存在”只是某种存在于与外在事物的关系中的你自己里面 的东西。但是如果外在不存在,那么这个内在也会消失,那 么只有单纯的、自发性的意识存在。 这就是瑜伽所追求的目的,这就是瑜伽所意味的东西。瑜 伽是使你自己不受主客体的界限束缚的科学,而除非你不受 这些界限的束缚,否则你就要么落入东方的不平衡中,要么 落入西方的不平衡中。 如果你要达到头脑的平静、宁静、睡眠,那么最好是持 续地与同一个东西呆在一起。经过很多很多世纪那儿也不会 有什么看得见的变化。那样,你就很安逸,你可以睡得更好, 但是这不是灵性的;你丢失得太多了。那个要成长的迫切要 求丢失了,那个要冒险的强烈愿望丢失了,那个要去探寻、发 现的强烈愿望丢失了。真的,你会开始过呆板单调的生活,你 会变得很呆滞。 如果你能改变这种生活,那么你会变得很有活力,但是 这也是病态的,因为你变得有活力但是紧张,有活力但是疯 狂。你会开始寻找新的东西、要求新的东西,但是你是在刮 旋风。新的东西会发生,但是你丢失了。 如果你去掉了你的客体性,那么你会变得太富有主体性 和太有梦想;但是如果你太被客体占据了,那么你会失去主 体性。两种情况都是不平衡的。东方已经试过一个,西方也 已经试过另一个。 现在,东方正在转向西方,而西方正在转向东方。东方 被西方的科技、西方的科学、西方的理性主义所吸引,爱因
“ 我 存 在 ” 只 是 某 种 存 在 于 与 外 在 事 物 的 关 系 中 的 你 自 己 里 面 的 东 西 。 但 是 如 果 外 在 不 存 在 , 那 么 这 个 内 在 也 会 消 失 , 那 么 只 有 单 纯 的 、 自 发 性 的 意 识 存 在 。 这 就 是 瑜 伽 所 追 求 的 目 的 , 这 就 是 瑜 伽 所 意 味 的 东 西 。 瑜 伽 是 使 你 自 己 不 受 主 客 体 的 界 限 束 缚 的 科 学 , 而 除 非 你 不 受 这 些 界 限 的 束 缚 , 否 则 你 就 要 么 落 入 东 方 的 不 平 衡 中 , 要 么 落 入 西 方 的 不 平 衡 中 。 如 果 你 要 达 到 头 脑 的 平 静 、 宁 静 、 睡 眠 , 那 么 最 好 是 持 续 地 与 同 一 个 东 西 呆 在 一 起 。 经 过 很 多 很 多 世 纪 那 儿 也 不 会 有 什 么 看 得 见 的 变 化 。 那 样 , 你 就 很 安 逸 , 你 可 以 睡 得 更 好 , 但 是 这 不 是 灵 性 的 ; 你 丢 失 得 太 多 了 。 那 个 要 成 长 的 迫 切 要 求 丢 失 了 , 那 个 要 冒 险 的 强 烈 愿 望 丢 失 了 , 那 个 要 去 探 寻 、 发 现 的 强 烈 愿 望 丢 失 了 。 真 的 , 你 会 开 始 过 呆 板 单 调 的 生 活 , 你 会 变 得 很 呆 滞 。 如 果 你 能 改 变 这 种 生 活 , 那 么 你 会 变 得 很 有 活 力 , 但 是 这 也 是 病 态 的 , 因 为 你 变 得 有 活 力 但 是 紧 张 , 有 活 力 但 是 疯 狂 。 你 会 开 始 寻 找 新 的 东 西 、 要 求 新 的 东 西 , 但 是 你 是 在 刮 旋 风 。 新 的 东 西 会 发 生 , 但 是 你 丢 失 了 。 如 果 你 去 掉 了 你 的 客 体 性 , 那 么 你 会 变 得 太 富 有 主 体 性 和 太 有 梦 想 ; 但 是 如 果 你 太 被 客 体 占 据 了 , 那 么 你 会 失 去 主 体 性 。 两 种 情 况 都 是 不 平 衡 的 。 东 方 已 经 试 过 一 个 , 西 方 也 已 经 试 过 另 一 个 。 现 在 , 东 方 正 在 转 向 西 方 , 而 西 方 正 在 转 向 东 方 。 东 方 被 西 方 的 科 技 、 西 方 的 科 学 、 西 方 的 理 性 主 义 所 吸 引 , 爱 因 第 一 章 瑜 伽 : 意 识 的 成 长 1 9
