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李良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目 录 教案 教案提要 第一节………………………………2 第二节 教案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8 讲稿 第一节… 第二节 李良 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李良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目 录 教 案 ………………………………………2 教案提要 ……………………………………2 第一节……………………………………2 第二节……………………………………3 教案内容 ……………………………………4 第一节……………………………………4 第二节……………………………………8 讲 稿 ………………………………………8 第一节……………………………………8 第二节……………………………………9 李 良 南华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九章第一节教案李良 课程名称 生理学 授课章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感受器及其特性 授课对象|2003级本科临医、基医授课学时 0.3学时(17分钟) 授课方式 多媒体理论授课 教材《生理学》(主编:姚泰 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1、攣握本章节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感觉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要求2.熟悉感受景、感觉影官的定义和分类。 2分钟 15分钟 .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讲授内容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及时间分配 分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教学重点 感受暴的一般生理特性教学难点感受暴的编码作用 1.为什么不同性质的刺激引起不同的感觉? 思考题2.相同性质、不同属性的刺激机体如何区分? 3.相同性质、相同属性、不同强度的刺激机体如何区分? 感受器( receptor)、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transduction of receptor)、适宜刺激 中英文词汇 对照 ( adequate stimulus)、换能作用( transducer function)、编码作用( coding)、 适应现象( adaptation) 1.《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生理学》范少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3.《医学生理学》,朱文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临床生理学》,贺石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5.《生理学课外读本》,孙庆伟主编,江西科技出版社
第九章第一节 教案 李良 2 课程名称 生 理 学 授课章节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特性 授课对象 2003 级本科临医、基医 授课学时 0.3 学时(17 分钟) 授课方式 多媒体理论授课 教 材 《生理学》(主编:姚泰,人 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 要求 1.掌握本章节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感觉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2.熟悉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讲授内容 及时间分配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2 分钟 15 分钟 共 17 分 钟 教学重点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教学难点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思 考 题 1. 为什么不同性质的刺激引起不同的感觉? 2. 相同性质、不同属性的刺激机体如何区分? 3. 相同性质、相同属性、不同强度的刺激机体如何区分? 中英文词汇 对照 感受器(receptor)、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tion of receptor)、适宜刺激 (adequate stimulus)、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编码作用(coding)、 适应现象( adaptation) 参考资料 1. 《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人体生理学》 范少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3. 《医学生理学》,朱文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临床生理学》,贺石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5. 《生理学课外读本》,孙庆伟主编,江西科技出版社
第九章第二节教案李良 课程名称 授课章节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 授课对象2003级本科临医,基医|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方式 多媒体理论授课 教材|《生理学》(人卫第六版) 1、拿握眼的调节、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视网膜的两种 教学目的与感光换能糸统; 要求2.熟悉眼的折光糸统的光学特性、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视网 膜的结枸特点。 3分钟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讲授内容 (三)眼的调节 10分钟/共 (四)眼的折光异常 15分钟 及时间分配 42分钟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钟 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10分钟 10分钟 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1、眼的调节 教学重点2、眼的折先异帝 教学难点賬的感光换能糸统 3.賬的感光换能糸统 思考1.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及老视眼的发生机理。各用何种透镜矫正? 2.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分布及功能特点。 中英文词汇 简化眼( reduced eye)、视敏度( visual acuity)、近点( near point of vision)、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近视( myopia)、远视( hyperopia)、 对照 盲点( blind spot)、复视( diplopia) 1.《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人体生理学》范少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3.《医学生理学》,朱文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临床生理学》,贺石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5.《生理学课外读本》,孙庆伟主编,江西科技出版社
第九章第二节 教案 李良 3 课程名称 生 理 学 授课章节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授课对象 2003 级本科临医、基医 授课学时 2 学时 授课方式 多媒体理论授课 教 材 《生理学》(人卫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 要求 1.掌握眼的调节、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能力异常、视网膜的两种 感光换能系统; 2.熟悉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视网 膜的结构特点。 讲授内容 及时间分配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三)眼的调节 (四)眼的折光异常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四、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3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42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共 90 分 钟 教学重点 1.眼的调节 2.眼的折光异常 3.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教学难点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思 考 题 1. 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及老视眼的发生机理。各用何种透镜矫正? 2.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分布及功能特点。 中英文词汇 对照 简化眼(reduced eye)、视敏度(visual acuity)、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 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近视(myopia)、远视(hyperopia)、 盲点(blind spot)、复视(diplopia) 参考资料 1. 《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人体生理学》 范少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3. 《医学生理学》,朱文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 《临床生理学》,贺石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5. 《生理学课外读本》,孙庆伟主编,江西科技出版社
第九章第一节教案一讲授内容李良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觉( sensation):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撼受、感觉暴官的定义和分类:(2分钟 1、定义:感受器( receptor):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 内、外环境变化(刺激)的结构或装置 2、分类: 内感受器:本体、内脏感受器 (1)按分布部位分类 外感受器:视、听、嗅、味、触、压、温度感受器 (2)按照接受的刺激种类分:机械、化学、温度、光、声、伤害性感受器等 (3)按照结构形式分 最简单的:裸露的游离神经末梢 结构复杂的: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 相关非神经性附属结构 感觉器官 感受景的一般生理特性(15分钟)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adequate stimulus): 首先: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 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其次:感受器通常只能感受一定范围的适宜刺激的作用。 再次: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感觉阈值,才能感受 (1)强度阈值:适宜刺激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产生的最小强度。 (2)时间阈值 (3)面积阈值 (4)感觉辨别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transducer function) 定义: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能量形式的刺激都转换为与之连接的 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AP),这就是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第九章第一节 教案-讲授内容 李良 4 ⑴按分布部位分类: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觉(sensation):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2 分钟) 1、定义:感受器(receptor):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 内、外环境变化(刺激)的结构或装置。 2、分类: 内感受器:本体、内脏感受器 外感受器:视、听、嗅、味、触、压、温度感受器 ⑵按照接受的刺激种类分:机械、化学、温度、光、声、伤害性感受器等 ⑶按照结构形式分: 最简单的:裸露的游离神经末梢 结构复杂的: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 相关非神经性附属结构 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5 分钟)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首先: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 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其次:感受器通常只能感受一定范围的适宜刺激的作用。 再次: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感觉阈值,才能感受。 ⑴ 强度阈值:适宜刺激能引起感觉传入冲动产生的最小强度。 ⑵ 时间阈值 ⑶ 面积阈值 ⑷ 感觉辨别阈值 2.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定义: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能量形式的刺激都转换为与之连接的 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AP),这就是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第九章第一节教案一讲授内容李良 剌激 一位种一感受都电一神经纤维A 游离神经末梢—跨膜信号转导发生器电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coding 定义: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刺激所包含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特定 序列中的特性 (1)对刺激性质的编码 (2)对刺激属性的编码; (3)对刺激强度的编码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adaptation) 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灵敏,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有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以不断探索新事物。 慢适应感受器:仅刺激开始不久冲动频率微降,之后长时维持不变 有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以随时调整机体功能
第九章第一节 教案-讲授内容 李良 5 刺激——→ 感受器细胞 跨膜信号转导 感受器电位 游离神经末梢 跨膜信号转导 发生器电位 3.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coding) 定义: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刺激所包含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特定 序列中的特性。 ⑴ 对刺激性质的编码; ⑵ 对刺激属性的编码; ⑶ 对刺激强度的编码。 4.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灵敏,适于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有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以不断探索新事物。 慢适应感受器:仅刺激开始不久冲动频率微降,之后长时维持不变 有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以随时调整机体功能。 →神经纤维 AP