20奥修人生箴言·静心:狂喜的艺术 斯坦、亚里士多德°和罗素③已经抓住了东方的头脑;而与此 同时,西方正在发生着完全相反的事情,佛陀、禅和瑜伽已 经变得很有意义。这是一个奇迹。东方正在转向共产主义、马 克思主义、物质主义,而西方则正在开始关心有关扩展意识 的事情—一静心、灵性、狂喜。这个轮子会转动,而我们能 够改变我们的负担。在一个片刻中,它将是光辉灿烂的,但 是之后,整个愚蠢的举动又会重新开始。 东方在一条路上已经失败了,西方在另一条路上也已经 失败了,因为它们都是在拒绝头脑的另一部分的情况下去尝 试的。你必须去超越两个部分,而不要拒绝一个部分而只关 心另一个部分。头脑是一个整体。你要么能完全地超越它,要 么不能超越它,如果你继续拒绝一个部分,那么这个被拒绝 的部分将会来报复。真的,那个在东方被拒绝的部分现在正 在东方报复,而那个在西方被拒绝的部分现在正在西方报复。 你永远无法超越那被拒绝的,它在那儿,它会继续聚集 更多更大的力量。你所接受的那个部分成功的那个片刻也正 是它失败的片刻。没有什么东西像成功那么失败。因为有部 分的成功,因为有你的一部分的成功,你就注定要进入更深 的失败。你所得到的那些东西会变成无意识,而你所丢失的 ①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1955):德国出生的美籍著名理论物 理学家。—一编注 ②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和 科学家。他是西方思想史中实在论哲学学派的最杰出代表。—编注 ③罗素( 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 逻辑学家。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西方晢学史》等。—一编注
斯 坦 ① 、 亚 里 士 多 德 ② 和 罗 素 ③ 已 经 抓 住 了 东 方 的 头 脑 ; 而 与 此 同 时 , 西 方 正 在 发 生 着 完 全 相 反 的 事 情 , 佛 陀 、 禅 和 瑜 伽 已 经 变 得 很 有 意 义 。 这 是 一 个 奇 迹 。 东 方 正 在 转 向 共 产 主 义 、 马 克 思 主 义 、 物 质 主 义 , 而 西 方 则 正 在 开 始 关 心 有 关 扩 展 意 识 的 事 情 — — 静 心 、 灵 性 、 狂 喜 。 这 个 轮 子 会 转 动 , 而 我 们 能 够 改 变 我 们 的 负 担 。 在 一 个 片 刻 中 , 它 将 是 光 辉 灿 烂 的 , 但 是 之 后 , 整 个 愚 蠢 的 举 动 又 会 重 新 开 始 。 东 方 在 一 条 路 上 已 经 失 败 了 , 西 方 在 另 一 条 路 上 也 已 经 失 败 了 , 因 为 它 们 都 是 在 拒 绝 头 脑 的 另 一 部 分 的 情 况 下 去 尝 试 的 。 你 必 须 去 超 越 两 个 部 分 , 而 不 要 拒 绝 一 个 部 分 而 只 关 心 另 一 个 部 分 。 头 脑 是 一 个 整 体 。 你 要 么 能 完 全 地 超 越 它 , 要 么 不 能 超 越 它 , 如 果 你 继 续 拒 绝 一 个 部 分 , 那 么 这 个 被 拒 绝 的 部 分 将 会 来 报 复 。 真 的 , 那 个 在 东 方 被 拒 绝 的 部 分 现 在 正 在 东 方 报 复 , 而 那 个 在 西 方 被 拒 绝 的 部 分 现 在 正 在 西 方 报 复 。 你 永 远 无 法 超 越 那 被 拒 绝 的 , 它 在 那 儿 , 它 会 继 续 聚 集 更 多 更 大 的 力 量 。 你 所 接 受 的 那 个 部 分 成 功 的 那 个 片 刻 也 正 是 它 失 败 的 片 刻 。 没 有 什 么 东 西 像 成 功 那 么 失 败 。 因 为 有 部 分 的 成 功 , 因 为 有 你 的 一 部 分 的 成 功 , 你 就 注 定 要 进 入 更 深 的 失 败 。 你 所 得 到 的 那 些 东 西 会 变 成 无 意 识 , 而 你 所 丢 失 的 2 0 奥 修 人 生 箴 言 · 静 心 : 狂 喜 的 艺 术 ① ② ③ 罗 素 ( B e r t r a n d R u s s e l , 1 8 7 2 ~ 1 9 7 0 ) : 英 国 唯 心 主 义 哲 学 家 、 数 学 家 、 逻 辑 学 家 。 主 要 著 作 有 《 数 学 原 理 》 、 《 哲 学 问 题 》 、 《 西 方 哲 学 史 》 等 。 — — 编 注 亚 里 士 多 德 ( A r i s t o t l e , 公 元 前 3 8 4 ~ 前 3 2 2 ) : 希 腊 哲 学 家 、 逻 辑 学 家 和 科 学 家 。 他 是 西 方 思 想 史 中 实 在 论 哲 学 学 派 的 最 杰 出 代 表 。 — — 编 注 爱 因 斯 坦 ( A l b e r t E i n s t e i n , 1 8 7 9 ~ 1 9 5 5 ) : 德 国 出 生 的 美 籍 著 名 理 论 物 理 学 家 。 — — 编 注
第一章瑜伽:意识的成长21 那些东西会进入你的觉知 缺席就会更加被感受到。如果你掉了一颗牙齿,你的舌 头就会觉知到那个缺失而经常伸向那颗不在的牙齿。在此之 前它从不去那个地方,从不,但是现在你无法停止它了,它 会持续地伸向那个空缺的地方去感受那颗不在的牙齿。 同样地,当头脑的一个部分成功了,你会变得觉知到那 另一个部分的失败—那个部分是应该成功的但现在它没 有。现在,东方已经意识到没有变成科学的那个愚蠢了:那 就是我们贫穷的原因,那就是我们默默无闻的原因。现在,这 个缺失被感觉到了,所以东方已经开始转向西方,而同时,西 方也感觉到了它自己的愚蠢和它的缺乏一体化 瑜伽意味着人的整体的科学。它不只是宗教,它是人的 整体的科学,是超越一切部分的整体的科学。当你超越了部 分,你就变成了整体。整体并不只是部分的累加,它不是 个把所有的部分排列起来而成为一个整体的那样一件机械的 事。不,它要比一件机械的事丰富得多,它就好像是某种艺 术品。 你可以把一首诗划分成很多语词,但是这样一来语词并 不意味着什么,而当整体存在,那么它就比语词更丰富,它 有它自己的身份( identity)。它有空隙,就像有语词一样。而 有时候,空隙比语词更有意义。只有当一首诗说出了某些并 没有真的被说出来的东西时,只有当它超越了所有有关它的 部分时,一首诗才是有诗性的。如果你划分它、分析它,那 么你只是拥有了部分,而那个超越的花朵,那个真正的东西 却丢失了
那 些 东 西 会 进 入 你 的 觉 知 。 缺 席 就 会 更 加 被 感 受 到 。 如 果 你 掉 了 一 颗 牙 齿 , 你 的 舌 头 就 会 觉 知 到 那 个 缺 失 而 经 常 伸 向 那 颗 不 在 的 牙 齿 。 在 此 之 前 它 从 不 去 那 个 地 方 , 从 不 , 但 是 现 在 你 无 法 停 止 它 了 , 它 会 持 续 地 伸 向 那 个 空 缺 的 地 方 去 感 受 那 颗 不 在 的 牙 齿 。 同 样 地 , 当 头 脑 的 一 个 部 分 成 功 了 , 你 会 变 得 觉 知 到 那 另 一 个 部 分 的 失 败 — — 那 个 部 分 是 应 该 成 功 的 但 现 在 它 没 有 。 现 在 , 东 方 已 经 意 识 到 没 有 变 成 科 学 的 那 个 愚 蠢 了 : 那 就 是 我 们 贫 穷 的 原 因 , 那 就 是 我 们 默 默 无 闻 的 原 因 。 现 在 , 这 个 缺 失 被 感 觉 到 了 , 所 以 东 方 已 经 开 始 转 向 西 方 , 而 同 时 , 西 方 也 感 觉 到 了 它 自 己 的 愚 蠢 和 它 的 缺 乏 一 体 化 。 瑜 伽 意 味 着 人 的 整 体 的 科 学 。 它 不 只 是 宗 教 , 它 是 人 的 整 体 的 科 学 , 是 超 越 一 切 部 分 的 整 体 的 科 学 。 当 你 超 越 了 部 分 , 你 就 变 成 了 整 体 。 整 体 并 不 只 是 部 分 的 累 加 , 它 不 是 一 个 把 所 有 的 部 分 排 列 起 来 而 成 为 一 个 整 体 的 那 样 一 件 机 械 的 事 。 不 , 它 要 比 一 件 机 械 的 事 丰 富 得 多 , 它 就 好 像 是 某 种 艺 术 品 。 你 可 以 把 一 首 诗 划 分 成 很 多 语 词 , 但 是 这 样 一 来 语 词 并 不 意 味 着 什 么 , 而 当 整 体 存 在 , 那 么 它 就 比 语 词 更 丰 富 , 它 有 它 自 己 的 身 份 ( i d e n t i t y ) 。 它 有 空 隙 , 就 像 有 语 词 一 样 。 而 有 时 候 , 空 隙 比 语 词 更 有 意 义 。 只 有 当 一 首 诗 说 出 了 某 些 并 没 有 真 的 被 说 出 来 的 东 西 时 , 只 有 当 它 超 越 了 所 有 有 关 它 的 部 分 时 , 一 首 诗 才 是 有 诗 性 的 。 如 果 你 划 分 它 、 分 析 它 , 那 么 你 只 是 拥 有 了 部 分 , 而 那 个 超 越 的 花 朵 , 那 个 真 正 的 东 西 却 丢 失 了 。 第 一 章 瑜 伽 : 意 识 的 成 长 2 1
22奥修人生箴言·静心:狂喜的艺术 所以,意识是一个整体。拒绝一个部分,你就会丢失某 些东西,某些真正有意义的东西。而你不会得到什么,你得 到的只是极端。每一个极端都会变成一种病,每一种极端都 会变成一种内在的病,这样你就会一直不断地处于动荡之中。 那儿有一种内在的混乱。 瑜伽是超越混乱的科学,是使得你的意识变得完整的科 学。而只有当你超越了部分,你才变得完整。所以瑜伽既不 是宗教又不是科学,它是两者,或者说,它超越两者。你可 以说它是一个科学的宗教,或者是一个宗教的科学。那就是 为什么瑜伽可以被属于任何宗教的任何人所使用;它可以被 任何一类头脑的任何人所使用 在印度,所有已经发展起来的宗教都有差异很大的、事 实上是敌对的哲学、概念和观念。它们没有一点共同的东西 在印度教与耆那教之间没有共同的东西,在印度教与佛教之 间没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有一个所有这些宗教都无法否认的 共同的东西:瑜伽 佛陀说“没有身体,没有灵魂”,但是他无法说“没有瑜 伽”。摩诃毗罗说“没有身体,但是有一个灵魂”,但是他无 法说“没有瑜伽”。印度教说“有身体,也有灵魂,也有瑜 伽”。瑜伽保持是永恒的,即使基督教也无法否认它 事实上,即使某个人是完全无神论者,他也无法否认瑜 伽,因为瑜伽并没有一个要先相信上帝的先决条件。瑜伽没 有先决条件,瑜伽是绝对经历主义的。在最古老的瑜伽书中 根本没有提及“上帝”这样的概念。当上帝这样的概念被提 及时,它只是作为一个方法而被提及,它可以作为一个假设
所 以 , 意 识 是 一 个 整 体 。 拒 绝 一 个 部 分 , 你 就 会 丢 失 某 些 东 西 , 某 些 真 正 有 意 义 的 东 西 。 而 你 不 会 得 到 什 么 , 你 得 到 的 只 是 极 端 。 每 一 个 极 端 都 会 变 成 一 种 病 , 每 一 种 极 端 都 会 变 成 一 种 内 在 的 病 , 这 样 你 就 会 一 直 不 断 地 处 于 动 荡 之 中 。 那 儿 有 一 种 内 在 的 混 乱 。 瑜 伽 是 超 越 混 乱 的 科 学 , 是 使 得 你 的 意 识 变 得 完 整 的 科 学 。 而 只 有 当 你 超 越 了 部 分 , 你 才 变 得 完 整 。 所 以 瑜 伽 既 不 是 宗 教 又 不 是 科 学 , 它 是 两 者 , 或 者 说 , 它 超 越 两 者 。 你 可 以 说 它 是 一 个 科 学 的 宗 教 , 或 者 是 一 个 宗 教 的 科 学 。 那 就 是 为 什 么 瑜 伽 可 以 被 属 于 任 何 宗 教 的 任 何 人 所 使 用 ; 它 可 以 被 任 何 一 类 头 脑 的 任 何 人 所 使 用 。 在 印 度 , 所 有 已 经 发 展 起 来 的 宗 教 都 有 差 异 很 大 的 、 事 实 上 是 敌 对 的 哲 学 、 概 念 和 观 念 。 它 们 没 有 一 点 共 同 的 东 西 。 在 印 度 教 与 耆 那 教 之 间 没 有 共 同 的 东 西 , 在 印 度 教 与 佛 教 之 间 没 有 共 同 的 东 西 。 但 是 有 一 个 所 有 这 些 宗 教 都 无 法 否 认 的 共 同 的 东 西 : 瑜 伽 。 佛 陀 说 “ 没 有 身 体 , 没 有 灵 魂 ” , 但 是 他 无 法 说 “ 没 有 瑜 伽 ” 。 摩 诃 毗 罗 说 “ 没 有 身 体 , 但 是 有 一 个 灵 魂 ” , 但 是 他 无 法 说 “ 没 有 瑜 伽 ” 。 印 度 教 说 “ 有 身 体 , 也 有 灵 魂 , 也 有 瑜 伽 ” 。 瑜 伽 保 持 是 永 恒 的 , 即 使 基 督 教 也 无 法 否 认 它 。 事 实 上 , 即 使 某 个 人 是 完 全 无 神 论 者 , 他 也 无 法 否 认 瑜 伽 , 因 为 瑜 伽 并 没 有 一 个 要 先 相 信 上 帝 的 先 决 条 件 。 瑜 伽 没 有 先 决 条 件 , 瑜 伽 是 绝 对 经 历 主 义 的 。 在 最 古 老 的 瑜 伽 书 中 根 本 没 有 提 及 “ 上 帝 ” 这 样 的 概 念 。 当 上 帝 这 样 的 概 念 被 提 及 时 , 它 只 是 作 为 一 个 方 法 而 被 提 及 , 它 可 以 作 为 一 个 假 设 2 2 奥 修 人 生 箴 言 · 静 心 : 狂 喜 的 艺 术
第一章瑜伽:意识的成长23 而被使用,如果它对某个人有帮助,那么可以使用它,但是 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条件。那就是为什么佛陀可以是一个没有 上帝、没有《吠陀经》、没有任何信仰的瑜伽行者。没有任何 信仰,任何所谓的信仰,他也能成为一个瑜伽行者 所以,对有神论者或者即使是一个无神论者,瑜伽都能 成为一个共同的基础。它可以成为科学与宗教之间的一座桥 梁。它同时是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它的方法是完全理性的,但 是通过方法,你会深深地进入的非理性的奥秘之中。整个过 程是极其理性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理性的,那么科学的,它 是那么有逻辑的,以至于你只需要去做它,而其他的每一件 事都会随之而来 荣格提到过,在19世纪没有一个西方人关心过能够想 象超越意识的头脑或低于意识头脑的心理学,因为头脑就是 意味着意识。所以,怎么会有一个无意识的头脑呢?这是荒 谬的,不科学的。然而,在20世纪,随着科学对无意识更多 的了解,一个无意识的头脑的理论就发展出来了。于是,当 他们进入得更深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接受一个“集体无意 识”( collective uncor- scious)的观念,而不仅仅是个体的 这看起来是荒唐的,因为头脑意味着某种个人的东西,所以 怎么会有一个集体的头脑呢?但是现在他们甚至已经接受了 集体性头脑这个概念 这些是佛教心理学、佛教瑜伽划分的最初的3个区别,然 ①荣格 (Carl G ustav 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首 创人。主要著作有《分析心理学论集》、心心理学型态》等。—一编注
而 被 使 用 , 如 果 它 对 某 个 人 有 帮 助 , 那 么 可 以 使 用 它 , 但 是 它 不 是 一 个 绝 对 的 条 件 。 那 就 是 为 什 么 佛 陀 可 以 是 一 个 没 有 上 帝 、 没 有 《 吠 陀 经 》 、 没 有 任 何 信 仰 的 瑜 伽 行 者 。 没 有 任 何 信 仰 , 任 何 所 谓 的 信 仰 , 他 也 能 成 为 一 个 瑜 伽 行 者 。 所 以 , 对 有 神 论 者 或 者 即 使 是 一 个 无 神 论 者 , 瑜 伽 都 能 成 为 一 个 共 同 的 基 础 。 它 可 以 成 为 科 学 与 宗 教 之 间 的 一 座 桥 梁 。 它 同 时 是 理 性 的 和 非 理 性 的 , 它 的 方 法 是 完 全 理 性 的 , 但 是 通 过 方 法 , 你 会 深 深 地 进 入 的 非 理 性 的 奥 秘 之 中 。 整 个 过 程 是 极 其 理 性 的 , 每 一 步 都 是 那 么 理 性 的 , 那 么 科 学 的 , 它 是 那 么 有 逻 辑 的 , 以 至 于 你 只 需 要 去 做 它 , 而 其 他 的 每 一 件 事 都 会 随 之 而 来 。 荣 格 ① 提 到 过 , 在 1 9 世 纪 没 有 一 个 西 方 人 关 心 过 能 够 想 象 超 越 意 识 的 头 脑 或 低 于 意 识 头 脑 的 心 理 学 , 因 为 头 脑 就 是 意 味 着 意 识 。 所 以 , 怎 么 会 有 一 个 无 意 识 的 头 脑 呢 ? 这 是 荒 谬 的 , 不 科 学 的 。 然 而 , 在 2 0 世 纪 , 随 着 科 学 对 无 意 识 更 多 的 了 解 , 一 个 无 意 识 的 头 脑 的 理 论 就 发 展 出 来 了 。 于 是 , 当 他 们 进 入 得 更 深 的 时 候 , 他 们 就 不 得 不 接 受 一 个 “ 集 体 无 意 识 ” ( c o l e c t i v e u n c o n - s c i o u s ) 的 观 念 , 而 不 仅 仅 是 个 体 的 。 这 看 起 来 是 荒 唐 的 , 因 为 头 脑 意 味 着 某 种 个 人 的 东 西 , 所 以 怎 么 会 有 一 个 集 体 的 头 脑 呢 ? 但 是 现 在 他 们 甚 至 已 经 接 受 了 集 体 性 头 脑 这 个 概 念 。 这 些 是 佛 教 心 理 学 、 佛 教 瑜 伽 划 分 的 最 初 的 3 个 区 别 , 然 第 一 章 瑜 伽 : 意 识 的 成 长 2 3 ① 荣 格 ( C a r l G u s t a v J u n g , 1 8 7 5 ~ 1 9 6 1 ) : 瑞 士 心 理 学 家 , 分 析 心 理 学 首 创 人 。 主 要 著 作 有 《 分 析 心 理 学 论 集 》 、 《 心 理 学 型 态 》 等 。 — — 编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